“三人行”课程理念下幼儿园班级新样态的实践探索

2023-08-28 23:22曾桂芬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样态教研班级

曾桂芬

“三人行”课程是深圳实验幼儿园构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33年本土化探索的实践成果。而“三人行”课程要真正实现促进儿童的幸福成长,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推进与落实尤为重要。我园经历了从“三人行”课程的基本理念到班级样态实践经验的多年探索,真正做到聚焦儿童、支持儿童,促进“三人行”课程落实在每一个儿童身上。

为何强调班级样态?众所周知,在幼儿园的课程落实中,课程框架为课程开展提供指引,但真正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需要考虑班级幼儿的年龄段、已有经验以及教师 的特点、家长群体的整体情况等。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同一课程的落实,实践的路径是多元的,需要适宜每个班级不同幼儿的经验、能力与发展。

“三人行”课程建构了关系建立、课程实施、联动研究的班级样态实施范式,我们对如何让课程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尊重每个班级的不同表达展开了实践探讨。

一、关系建立是基础

良好的班级样态首先应该建立在良好的班级人际氛围之下,“三人行”课程以建立关系为基础,强调良好的人际氛围,让幼儿园的教师、幼儿、家长感受到自然、舒服、被欣赏、被肯定、被支持。我们认为,教师、幼儿和家长三者之间是相互为师的关系,幼儿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与促进,幼儿也可以成为教师的老师;教师之间是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促进关系;家长是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会参与孩子的课程调查实施,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记录,并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在家庭中进行延续与巩固。“三人行”课程下的班级样态洋溢着温暖和谐的人际氛围,这种氛围指向幼儿的幸福成长。

二、课程实施是关键

班级样态的探索中,课程实施是关键,保障儿童有做主的时间、提供给儿童能做主的空间、支持儿童有持续的学习是班级落实课程的重中之重。

1.保障儿童有做主的时间

为了保障儿童有做主的时间,班级教师需要梳理在不同活动环节、不同活动内容上可以让幼儿做主的内容与时间,思考在自主游戏、集体学习、生活活动等活动中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的学习场所、学习内容等。

注重幼儿自我需要的感知也很重要,如:日常的喝水、如廁等,支持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时间自主安排,让幼儿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自主安排时间和任务。

2.提供儿童能做主的空间

为了提供幼儿能做主的空间,我园所有空间环境的高度低于1.2米,班级根据自己的探索主题和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表征,提供场所和空间让幼儿的作品可以展示在班级墙上,也可以作为区域牌、可操作的材料等。

同时,班级和园所的空间应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自选材料、自选空间、自选同伴,也可以根据自我的需求进行调整。在园所的空间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想法、给出建议、贡献力量。如:幼儿园快递站的改造就由感兴趣的班级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与园长、后勤人员进行沟通、商讨后出具改造方案。

3.支持儿童的持续学习

当幼儿有做主的时间和空间后,班级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支持幼儿的持续学习。如:保障1.5~2小时游戏时长,让幼儿有较长时间去做自己想做、愿意做、喜欢做的事情。优化餐点时间的安排,尝试班级的餐点时间可以由幼儿自主安排,从而减少过多的过渡环节和消极等待,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加自主与自然,为持续学习提供条件。此外,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提供材料、正面示范、提问引导等支持幼儿的持续学习。

三、联动研究是保障

为了保障班级课程落实、班级环境营造等样态的实践探索,我园采取了一日一议、教研聚焦、跨段研究、跨界启发四个保障措施。

1.班级教师的一日一议

一日一议是指班级教师每天在幼儿离园后对班级活动等工作进行复盘,并商讨第二天幼儿学习的准备与支持。一日一议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常规事务性工作交流,保持班级工作的顺畅与有序;二是课程推进情况沟通,如:探究活动的行动方案,幼儿的行为记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的观察分析——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可以怎样支持。一日一议能够让班级教师有固定时间进行班级各项工作的针对性讨论与研究,形成第二天的行动方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2.教研活动的内容聚焦

针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教研是必不可少的,开学初制定的教研校历能够很好地规划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好各类教研工作的周次划分和侧重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教师有待提升的专业能力进行深入教研,如:综合探究活动的体验式教研,让教师体验幼儿的学习方式从而启发如何支持幼儿的持续学习;综合探究活动的期中、期末分享会,让教师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与启发等。

3.跨段研究的领域教学研究

为了打好教学的基本功,我园成立五大领域七大学科及综合探究、区域自主、文化体验教研组,进行跨段研究。在研究中梳理各领域的核心经验,以及如何将核心经验进行具体形象的物化体现,让幼儿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同时,通过跨年龄段的碰撞与思考,更好地启发班级的课程开展落实。

4.家园联动的跨界启发

家园的联动是“三人行”课程实践的重要举措。幼儿园通过课程委员会、故事妈妈团、健康委员会等组织,使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课程建设。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班级小组联动等形式更能让家园之间、家长之间增进交流,对班级课程的开展,幼儿学习的支持方向更加明确。同时,来自不同行业,拥有不同的社会阅历、工作经历的家长也反哺教师,拓宽视野,启发思维。

“三人行”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班级新样态的实践探索,能够很好发挥班级教师、家长团队的能力,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同时,也能启发幼教同行在园本课程理念下,基于儿童立场,通过关系建立、课程实践、联动研究等方式,更好地支持课程在班级落实,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基于自身获得适宜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样态教研班级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不称心的新班级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主流文化存在的三种样态及我们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