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开发与检验

2023-08-28 06:02黄丹罗英廷林文亿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

黄丹 罗英廷 林文亿

摘 要:建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可弥补现有对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研究的不足,并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建设提供借鉴。文章基于国家政策解读、服务标准参照、文献内容综述、实务意见搜集四个步骤开发了初试量表,并以305名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验证并建构了包含实践操作、价值伦理、跨专业合作和倡导三大维度共计21个条目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该量表经检验显示出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衡量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并为该群体的培养、选拔、培训和考核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开发;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640(2023)03-0015-08

一、引 言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1]在该政策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者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问题,配合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和伤残康复,引领疾病治疗型模式向整合型健康模式转变。2018年,国家卫健委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疗机构)》中第一次将医务社会工作列为一级指标。[2]由此可见,医务社会工作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民生服务改善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不断增长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需要相比,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不足使得医务社会工作呈现出“半专业”的发展趋势,其专业服务效能颇受质疑。在实践中,相当比例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训练,而是由医学护理专业人士转化而来。[3-5]并且,仅有极少数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设置了医务社会工作课程,这使得由高校培养的大部分社会工作毕业生不能直接胜任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6-7]这些现象都表明,我们急需一个清楚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模型来指导在职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培养。然而,学界对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界定和测量较为欠缺。现有研究主要以思辨性的研究结果为主,学者们多在“知识—价值—技巧”三维框架下讨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框架。[6, 8-9]这些研究成果为提升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提供了有益启发,也进一步提示我们需要开发有力的评估工具来评定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检验来建立一个能有效评估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量表,来明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结构,从而有效衡量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 专业胜任力的概念

胜任力能使一个人以富有成效的方式完成工作,且这种特性能够通过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态度、动机和行为等绩效标准进行测量。[10-11]社会工作者胜任力指的是称职的社会工作者所具有的、能够圆满完成相关任务的特质[12],是以责信与专业价值为核心,强调专业个体不断审察、行动,以回应实务需求的整合表现。[13]明确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有助于明晰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方向, 推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及在职专才培养。

(二)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要求

医务社会工作是一个专精的社会工作领域,国际上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有较其他社会工作者更高的要求。美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者资格认定要求申请者必须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 并拥有3 000个小时以上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14]美国对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评估包括价值伦理、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文化和语言、评估和审察、健康照顾和干预、跨学科合作、服务质量促进、服务记录保存、持续工作、促进专业发展、倡导、督导和领导13个方面。[14]新加坡在制定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力标准时,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临床督导、价值伦理、系统联动和社会政策七个方面,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及专家级等四个层次。[15]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 但已有部分地市出台了地方性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第一个是2015年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试行)》,该标准指出,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需求预估、设计服务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成效的基本能力。[16]第二个是2020年由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服务规范》(DB31/T 1205—2020)。该规范要求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救助等相关服务,以及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能力。[17](三) 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衡量维度以Bogo Marion为代表的学者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分为元能力(包括认知的/关系的、个人的/专业特质、价值与伦理)和程序性能力(包括预估、介入、沟通)。[18]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学者们一般认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由知识结构、价值伦理、专业技巧三个方面组成。其中,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医务社会工作知识和医务社会工作者所处医疗系统的知识;价值伦理包括社会工作伦理、专业自信心以及对专业发展的承诺;专业技巧主要指评估、关系建立、转介以及资源链接、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14, 19-23]總体而言,现有研究主要有两大趋势:第一,大多是思辨性的总结,致力于在理论上进行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探讨;第二,以国外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进行分析。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较少考虑我国政策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角色功能,也尚未形成有效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测量工具。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政府行政力量和专业化发展的双重形塑,因此有必要从政策、规范、文献和实践等多个角度入手界定中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24]并且,对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衡量既要建基于我国的政策要求与现有规范,也应聆听医务社会工作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声音。因此,本研究基于国家政策解读、服务标准参照、文献综述和实务意见搜集四个步骤开发初试量表。

三、量表设计与调查过程

(一) 初始量表编制

第一,国家政策解读。国家政策规定了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重点内容,也明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养方向。2018年,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指出:“医疗机构要设立医务社会工作岗位,负责协调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会工作者,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2]并且,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665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还特别提出要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来凸显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25]笔者将上述政策要求操作化为满足患者需求的能力、提供支持服务的能力、促进医患沟通与交流和提供人文关怀的能力四个能力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具体的能力条目(见表1)。

第二,服务规范参照。2015年,佛山市南海区制定了《佛山市南海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试行)》。该文件指出,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患者系统、医护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相关制度,掌握所服务科室的基本疾病医疗知识,具备建立专业关系、评估需求、服务计划的设计、执行及调整、整合及运用资源和评估成效的能力。[16]2020年,上海市发布的《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服务规范》(DB31/T 1205—2020)从伦理要求、资质要求等方面明确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该文件还指出,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心理社会评估及干预、医疗救助、健康教育和促进医患沟通,面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权益倡导、资源整合,并面向社区提供健康促进、健康社区建设等服务。[17]另外,本文也借鉴了国际上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规范。例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所出台的《健康照顾领域中的社会工作实践标准》就特别突显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文化敏感性以及在服务对象需求和利益方面的倡导。[14]本文对以上这些标准规范进行了相应的解读,并进行了相关条目的编制(见表2)。

第三,文献综述。现有文献主要从价值伦理、知识结构和专业技巧三个方面来建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分析框架。[6, 9]值得注意的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如尊重服务对象的医疗权利、生活质量和意愿表达等价值伦理。[6]还有学者认为,要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医学价值的融合,避免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因价值取向不同而无法协同合作,影响服务质量。[8]因此, 本文在设计量表时特别突显了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场域必须遵守的价值伦理,如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中做到知情同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第四,实践意见搜集。研究团队在设计量表前,深入访谈了13位资深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以期从实践者的角度了解医务社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胜任力。在访谈中医务社会工作者们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实践技能,也就是Bogo Marion所说的程序性技能。[18]被访的医务社会工作者普遍认为,这些技能是社会工作特有的技能,也是在医院进行专业边界划分的关键。 二是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跨专业合作能力。被访社会工作者普遍认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跨专业合作能力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社会工作領域不同的关键能力。因此,本文的初始量表设计也关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技能和跨专业合作能力,并作为参考来编制具体条目(见表3)。

基于以上四个步骤,本文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操作化为分析判断能力、规划与干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价值伦理和跨专业合作与倡导五个维度,并在这五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细分,最终确定了包含23道题目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初试量表(见表4)。

(二) 数据收集和分析

1. 数据收集

本文以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以线上问卷(问卷星)的方式在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微信工作群和学术交流群中,针对正在从事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相关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采取自愿填写的方式展开了调查。本研究排除了医务社会工作机构内的实习生、志愿者、财务人员、行政人员和已经离职的人员,最后共收集到305名在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数据。其中,女性占83.0%,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0岁到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岁(SD=8.09),50.2%已婚。53.8%为本科学历,54.4%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82.9%从业时长在1到5年之间,55.1%持有社会工作专业资格证,56.7%从事一线服务,详情如表5所示。

2. 数据分析

使用SPSS22.0和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三个公因子,并对由这三个因子所组成的专业胜任力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其次,使用AMOS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测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模型的拟合效度。本研究以p<0.05作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的检验

(一) 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信度检验

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可见,KMO检验值为0.962,Bartlett球形检验具有统计显著性(p<0.01),表明数据存在明显的因子结构,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见表6)。

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进一步确定量表的具体因子及其条目。通过以Kaiser特征值大于1、条目的载荷值大于0.6的标准,筛选出三个因子。因子1可解释总变异的34.928%,因子2可解释总变异的22.994%,因子3可解释总变异的14.986%,三个因子可共同解释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72.907%(见表7)。

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做因子分析,分出三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情绪捕捉”“价值反思”因子载荷值低于0.6,且两个条目在因子1和因子2中的因子载荷值相差较少(见表8),因此删除了这两道题。由旋转因子的结果可知,分析与判断、规划与干预、沟通与协调三个能力中的条目均被划分在因子1中,这三个维度均属于程序性能力,所以将其命名为实践操作能力。原价值伦理中的题目均保留在因子2中,将其命名为价值伦理。原跨专业合作和倡导能力中的题目被划分到因子3,将其继续命名为跨专业合作和倡导能力。

2. 信度检验

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和分半系数两种方法进行信度检验。其中,三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超过0.8,说明胜任力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见表9)。

在表10中,从各因子的分半信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实践操作、价值伦理及跨专业合作三个因子的折半系数均超过0.7,同样说明该模型的信度很高。

(二) 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模型效度检验及修正

建基于调查数据建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对胜任力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ivefactors analysis, CFA),通过检验和拟合胜任力模型来评价该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AMOS24.0对三维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其中TLI=0.905,CFI=0.916, IFI=0.916均达到理想水平,而RMSEA=0.093,χ2/df=3.641,NFI=0.888,与理想值相差不大,说明模型基本可以接受,但是仍需对模型进行修正。

本次修正主要根据修正指数MI值来对初试量表进行调整,每次修正增加1个路径。通过MI的修正提示来考察题项之间的关联性,逐步添加适当的残差路径以解释变量。通过修正后χ2 /df=2.883,NFI=0.915,TLI=0.932,CFI=0.942,IFI=0.942均达到理想水平,RMSEA=0.079均达到了标准,说明模型可接受,结果见表11所示。

图1为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检验结果。从图1可知,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的实践操作能力、价值伦理及跨专业合作和倡导能力等三个维度下的各个条目的标准化载荷值均大于0.7,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敛效度。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构了由实践操作、价值伦理及跨专业合作和倡导三大维度共计21个条目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量表(见表12)。其中,实践操作能力是医务社会工作者专业胜任力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同时,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跨专业合作能力也在该量表有所突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国家政策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开展医患沟通的角色定位。该量表总体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67,分半信度系数均超过0.7,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同时各个条目在各个因子上的标准化载荷值均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敛效度。综上所述,该量表经检验显示出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较好地测量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

本量表可用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养、选拔、培训和考核。第一,在高校专业教育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可基于实践操作、价值伦理及跨专业合作和倡导三个能力维度来设计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填写该量表,甄别学生较为薄弱的专业胜任力维度,进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第二,在医务社会工作者招聘方面,本量表可作为初步筛選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应聘者的重要评估工具。第三,在医务社会工作者培训方面,本量表所划分的实践操作、价值伦理及跨专业合作和倡导三个维度可作为培训课程的三个重要模块。而具体的条目内容可作为医务社会工作者在职培训的具体课程内容。第四,本量表还可协助用人单位对在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胜任力水平进行评估和考核。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EB/OL].(2017-10-22).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2/content_5233724.htm#5.

[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办公厅.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医疗机构)[EB/OL]. [2021-05-0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8-12/31/content_5435722.htm.

[ 3 ]黄玉妹, 黄政新, 谭庆存. 广西医务社会工作人才调查[J]. 卫生软科学, 2008(4): 252-254.

[ 4 ]马凤芝. 北京市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 251-255.

[ 5]齐建, 周文姣. “大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卫生软科学, 2018(12): 22-26.

[ 6 ]刘斌志, 符秋宝. 论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及培育策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5): 60-68.

[ 7 ]钟柳青, 雷光和. 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研究——以广东医科大学为个案[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3): 387-390,428.

[ 8 ]王铭敏. 全科医学服务中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建设[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4): 3.

[ 9 ]赵怀娟, 宋宇宏, 杨正霞. 医务社会工作[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47-60.

[ 10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 1-14.

[11]董云芳.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 41-48.

[12]徐衍光. 社会工作者胜任力视角下专业教育的反思[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6): 56-58.

[13]林秉贤. 台湾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继续教育生态适配度, 专业支持感与专业价值感对专业胜任能力之影响[J]. 台大社会工作学刊, 2016(36): 47-96.

[14]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USA).NASW standard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health care settings[EB/OL]. [2021-09-23]. https://fliphtml5.com/hqig/jwam/basic#:~:text=The%20NASW%20Standards%20of%20Social%20Work%20Practice%20in,individual%2C%20are%20the%20foundation%20of%20social%20work%20practice.

[15]SINGAPORE MINISTRY OF HEALTH. National social workcompetency framework: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of competencies

[16]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EB/OL]. [2021-05-08]. https://www.moh.gov.sg/docs/librariesprovider4/careerandpractise/moh-guideto-msw---24-nov-2015.pdf.南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佛山市南海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试行)[EB/OL]. [2021-05-08]. http://www.nanhai.gov.cn/fsnh/wzjyh/wjj/gzdt/content/post_1502754.html.

[17]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医务社会工作基本服务规范(DB31/T1205-2020)[EB/OL]. [2021-05-08]. https://www.doc88.com/p-51261816132421.html.

[18]BOGO M, REGEHR C, POWER R, et al. When values collide:field instructors experiences of providing feedback and evaluating competence[J]. The clinical supervisor, 2007, 26(1 –2): 99-117.

[19]NICHOLAS D B, JONES C, MCPHERSON B, et al. Examin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for emerging and novice social workers in health care[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2019, 58(6): 596-611.

[20]HOLLIMAN D C, DZIEGIELEWSK S F, DATTA P. Discharge planning and social work practice[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2001, 32(3): 1-19.

[21]MARAMALDI P, SOBRAN A, SEHECK L, et al. Interdisciplinary medical social work: a working taxonomy[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2014, 53(6): 532-551.

[22]CRAIG S L, BETANCOURT I, MUSKAT B. Thinking big, supporting families and enabling coping: the value of social work in patient and family centered health care[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2015, 54(5): 422-443.

[23]HOREVITZ E, MANOLEAS P.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training needs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ers in integrated behavioral health in primary care[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 2013,52(8): 752-787.

[24]李筱, 梁昆, 唐有財. 社区工作者能力量表开发与检验: 以上海为例[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20(4): 138-148.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665号建议的答复(摘要)[EB/OL]. [2021-05-08]. http://www.nhc.gov.cn/zwgkzt/xxjy/201611/082f3df9f7bd4712bc2d2decf990b526.shtml.

(文字编辑:王香丽 责任校对:王香丽)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
迈向2030,迈向“健康中国”
保险业助力“健康中国”四项业务有望受益
“健康中国”,保险任重道远
“健康中国”这样影响国人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健康中国”中的白马股和黑马股
抓住“健康中国”建设机遇
“健康中国”催生万亿产业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卫计委再推“健康中国”战略型 健康产业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