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023-08-31 01:46杨丽
今日财富 2023年22期
关键词:清查标签核算

杨丽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中,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资产,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水平。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经营的复杂性增加,固定资产管理要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为目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固定资产的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管理方法展开了讨论。

固定资产指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长期投入其中的有形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起着关键作用。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明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效益和竞争力的目标。制定可行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竞争力。

一、固定资产的内容

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并用于长期经营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季度的资产,通常具有较高的单位价值。作为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价值总额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包括各种用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物资产,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通常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中起到稳定和持续的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固定资产具有长期性和高价值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要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包括合理的购置和配置固定资产、加强折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式。要着重在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上加大力度,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最大程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从前期的采购到后续的验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核算和盘点、维修管理以及报废及处理管理。固定资产采购及验收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的管理过程,包括制定采购计划、公开招标选择供应商、簽订采购合同、跟踪交货进度等环节。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登记、计量和分类,涉及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折旧计提、固定资产账务的处理等工作。固定资产盘点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实地盘点,核对实物与账面的一致性,发现并纠正资产记录中的差异和错误。固定资产维修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固定资产中设备设施的应用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通过定期维修、预防性维修,以及故障维修等多种措施和方法,提高维修效率,节约投入到维修活动中的生产成本。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理管理是指对不再使用或无法修复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和处置的管理过程,包括制定固定资产报废政策、编制报废清单、进行资产处置评估、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如出售、报废处理、捐赠等)等,旨在清理废旧资产,释放闲置资源,减少损失并确保合规性。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制度缺失的问题,或缺乏明确的制度框架,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导致管理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发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重叠或遗漏风险大,影响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固定资产来源模糊

固定资产的来源应当清晰明确,包括采购渠道、供应商信息以及采购合同等。现实情况却是固定资产的来源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例如采购流程不规范或未经授权购买资产,导致固定资产登记不准确、重复采购或采购合同产生风险。

(三)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缺失

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或者在管理结构中未明确定义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导致资产管理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影响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管理的一致性,责任不清、工作推诿等问题的风险高。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保障资产的有效利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在具体实践中制定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涵盖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和采购过程透明。制定验收标准和流程,在核算制度的建设中要规范资产的计量和计价,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善固定资产维修管理制度内容,在制度中要明确维修程序和责任,及时维护和修复资产,延长其使用寿命,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理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分工,各级管理人员要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有效协同合作,避免职责不明导致的管理漏洞和资源浪费。例如,采购部门负责资产采购和验收;资产管理设专管人员看护,定期核对实务与账面一致;财务部门负责资产核算和折旧计提;维修部门负责资产的日常维护等,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明确,工作有序推进,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制定规章制度时,应注重防范资源浪费,明确规定资源的合理使用、维护和保护要求,禁止滥用和浪费资源,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彻底清查固定资产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管理固定资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和意识培养,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将自身的岗位职责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做好详细登记,在该过程中,要了解固定资产的来源、数量、位置等信息,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以彻底清查固定资产为目标,成立专门的清查小组,由专职人员负责清查和登记工作,清查小组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包括会计师、审计师、固定资产管理员等,要求清查小组工作人员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具体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的登记,加强数据核对。

清查小组应制定清查计划,明确清查的范围和时间表,清查所有的固定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家具等,根据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确定清查计划,保证清查时间合理,促使工作进度顺利进行。清查小组应当对每一项固定资产逐一登记,包括资产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原值、净值等信息,核对固定资产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如果固定资产的信息不完整或无法核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补充完善。分类固定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家具等,建立固定资产档案,记录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和变动情况,确保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完整性。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设

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成立有关的管理机构,配备岗位人员,保障资产的采购、登记、核算、维修和报废环节各项工作的合理性,配置专业型的固定资产岗位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降低管理风险。应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和监督,该机构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责,包括采购、验收、登记、核算、维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运行效果为目标,招聘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法规深入了解,熟练运用固定资产管理工具和软件,加强数据分析,提升决策能力。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应具备财务、会计、工程或相关领域的专业背景,并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如注册会计师、固定资产评估师等。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专业资格认证等方式,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对固定资产管理政策、流程、工具和技术的培训,以及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训练。与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研讨会、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促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成长。

(四)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保证账实相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可以实施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和标签制度。固定资产卡片是一种记录固定资产信息的文档,包括资产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原值、折旧情况等详细信息,每个固定资产都应有相应的卡片,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更新。实施固定资产卡片制度,确保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对固定资产进行编号和标识,便于快速识别和查询,卡片中记录的详细信息能够提供给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准确的资产数据,包括资产的使用情况、折旧情况和价值变动等,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提供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效率。

标签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内部控制手段。在固定资产上粘贴标签,标明资产编号和名称等信息,可以方便地进行资产的识别和跟踪。以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为目的,应采用耐用、难以伪造或篡改的材料制作标签,标签应当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能,以防止资产被替换或盗窃。常用的固定资产标签材料有不锈钢、铝合金、PVC等,此类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防水防尘等特点,体现出了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应用优势。标签上可以采用二维码、RFID芯片等技术,以增强防伪性能,避免资产被盗窃或替换。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检查和核对标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标签没有被人为损坏或更换,并且标签上的信息与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相符,如果发现标签不完整或信息有误,应当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提高固定资产核算水平,落实财务监督检查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计量、计价和计提折旧等。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流程,明確资产计量和计价的方法和原则,确保固定资产的登记和入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包括正确记录资产的原值、净值、残值和使用年限等信息。在盘点和清查固定资产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核对和验证,与固定资产台账对比,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遗漏或重复记录等问题,保证资产清单的真实性。

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审计。采取内部审计、财务稽核等手段,对照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的登记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范固定资产的滥用、损失和侵占问题,确保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和正常运作。通过提高固定资产核算水平,落实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固定资产的损失风险加强防治。

(六)倡导部门间的协作,形成日常监管氛围

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倡导部门间的协作和责任分工,形成日常监管的良好氛围,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资源浪费和遗失,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和价值提升。特别是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如采购、财务、维修等部门要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调和合作。在定期会议、工作交流和协作项目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放大固定资产的应用效能,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明确责任分工是关键。每个部门都应明确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负责固定资产采购的部门应制定规范、透明的采购程序。负责固定资产维修的工作人员应及时维护和修复资产。负责固定资产核算的部门应准确核算和报告相关数据。营造日常监管的良好氛围,设立监管机制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审查,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七)引进电算化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引进电算化技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构建起新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用智能化的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管和精细化管理,提升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算化工具,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追踪和管理,该系统可以集中存储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购置记录、维修历史、折旧情况等数据,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掌控。

电算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固定资产的标识和追踪。使用条形码等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唯一编码,并与管理系统相连接,扫描标识码快速获取资产信息,准确识别和定位资产,实现高效的管理。智能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配备预警和提醒功能,例如提醒资产维护时间、预测资产折旧情况、警示潜在的资产报废风险等,借助系统的自动化功能,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漏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借助电算化技术,提供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帮助管理人员快速获取关键的管理指标和决策支持信息。在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和分析中,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维修状况、折旧变化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践中,应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向和内容,提高资产配置水平和资产利用率。制定维护和管理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应用效能,合理高效地配置和管理固定资产,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同时,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清查标签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标签化伤害了谁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