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业审融合构建探讨

2023-08-31 16:05王凡
今日财富 2023年22期
关键词:内审价值链价值

王凡

在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强化企业管理,健全其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转型更新已成趋势。文章从国企实际着手,引入价值链理论,给出业务活动和内审融合的观点,同时探讨其构建思路和路径,提出双向融合是增加内审价值的可行途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成分,除了业务较为复杂,也涉及很大的数据量,所以,其内审模式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一、价值链理论体系

该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其表示,组织的业务活动均能通过价值链表示。他把组织活动分成两类活动:基本活动,是可以直接为组织创造价值的活动;支持性活动,是为前者提供基础服务,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价值链涉及组织生产运营过程,所以,组织间的竞争是价值链的比拼。实际上,并非全部的业务活动均有价值,因此,唯有全面管控价值链环节,筛掉无用环节,方可充分发挥其价值。

该理论的形成威胁了传统审计地位,传统内审部门难以为运营活动创造价值,被当作组织的资源消耗中心。在此压力下,内审职能持续演变,通过持续拓展职能,更多参与到企业治理中,对财务活动开展监督,也参与组织内控的健全,为组织创造价值增值,让企业进一步达到发展目标。图1所示为价值链体系图。

图1 价值链体系图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就内部审计而言,其属于一种确认与咨询活动,也属于持续发展的概念。内部审计师协会持续修订了内审的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要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价值,把其工作范围定义成:“衡量并优化风险管控与治理过程的效果”,体现了其发展趋势与要求。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借鉴国际经验,在全面考虑国情的前提下,对审计准则进行修订,彰显着内部审计向着“价值增值”的转变。2017年出台了内审工作规定,针对内审工作做出了“推动单位健全治理,增强管理与服务能力”的要求。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强化企业管理,健全其运行机制势在必行。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是为健全治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服务的,进而达到其价值目标。但在具体工作中,面临和企业经济活动脱节等问题。国企内部审计应该和业务融合,关注服务和经营活动,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高治理水平,方可达到和企业价值提高的同向运行。

三、业审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一)业审融合的内涵

业审融合理念为企业内部审计增值提供了思路,内部审计是达到增值的可行途径。业审融合的提出源自价值链理论,“业”指业务活动,“审”指内部审计,整体来讲,以公司价值增值为目标,采取大数据手段,把审计核心点嵌入业务活动流程环节,达到审计全程监督,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对业务流程的动态监控,离不开业务部门积极参与,针对审计问题要立即整改。唯有如此,方可达到审计和业务的融合,实现业审协同运作,发挥风险防控和增强企业运营能力的功能,达到审计增值目标。

(二)业审融合的特征

业审融合,相比于传统审计,具备如下特征:

1.信息平臺是手段。对于业审融合模式的实施来讲,借助信息系统来收集信息,进而构建和业务部门的联系,把审计核心点融入到业务活动。达到融合的同时,让内审部门可以精准把握企业业务的改变情况及核心业务的执行状况,进而达到审计事前监督,发挥风险防控的功能。

2.双向融合是重点。在传统审计中,业务部门常常处于被监督角色,没有主动介入内审部门活动,仅是单纯核查活动的标准性。在业审融合观念下,围绕价值链,立足于风险防控和企业目标的达到。就业务部门而言,也要主动融入,向审计部门寻求意见。在业审融合的观念下,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做贡献。

3.价值增值为目标。审计监督围绕价值链,旨在实现价值增值,把活动模块进行串联,上到管理层,下到机制的构建,达到核心审计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基于对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揭示薄弱环节,给出有关的优化意见,以达到内审增值,从而推动企业目标实现。图2所示为业审融合监控模型。

四、国有企业审融合价值链分析

企业活动分成基本及辅助活动,二者既不一样,也彼此关联,组成了创造价值的过程。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要创造价值,就应该分析活动环节,唯有创造了价值,彼此协作,方可让企业产生价值增值。对于国有企业来讲,行政管理、内审等均属于对基本活动的支持。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协同效应,内审是企业的支持性活动,转型和增值恰好是该理论的实践,让其不局限于履行监督,而是根据审计职能辅助企业找到风险、健全治理。从价值层面关注企业各个环节的改善,增强企业服务能力,达到整体增值。

五、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业审融合构建

(一)业审融合的构建思路

就业审融合而言,其属于双向融合,是基于企业价值链核心环节的重塑,审计对象包括增值活动与业务流程。根据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功能,完善企业价值链,增强核心流程的管理能力,同时自我革新与完善。业审融合涉及以下层面:其一,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全方位介入业务流程,找出无用环节,根据咨询与确认作用,促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动态融合。例如企业购置设备,在预算编制等环节就要介入内部审计,包含购置需求确定、合同审核、效益评估等。在此期间,并非独立地开展监督,而是基于所有环节给出可行建议,不但推动了整个事项正常完成,有效履行职责,也切实增加了效益。其二,业务部门认可审计意见及结果,将其应用于业务活动中,增强工作效果,这也属于内部审计的闭环功能。在具体工作中,人员配置往往不足,也难以精通全部业务活动,所以常常借力其他人员,请求其参与,这也属于一种融合方式。所以,“业”和“审”并非对立,而是彼此支持、彼此推动,最终达到协同效应。

(二)业审融合的构建路径

1.发挥好内部审计功能,形成闭环管理

价值链环节效能的体现,源自企业的战略部署及顶层设计。企业内部环境,比如文化和资源分配,与审计功能的实现息息相关。针对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层要正确认识其增值作用,从上至下促进业审的融合。内部审计要有效发挥确认与咨询等功能,采取风险管控审计、内控评价等,找到企业问题与风险所在,推动国企管理的优化与完善,规范与降低风险、损失,也就是通过反馈的结果应用,产生闭环管理。

2.统一流程,运用好有关方面的协同

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要实现管理制度化、流程规范化。业务活动与内部审计的融合,依赖于国有企业构建规范化工作机制及流程。管理前沿的企业,已开展了规范化质量管理,包含执行程序与管控程序。在国企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下,审计更易于理解业务活动,检查与评估风险。另一方面,业审融合要充分应用如下方面的协同。

(1)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协同。这两项工作有着关联性,均是国企内部监督体系的核心构成,均有为企业防范风险的功能。党风廉政是关注的主要风险点,找到违纪问题与线索之后,要第一时间移交,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审计整改,产生闭环管理体系,提高监督体系权威。

(2)内审和财务的协同。对于二者来讲,即便关注层面有所差异,但目标与内容是一致的。伴随国企不断改革及信息技术的更新,业财融合已是新形势下企业现代管理的主要工具。能够强化财务对业务的管控能力,体现财务的支持功能与价值实现,两者的协同,利于健全价值链条,获得良好的效果。

(3)审计和企业基本活动的协同。以往的分工理论导致了企业管理信息的不对称,审计侧重于制度、标准,不够重视企业业务活动的逻辑性,发生了审计和业务部门不配合的问题,难以达到管理增值,消耗了资源。所以,业审一体化属于必然方向,能节省交易费用、提升协同性。国企内部审计者要走出审计部门,同业务部门融合,朝着业务前端拓展。

3.打造审计信息化平台,全方位集成企业数据

信息的动态获取、分析,将其运用于资源分配与管理决策,利于达到业审融合。企业运营管理系统整合了业务活动流程,包含对成本、资产、绩效等全方位的融合,动态反映资金流和业务流等,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支持。通过和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打造信息化平台,是达到融合的有效途径。除了能够达到审计监督全面性,也能够加强风险防控,达到增值审计目的。

六、国有企业业审融合模式正常实施的建议

为了顺利实施业审融合模式,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即建立和谐的实施环境、构建科学的组织结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辅助决策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等,以供參考。

1.建立良好的实施环境,成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提倡科学的审计观念,向国企领导层与管理层等传达业审融合模式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审计氛围及环境。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引导相关人员逐步接受业审融合模式的形成和运用,具体实践中全面落实业审融合观念。国企要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环境,根据自身结构改善审计组织结构,构建的结构要确保业务独立性。推行审计管理委员会体系,就企业来讲有着科学性,对董事会负责,审计部门权威性显著提升。总而言之,建立和谐的实施环境、成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是为业审融合模式的运用夯实基础。

2.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辅助决策能力。根据企业运营风险构建风险预警系统,设置相应的监测指标,同时结合风险种类设置相应的标准指数,为企业审计者提供预警数据,进而落实好应对措施。就宏观层面来讲,包含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状况、公司机制建设是否健全等;微观层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尽量涉及企业的业务重点和流程,可结合有关问题设立不同的风险指标。模式运用中的数字化审计,有着动态监控与风险预警的功能,同时系统可以有效彰显风险种类和时段,对审计发挥补充作用。审计者不断监控高风险业务,进而找出问题并获得审计证据,对其辅助决策能力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增强业务能力,达到审计效果和效率的提高。国企应该注重审计者的知识结构的健全,培育业审融合模式应用人才。对于内部审计者而言,能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形式和单位业务人员开展沟通,把业务知识融入到审计流程中,在审计期间根据业务知识,给出有效的企业增值意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在核心指标中列入有关方面内容,比如知识学习、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水平,针对考核优秀的人员提供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奖罚分明,提高审计者学习业审融合模式的主动性。通过加强业务知识推动审计和国企的充分融合,从而促进其进一步运用于企业,发挥出应有作用。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与有关院校构建合作关系,帮助院校设置相关专业课程,为企业运用业审融合模式做好人才储备。

结语:

内部审计是组织管理的关键一环。目前,内审从传统审计转型为以风险防控与增值为主的管理审计,但还面对着与经济活动脱节等困境。内审应与业务融合以进一步发挥其功能,推动其深入关注运营与生产活动,提高风险防控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内审价值链价值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