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英语解题思维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01 03:23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感叹句中心词质量标准

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魏 威

目前,初中英语毕业班教师迫于升学的压力,授课往往迂回于学生已学知识的压缩式讲解与试题的逐一解析之间,学生成绩没有起色时,教师往往归结于学生没有熟记、背牢词汇、语法等基本用法,忽略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和英语学科素养培养。 人教版Go for it 英语教材具有体例新、话题新、词汇新三大特点,教材单元设计由以往每篇教材的一篇阅读文本,变为每单元两篇阅读文本的单元体例。每单元的第二篇文本均依据新课标设计了英语能力训练目标,如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思维导图训练、生词的猜词训练等。为提升学生对于已学英语知识的梳理、归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地设计试题讲评课和复习课, 有针对性、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解题与命题”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知识进行专项复习, 通过典型试题的归纳、梳理、分析,总结出此类知识的试题命题规律,归纳出有效的解题策略。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提升毕业学年复习课的课堂效率,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英语复习,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梳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解题过程,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形式等,催化学生思维能力,实现减负的同时,为学生未来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

一、语篇复习应结合学业质量标准,提升学生的解题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是针对课程内容制定的检验标准,旨在检验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形成的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标准将核心素养转化作为学业评价与考试依据的具体指标,强化教师、教材编写人员和考试命题人员的学业质量理念,为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等提供参考依据[1]。 教师强化科学的学业质量观的前提是明确初中学段三级(7—9 年级)学业质量标准。结合三级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及教师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不难发现很多问题是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问题时少有涉及的(见表1)。

表1 三级学业质量标准描述中较少涉及的内容

表1 中的内容不仅从语用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描述了学生基于课程内容的学段素养表现,也明确了学生通过定期阅读训练后,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应达到的水平。 教师进行语篇讲解或主题分析时,其问题设计或情境设置应体现的设计方向,也成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或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素养。

以21 世纪英文报(初二版)的一篇阅读语篇为例:

It only grows in a few places on Earth.It’s expensive.It looks like motor oil and tastes like burnt wood.It’s coffee,and I love it.

Luckin Coffee has shops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of course, Starbucks is everywhere.I once visited a Starbucks and found another Starbucks inside! People say coffee culture is taking over China,but I’m not sure.

To me, coffee culture is about more than the drink.It is about the café.The best cafes are community spaces,where the baristas know your face and remember what you order.They are“living rooms” for people with small apartments, and study spaces for students.They have books,board games and local art on the walls.They may even own musicians.

Compare this with Starbucks.Their chairs are uncomfortable and people forget your face.Starbucks doesn’t have books or games or musicians.Instead, they sell CDs.It’s the McDonald’s of coffee.

Are there good cafes in China? Yes! Great ones! I’ve visited many.If you like coffee, you should find one.If you don’t like coffee,go anyway.They serve tea,too.A café can only support a community if the community supports the café.

这是一篇关于咖啡文化的文章。文本的主题是咖啡文化是休闲和社交的文化,对于这一主题的挖掘,教师需要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如分析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结合文体类型,梳理语篇结构特点;关注作者的选材、写作方法;结合写作主题注重挖掘语句背后作者所要传达的意义等。 教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可从新课标中对于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中找到具体的描述:如3-2、3-7 等。 针对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结合语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的两道试题,传达的命题思想是:力求通过学生复读语篇,结合主题语境完成任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

试题1.What’s the coffee culture about?

A.The spaces for the customers in cafes.

B.The local art on the wall of cafes.

C.The drink and cafe.

试题2.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It’s the McDonald’s of coffee.”in the passage?

试题1 意在考查学生对于语篇的整体概括能力。如果学生运用常规的阅读策略找中心句的解题策略,很容易误选A,而B 选项是文本内容中的一种咖啡文化表现。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捕捉行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对于文化的理解。To me,coffee culture is about more than the drink.此句的关键信息点在于:more than the drink;They are“living rooms”for people with small apartments,and study spaces for students.此句的关键信息点在于living rooms、small apartments、study spaces 三个同畴短语的共性特点是“space”。 They have books, board games and local art on the walls.They may even own musician. 这几个句子的文化元素为“books、board games、art、music”。无论是space 还是culture 都汇集于cafe,因此答案选择为C,也回应了文本more than drink。 此类试题可以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思维能力,应该融入教师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学生阶段学业监测的试题编制中,努力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试题2 对于学生学业质量描述中所涉及的能力考查更为凸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果要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Z 世代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应就新课标、教材内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娴熟运用且力求无缝衔接,以便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帮扶、启发、引导下最大程度地释放。教师解题命题能力的提升是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解题能力的开发与催化。教师将命题的经验、体会转换成一种解题技巧、解题策略分享给学生, 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的命制意图,增强对试题命制的感知能力,选择有效的解决策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培养,有效地克服英语解题的思维定式, 提高对于问题解析的缜密度。

二、试卷讲评应聚焦问题,形成网络

1.由一个问题的解析,带动一类问题的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让课堂教学目标更为明确, 可以将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为三个环节。环节一: 教师针对学生试卷完成情况进行梳理与总结,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环节二:聚焦试卷中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析,教师进行补充与归纳。 此环节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分析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思维正向与负向,尤其对学生负向认知(即错误认知)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纠正错误认知的解决策略。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就一个问题,归纳梳理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尝试归纳同一语法项目在不同题型中呈现的形式与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某校六年级入学第一次期中质量监测的试卷讲评课为例:

【环节一】梳理与总结

试卷满分120 分。 考试题型及分值:听力20 分、单选20 分、完形填空10 分、阅读理解20 分、交际应用5 分、任务性阅读20 分、句型转换5 分、翻译句子10 分、书面表达10 分。 班级平均分98 分、最高分117 分、最低分20 分,优秀率66.67%、及格率92.86%。

典型错误占比低分率低于60%的题型及相应题号为:单项选择的21、22、25、26、29、31、33、40; 完形填空的44、49、50;阅读理解题的51、54、70;二卷交际应用的73 题、任务性阅读A 的83 题、任务性阅读B 的89 题,以及翻译句子的109 题。

教师总结出各题型中学生问题较为集中的试题,使学生了解本次测评的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学业的阶段水平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环节二】重点问题解析(单项选择答题技巧)

例如21. _____ fun he has in the English class!_______That’s true.He feels very happy.

A .What B.How C.What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fun 在该题干中的词性,因为have fun in 中的fun 为名词,所以答案为what。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同类型题:_______ fun he is!We all like him.分析思路与21 题大体一致。 对于教师的巩固练习设置都与“fun”有关,这种试题讲解方式为多数教师试卷讲评课或复习课的讲解方式,主要存在2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精准分析出学生对于感叹句这一语法现象的认知误区,学生并不明确感叹句的中心词(如果是名词性,引导感叹句用what, 如果中心词是形容词或副词,引导感叹句则用how)如何界定,这是解决感叹句这类习题的关键。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在夯实练习中,相关练习均与讲过的词汇“fun”有关。 一方面,学生对于由“fun”作为中心词的感叹句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与词汇“fun”的感叹句相关练习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式。

教学环节改进:教师讲解完单词“fun”为中心词的感叹句后,可以借助两个近似试题,对感叹句的解题策略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例1:____fine weather it is!

A.What a B.How C.What

例2:_____fine the weather is !

A.What B.What a C.How

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相似的感叹句转变为陈述句式即:1.It is fine weather.2.The weather is fine. 并引导学生对两个陈述句进行观察、比较。 这样的授课方式体现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中的“看”。学生很容易发现,还原后的两个句子主语和表语有明显的差异,比较还原之前,句子成分更为清晰。 依据系动词后面的成分, 例句1 中心词为“weather”(名词性),例句2 中心词是“fine”(形容词性)。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分析过程: 感叹句的中心词为转变陈述句后对应谓语动词后的词汇。从而,对感叹句的解题步骤进行归纳:

(1)将感叹句转换为陈述句。

(2)分析句子成分,确定感叹句中心词。

(3)分析中心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以及名词是否可数,中心词词性是否是形容词、副词。

(4)选择正确答案。

2.由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归纳出相应的命题规律

新课标对于课程理念的解读之一是: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的关联[2]。教师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即从解题策略中,尝试命题规律,也是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进行了进阶[3]。 在有关感叹句解题策略的四个步骤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步骤2 和步骤3。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凭借个人积累的已有解题经验不难分析出解题的关键是判断中心词的词性, 并将此考点进行总结, 形成知识关联(见图1)。

依据思维导图,可以看到与中心词词性相关联的知识主要是:名词可数性以及冠词的判断。 在已有习题储备的帮助下,将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得出感叹句的命题形态:中心词为形容词或副词——how; 中心词为可数名词复数——what、此类试题的易错点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常常看不到可数名词后的“s/es”;中心词为元音音素开头的名词,此类试题的易错点是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关注元音音素开头,而忽略了单词可能是不可数性;中心词在表像上是不可数名词,但结合题干上下语境会发现命题者选取了它的可数性词义进行命题。 沿着这样的思维路径继续推进,感叹句不仅可以出现在常规的单项试题中,也可以出现在语句翻译、完形填空、交际应用等试题中。英语学科价值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思想表达,因此,对于此类知识点的复习,最终要回归于结合主题、语境进行写作。

无论是“双减”政策的颁布、新课标的实施还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都是一种激励。 让我们不断摒弃旧有观念,持续学习、内化、转变并创新,努力成为业务精湛、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能力的引路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

猜你喜欢
感叹句中心词质量标准
感叹句
Why I ride
直面中考题 感悟感叹句
我有话要说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感叹句”会场采访记
同位语从句与中心词的句法关系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