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盲盒诞生记

2023-09-05 01:14王辉
北京纪事 2023年9期
关键词:北京公交车模公交车

王辉

捧着公交车模盲盒,95后公交司机小赵爱不释手。他说:“这些车模,复刻的全是北京公交历史上的经典车型。很多车,都陪伴了几代北京人,大家对它们的感情很深。其中一些,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捧着它们,就像捧着好几代人的青春。”

“光有京味兒不行,必须还要跟上时代”

“一提起北京文化,就是故宫、长城。它们当然代表北京,但不是全部。北京还有那么多老字号、老企业,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都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就拿北京公交来说吧,有几个人敢说从来没坐过公交车?甭管老北京人、新北京人,也不论多大年纪,与北京公交都有或深或浅的情缘。”

北京公交车模盲盒的出品方,一听名字就透着浓浓的情怀意味——京味儿时代。掌门人姓王,是位60后的老北京,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公司花名”——京城王掌柜。

生于斯长于斯,从一条胡同、一碗炸酱面,到一辆公共汽车、一张月票,王掌柜热爱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在文创定制行业耕耘了20年,更让他比别人多了一份责任感。他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这种广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青睐的方式,为弘扬北京文化出一份力。

正如京味儿时代之名,王掌柜强调,“光有京味儿不行,必须还要跟上时代!”悠扬的京腔京韵,也可以潮起来、酷起来。因此,他开了个大“脑洞”:把北京人都熟悉的大公共,复刻成年轻人钟意的车模盲盒——不是只能摆在橱窗里看的“标本”,而是可以拴在手机上、系在书包上、挂在车里、揣在口袋里,随时能拿起来把玩的小小钥匙扣。

这个“脑洞”,也体现着京城王掌柜一直以来,对于怎样才能更好讲述北京故事、传播北京文化的思考:“一味地讲北京文化如何厚重、多么高深,只会让年轻人敬而远之。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N种乃至N+1种方式,让北京更好玩儿、更有趣。他们被北京文化吸引住,自然就会主动去了解、细挖。”

“300选18,这可比数学题难多了”

北京公交从1921年诞生,百年来服役过的车型有将近300款。这其中,应该挑选哪些车型复刻?这个问题,困扰了项目负责人戈玲(公司花名)很久。

那段时间,她不仅每天在网上查资料,还跑遍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公交博物馆,在故纸堆里翻翻检检。她还拜访了许多北京公交的老职工、老乘客和公交迷,倾听他们与大公共的故事。“每天脑子里,除了公交车就没别的。走在街上,满眼也全是大公共。我上小学的儿子说,他都吃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的调研,收获的除了硬盘里几十个G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更有对北京公交的全面了解,以及越来越深的感情。她和小伙伴一起,在300款车中根据生产年代、外观形制、功能特性,更重要的还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精心挑选出了极具代表性的18款。

这里面,包括北京公交最早使用的、充满“民国范儿”的铛铛车;1950年代外号“大鼻头”的美式大道奇,以及像火车一样配有挂车车厢的斯柯达706RO;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无轨电车“京一型”与第一辆公共汽车“五七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力车型,在几代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记忆的“黄河大通道”;新千年北京街头开始出现的双层车、新能源车;18米长的“京华巡洋舰”和快速公交“电鲶鱼”;大1路专属的海豚造型“中国红”;“网红”西郊专线有轨观光电车;专在远郊区县奔驰的9字头“绿鹰”;还有堪称另类隐藏款的,北京公交救援车辆“大黄蜂”……

“300选18 ,这可比数学题难多了!”戈玲不禁感叹。可也唯有这样的精挑细选,才能让老百姓见到每一款车,都发自内心地感到亲切熟悉、眼前一亮。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车型定了,设计和制作团队终于能够闪亮登场。京味儿时代的设计团队,全都出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个个都是文创老手。他们一次次走上街头和公交场站,认真观察现役车辆的外观细节;而那些早已退役的车辆,则仰仗戈玲此前搜集的珍贵图文与影像,作为原始资料。他们从前后、左右、上下等6个角度,分别为每一辆车绘制出了车身平面图。大到整体造型、各部位比例结构的还原,细微到车顶上一枚散热片、车身上一条装饰线的仿真……不仅外观与原车无异,每辆车看上去,还均有一种神采奕奕的感觉。

设计完成,漫漫征程才走出了第一步。繁复的制作流程,这才刚刚开始。一个有趣的创意,该如何从设计图纸落实到产品?有着多年文创经验、操盘过许多优秀作品的戈玲说:“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比如建模、开模,特别考验工艺水平。我们的车模采取的是PVC滴胶工艺,车的路号牌、前脸儿车标、车门车窗等小东西,以及老电车的‘辫子、轮胎的纹路等细微之处,如果建模能力不强,很多地方就做不到逼真还原。”为此,采购部门的同事经过多方比较、不断权衡,终于在十余家供应商中,选定了综合实力最强的3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建模能力强、工艺水平高、有能力承接大批量生产。而且,服务过迪士尼、星巴克、腾讯、阿里等大客户,拥有丰富的制作经验。

当然,即便找到实力再强的供应商,打样到生产的过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戈玲说,“每一款车模,开模环节都可谓不计成本。为了让各处细节真正达到‘复刻标准,全都反反复复,记不清修改过多少回。”

戈玲印象最深的,是“京一型”有轨电车。“那是新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有轨电车,整体造型尤其是车的前脸儿,非常有时代特点。那种圆嘟嘟的感觉,有些可爱,但又不能做成当代人所理解的卡通感。包括车身的蓝色,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钴蓝,跟与它接近的天蓝,还有细微差别。所有这些尺度、分寸上的些许差异,说起来容易,真要把握得准,必须反复打磨、比较,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一个。”

北京公交车模盲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公交人和普通乘客的热烈欢迎。尤其是荣登“倍儿北京”榜单前排,更让京城王掌柜备感欣慰:“多年夙愿,总算小小实现了一把。为了传播北京文化,终于出了一份力。”

京城王掌柜说:“总而言之,一切老百姓熟悉的、亲切的,都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文创的方式,不仅记录时光,更能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大家一起,共同弘扬我们深爱的北京文化。”

猜你喜欢
北京公交车模公交车
(书法)《百年公交》
《百年风云》(隶书)
你们认识吗
北京公交百年礼赞(诗歌)
潮玩车模精准吸引“Z世代”
北京公交助力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发展
车展,没有车模看什么
公交车上
公交车奇妙日
城里的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