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时光机:档案记忆再生产视角的解读与启示

2023-09-07 10:29赵子瑜丁华东
北京档案 2023年8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

赵子瑜 丁华东

摘要: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档案记忆再生产 威尼斯时光机 实践逻辑

Abstract: With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in the field of humanities and the rapid upgrad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has injected new technological vitality in? to the humanities research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cross-integration, and brought new values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rban memo? ry construction. The practical logic of "Venice Time Machine" is interpre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production of archives memor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eproduction of form, content and meaning of archives memory contained in the project is ana? lyzed,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Venice Time Ma? chine" on the reproduction of archives memory is clarified, which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ur? ther promoting the archives memory project and deepening the governance of social memory.

Keywords: Reproduction of archives memory; Venice Time Machine; Practical logic

“自意大利學者罗伯托·布萨(Roberto Busa)编制《托马斯·阿奎那索引》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数字化引发了从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DH)的嬗变。”[1]数字人文促进了人文资料及其网络共享的数字化、人文知识的数字化分析,催生出各类研究和利用的数字场景。学界已形成了以“数字化为手段、人文知识为原料、想象力为驱动”的数字人文研究体系,人类知识快速累积,其“可计算性”也迅速扩展到其他领域。[2]这一时期出现的“威尼斯时光机”“数字敦煌”“中国记忆”“北京记忆”“上海年华”等既是数字人文实践的产物,也带有明显的文化和社会记忆属性。[3]在各类记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档案发挥着重要作用,衍生出“档案是社会记忆的载体”或“档案对社会记忆有建构作用”等观点,档案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并逐渐形成“档案记忆观”[4]。历经三十年的发展,档案记忆理论成果丰硕,引发档案界许多新的思考和认知。今天,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再次给我们提供新视角,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威尼斯时光机”的内在实践逻辑并由此促进档案记忆再生产开辟新视野和新路径。

一、“威尼斯时光机”及其档案记忆再生产性

(一)“威尼斯时光机”概况

“威尼斯时光机”(Venice Time Machine)一词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13年2月的威尼斯时光机项目。“时光机”的创意最初来源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弗雷德里克·卡普兰(Frédéric Kaplan),“时光机”的主要任务是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并转换成一个在线的开放性信息系统,使数字化档案资源均可免费访问,服务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和社会大众。[5]威尼斯因其独特丰富的城市人文景观和较为完整连贯的档案保存传统成为这一试点项目的首选城市,“威尼斯时光机”就此成为“欧洲时光机”项目的重要分支。“威尼斯时光机”以建构城市记忆为目的,以“时光机”为工具,借助时光机带领人们穿梭于不同时间下的威尼斯,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是城市时空回溯类数字人文项目的典型代表。[6]“威尼斯时光机”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2019年以“机器学习为主,人工识别为辅”,实现了档案资源数字化及其价值内涵的深度挖掘;第二阶段:2020—2028年基于威尼斯过去的数据信息,构建与城市历史原貌重合的“威尼斯镜世界”4D模型。[7]开发流程如下:先将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的纸质档案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借助“断层扫描技术”保存为可长期重复使用的高清图像;再通过机器学习,自动识别手稿文字并与其他档案资料中相似的手写体进行关联,建立信息网络、捕捉历史痕迹,便于研究人员利用海量历史文献开展专题分析;[8]最后将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利用数字建模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威尼斯城市群落各时期的原始形态。

(二)“威尼斯时光机”的多学科解读意义

随着“威尼斯时光机”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多个学科都对其内在机理和外在表征进行了解读。

计算机科学探究了“威尼斯时光机”的计算机基础设施和技术,如高保真、高性能和高可控的基础设施实验平台;模型驱动网络仿真方法;机器学习、网络虚拟化技术[9]、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等。[10]工程学借助该项目研究了威尼斯水上交通使用的柴油船舶推进技术和将其转变为电力驱动涉及的能源生产、存储系统、电机和驱动器问题。[11]历史学方面,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动态捕捉威尼斯千年间的历史记录,揭开文字中隐藏的政治选举、宗教仪式、社交网络和金融贸易等细节。[12]信息学挖掘了“威尼斯时光机”在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方面的优秀实践经验,认为能够从资源覆盖、技术集成、服务模式三个方面完善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13]档案学关于“威尼斯时光机”的解读视角丰富,包括数字人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14]城市历史时空回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15]历史档案向历史大数据转化的路径探索,[16]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17]涵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数据开发工具、档案信息化、档案资源长期保存等多方面。

(三)“威尼斯时光机”的档案记忆再生产性质

作为人类活动的原始记录,“当时间跨度足够大时,档案可能成为反映和描述特定时空范围内社会活动真实轨迹的唯一凭证,档案管理部门在规划和构建城市记忆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18]。“威尼斯时光机”基于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的历史档案文献内容构建大数据模型,是对威尼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档案记忆的再开发,具有鲜明的“档案记忆再生产”性质。

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内涵来看,“档案记忆再生产是人们对档案记忆资源进行存储、提取、加工,使其反复生成、再现、传播、利用的行为、过程和结果”[19]。“威尼斯时光机”正是基于人们对档案社会记忆属性的本质性认识,把档案与威尼斯国家、社会、民族、家庭的历史记忆联结起来,借助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的现存资料,从而认识到档案是一种社会、历史、集体记忆的载体或工具,档案馆是社会记忆的保存场所,档案工作者是社会记忆的保管者,档案管理活动是一种保存和传递社会记忆的行为。这表明威尼斯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具有记忆的功能。对海量档案资源的再开发能重现城市历史面貌和获得新的历史研究线索,“威尼斯时光机”也就具备了档案叙事的功能。

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宏观过程来看,档案记忆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一样,整体上是生产与再生产不断重复、交替、循环的运动过程。“威尼斯时光机”通过数字化加工、数据化处理、语义化关联、智慧化呈现等实现了档案记忆资源的反复生成和利用,是一种历史的、动态的、过程的档案记忆再生产。从微观角度而言,“档案记忆再生产包含文本、内容和意义三个层面的再生产”[20]。“威尼斯时光机”借助机器学习、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形成了海量数字资源,挖掘出历史档案文献中蕴含的故事,重现了跨越千年的威尼斯城市记忆,这也是威尼斯档案记忆的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的生动表现。

二、“威尼斯时光机”的“档案记忆再生产”实践逻辑

作为档案记忆再生产,“威尼斯时光机”包含了档案记忆的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和意义再生产,这也构成其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逻辑。

(一)档案记忆的形式再生产

档案记忆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记忆形态,有着客观的物质载体,即“档案”。记忆的“刻写”特性使档案记忆能够不间断地被生产、加工和传递,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记忆传播媒介的升级、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引发社会记忆全局性变革,记忆形式从单一的文本形式扩展至图文结合、音频、视频、融媒体等多种类型,新的文本形式源源不断地成为数字记忆的一部分。

威尼斯国家档案馆内保存了威尼斯1000多年来的海量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包括书籍、私人手稿、卷轴、城区规划图、地籍册等,这些资料多为不耐保存的脆弱纸品。[21]威尼斯国家档案馆长达80千米的档案记录是“威尼斯时光机”的资源基础,这些档案记录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相互关联,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威尼斯时光机”借助数字化扫描、文本识别与自动读取等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再生产出了海量、完整且相互关联的数字档案,其先将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现存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之后将这些图片信息转化为信息网络并建立信息图表,最后将信息图表转化为一个四维的历史场景,由此构建出多量化的威尼斯城市模型。这既能重现城市千年的历史,也构建了一个可以用于历史研究和教育的大型开放数据库,让尘封在历史档案文本中的社会记忆重新“活起来”。

(二)档案记忆的内容再生产

“‘叙事性是档案内容的重要属性,把叙事性延伸到档案开发过程中,能挖掘到有用的档案信息,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档案故事的连贯性,利用档案进行叙事能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能维系个人与民族、社会等集体的感情,成为充实社会记忆、传承社会记忆的重要途径。”[22]这实际上也是档案记忆内容再生产的过程。

“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内容的加工和展演表明该项目具有档案记忆内容再生产的基因。[23]内部加工方面,项目先对数百万手稿进行精确文本识别和系统的数字化扫描,再对不同的手写风格和语言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借助大数据进行抽取、选择、转录、考辨、组织,最终从档案文本中剥离出一条条完整的故事线索。外部展演方面,通过对多源异构档案资源的全覆盖和多维关联,构建了一个巨大的关联数据资源库,将海量分散的档案信息组织在相互链接的语义图中,从时空维度对资源进行展示。[24]在这种资源匹配和关联过程中,相关文化遗产机构、责任者、相关人员等社会主体之间形成偌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汇聚故事线索编织了故事网,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揭示档案内容中蕴藏的城市社会关系显性和隐性知识体系结构。“威尼斯时光机”的成果多以文化遗产数据集、影像制品、创意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现,新媒体的运用使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展演方式更加立体直观。这种加工展演方式扩充了档案内容、丰富了档案叙事形式,给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档案记忆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为传达特定意义而存在,这种“意义”具有时代性,代表着特定的观念和价值,驱动着各类档案资源在不同时期被源源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威尼斯时光机”对具体历史细节的分析、还原及可视化就是深度阐发档案记忆所含意义的表现,“时光机”的当代价值主要通过历史社交网络构建、艺术史研究、历史事件分析等具体方面得以呈现。因此,本文选择了社会学、建筑学、金融学、医学等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分析该项目的“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内涵。

第一,“威尼斯时光机”扩大了威尼斯的历史社交网络,具有社会学意义。每個出现在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人名,都是威尼斯城市社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当同样的人名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时,这张城市的社交网络就得以重构和延展。第二,“威尼斯时光机”展示了威尼斯的历史建筑发展,具有建筑学意义。基于档案馆保存的历史资料所形成的信息网络,通过3D建模,可模拟出城市中的建筑群落等在一千年间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再通过交叉比较各时期绘画作品、文字描写记录等,甚至可以复原出某时期最为真实的历史图景。第三,“威尼斯时光机”重现了威尼斯的历史贸易情况,具有金融学意义。时光机可以将市民和企业与威尼斯的历史地图联系起来,重现了16世纪的城市商贸景观。第四,“威尼斯时光机”收集了威尼斯历史上关于鼠疫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医学意义。通过对威尼斯历史上的大瘟疫爆发事件进行数字重建,能够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和死亡情况的细节,建立了样本充足且翔实的城市疾病研究样本库。第五,“威尼斯时光机”推动了信息和通信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具有学科发展意义。“威尼斯时光机”将深入影响社会经济的关键部门,如创意产业、旅游业,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提供新视角。

三、“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

“威尼斯时光机”利用档案历史大数据重构城市记忆的过程,同时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底层逻辑不断得到检验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也引发我们对当代档案记忆再生产深化的思考。

(一)打造“四全”呈现,提高档案的叙事完整性

全媒体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25]“威尼斯时光机”融合了“四全媒体”的特性,将历史档案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可视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档案叙事的完整性。围绕全程媒体要求,项目获取了威尼斯城市历史大数据,创建一个庞大的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映射了城市社会、文化和地理跨时代的演变。档案记忆再生产应当破除时空壁垒,关注叙事内容的时序和空间特征,才能呈现事件全貌。围绕全息媒体要求,项目采用视频、动画等可视化形式,展现历史事件全过程的真实场景。档案记忆再生产应打破形式的局限,注重叙事的场景化和情景化特点,提升受众的体验感。围绕全员媒体要求,项目的资源基础包括国家档案馆提供的官方档案记录和日记、手稿等私人档案,引导着各类主体进入信息交互环境,参与城市历史叙事。档案记忆再生产要突破主体限制,借助互联网平台增强重构记忆的互动性。围绕全效媒体要求,项目通过多样性、立体性、直观性的传播技术将富有画面感的海量档案内容呈现出来,为各学科的研究提供案例支持。档案记忆再生产要突破功能约束,探索更多的记忆再生产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和体验感的记忆内容。

(二)细颗粒度挖掘,增强记忆的历史层累性

城市是人类集体记忆的场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不同主体、不断层累叠加,形成了城市独特的形态格局。[26]“威尼斯时光机”构建了巨大的历史信息关联数据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还原不同时间切片下的历史事件,威尼斯国家档案馆的全部档案就组成了具有历史“厚度”的记忆体。如何利用持续生成和累积的档案来重现不同时空维度历史记忆,从而凝聚城市向心力和文明认同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档案记忆再生产应当加强对档案内容的细颗粒度挖掘。一是在采集历史文稿、图片并进行数字化转换和数据化关联时,要完善元数据要素,全面采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项目,引入“交互元数据”[27]用以记录数字信息的所有更改情况,保障历史资源的真实性和处理过程的透明度。二是对历史档案记录进行科学组织和深度关联。档案记忆再生产并非原封不动地将历史画面呈现出来,而是能揭示附着在照片和文稿中的名字、身份和互相之间的社会关系,思考留存下来的历史记录是否是历史人物选择性叠加的产物,建立文字、图像、视频等海量信息之间的关联,并对其层累叠加之后再进行甄别,由此,事件原貌才真正“浮出水面”。

(三)强调记忆本位,激活再生产品牌创造性

“威尼斯时光机”的成功经验在于立足于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利用了商贸往来频繁的地理位置、认识到海平面上升面临“城市失忆”的困境、看到了城市优良的档案保存传统等现实情况,在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将实现档案叙事功能作为目标,并创新了档案叙事方式,[28]融合上述因素将其作为时光机品牌的特色标识。由此可见,基于档案记忆本位,形成文化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激活品牌创造性是档案记忆再生产要解决的三项重要任务。首先,“记忆”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原料,也是形成品牌的关键。档案记忆再生产要依托区域风土人情,形成独特的记忆标识和提升辨识度。其次,利用现代科技和传媒的中介作用将区域内的集体记忆加以凝固和传播,如通过特色档案编研、档案展览、档案微电影等方式扩大记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大众对区域文明的认同感。最后,激活档案记忆再生产品牌的创造性是档案赋能社会的题中之义。根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品牌建设应围绕“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29],打造兼具时代化和中国特色的记忆项目,如开展乡村振兴、区域红色文化等档案记忆项目。档案资源开发要突出记忆再生产的品牌特色。

(四)创新生产方式,发挥保障机制的职能性

“威尼斯时光机”和其他城市记忆工程的共同点在于以历史档案文献为基础,通过语义数据关联融合,在虚拟空间重构城市景观,模拟人类活动过程,构建城市时空本体数据集,并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和利用,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转化为“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资源。将城市记忆工程的开发机制映射到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档案记忆再生产蕴蓄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创新。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关注到人类社会存在精神再生产现象,[30]认识到档案具有社会记忆属性,档案记忆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一样,是生产与再生产不断重复、交替、循环的过程。因此,为了维持档案记忆在活化城市历史方面的鲜明优势,需要构建覆盖“人、财、物”的长效保障机制,并将这一机制纳入档案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等职能活动的全过程,利用法律法规、政策规范等形式保障城市记忆工程的长效开展和档案记忆再生产的稳定运转。此外,还可以构建档案记忆工程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评价不同地区记忆工程和品牌的建设情况,将考评结果作为档案职能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由此带动各地区形成档案记忆自觉,根植區域深厚文化,打造档案记忆精品。

四、结语

本文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角度对“威尼斯时光机”进行解读,指出“威尼斯时光机”具有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性质,将其实践逻辑解读为档案记忆的形式、内容和意义再生产。“威尼斯时光机”自诞生至今已近十年,在其影响下世界多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城市记忆工程,也为档案记忆再生产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启发意义,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深度挖掘和开发档案记忆资源、重现城市历史面貌、凝聚社会认同、传承人类文明贡献档案记忆的力量。

注释及参考文献:

[1]MCCARTY W. Humanities computing as inter? discipline. Is Humanities Computing an Academic Disci? pline? [EB/OL].[2023-08-04]. http: //iath. virginia.edu/ hcs/mccarty.html.

[2]王晓光.“数字人文”的产生、发展与前沿[M]//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方法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07.

[3]杨文.数字人文视阈下的社会记忆构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9,40(5):38-45.

[4]徐拥军.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础[J].档案学研究,2017(6):4-12.

[5]EPFL.VeniceTimeMachine- EPFL[EB/OL].[2023- 03- 31].https://www.epfl.ch/research/do?mains/ venice-time-machine/.

[6][15]赵生辉,胡莹,黄依涵.打造“时光机器”:城市逆向记忆工程理论与实践初探[J].档案学研究,2021(6):114-121.

[7]Ai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AI4SDGs)ThinkTank.VeniceTimeMachine|AI4SDGs[EB/OL].[2023-03-31].https://ai-for-sdgs.academy/case/9.

[8][21]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案例:通过数字人文来制造“威尼斯时光机”[EB/OL].[2023-03-31]. http://nav.dhlab.pku.edu.cn/project/%E6%96%87%E5% 8C%96%E9%81%97%E4%BA%A74/.

[9]LIU J,RANGASWAMI R,MING Z. Modeldriven network emulation with virtual time machine[C]// The 2010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WSC).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Maryland:IEEE,2010:688-696.

[10]ALBERTIN F,PECCENINI E,HWU Y,et al. The Venice“Archivio di Stato”- Innovating Digitization with X-Ray Tomography[C]// 2015 Digital Heritage In? ternational Congress. Proceedings of the 2015 Digital Her? itag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Granada:IEEE,2015:5-10.

[11]MORANDIN M,BOLOGNANI S,CAMPOS? TRINI P,et al. Electric waterborne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venice:A case study[C]// 2015 IEEE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 (ITEC). Proceedings of the 2015 IEEE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Confer? ence and Expo (ITEC).Michigan:IEEE,2015:1-8.

[12]ABBOTT A.The time machine reconstructing ancient Venices social networks[J].Nature,2017(546):341-344.

[13]翟姗姗,张纯,许鑫.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研究:以“威尼斯时光机”项目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40-148.

[14]董聪颖.穿梭千年:数字人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J].档案管理,2018(2):11-14.

[16]祁天娇.从历史档案到历史大数据:基于威尼斯时光机十年路径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8(5):116-129.

[17]程妍妍,李剑锋,孙筠.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运用及启示:以欧盟“时光机”项目为例[J].浙江档案,2022(4):33-36.

[18]赵生辉,朱学芳.“城市记忆工程2.0”理论与实践初探[J].图书情报知识,2014(5):32-38.

[19]丁华东,张燕.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创建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20(4):12-19.

[20][23]丁华东,张燕.论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实践特征与当代趋势[J].档案学通讯,2017(4):4-8.

[22]张润兰.档案资源的叙事性开发研究[J].档案天地,2021(11):30-34.

[24]周林兴.价值、认知与社会关系:档案存在的正当性阐释[J].档案学通讯,2018(2):23-27.

[25]曾俊峰.基于“四全”内涵探析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7):74-76.

[26]铁钟,黄薇,沈洁.数字影像与城市记忆的层累效应[J].图书馆论坛,2021,41(11):99-107.

[27]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宪章:关于基于计算机的文化遗产可视化草案[EB/OL].[2023- 03- 31].http:// www.londoncharter.org/fileadmin/templates/main/docs/ london_charter_2_1_en.pdf.

[28]张旭,张斌.“威尼斯时光机”项目档案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与启示[J].北京档案,2022(5):16-20.

[29]国家档案局.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3-03-31].https://www.saac.gov. 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 shtml.

[30]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5.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化遺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理实相生:是否可能,如何可能?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和方法论
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