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3-09-07 06:53许崇斯林仁敬李梅
系统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肛瘘肉芽创面

许崇斯,林仁敬,李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五科,湖南长沙 410005

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多见疾病之一,主要特点即为术后换药期间创面无显著变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常规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主要是应用抗菌药物,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1]。中医指出,在综合分析创面肉芽的情况下,掌握患者的全身变化情况,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能够收获理想的效果[2-3]。其中气滞血瘀型、气血不足型、湿热下注型创面不愈属于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中医常见证型,在治疗方面,应分别遵循理气化瘀、补气养血、清热燥湿的原则。对于肛瘘手术而言,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且疾病易反复发作,而中医辨证论治理念的应用,能够结合患者症状、病变部位等,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对策,从而帮助其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4]。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86例,按照奇偶分组法分为两组。参照组43例,男、女各23例、20例;年龄25~67岁,平均(43.27±5.02)岁;肛瘘病程2个月~3年,平均(1.56±0.26)年;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各25例、18例。研究组43例,男、女各22例、21例;年龄26~68岁,平均(43.33±5.15)岁;肛瘘病程3个月~2年,平均(1.61±0.33)年;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各26例、17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肛肠疾病诊断与治疗》[5]中对于肛瘘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考《中医外科学》[6]。证见肛周溃口、肛门胀痛,局部灼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认知正常,可配合完成研究部;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肛管、直肠占位性病变;哺乳或妊娠期女性;存在炎症性肠道疾病;药物过敏;有胃肠道恶性肿瘤;患有肠结核。

1.3 方法

参照组:西药治疗。药物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20044274;规格:2.0 g)。取3.0 g药物,将其与250 mL的生理盐水混合。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形式,1次/d。联合应用龙珠软膏(国药准字Z10950017;规格:每支装10 g),每天上午、下午在创面涂药1次。治疗时间均为2周。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干预。①气滞血瘀型。应用复元活血汤,基本组方:醋柴胡12 g,桃仁、瓜蒌根、大黄、当归各9 g。甘草、红花各6 g。②湿热下注型。药物选取萆薢渗湿汤加减方,基本组方:黄柏、茯苓各9 g,苍术、银花、萆薢、车前子各15 g,蒲公英、炒栀子、白术、茵陈各12 g,紫花地丁10 g。③气血亏虚型。选取十全大补汤,基本组方:白芍、党参、当归、黄芪、熟地黄、白术、川芎、茯苓各12 g,肉桂、甘草各6 g。上述药物加入2 000 mL清水中,水煎200 mL,1剂/d,早、晚各服1剂。治疗时间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1)创面评分:评定时间为治疗3、7、14 d。①疼痛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检验,以刻度标尺进行标记,无痛至剧烈疼痛记为0~10分。分值高,痛感明显。②渗出液评分:切口处渗液浸湿纱布数量作为评分依据。0分、2分、4分、6分:<4层、4~7层、8~11层、>11层。③肉芽生长评分:依据肉芽形状、颜色、出血情况评分。分数为0~3分。肉芽生长良好,分值低。(2)血清学指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经由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各指标。(3)记录两组的创面愈合面积、愈合时间。对两组的愈合率进行计算。评价标准为:愈合率=创面愈合面积/创面损伤面积×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评分对比

治疗3 d两组的各项创面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渗出液与肉芽生长评分较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评分对比[(±s),分]

组别研究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创面疼痛评分治疗3 d 5.76±1.48 5.80±11.20 0.023 0.982治疗7 d 3.16±0.34 3.65±0.27 7.401<0.001治疗14 d 2.44±0.12 3.01±0.28 12.270<0.001创面渗出液评分治疗3 d 3.49±0.48 3.56±0.53 0.642 0.523治疗7 d 2.14±0.64 2.58±0.34 3.981<0.001治疗14 d 1.72±0.12 2.06±0.27 7.546<0.001肉芽生长评分治疗3 d 1.57±0.47 1.62±0.48 0.488 0.627治疗7 d 1.12±0.25 1.38±0.54 2.865 0.005治疗14 d 0.61±0.24 1.03±0.22 8.459<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血清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研究组的血清hs-CRP、PC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血清hs-CRP(mg/L)治疗前58.48±4.23 58.50±4.46 0.021 0.983治疗14 d 4.49±0.52 7.34±2.73 6.725<0.001血清PCT(ng/mL)治疗前4.18±1.23 4.20±1.16 0.078 0.938治疗14 d 0.59±0.23 0.83±0.15 5.731<0.001

2.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对比

研究组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对比(±s)

组别研究组(n=43)参照组(n=43)t值P值创面愈合面积(cm2)8.20±1.34 6.57±1.23 5.876<0.001创面愈合率(%)80.23±4.64 74.62±4.18 5.891<0.001创面愈合时间(d)14.96±3.26 17.56±2.91 3.902<0.001

3 讨论

肛瘘属于多见的肛肠科疾病之一,具有感染性特征。其中肛管直肠附近间隙有化脓性感染属于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受到感染日久不愈的影响,加之脓肿引流术后切口未及时愈合所致的局部皮肤坏死,会造成一系列的感染症状[7]。若肛周有脓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且患者主诉肛周疼痛、瘙痒等,则需要考虑是否为肛瘘。现阶段,在肛瘘疾病的治疗中,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较广。这是因为该种治疗形式的疗效明确,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但是就手术治疗而言,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同时,受到手术部位特殊生理结构的影响,在术后难以形成闭合性伤口。此外,肛门部位需要维持日常排泄的功能,所以创面受到排泄物影响的情况下,会造成其发生感染的风险增加,并且还会导致患者换药期间有剧烈的疼痛感。相关研究指出,化脓性感染属于肛瘘的发病机制[8-9]。且一小部分患者为特异性感染。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属于肛瘘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疾病形成后,创面未缩小,甚至有扩大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此类创面治疗应用抗菌药物,旨在抑制局部生长繁殖的细菌,从而改善创面的愈合效果。

中医对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较多。常见干预形式包括中药内服、外敷、熏洗、针灸等。经由多项研究证实,上述治疗方案均能够加快创面愈合的速度,并且还可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经由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创面水肿程度等均能够减轻,并且还可抑制瘢痕的形成。龙珠软膏应用在肛瘘术后,具有抗炎、加快创面愈合速度的作用。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药物应用后会有局部红肿、皮疹等不良反应[10-11]。中医认为,肛瘘的发生与外感六淫之邪有关[12]。其中风、热、燥、火、湿邪侵袭机体均会造成肛瘘的发生。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肛瘘属虚、湿热。疾病的常见证型有湿热下注型、气血亏虚型、气滞血瘀型。在湿热下注型肛瘘治疗中,主要是应用萆薢渗湿汤。此药物中的萆薢性平、味苦,在祛风除湿方面优势明显,兼具利湿去浊功效。方中的黄柏燥湿清热、解毒泻火。蒲公英可发挥消肿散结作用。而苍术、白术等均能够健脾利湿。栀子泻火除烦。车前子、茵陈清热利湿。上述药物合用,能够共同发挥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散结消肿作用。针对气血亏虚型的患者,以十全大补汤进行干预,能够达到补气养血的目的,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患者创面的疼痛感能够减轻,进而促进其创面愈合率提高[13]。就中医辨证法而言,主要是对全身的脏器功能进行调节,从而促使脾胃运化,能够从根源上使脏腑机理获得有效调节。在此情况下,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关研究发现,将中医辨证法应用在肛瘘术后难治性创面的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

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14 d的创面疼痛评分(2.44±0.12)分较参照组低(P<0.05)。与曹庆宝等[14]研究所得的治疗14 d VAS评分为(1.81±0.50)分相似。中医辨证法的应用,能够减轻肛瘘术后难治性创面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创面的渗出。就当前来看,肛瘘手术的治疗时间长,出现反复现象的风险较高,容易增加克罗恩病发生的可能性。文章中,研究组创面渗出液评分、肉芽生长评分更优。而中医辨证法的应用,能够依据患者的病变部位、症状等选择合适的药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现阶段,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且医学界、药学界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可见中医辨证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治疗14 d的血清hs-CRP(4.49±0.52)mg/L、PCT水平(0.59±0.23)ng/mL较参照组低(P<0.05)。张晓利[15]相关报道发现,中医辨证法的应用,患者术后2周的hs-CRP、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各为(4.53±0.45)mg/L、(0.61±0.21)ng/mL,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hs-CRP属于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分泌的急性时相蛋,由肝细胞合成。一般情况下,机体有炎症后,在数小时内,此指标即会升高。PCT是降钙素前体蛋白的一种。受到机体感染、创伤的影响,该指标能够在24 h内快速升高。这提示,肛瘘术后创面治疗期间,应用中医辨证法,对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作用显著。文章中,研究组创面愈合面积、愈合率比参照组高,研究组愈合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手术创伤致使患者的炎症表达提高,而经由中医对症治疗,患者的炎症反应能够减轻,并且创面的愈合面积、愈合率等均能够提高,这就使得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预后效果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并且还可促进其愈合率提升,有助于减轻其炎症反应,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肛瘘肉芽创面
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庆大霉素高渗盐水在手足外科感染性肉芽组织创面换药中的应用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