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治疗患儿误服药物或毒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3-09-07 06:53王敏徐凌霞徐文青
系统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误服毒物胃液

王敏,徐凌霞,徐文青

1.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昆山 215300;2.江苏省淮安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223005;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昆山 215300

误服药物或毒物是儿科急诊中较为常见的急症,由于小儿胃肠内容物吸收更快,因此,在患儿误服药物或毒物后应及时对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胃肠吸收药物或毒物后引起多种疾病发生[1]。既往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洗胃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干预效果,但该种方式可能加重对患儿胃肠功能的损伤,同时由于患儿机械性消化功能并未发育完全,因此,患儿胃肠内容物的体积明显更大,因此,患儿胃管洗胃中常可能发生堵管等情况,明显延长洗胃时间,还需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方式[2]。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对患儿采取洗胃前用催吐法将胃内容物提前排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洗胃效果,可明显降低堵管后重新插管率,同时减轻了洗胃对胃肠功能的损伤,并缩短洗胃时间,对治疗后康复有重要作用[3]。对此,本文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收治的误服药物或毒物患儿90例,探究采取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误服药物或毒物的患儿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45例)和对照组(胃管洗胃法,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8.91±0.22)岁;误服灭蝇药5例、除草剂7例、樟脑丸4例、洗洁精11例、老鼠药4例、降压药6例、其他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8.87±0.23)岁;误服灭蝇药6例、除草剂6例、樟脑丸4例、洗洁精10例、老鼠药5例、降压药8例、其他6例。两组患儿一般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经临床病史等调查确定误服毒物或药物;②患儿家属已了解研究相关的内容,并且愿意加入研究;③患儿神智清晰,能够配合催吐与洗胃治疗。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代谢功能紊乱患儿;②存在洗胃、催吐相关禁忌证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胃管洗胃法进行干预,患儿采取常规方式插入胃管,并使用注射器对其进行抽吸洗胃。

观察组采取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进行干预:需经鼻插入胃管,使用12号胃管。在胃管到达胃内后固定胃管,由一名操作者将患儿头部固定在左侧位置,并使用适量大小的注射器进行洗胃剂注射,注射期间需要注意控制注射的速度。对误服种类不明确的患儿可先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作为洗胃液进行干预;对明确误服种类的患儿采取相应拮抗剂作为洗胃液治疗。洗胃液温度应控制在38℃,洗胃时需在床旁安放吸引装置方便呕吐误吸时急救使用。患儿洗胃时采取左侧卧位,对其使用注射器抽吸洗胃法:确定患儿插入胃管长度,注射洗胃液后需要将患儿头部抬起,将面部朝下后使用压舌板刺激咽后壁,刺激其呕吐,并在呕吐后再次注射洗胃液,继续刺激咽后壁位置,继续呕吐,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患儿吐出大块胃内容物后再对其采取抽吸洗胃治疗。待患儿洗出液体澄清无异味后停止洗胃操作。呕吐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窒息状态,并及时为其清除口鼻内的呕吐物。在对患儿进行洗胃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每次注入洗胃液前,需抽吸患儿的胃液,以确定胃管是否在患儿的胃内;②在患儿呕吐时,观察其是否出现窒息的情况;③及时为患儿清除口鼻处的呕吐物;④观察患儿洗出液的量、颜色和气味;⑤观察洗胃液的进液量与排出量是否平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洗胃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完成后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胃内容物全部排除,无残余药物;有效:治疗完成后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胃内容物排出超过70%,胃内可能残余少量药物,对身体无明显影响,疾病无恶化;无效:治疗完成后患儿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胃内容物排出量较少,胃内残余部分药物,病情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分别治疗后的洗胃时间、出血性液体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洗胃效果对比

观察组洗胃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洗胃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洗胃时间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洗胃时间为(23.28±3.24)min,短于对照组的(35.28±2.63)min,出血性液体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90,P=0.001;χ2=6.154,P=0.013)。

3 讨论

误服药物或毒物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意外,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需及时对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既往临床研究中表明,单独使用洗胃法对误服药物或毒物的患儿进行洗胃治疗多容易出现胃管堵管情况[4]。而单独使用催吐法的方式治疗又可能导致催吐不彻底影响到治疗效果[5]。并且,在洗胃治疗期间,受到胃内容物较多等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出现洗胃不彻底的情况,因此还需找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6]。研究表明,对在误服毒物的儿童治疗中,洗胃联合催吐的方式更能促进胃内毒物的排出,同时还能减少胃内容物,避免胃部吸收毒物后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清洗食道的作用,对提高洗胃效果至关重要[7]。

胃管洗胃法是指将胃管插入胃内后使用一定量洗胃剂对胃内容物进行清洗,从而减轻毒物与药物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8]。将其应用在误服药物或毒物的患儿治疗中能够达到解毒的目的,同时还能减轻胃黏膜水肿,最大程度提高患儿的救治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9]。正常情况下,急性中毒患儿应迅速采取口服催吐法或洗胃,以减少毒物的吸收[10]。当毒物性质不明时应及时送检,并及时对其采取温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清理,等待明确毒物种类后再采取相应的对抗剂进行干预[11]。另外,在洗胃治疗中应注意,每次输注量为300~500 mL,避免胃突然扩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脏骤停,同时需要严格观察疾病的变化和生命体征,保证每一种量和洗涤基本相等,以防止胃潴留[12]。

催吐法是指将异物伸入患儿口腔,对咽后壁造成刺激后达到催吐的目的,对神志清醒的患儿均可采取该种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洗胃干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洗胃时间,减轻洗胃对胃肠功能的影响[13]。有学者研究认为,催吐法治疗能够借助刺激咽后壁的作用帮助排出胃内容物,使毒物或药物随着呕吐物排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催吐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但是难以达到彻底排除胃内毒物的效果,也不能防止毒物进入肠道[14-15]。因此,还需联合胃管洗胃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而催吐法干预后同时也能减轻胃内容物较大等因素的影响,避免洗胃期间发生出血等情况[16-17]。

单纯使用催吐法对患儿进行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不肯配合洗胃等的情况,因此,应联合催吐法进行,通过催吐法的开展,患儿能够更加配合洗胃治疗,同时还能加速胃内毒物的排出,避免胃内毒物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又能有效清理食道,避免食道内残余毒物。本文主要分析了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对误服药物或毒物患儿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治疗后,两组洗胃时间对比可见,观察组洗胃时间更短于对照组(P<0.05),从该项研究数据可见,相较于单独采取胃管洗胃法进行治疗,联合催吐法干预更能缩短洗胃时间,并减少洗胃期间可能出现的异常,提高患儿洗胃安全。殷燕[18]的研究中,将其收治的误服药物或毒物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患儿进行洗胃的时间(23.64±2.96)min、发生堵管后重新插管的比率(0)和洗出血性液体的比率(18.18%)均明显低于胃管组患儿(P<0.05),提示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可明显缩短洗胃时间,这与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的洗胃时间(23.28±3.24)min、出血性液体发生率(4.4%)结果相同。由此可见,用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对误服药物或毒物的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在误服药物或毒物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对其采取催吐法联合胃管洗胃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洗胃效果,同时还能缩短洗胃时间,降低洗胃操作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误服毒物胃液
误服药物,如何急救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误服致吸入性肺炎1例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毒物——水银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