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3-09-07 06:53宣明怡
系统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透明质胶原

宣明怡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常熟 21550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病。该病病因复杂,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肝硬化在早期没有典型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进展,患者通常表现为门脉高压和肝脏损伤。一些进展到肝硬化晚期的患者还可能患有癌症、血小板增多症、感染和其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时间长,主要是由于肝炎所致,可随着病情持续进展出现弥漫性肝损伤[1]。肝硬化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生存时间最多为5年,并且累及身体多个系统,容易出现肝性脑病、消化系统疾病[2-3]。生化检验是用生物或化学方法对人体标本进行检查,将其应用于肝硬化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肝硬化疾病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肝硬化疾病的患者与60例非肝硬化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例确诊为肝硬化疾病的患者与60例非肝硬化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肝硬化疾病患者(肝硬化组)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34~65岁,平均(41.48±1.37)岁;肝硬化分级:A级20例,B级20例,C级20例。非肝硬化疾病患者(非肝硬化组)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35~66岁,平均(41.45±1.91)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均自愿参加。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过本院临床综合诊断确诊者;②知情同意生化检验项目者;③具有检验依从能力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生化检验开展方法:①要求检验对象清晨空腹检查,并于检验前12 h禁食禁水;②抽取检验对象的肘部静脉血;③采血完毕后立即将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3 min;④使用专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检验标本进行检验,获取相关检验数据;⑤各项检验结果均由两人共同核对,两人审核一致才能够确定诊断结果。

1.4 观察指标

两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胆碱酯酶、总蛋白、总胆红素。

两组纤维病变情况:①Ⅲ型前胶原;②层粘连蛋白;③透明质酸。

肝硬化分级患者纤维病变情况:①A级:病程轻微,可以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等药物进行治疗。②B级:病情较重,可以采用需要合理使用护肝药物+内镜治疗方法。③C级:严重阶段,可以采用肝移植术治疗方案。统计不同病情程度肝硬化患者纤维病变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肝硬化组胆碱酯酶、总蛋白水平低于非肝硬化患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非肝硬化组(n=60)肝硬化组(n=60)t值P值胆碱酯酶(U/L)8 320.12±87.15 2 235.12±69.14 423.697<0.001总蛋白(μmol/L)85.02±5.12 12.54±1.32 106.181<0.001总胆红素(μmol/L)56.15±5.12 75.12±5.41 19.727<0.001 γ-谷氨酰转肽酶(U/L)19.32±1.33 171.21±10.01 116.512<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54.54±12.32 96.12±4.12 24.793<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16.45±5.12 57.32±10.32 27.480<0.001

2.2 两组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

肝硬化组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水平均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s),ng/mL]

表2 两组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s),ng/mL]

组别非肝硬化组(n=60)肝硬化组(n=60)t值P值Ⅲ型前胶原68.51±10.32 241.32±1.32 128.659<0.001层粘连蛋白77.21±4.21 308.12±40.12 44.338<0.001透明质酸61.36±10.32 510.21±10.33 238.106<0.001

2.3 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

A级患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B级患者,且B级患者高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患者透明质酸水平低于B级患者,且B级患者低于C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s),ng/mL]

表3 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纤维病变情况比较[(±s),ng/mL]

分级A级(n=20)B级(n=20)C级(n=20)t/PA、B级比较值t/PA、C级比较值t/PB、C级比较值Ⅲ型前胶原40.12±2.31 30.15±1.36 24.21±0.65 16.633/<0.001 29.650 17.623层粘连蛋白3 154.54±241.21 1 789.54±421.21 1260.21±31.21 12.576/<0.001 34.831/<0.001 5.604/<0.001透明质酸15.21±4.21 46.21±20.12 94.36±20.02 6.744/<0.001 17.302/<0.001 7.586/<0.001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肝病科常见疾病,我国肝硬化患者多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致使该组织出现假小叶再生结节、弥漫纤维化,同时肝硬化具有不可逆转性[6-7]。目前临床中没有治疗肝硬化的特效药物,只能通过抗纤维化药物、抗病毒药物、消炎药物控制病情,防止其持续恶化[8-9]。临床中根据肝硬化患者肝部组织纤维病变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级别,而早期筛查肝硬化患者可以制订更加有效的肝硬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10-11]。生化检验是临床重要的检验方式,能够掌握检验对象肝功能状况[12-13]。多项临床研究指出,肝硬化疾病患者由于肝功能组织受损使体内的各项指标异常,通过生化检验可以识别相关特异标志物水平,由此判断肝硬化患者身体健康[14-15]。

本研究发现:①肝硬化组胆碱酯酶、总蛋白、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与非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徐丹丹[1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见,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有明显异常,能够通过生化检验识别。主要是因为肝硬化患者肝脏出现弥漫性纤维组织,致使功能无法正常运转,无法正常合成白蛋白、胆碱酯酶等,并使患者体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升高[17]。②肝硬化组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均高于非肝硬化组,A级肝硬化患者Ⅲ型前胶原(40.12±2.31)ng/mL、层粘连蛋白(3 154.54±241.21)ng/mL高于B级肝硬化患者(30.15±1.36)ng/mL、(1 789.54±421.21)ng/mL(P<0.05)。厚麟怡[18]的研究结果表明,A级Ⅲ型前胶原(40.16±2.23)ng/mL、层粘连蛋白(3 156.55±242.28)ng/mL、透明质酸(15.23±4.23)ng/mL对比B级(30.19±1.39)ng/mL、(1 788.55±422.11)ng/mL、(46.22±20.24)ng/mL,C级(23.21±0.67)ng/mL、(1265.44±31.22)ng/mL、(93.25±20.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论相似。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级患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高于B级患者,且B级患者高于C级患者(P<0.05)。A级患者透明质酸水平低于B级患者,且B级患者低于C级患者(P<0.05)。随着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会异常升高。肝纤维化活动程度与上述指标有直接关系,当肝纤维进展严重时就会导致相关指标异常进展,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预示着患者存在肝纤维化发展问题,所以相关指标在不同病情进展程度的患者中诊断结果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项目能够精准筛查患者,并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了解肺部组织纤维病变程度。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透明质胶原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透明质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法尼基化修饰与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
透明质酸水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肉毒素和透明质酸联合治疗眉间纹疗效分析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胶原ACE抑制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