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的效果评价

2023-09-07 06:53陈茂春杨洋朱建华
系统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补片修补术腹股沟

陈茂春,杨洋,朱建华

东台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东台 224200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腔内容物向体表突出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肿块和疼痛。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腹股沟疝手术的成功率和复发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原发性组织修复方面[1-2]。原发性组织修复虽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修补方法,但由于复发率较高,需要更加了解腹壁和腹股沟的功能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特点,以便为手术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达到成功的疝修补目标,即有效的修补、尽可能减少复发和术后不适、快速恢复正常活动、经济有效的修补,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成了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主要发展趋势[3-4]。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微创特点和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保护肌肉组织和神经结构,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修复腹股沟区的缺陷,降低复发率[5]。为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探究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编号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4例,男71例、女3例;年龄35~75岁,平均(48.96±5.22)岁;腹股沟疝类型包括直疝和斜疝,分别对应40例和34例。研究组74例,男72例、女2例;年龄36~73岁,平均(49.12±5.16)岁;腹股沟疝类型包括直疝和斜疝,分别对应41例和3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符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手术指征者;③确诊为腹股沟疝者;④基本资料完整无缺失者。排除标准:①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具有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③腹股沟疝Gilbert分型为7型、8型的患者;④存在肠穿孔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指导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待麻醉发挥作用后,从腹股沟向右侧耻骨结节的方向做长为1.5 cm的切口,分离疝囊到腹腔,用网塞堵住疝囊回纳内口,然后在疝后壁处平铺平片补片,将腹横筋膜、股骨沟韧带进行固定,使固定后的下部大于耻骨结节1.0 cm左右,最后缝合切口,并在手术完成后穿上弹力裤来托高阴囊。

研究组实施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处理,使其保持仰卧位,整体由脚到头呈平面15°,根据患者为单侧疝或双侧疝进行不同手术处理。①单侧疝:手术床略微向健侧倾斜,医生在健侧位,将监视器放在患侧处,将Troca套管插入到脐部,将其作为观察孔,在脐部下方两侧直肌外缘插入套管,将其作为操作孔。探查患者的腹股沟区,确定其位置和类型后,在疝环上3 cm切开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游离到至髂腰肌中部。若患者为直疝,则分离腹膜、腹横筋膜,游离至疝囊,若患者为斜疝,则剥离疝囊,腹壁化精索,充分暴露出耻骨肌孔。用合成外科用补片铺平耻骨肌孔,将生物胶固定补片置于耻骨梳韧带。缩小气腹压力,用可吸收缝线关闭已切开腹膜,加压腹膜前和阴囊内气体,拔除套管缝合腹部各术口。②双侧疝:在医生完成一侧疝的操作后,换到对侧位同样进行反复操作,操作内容和单侧疝的操作方式相一致。

1.4 观察指标

时间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其中时间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阴囊血肿、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清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对照组(n=74)研究组(n=74)t值P值手术时间(min)67.66±8.97 62.08±8.11 3.969<0.001术后疼痛持续时间(d)4.68±0.54 3.81±0.48 10.359<0.001正常活动时间(d)11.25±1.08 8.20±0.77 19.781<0.001住院时间(d)6.56±0.90 4.33±0.71 16.734<0.001术中出血量(mL)5.56±1.20 5.18±1.11 2.000 0.047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仅有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近年来,随着无张力疝修复术的出现,患者的复发率极大提高,手术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7]。开放性无张力疝修复术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存在手术创伤大、切口美观性不高、恢复慢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8]。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采用腹腔镜经腹前缝合术治疗腹股沟疝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有关研究认为,腹股沟疝修复有两条原理:一是强化腹股沟管后壁,二是强化肌耻骨孔[9]。采用疝环填充无张力疝补片,以网塞法弥补疝环缺损,而平片则以腹股沟管后壁为基础,可显著减少斜疝、直疝的复发,但不能防止股疝及较少见的股动脉旁疝;而且补片修补后,再行手术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大。腹腔镜经腹前补片是一种应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的腹腔镜经腹前补片,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10-12]。补片位置在疝气缺损的后侧,由于其前部有筋膜及肌肉组织作为支撑,因此能较好地缓冲腹壁压力对腹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13]。由于补片的位置比较深,患者感觉不到异物,而且腹膜前间隙是封闭的,将补片放进去,就像是将一张纸放进书里一样,不易移动。所以,在理论上,腹膜前缝合较肌肉缝合更为合理,而且有许多优势是开放式手术所没有的;如直视式操作,可探查式操作,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62.08±8.11)min、术后疼痛持续时间(3.81±0.48)d、正常活动时间(8.20±0.77)d、住院时间(4.33±0.71)d更短,且术中出血量(5.18±1.11)mL明显更低(P<0.05),其与兰义富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该研究中,通过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后的患者,手术时间(65.25±10.58)min、术中出血量(10.57±1.64)mL、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9.54±1.68)d、疼痛持续时间(4.51±0.68)d、住院时间(7.68±1.54)d均短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P<0.05),说明该手术方法可降低术中出血量,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缓解疼痛。分析其原因在于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利用腹腔镜的优势,能够保证手术区域视野清晰,便于手术切割、游离等技术操作,并且该手术方法也能保护手术患者的神经、血管,降低手术对腹膜组织的刺激,减少疼痛程度,有利于手术预后水平的提升,从而提早下的活动、提早出院[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10.81%(P<0.05),该结果与丰威等[1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该研究中,通过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后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16.67%(P<0.05),结果充分说明了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性能得到一定保证。

本研究局限性: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性,需扩大样本量对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的效果良好,不仅可以降低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显著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手术安全性良好,也能促进患者尽早下地活动,提早出院,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补片修补术腹股沟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