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藏医治疗“年壬”病的用药规律*

2023-09-13 07:14项措卓玛才让南加扎西次仁
中医药导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赤巴热症诃子

项措卓玛,才让南加,扎西次仁

(1.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2.西藏山南市藏医院,西藏 山南 856000)

青藏高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多次经历“年壬”病(瘟疫)的侵袭,因此,藏医药的古籍文献中记载了许多与“年壬”病(瘟疫)有关治疗方法和临床经验。《四部医典》中疫热(bal-nad)、痘疫(vbrum-pa)、肠痧疫(rgyu-gzer)、咽喉炭疫(gaglhog)、时疫(cham-pa)等5个章节描述了“年壬”病(瘟疫),将“年壬”病(瘟疫)细分为75类,记载方剂也有28种[1],可见藏医药治疗瘟疫早已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自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问世以来,各大藏医药专家既传承《四部医典》的精髓,又积累自己的经验并总结了藏医防治“年壬”病(瘟疫)典籍。其中著名的典籍有《甘露宝瓶》[2]、《秘诀补遗》[3]、《秘诀宝库》[4]、《实践红卷》[5]等,以上典籍对“年壬”病(瘟疫)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疗方法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由此可知藏医学很早就对“年壬””病(瘟疫)有独特的认识和系统的治疗方法。

《四部医典》记载:“‘年壬’病(瘟疫)是由于人类贪欲之故,倒行逆施;四时亏盈,劳损、恶臭、忿怒、恐惧、愁苦等折磨,饮食失调等引起。”[6]虽然“年”和“壬”皆为传染病,但藏医学认为两者的具体病因和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年”是由“邪”引发并散于空气的“年森”侵入人体,破坏血液内的“虫群”(微生物群)平衡而导致疾病。而“壬”是由“邪、时、食、行”等因素作用于赤巴并诱发“赤巴”热,病变的“赤巴”热降于汗腺并通过“六通道”进入体内与“培根”和“隆”互作相搏而引发的疾病。“年”和“壬”合并称为“年壬”病(瘟疫)[7]。根据其病因和治则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于藏医“年壬”病(瘟疫)。因此,本研究挖掘、分析藏医防治“年壬”病(瘟疫)的方剂并研究其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21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为了挖掘藏医防治“年壬”病(瘟疫)的方剂,整理了藏医古籍中的所有方剂,编写了《藏医药学防治疫病经典验方整理研究》[8]。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藏医药学防治疫病经典验方整理研究》中记载的966首“年壬”病(瘟疫)方剂。

1.2 纳入标准 《藏医药学防治疫病经典验方整理研究》中方剂名明确且组方完整的处方,以及同名不同配伍的处方。

1.3 排除标准 组方不完整或相同方剂的加减方;配方中有匿名药物的处方;重复记载的处方。

1.4 数据规范化处理 将纳入方剂导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对方剂和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如将榜那、曼芹、曾巴都规范为铁棒锤;把两味以上并称的药物拆分录入,如藏药“三果”拆分成诃子、毛诃子、余甘子等。为了减小误差,由两名人员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校正。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 2017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然后对高频药材进行性味功效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药物关联网络图。

2 结 果

2.1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药物频数分析 共收集966首藏医方剂,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处理后得到797首藏医方剂,其中汤剂占67.00%(534/797),丸剂占24.97%(199/797),散剂占7.03%(56/797),膏剂占1.00%(8/797)。(见图1)共涉及241味藏药,使用频数≥100的有16味,排名前5的藏药分别为诃子(329)、余甘子(198)、宽筋藤(196)、麝香(182)、穆库尔没药(159)、獐牙菜(159)。(见图2)

图1 剂型类别分布图

图2 高频药物分布图

2.2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高频药物味性统计 高频药物的六味及药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9]为标准,同时参考《藏药志》[10]、《晶镜本草》[11]等文献,收集使用频数≥50的34味藏药的性味,发现六味中以苦味(20)和甘味(13)居多,其次是涩味(9)和辛味(7)。(见图3)药性以凉性为主,占44.12%(15/34),其次是温性,占17.65%(6/34)。(见图4)

图3 高频藏药的六味分布图

图4 高频藏药的药性分布图

2.3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高频药物功效分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9]为标准,同时参考《藏药志》[10]、《晶镜本草》[11]等文献,对使用频数≥50的34味藏药进行功效统计,累计出现功效类别86个,将相同功效合并后共得到21种不同功效,排前3的功效分别为清热、解毒、消炎。(见表1)

表1 高频藏药功效分布表

2.4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高频药材的聚类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使用频数≥100的16味藏药进行区间聚类分析,取类间距为20,可聚为3类。(见图5、表2)

表2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图5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高频药材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2.5 “年壬”病(瘟疫)方剂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SPSS Moderler 18.0软件中Apriori算法对防治“年壬”病(瘟疫)方剂的241味藏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将支持度设为10%,置信度设为80%,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关联规则20项,其中有4个药对组合,有13个角药组合和3个四味药对组合。(见表3、图6)

表3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药物组合关系表

图6 “年壬”病(瘟疫)方剂中高频药对网络展示图

3 讨 论

诸多藏医典籍记载了防治“年壬”病(瘟疫)的方法,其中方剂是临床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和药性组合模式等隐形规律中凝聚着历代藏医药学家的智慧结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藏医药学防治疫病经典验方整理研究》中的所有方剂进行挖掘,对收集到的797首方剂中的各味药材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对高频药材进行性味功效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藏医防治“年壬”病(瘟疫)的用药规律。

防治“年壬”病(瘟疫)的797首方剂涉及241味藏药,使用频数≥100的有16味藏药,分别为诃子、余甘子、宽筋藤、麝香、穆库尔没药、獐牙菜、铁棒锤、毛诃子、兔耳草、鸭嘴花、棘豆、藏红花、船盔乌头、天竺黄、牛黄、藏菖蒲。以上药材中频数最高者为诃子。《四部医典》记载:“诃子与渣驯可调和三因,使体温阳驱邪之效。”[6]藏医认为诃子具有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能,有治百病和保护身体的功能,被誉为藏药之王。现代研究表明,诃子具有抗氧化、保护神经、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12]。此外,诃子还具有减小铁棒锤毒性的作用,因此藏医中有铁棒锤的方剂必定有诃子,足以说明藏医理论的整体思维,在用药过程中注重对身体的保护。其余药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清热、解毒的作用,藏医通常将疾病分为寒症和热症,对应的药材分为温性药物和凉性药物。《甘露宝瓶》记载“壬”皆属于热症,因此防治“年壬”病的高频药材的药性以凉性为主,功效以清热为首[2]。《四部医典》记载“水性药其性稀、凉、重、钝、润、柔、软。风性药其轻、动、寒、糙、燥、干”,“水与风成分大时则生出苦味”,“苦味药能开胃、祛虫、止渴、解毒,能医治麻风、晕眩、瘟疫、赤巴病等疾病”,“苦、甘、涩味能治赤巴病”[6]。藏医中赤巴病是热症的代表,“年壬”病(瘟疫)由致病因素作用于赤巴并诱发“赤巴”热而导致。由此足以看出苦味在防治“年壬”病(瘟疫)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药材的六味中苦味占主导地位,符合藏医理论。由于咸味是由水与火成分过量而生,具有治培根病、生胃火等作用,还对“赤巴”有增盛的反作用,而“年壬”病(瘟疫)属于热症,因此防治“年壬”病(瘟疫)高频药材的六味中未出现咸味。

高频药材聚类分析可以得出3组药物聚类组合。第一类为藏红花-天竺黄-牛黄-麝香-穆库尔没药-铁棒锤-藏菖蒲-棘豆-船盔乌头。其中红花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清肝明目、补血、止血作用;天竺黄具有清热除痰、凉心定惊的作用,可治疗肺炎与各类肺病、外伤引起的高烧、热病神昏、肺热、眼黄病、中风痰迷、小儿痰热[13];牛黄具有清热解毒、豁痰定惊的作用,可治内脏炎症、传染病高烧、痈毒疮疡等[14];麝香具有解毒、杀菌、消炎、驱虫的作用;穆库尔没药具有清热、解毒、除疫疠等作用;铁棒锤具有退烧、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流感、炭疫病、风湿疼痛等;棘豆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干黄水等作用[15];藏菖蒲具有温胃消食、解毒、祛风湿、引黄水等作用;船盔乌头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瘟疫、赤巴病、传染病发烧、肝胆热病[16]。第二类为余甘子-毛诃子-诃子-宽筋藤,其中余甘子具有清血热、胆热、健胃消食、生津止渴、降血压、愈培根赤巴病的作用;毛诃子具有益气养血、解毒、调和诸药、清热祛湿的作用;宽筋藤具有清热、润肺、除温、调和病理所致的功能紊乱的作用。第三类为獐牙菜-兔耳草-鸭嘴花。其中獐牙菜具有清热利胆的作用,可治疗肝炎、肝胆疾病、赤巴病、血病、尿路感染、胃火过盛等;兔耳草具有清血热、赤巴热、五脏热、降压续筋络、行血调经的作用;鸭嘴花具有清六腑热症、凉血等作用[17]。3种组合药材的功效都集中在清热、解毒、治疗赤巴病等方面,充分说明藏医药防治“年壬”病(瘟疫)以清热解毒和治赤巴病为治疗原则,因为藏医认为赤巴病是所有热症的来源。这也体现了藏医治疗疾病时既考虑病因,也注重病症的思路。

本研究对797首方剂的241味药材设支持度10%,置信度80%,最大前项数5的条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个药对物组合,13个角药物组合,3个四味药物组合。其中频数和支持度均最高的为毛诃子→余甘子-诃子,这三味药联合使用即为藏药三果汤。《四部医典》记载:“三果汤主治瘟疫、紊乱热症、促使热症成型。”藏医中有单独的三果汤,也有以此为基础方加上其他药物组成的组方,尤其防治“年壬”病(瘟疫)的方剂中以其为基础方的较多。穆库尔没药→铁棒锤-麝香药对的支持度和频数仅次于三果汤的三味药材,是因为这三味药材在藏医防治瘟疫类疾病时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藏医治疗“年壬”病(瘟疫)的高频药物为诃子、余甘子、宽筋藤、麝香、穆库尔没药、獐牙菜等,药性以凉性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方剂剂型以汤剂为主,功效以清热、解毒为首。藏医治疗“年壬”病(瘟疫)时遵循了以清热解毒和治赤巴病的治疗原则,体现了藏医治疗疾病时既考虑病因,也注重病症的思路。

猜你喜欢
赤巴热症诃子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北方地区围产期奶牛乳热症发病率调查及分析
猪高热症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试析藏医药学之六季饮食保健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试论藏医三因学说
诃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蒙医治疗慢性胆囊炎(胆陈热症)35例临床观察
金诃子低温提取物对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抑制作用
浅析《月王药诊》对胆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