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高产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2023-09-16 15:13杨雪华宋旭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薯块红薯苗床

杨雪华,宋旭

(1.民权县农业农村局,河南 民权 476800;2.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商丘 476100)

1 红薯的生长特点与需肥规律

红薯的适应性、抗逆性很强,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和耐贫瘠能力,其生长特点与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有关,耐高温,喜光照,以通风、朝阳的坡地种植最佳。红薯在土壤条件方面适应性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透气、排水畅通的土壤为佳,而且要求地下水位低,整体排水良好,不积水。一般适宜红薯生长的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65%~85%,当温度为20℃~30℃时,再适量使用氮肥,不但能满足养分需求,而且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茎叶生长。另外,红薯根系发达,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很高,俗言:“要想红薯长的好,施肥规律掌握好。”根据经验,红薯在不同生育期内所需的施肥量与施肥比例也是有差异的,前期主要是茎叶生长,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主要是块茎生长,为防治红薯秧子徒长,需控制氮肥用量,加大磷、钾肥使用量,促进块茎膨大,所以说要想红薯高产,需掌握好施肥规律。

2 红薯高产种植与管理

2.1 选择优良的种子

优良的品种是红薯获得高产高质的首要条件之一,好的红薯品种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等特点,耐旱、耐肥、耐瘠薄,生长周期短,成本低,味甜,口感绵沙、无筋,蒸烤均可。此外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需根据市场的需求、红薯的用途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红薯品种,才能提高产量,充分发挥红薯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

2.2 选地和整地

根据当地种植经验来看,整地是红薯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红薯的长势和产量高低,板结地块不利于红薯生长,要想种出高产优质的红薯,必须整地。深翻土壤,可以调节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增强土壤透气性,使土层疏松。施加有机肥,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提高土壤肥沃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深翻之后整平细耙,使土壤变成颗粒状,然后挖沟起垄,利于雨季排水,旱季浇灌。

2.3 培育壮苗

为提高红薯育苗效果,可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空气进行培育。首先,选择苗床,确保苗床土壤肥沃,然后进行消毒,减少病虫害。一般选择酿热温床薄膜覆盖育苗技术,在育苗的过程中,用家畜的粪便、杂草、秸秆、树叶铺设苗床,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产生热量,厚度20 ~30 cm,再铺上5 ~10 cm 厚的细土,然后排种浇水,盖好薄膜,四周用土封好,适当位置留通风道。

2.4 红薯栽培模式

近年来,为发展效益农业,挖掘各地资源优势,红薯栽培因其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显著,已形成多种现代高效种植发展模式。

2.4.1 红薯春季设施栽培

一般在2 月中旬采用设施栽培育苗,设施栽培前施足底肥,做好土地旋耕、深翻、耙平、整细工作,使底肥与土壤混合,然后起垄,采用双行栽培,垄高35 ~45 cm,宽80 ~100 cm,种薯铺设采用头尾相接平铺方式,铺好后可使用2%狄克逊溶液喷洒苗床土壤消毒,然后覆盖一层2 ~3 cm 厚的细土,进行灌溉,保持苗床土壤湿度,最后喷洒乙草胺和吡虫啉颗粒剂,有效杀灭杂草和地下害虫。

2.4.2 露地薄膜覆盖栽培

方法与春季设施栽培基本相同,首先根据当地气温选地、整地、施肥、起垄,整地前要造墒,保持土壤墒情,施足底肥,最好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改良土壤,提高红薯抗病能力。然后喷洒除草剂和杀虫剂,控制虫害和杂草的生长,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对实施滴灌的地块,要铺设滴灌带,绷紧薄膜,四周用土压实。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栽培方式,可选择地膜覆盖也可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需注意的是,栽苗覆膜方式,将幼苗放在薄膜下,扦插深度为7 ~10 cm,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栽培后要注意观察气温,早春气温较低,可喷洒叶面肥,促使幼苗生长。

2.4.3 夏季红薯栽培

夏季气温高,红薯秧生长较快,但雨水多,容易积水,滋生病虫害、杂草,田间管理非常重要。前期结合种植情况,在整地过程中,使用旋耕机把秸秆深耕进土壤深处,之后把大坷垃整碎耙平,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透气性,之后起垄栽培,便于抗旱、抗涝、排水。由于夏季气温较高,栽培之后容易造成秧苗徒长,影响根部发育,所以在栽培后1 ~2 周的蹲苗期控制秧苗生长,能减少田间管理。中期,7 月-9 月,进入高温多雨季节,秧子会疯长,此时要做好翻秧控旺,就是将红薯秧顺秧顺畦轻轻提起,扯断红薯藤结接处须根。这不但能防止旺长,还能增强红薯秧之间的通透性和防止病虫害的滋生,也可采取掐秧尖减少纤维根生长的方法。后期,9 月初,主要诱导营养物质向薯块转移,可10 天左右喷施一次金宝贝根苗壮,加速红薯的膨大。

2.5 科学的田间管理

红薯高产田间科学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插秧5~10天后要及时对幼苗查缺补漏,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在生长过程中避免杂草和红薯争夺水分和养分,要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或者喷洒乙草胺去除草害,为红薯后期生长以及丰产提供保障。②定期浇水施肥,种苗栽好后要浇足水,选择下午进行,以免光照充足时高温蒸汽烧伤种苗,影响其成活。红薯耐旱怕涝,水分过多淀粉质量会下降,影响营养价值,特别是后期薯块膨大,对水分需求量更是减少,应根据天气和红薯生长情况以及土壤湿润程度决定浇水量,以免过多的水分使红薯裂口,口感质量下降,阴雨天及时排水避免水涝。在后期,由于红薯的快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也会增加,此时主要施用氮肥、钾肥,或者无机硒肥、有机硒肥,还要考虑后期根部吸肥能力减弱,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搭配叶面肥,例如,1 ~2 周喷洒红薯膨大素,连喷2 次,效果更好,如果秧子长势不好,可喷洒尿素溶液。③提秧和打顶摘心是红薯的两种控旺方法,能促使薯块膨大增产,一般在8 月底9月初进行两次即可。提秧时要轻,避免茎叶损伤,绝对不能翻秧,避免因水分蒸发造成减产。打顶摘心是秧子长到50 cm 左右长时,在晴天掐去顶端心芽,进而控制主茎长势,促进块茎的膨大。④红薯喜钾,一般薯块需氮磷钾肥含量的比例为2 ∶1 ∶3,栽苗前我们要及时施足含钾较多的农家肥做底肥,将剪好的薯苗根部放入钾液中浸泡1 小时,晾干栽插,以提高成活率促进早发。在生长过程中也要补足钾肥,特别是栽苗1 ~2 个月后,茎叶生长达到高峰,为避免造成叶柄变短,叶片变小,叶脉间失绿,可每亩使用硫酸钾5 ~10 kg,促使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后期在收获前7 周左右,选择1%硫酸钾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时加入钾肥,每隔一周叶面喷洒一次,连续两次,促进薯块的生长。进入8 月底9 月初随着薯块的继续膨大,地面土层出现裂缝,此时可灌溉裂缝肥,以钾肥为主,顺垄灌缝,灌溉之后用表土封严裂缝口,防止薯块晚熟茎叶早衰。⑤适时采收,一般正常收获时间在10 月初,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过早会使薯块养分吸收期缩短,导致产量低;过晚,气温低,淀粉发生水解转化为糖和水分,降低了出干率,同时也容易使薯块受冻害腐烂;另观察地上茎蔓,如果叶子枯萎发黄,说明没有养分,地下薯块也不再继续膨大。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储藏时间、轮作倒茬和红薯用途把握好红薯收获时间,一般霜降前后收获完。

3 红薯病虫害及防治技术措施

3.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红薯常见的病虫害有黑斑病、根腐病、萎蔫病、疫病、茎线虫病、天蛾、麦蛾、蝼蛄等多种,主要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如下:①黑斑病也叫黑疤病,是红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属霉菌,是一种弱性寄生菌,所产生的毒素对人体肝脏影响很大。黑斑病主要因红薯伤口、天气阴湿、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引发,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主要通过薯苗和土壤传播,危害块根和幼苗茎基部,使幼苗染病初期茎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黑斑,随后逐渐向上扩大蔓延导致茎基部全部变黑,叶片变黄,最终引起薯苗地下部分腐烂。薯块感染黑斑病后病菌侵入红薯内层,使红薯表面出现坚硬黑斑,红薯口感变苦,不能食用,储藏期出现黑斑主要是因为红薯伤口被黑斑病菌侵染,发生病害,引起腐烂。针对黑斑病可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选择抗病品种,采取轮作倒茬,杀灭土壤细菌,也可在种植时采用脱毒高剪苗,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蘸根。储藏时可用高温愈合处理储藏期患黑斑病的红薯。②根腐病,又称烂根病,由真菌侵染引起,是红薯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随种薯、土壤浇灌、施土杂肥等途径传播,苗床上幼苗发病先从红薯须根中部开始,逐步扩展使全根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薯块,使得红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减弱,最后主茎由下而上发黄干枯,最终全株死亡,严重影响红薯产量和质量。为了降低发病概率,在种植时应避开地势低洼、土层黏性大、板结、透气性差、排水不良的地块,避免根系呼吸受阻,积水腐烂。其防治措施为选择抗病良种,加强苗床及田间管理,建立无病苗床,培育壮苗,种植前做好中耕深翻,轮作倒茬,避免土壤残留的病菌传播,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环境,增强土壤透气性。③萎蔫病,俗称枯萎病,属一种维管束病害,可在土壤中存活时间2 ~3年,土壤、薯苗都可传病,主要危害茎蔓和薯块,感染之后,由主茎下面向上发展,使叶片发黄脱落,茎基部纵向破裂,露出髓部,病菌从伤口侵入,至导管蔓延。其防治方法主要是良种检疫、轮作倒茬、温水浸种、药剂浸苗。④疫病,随着红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疫病的发病面积不断增加,危害程度也不断加重。疫病早期不易引起注意,病菌以分生孢子形式借风雨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层直接侵入,主要集中在叶片。后期叶片脱落,薯块被侵染出现病斑,块茎变成褐色,腐烂呈水渍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特别是连阴雨使得田间湿度大,易造成根茎腐烂,茎基部水渍状,变黑折倒,主要预防措施为避免连作重茬和种植密度大,保持土壤干湿度和通透性。⑤茎线虫病,又称空心病,俗言“糠心病”,是由一种寄生性茎线虫侵染引起的,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危害大,传播速度快,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侵染薯块,受侵染的红薯表皮无变化,内部糠心,严重影响红薯品质和产量。主要预防措施:选择优良脱毒品种,培育无病灶苗,建立无病留种田,轮作倒茬,加强检疫。⑥天蛾病,一年可发3 ~6 代,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主要危害红薯叶和嫩茎,影响红薯生长,导致产量下降,严重时吃光叶片,使植株枯死。可结合冬季深翻土壤消灭越冬蛹,成虫时期可进行药物防治,一般用30%克虫神乳油1500 ~2000 倍液,或者人工灭蛾灯诱杀。⑦麦蛾,又名卷叶虫,主要是其幼虫造成危害,幼虫啃食叶片、嫩芽、幼茎、嫩梢,最后咬成空洞,严重时仅留叶脉。主要防治措施:及时清除卷叶,或者利用杀虫灯诱杀,也可喷洒药物防治。⑧蝼蛄,一般于夜间活动,在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噬根部,使作物根与土壤分离,导致作物失水枯死。可深翻土壤,破坏蝼蛄产卵环境,也可采取人工捕杀、灯光毒饵诱杀以及药剂防治措施。

3.2 综合防治措施

可综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措施。首先,农业防治。①种植前深耕或轮作倒茬,有条件的可与水稻轮作,杀灭土壤细菌,降低土壤残留病菌传播。②选用抗病性能好的良种,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也可用50℃~55℃温水浸种10 ~15 分钟左右,培育无病壮秧,适时早栽,控制病害发生。③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选择经过处理的有机肥料,并控制用肥量,控制病害,清除病残体。④做好苗床地和育苗期间消毒工作,用无病床土育苗,苗床上采用脱毒高剪苗,建立无病留种田,且控制种植密度。⑤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方法,避免田间积水,保持土壤适宜的干湿度和良好的通透性,做好残叶杂草清理,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⑥对储藏窖做熏蒸加温,抑制病菌的萌发。其次,物理防治。一般针对土壤自带虫卵的情况,在入冬时将土壤深翻一遍,把虫卵翻出来,用低温冻死虫卵;针对农家肥带来的害虫,可在施肥前对农家肥进行腐熟高温处理,另也可采取摘除卷叶、人工捕杀和灯光毒饵诱杀的措施。最后,化学防治。根据不同病虫害,选择药物喷洒、浇灌或者掺土的方式进行化学防治,例如针对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液拌土,撒入土壤;针对叶面茎叶害虫,可喷洒20%除虫脲悬浮剂1000 ~1500 倍液。

4 结语

总之,红薯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易栽培,经济价值高,不但是餐桌上的主食,还是多种副食品的主料。在种植和管理技术上,不管选择何种方式,都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宜的温度排薯育苗,做好土壤保温和苗期田间管理。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红薯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薯块红薯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