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2023-09-16 15:13张世同张伟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套袋水肥害虫

张世同,张伟

(1.山东省单县终兴镇林业站,山东 单县 274300;2.单县园艺场,山东 单县 274300)

果树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能够为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提供助力。但是果树的具体栽培效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果树管理成效以及病虫害防治效果。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如果不合理,使得果品农药残留量高,则会对果品的质量造成较深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1 果树栽培特性分析

1.1 生长周期相对较长

与其他类型的作物相比较,果树有着相对较长的生长周期,果树从幼苗逐步生长到开花结果,并保持较为稳定的生长效率,需要经历相对较长的时间。而果树本身的生长成效也会直接受到果树品种、类型以及生长周期的综合影响。山东地区常见果树为苹果树和梨树,苹果树需要3 ~5 年左右才能够稳定地结果,而梨树在生长2 ~3 年后就能够稳定地结果。由此表明,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果树的种植与生产成效,各地则要根据当前种植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方向,去筛选出适合的果树品种,并推进对应的种植管理方式[1]。

1.2 不同果树在生长习性上存在较多差异

果树栽培过程当中,会受到果树生长习性以及生长需求的综合影响,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方式进行调节与优化,以此来保障果树的生长。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要根据果树的生长习性,对光照、环境温度、水分以及当前种植区域所具备的种植条件进行充分整合与调节,确保当前种植条件能够满足果树的生长需求。由于山东地区具有气候相对干燥、四季分明且夏季降水量高的气候特性,因此更加适合栽种苹果、梨等果树作物。由此能够明确,果树种植栽培人员在日常工作的展开当中,不但要依照当前种植区域所具备的种植条件来筛选果树品种,还要依照所选果树的生长需求,去对种植条件进行调节,设计出优质的栽培规划方案。

1.3 果树栽培有着显著的连续性

果树栽培种植工作与其他类型的农业种植工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在连续性栽培上最具代表性。这类情况与果树本身的生长特性以及生长需求之间存在有较为直接的关联,主要是由于果树结果需要消耗较多的养分,在养分积累的过程中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因此在种植与生产上会出现时间跨度广的特性。这类情况的存在需要果树种植人员在完成果实的采摘工作后,对果树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促使果树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的同时,提升果树本身的生长成效,为下一次结果打下良好基础。

2 现阶段果树栽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果树栽培园区选址方面的问题

果树栽培时,首先要进行的便是果树栽培园区的位置筛选,果树栽培园区的选址能够对果树本身的生长成效以及果实品质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前期选址相对随意,则会出现无法满足果树生长需求的情况,进而导致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很多水果种植园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也是果树栽培行业较为常见的问题。

首先,在前期园区选址工作方面,如果存在忽视当地灌溉水源水质监测的情况,种植人员没有对土壤状态进行充分且全面的勘测,很可能会使得果树栽培种植区域的土质以及光照条件无法满足果树的生长需求,进而影响到果实的实际生长成效。其次,在筛选果树种植区域时,如果存在有忽视周边区域检查与分析的情况,果树种植园区过于接近居民区或者工业区,则会出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利于果树的正常生长,果实的品质也得不到保障。并且果树种植园区如果本身不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会使得果实在收获后无法第一时间进行运输,容易诱发货物堆积的问题[2]。

2.2 套袋技术应用效益低

对现阶段果树栽培工作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为了进一步提高果树的生长与生产成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许多果农选择在果实生长的过程中应用套袋技术,以此来提升果实的生长成效,提高果实品质。这类技术不但能够影响到果实本身的生长效益,还可以对各类病虫害进行一定的防控,减少农药的使用数量,规避农药喷洒对果实表面造成污染。然而在实际的果树种植过程中,部分种植人员没有意识到套袋技术的正确应用要点,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使得套袋技术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应用效果,还对果实的生产效益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具体应用套袋技术时,需要根据当前所种果树品种展开细节上的调整,以此来提高果实的整体生长效益。

2.3 水肥管理成效差

水肥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对果树生长成效产生影响,部分缺乏优质水肥管理措施的果树栽培园区会出现经营效益较差的情况,因为部分种植人员在水肥管理上存在较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使得果树在实际生长时会因水肥管理失衡而产生许多负面问题,不能对果树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提升。

3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定植栽培

相关工作者在栽培果树时,应当对定植栽培技术展开应用,确保果树本身的生长成效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首先,需要种植人员根据栽种品种,明确种植穴之间的距离与种植穴的大小,避免种植穴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出现,为果树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之后要在正式进行果树栽种工作前,对幼苗进行一定的处理,保证幼苗可以得到充足的浸泡,保障幼苗根部能够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活性,规避幼苗因根部缺水而死亡问题,提高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最后,在正式展开果树幼苗的移栽工作时,应当对果树枝杈进行修剪工作,减少移栽初期果树的水分蒸腾量,提升果树本身所具备的生长效率,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基础[3]。

3.2 提升水肥管理成效

如果想要进一步为果树创造优质的生长条件,提高果树的生长效率,则要对水肥管理工作予以充足的重视。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倘若出现水肥管理方面的问题,则会给果树的生长成效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降低果树的结果量,进而对果农的经济收益造成损失。果树生长需要大量的氮元素,因此要重视氮肥的施加工作。但是过量施加氮肥会对土壤造成较严重的破坏,进而影响到果树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化稳定发展。而随着群众人均收入的逐渐提高,人们越发重视起食品本身的安全与质量,因此在种植果树时,可以更多地应用各类有机肥,减少对化肥的使用,从而在提升果树生长成效的同时,增加果实的附加价值。在施肥方面,还应当优先选择在雨后施肥,规避降水前施肥,避免降水冲刷肥料。

3.3 强化果树的抗病能力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果树生长成效,需要种植人员对果树本身的疾病抵抗能力予以充足的重视。首先,在进行果树幼苗的筛选工作时,应当优选具有优质产能的果树品种,从根源上保障果树产量可以达到预期,规避劣质幼苗进入园区。在完成幼苗的移栽工作后,果树种植管理人员应当对果树进行合理的灌溉以及施肥工作,在强化果树抗病能力的同时,促使果树更为健壮,为后续结果提供保障。最后,要在适宜的季节展开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多余的枝杈进行修剪,保障养分能够稳定供应的同时,规避害虫在枯枝中大量繁殖,降低病虫害的暴发风险。

3.4 人工授粉与施肥

在果树生长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果树的产量,则要对人工授粉的方式展开应用,以此来保障果树能够得到有效的授粉,提高其产量。第一,毛巾棒滚授法。此法最适合给杏、桃、大樱桃等先开花后长叶的树种授粉。第二,喷粉法。用1 份花粉,加100 份滑石粉充分混合进行喷授。方法有2 种:一是用喷粉器喷粉。二是用纱布震粉。可将已稀释过的花粉装入有2 ~3 层纱布的袋中,用细绳把袋口扎紧,系在长竹竿上。将袋子高举到树冠上和树冠内,轻敲竹竿,花粉即可由袋中飞散出进行授粉。第三,喷雾法。先将白糖500 g、尿素30 g、水10 kg 配成混合液,临喷雾前再加入25 g 干花粉和10 g 硼砂,用二三层纱布滤出杂质。花粉水溶液要随配随用。在苹果、梨花开了25%左右,气温在22℃~25℃时喷授最好。

如果当前果树生长状态相对较好,则要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优先选用有机肥,在为果树提供优质营养物质的同时,降低化学肥料的负面影响。而在具体的施肥工作推进当中,应当在肥料中加入一定量的钾、磷以及氮这三类营养物质,以此来为果树的开花结果提供充足的养分。通常情况下主要在果树的营养消耗高峰期进行施肥,也就是在果树开花、结果以及完成采摘后进行施肥,强化果树本身的生长成效[4]。

3.5 灌溉、排涝、保收

由于多数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量较高,如果果树在进入开花或结果阶段后存在缺水的情况,则会直接导致果实的生长成效无法达到预期标准,给果农带来经济上的负面影响。由此需要果农重视对果树的灌溉工作,规避大面积缺水问题的出现,满足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果树在生长到中后期后,种植人员应当对整体的灌溉水量进行严格把控,在降低涝灾出现概率的同时,强化种植园区内部的排涝成效。果实在进入收获阶段后,要及时采摘,管控存储区域的温度以及湿度,规避果实在存储过程中出现腐烂问题。

4 果树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

4.1 化学防治

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果树生长与生产成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对各类病虫害防治方式展开应用,应用化学防治方式可以保障果实的最终产量以及质量。在防治工作推进时,果农应当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对各种病虫害有很好的防效的化学药剂展开喷洒,以减少种植园区内害虫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化学药品毒性较强,容易对果实及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种植人员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充分重视控制化学药剂的比例和使用量,优先选择副作用小,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多负面影响的化学药物。

4.2 生物防治

与化学防治相比较而言,生物防治具有更加安全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对这类防治方式展开应用时,需要种植人员对果树园区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当前果树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害虫天敌引入工作。在引入害虫天敌时,应当优先从本地进行收集害虫天敌,规避生物入侵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对有益生物进行引入,引入前先分析当前区域目前是否具备引入有益生物的条件,规避有益生物在进入果树种植园区后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生物防治方式能够对单一类型的害虫展开有效的消杀工作,但是容易在后期出现防治成效下降的问题,应当采用多次引入天敌的方式,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4.3 人工防治

这类方式在果树栽培当中比较常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人工杀虫。人工杀虫工作主要会集中在害虫幼虫的孵化期开展,此时果农可以将杂草与麻袋等工具绑到果树上,诱导害虫幼虫进入其中,之后再将这类工具收集起来,对害虫进行统一消杀。这种防治方式成效非常显著,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会受到害虫生活习性的直接影响,需要果农根据当前害虫习性调整杀虫工作的细节。也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应用悬挂杀虫灯的方式吸引害虫,提升害虫的扑杀成效。

对果树园区当中的各类杂草进行清理也是一种人工防治方式。多数害虫以及有害病菌,会选择在地面上的落叶当中过冬,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病菌。由此,种植人员与果树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应当及时将种植园当中的枯枝落叶进行清扫,并在地面喷洒适量的药物,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成效。

套袋是提高果实生长成效与品质的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有效防治害虫的方式。这是由于套袋后的果实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避免被鸟类啄食,且能够降低害虫接触到果实的概率,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且在农药的喷洒过程中,套袋后的果实能够避免与农药直接接触,有效减少果实表面污染物的残留量。同时,套袋后的果实一定程度上会处在一个小型温室当中,能强化果实的糖分转化效果,减少果实生长时间的同时,保证果实的生长质量能够达到预期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根据果树所属品种,去调整套袋工作的细节,规避果实在套袋后出现各类疾病,对整体收益造成较多影响[5]。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工作时,可以从果树的生长需求出发,从定植栽培、优化水肥管理、强化果树的抗病能力等方面,去提高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则可以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展开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暴发概率,为果树的正常生长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套袋水肥害虫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