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对策

2023-09-16 15:13周华林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季稻湘潭县再生稻

周华林

(湘潭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湘潭 41120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种植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稻种植又在种植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水稻种植的发展对于种植业乃至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水稻作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要素,其规模化种植与生产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粮食战略储备,因此,再生稻栽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再生稻栽培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两收”,有效地减少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同时符合现代化农业创新发展新趋势。湘潭县从2016 年开始集成推广再生稻“四防一增”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再生稻面积23 万多亩。取得的成效有:一是已有适宜作再生稻种植的品种,2018 年-2020 年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确定了隆两优华占、晶两优1468 等 27 个主推品种;二是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发展再生稻,简化了农事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缓解了农忙压力;三是再生稻米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 再生稻的基本信息

1.1 再生稻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讲,再生稻栽培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种植模式。通常情况下,一季稻成熟之后,收割时只收取稻穗,留下1/3 的稻株,其包含植株以及根系,这1/3 的稻株成为了在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的稻苗,在适宜的环境中提供相匹配的水和温度,通过施肥与特殊技术培育它,实现水稻再生,长出新一季水稻,这就是再生稻。我国再生稻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那些光照与热度不足以支撑双季稻而仅仅种植一季稻又富有闲余的区域,第一季稻收割以后,稻株在原有根基的基础上再次发育生长并抽穗,大约2 个月后就能够成熟并再次收割,省去了双季稻的第二次种植与生长的周期。再生稻对于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 栽培再生稻的主要优势

再生稻的栽培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重要价值,而再生稻栽培技术在我国推广也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

首先,能保障自然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地促使农业生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将光照以及温度等自然资源有效应用,实现粮食增收,实现自然资源的应用价值最大化。由于我国气候和地域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种植单季稻和双季稻在季节、时长上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单季稻种植会导致热量和自然资源不能够被全面应用,双季稻种植常在时间、周期方面不被允许,而再生稻的栽培恰巧解决了这种两难问题,有效地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促使水稻增产创收。

其次,能保障增产潜力得到最大化挖掘。农业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再生稻栽培不仅能够最大化地挖掘农业种植业的潜力,实现单产提升,还能保障稻米的质量。近年来,伴随着再生稻栽培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再生稻产量达到了每亩300 公斤,且再生稻米品质好、口感佳。

2 再生稻栽培技术——全流程管理

在栽培再生稻的过程中,一季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再生稻的产量。一季稻根系的活力情况以及稻秆上的休眠芽的质量都会影响到再生稻的产量,而再生稻的产量也与一季稻的收割时间以及收割的位置有密切的关联性,因为遗留的稻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再生稻的生长起点,即生节发生的具体位置以及抽穗的时间和开花的周期,这些都会影响到再生稻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再生稻的产量。

2.1 品种选择

要推广再生稻栽培技术,首先要保障品种选择的科学性,因为选择品种是种植业发展最基础的活动,在试验和推广以前,要明确品种的选择,应当选择生长力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强、生育期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的品种。目前湘潭县主推以下几种品种:晶两优1212、徽两优898、天优华占、晶两优1468、隆两优华占、深两优475、泰优390 等,这些品种适用于机械化生产,而且高产优质,再生能力强。这些品种典型的特点是生育期适宜、耐热、抗倒、抗病虫、米质好、再生性强、两季产量高。还要求种植品种头季能在8 月15 日前收割,高温条件下结实率高、发苗好,茎秆弹性好,中高肥力下不倒伏,具有稻瘟病抗性和稻飞虱抗性,米质在国标3 级以上,再生稻出苗快、齐、壮。

湘潭县2018 年-2020 年分别在湘潭县茶恩寺镇、中路铺镇、分水乡和青山桥镇进行示范栽培,获得了成功,百亩示范片最高亩产920.10 公斤;2021 年发展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基地2 个,实施地点分别位于石鼓镇石鼓村和谭家山镇茶金村,面积分别是45 亩和40 亩,选用晶两优1212 和徽两优898 两个再生稻主推品种示范,最高亩产1005 公斤。

2.2 播种育苗

完成品种选择后就需要进行播种。结合湘潭县种植区域的基本自然环境和种植条件,要确保头季稻在8 月15 日前收获,再生季在9 月15 日前齐穗。因此,头季稻需要与早稻同期播种,其中如果是移栽、抛秧在3 月中下旬播种,如果选用设施育秧需要在3 月15 日前后播种,直播在3 月25 日-4 月5 日期间,选择晴天播种。在种植过程中,普通机插需要保证用种量不少于2.5 公斤/亩,亩插1.7 万蔸以上;手插秧用种量1.25 公斤/亩左右,亩插不少于1.5万穴;抛秧用种量1.5 ~2 公斤/亩,亩抛足1.7 万蔸。基于湘潭县多年种植经验以及土壤和气候条件,建议采用点抛或有序机抛,有序机穴播用种量1.5 公斤/亩,亩播1.7万蔸以上。

2.3 施肥管理

在头季水稻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必要的施肥,对于再生稻,还要根据其生长情况增加施肥的次数,采用标准化的施肥方案,进而提升再生稻植株的抗逆力,以保证头季产量,且不倒伏。湘潭县头季稻施肥需要根据水稻成长情况来确定施肥的具体用量,一般情况下,根据品种特性和稻田肥力水平确定施肥量。重施基肥,每亩用华绿公司生产的47%(19:9:19)复合肥40 公斤或者复合肥45%(15:15:15)40 ~50 公斤;早施蘖肥(每亩尿素10 ~15公斤),力争较多的低位分蘖;增施壮苞肥(每亩尿素7.5公斤左右,钾肥10 ~15 公斤),促进壮秆,控制倒伏,促进灌浆,使头季稻成熟快而整齐。

再生季管理(8 月上中旬-10 月中下旬)期间,为了促使再生稻发苗快、齐、多,提高成穗率,促进幼穗分化,需要及时补施追肥促再生苗。头季稻收割后1 ~3 天,根据再生苗出苗速度、前季稻产量高低(前季产量越高,再生稻越需要增施肥料),重施发苗肥,每亩可施尿素10 ~15 公斤,加复合肥10 ~15 公斤,抽穗期喷施叶面肥,用芸乐收或者芸苔素内酯加磷酸二氢钾(磷钾动力)等。

2.4 水分管理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水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生稻孕穗以及抽穗后的半个月,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种植期需要建立浅水层来实现颖花分化发育,进一步促进水稻抽穗扬花。再生稻抽穗到灌浆结实期间,要注重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阶段性需要保护生长环境,同时保障茎叶生长,防止旱衰问题的发生,杜绝青苗阶段出现稻苗枯死的现象。水对再生稻十分重要,因为水稻的发苗、浇壮苞水、高温蒸发、水稻蒸腾、降镉等环节都离不开水,再生季淹灌(有水层)可促进再生稻发苗成穗,全程淹灌可降低稻米镉含量。头季稻收获后10 天内是再生稻出苗及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生产上要求田间只能保持湿润,如田间过分干旱或水深都会影响稻桩上腋芽生长,使其不能顺利出苗。头季稻收割后24 ~30 天,再生稻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面应保持浅水层。灌浆期田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养根保叶、充实籽粒。

2.5 留桩高度

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直接影响到再生稻生育期。留桩低,再生苗生育期长,穗较大,群体较整齐;留桩高,再生苗生育期短,再生苗多,群体整齐度较差;一般以保留倒二节、倒三节、倒四节腋芽,争取倒五节腋芽成苗为原则,留桩高度25~40厘米较适宜。若收割较早(8月上旬收割),留桩高度适当降低,争取大穗,收获时群体整齐,产量较高;若收割较迟(8 月10 日后收割),可留桩较高,争取多穗、促进其早抽穗成熟。

2.6 病虫害管理

再生稻比较容易受到纹枯病以及稻瘟病的危害,此外,二化螟以及稻飞虱等害虫也会严重影响再生稻的生长及产量。上述病虫害一旦发生,有可能会导致再生稻叶鞘枯死,甚至可能出现水稻茎秆软腐的情况,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再生稻的一季稻的产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由于病虫害对于植株的不可逆性损害,二季稻的再生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在具体施药过程中,必须要采用效率高、毒素浓度低且残留低的农药。针对于不同的病虫害,通常会有不同的防治办法:

对于纹枯病这种常见病害,可以采用拿敌稳、爱苗等杀菌剂防控。

针对于稻瘟病,主要需要进行药物防治的阶段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稻秧苗移栽以前,第二阶段是水稻的孕穗阶段,第三阶段则是齐穗阶段,三个阶段各施药一次即可。可以使用的药物主要有40%的稻瘟灵乳油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针对虫害的防治,两迁害虫之一的稻飞虱是重点防治对象,为了有效应对稻飞虱,可根据虫情采用相应的药剂如佰靓珑、烯啶·吡蚜酮等防控。

再生季一般要防治病虫。可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穗颈瘟、纹枯病等病虫害。

2.7 收获管理

收获管理是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不同的节位再生芽的生长以及发育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就导致同一片田地水稻的抽穗期和成熟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收获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必要时要延后收获,确保所有水稻的成熟度达到了90%以上再进行收割,其目的在于保障再生稻的产量。

3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

3.1 注重意识转变,塑典型,强宣传

再生稻栽培技术要推广必须要首先实现农户思想意识的转变,只有农户有意识地转变思想,坚信新技术带来的价值,才能够保障再生稻栽培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因此,各地政府要深入研究再生稻栽培技术,通过视频教程、现场教学与案例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与培训,同时还要创建技术示范园区,开展再生稻种植技术示范,借助示范园区塑造典型成功案例。示范区的再生稻不仅苗期稳定,而且从拔节到孕穗阶段的进程非常快,这就大大缩短了成长周期,从水稻齐穗到成熟全流程,水稻稳健成长,穗粒饱满,结实率相对较高,整体生长情况良好。示范区鲜活的案例在区域内的展示,必然会激发当地农户的再生稻栽培积极性,进而促使其意识转变,积极参与到再生稻栽培中来。

3.2 注重技术培训,聘专家,分层训

从乡村振兴发展的角度出发,需要强化技术培训,为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落地奠定基础。在培训过程中,从外部聘请专家培训,要有针对性地选拔学员群体,实现分层培训。要优先选择转型意识强,能够接受新技术的年轻的农业中心技术员、合作社的积极分子、科技示范户等,优先对这部分人进行培训,推动高产技术的普及。作为技术落地先锋,这批学员要优先尝试再生稻栽培技术应用,并结合土壤检测方法以及科学施肥、施药、浇水技术应用,在本村内进行技术推广,带动新的农户参与到再生稻栽培技术应用中,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实现分层培训。

3.3 注重组织建设,建机制,强人才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离不开相应组织,注重技术推广相关组织的建设,通过组织领导力的发挥,能够有效地促进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建立健全的组织必须要保证组织内部有管理能力强的人才,此外,还需要有技术人才,除外部专家外,组织内部也要培养一批技术专家,建立起技术和管理双强的组织机制。同时,在推广应用方面,要有积极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机制,对于示范户以及成果丰硕的农户,不仅要有物质激励,还要有荣誉激励,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进行激励,推进技术推广。

4 结语

综上所述,再生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栽培技术应用中,必须要注意品种的选择,水、肥料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唯有如此才能保质保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农户转变意识,还要强化技术培训和建立健全技术推广组织,以此保障推广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季稻湘潭县再生稻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探析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