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场生猪检疫研究

2023-09-16 15:13羊菲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屠宰场屠宰检疫

羊菲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安徽 肥西 231200)

近年来,生猪养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非洲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趋势,严重威胁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高度关注。屠宰场生猪检疫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为保障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和身体健康,落实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至关重要。

1 屠宰场生猪检疫流程及要点概述

1.1 屠宰前检疫

1.1.1 检疫申报

屠宰场应在生猪屠宰前6 小时进行检疫申报,官方兽医在接到检疫申报单后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如不受理,则要对缘由予以说明。

1.1.2 查证验物

运输车辆到达屠宰场后,检疫人员应第一时间查证验物,索要检疫合格证明,查看产地是否存在各类动物疫情,查验运输车辆是否经过备案,并逐一检查生猪是否佩戴耳标,数量是否和证明一致,如发现数量不符或有病死猪,应将原因查明。如查证验物环节发现存在问题,则禁止卸载,需将其转入隔离圈内,必要时可上报管理部门实施进一步的检测,然后结合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1.1.3 卸载

针对证物相符的,则允许卸载,将卸载后的猪饲养于待宰栏内。卸载后检疫人员应密切留意生猪健康状况,如发现有新发病、异常的猪,需及时处理。

1.1.4 消毒

生猪卸载后,检验人员应监督货主做好对运输车辆、物品的消毒工作,设置专门的消毒池。同时也要对卸载的猪进行消毒,选用氢氧化钠等高效、低刺激的消毒剂,避免生猪携带致病菌,防止疫病传入传出。

1.1.5 违禁药品抽检

屠宰前检疫时,违禁药物抽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检测过程中,应重点落实对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违禁药的检验,如检验时发现有可疑生猪,则及时隔离并告知货主及上级领导,并实施实验室诊断,对于确诊含有违禁药的生猪,应实施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出具无害化处理通知单。

1.1.6 急宰

生猪屠宰前,受到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生猪处于濒死状态,检疫人员可开具证明,对濒死猪实施急宰处理,屠宰后再进行严格的检疫,降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2 屠宰后检疫

1.2.1 头部检疫

头部检疫的目的在于检查屠宰猪是否患有结核病、口蹄疫、炭疽病等疫病。首先,在生猪屠宰放血后、褪毛前,解剖下颌左侧、右侧和下淋巴结,判断是否存在结核病、炭疽病病变。其次,解剖猪左侧和右侧咬肌,让解剖面充分暴露,查验是否寄生囊尾蚴。再次,观察猪的口腔黏膜是否存在水疱及溃疡现象,判断是否感染水疱病及口蹄疫。最后,放血后解剖猪的左侧和右侧颌下淋巴结,查验咽喉部位是否出现炭疽病病变,同时查看口腔黏膜及喉部是否出现病变[1]。

1.2.2 内脏检疫

肺脏检验:检查肺脏时,应重点查看其形状、色泽是否出现异常,触摸是否有硬块,解剖支气管淋巴结,查验是否有病变,进而综合判断是否患有肺脏疾病。

脾脏检验:检查脾脏时,可观察脾脏形状及色泽,按压是否肿胀,肺脏是否有淤血,综合判断其是否感染猪瘟病毒或猪丹毒。

肝脏检验:检查肝脏时,结合其色泽、大小、形状,并对肝门淋巴结进行解剖,查看是否存在坏死及肿胀现象,综合判断是否有寄生虫,是否患传染病。

心脏检验:检查心脏时,逐一对心包、心外膜、心肌、心内膜、二尖瓣等进行查验,综合判断是否出现病变。

胃肠检验:检查胃肠时,需剖检胃肠检查胃黏膜,如果胃底部出血,应怀疑是否患猪丹毒,如果胃黏膜点状出血,应怀疑是否患猪瘟,同时对肠系膜淋巴结查验,判断是否有病变。

肾脏查验:如果猪患有传染性疾病,其肾脏往往会出现病变,剖检时先将肾包膜剥离,然后查验是否出血或淤血,按压是否有弹性。如果肾脏肿胀充血同时伴有出血斑点,应考虑屠宰猪患有猪丹毒的可能性。

1.2.3 胴体检验

整体检查:整体检查时重点检查放血情况,如放血良好,则代表生猪健康。如放血不全,则要进一步检查,包括皮肤、肌肉、骨骼、皮下组织脂肪等,从而确定放血不全的原因。

淋巴结检查:淋巴结是胴体检验的重要内容,检验时要重点做好对乳房淋巴结和肩前淋巴结的检查工作,对淋巴结进行解剖,查验是否存在病理变化,如存在可疑病变,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肌肉检验:胴体肌肉检验时,重点做好对肌肉弹性、肌肉颜色以及肌肉气味的检查,验证是否正常。同时应做好对两侧深腰肌、股内侧肌的检验工作,确定是否存在囊尾蚴等寄生虫。

1.2.4 旋毛虫检验

猪旋毛虫病,属人畜共患病,极大地威胁着肉制品安全及人类健康,因此旋毛虫检验是屠宰场生猪检疫的一项重要项目。旋毛虫检验时,取猪左侧和右侧膈肌脚各30 g,将筋膜撕去,然后利用显微镜检查是否存在旋毛虫。

1.2.5 非洲猪瘟检疫

近年来,非洲猪瘟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属烈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危害性极大,传播速度极快,致死率高达100%,因此亦是屠宰场生猪检疫的必要项目。检疫过程中,检疫人员应遵循“头头采、批批检、全覆盖”的原则落实检疫工作,检疫合格的情况下方可屠宰。如屠宰后检疫过程中发现屠宰猪腹腔淋巴结出血,胸腔、腹腔以及心包腔内有大量黄色液体,结肠黏膜水肿,肠系膜肿大,肺小尖叶水肿,心脏、肺脏充血,应考虑屠宰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的可能性,此时需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实施无害化处理,禁止私屠私售。

1.3 检疫结果处理

1.3.1 检验合格

针对屠宰前、屠宰后检验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可在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印章,同时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并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盖检疫标志。

1.3.2 检验不合格

针对屠宰前、屠宰后检验不合格的胴体、脏器,一方面需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另一方面需通过焚烧、深埋等方式实施无害化处理[2]。

1.3.3 记录保存

针对屠宰前、屠宰后检疫的内容、流程、数量等信息需进行全面记录,明确各个岗位检疫情况,重点记录病猪的病变和处理情况,各项检疫记录至少储存2 年以上。

2 屠宰场生猪检疫常见问题分析

2.1 生猪进场把关不严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屠宰场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屠宰场把好生猪进场关非常关键。但是,当前部分屠宰场却并不重视对生猪进场的控制,缺乏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极易出现证物不符的情况,由于生猪进场把关不严格,耳标不全、数量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2 检疫技术落后

屠宰场在生猪检疫环节所应用的检疫技术是否先进,是影响检疫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屠宰场在检疫时所应用的检疫技术落后,仅利用一把刀、一把钩实施检疫,凭借肉眼观察、经验判定生猪及胴体健康状况。如个别猪受到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影响,或装卸时遭遇扭伤、骨折,往往会导致浅腹股沟淋巴结发炎,如果检疫技术落后,此时会对检疫结果的判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出现错检等现象。

2.3 缺少仪器设备

屠宰场生猪检疫时仪器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难以直接判定的传染病,需利用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检验。但是部分屠宰场由于目前缺少一些检测仪器及设备,如:快速检测试剂盒、试纸条、显微镜等,导致无法很好地满足生猪快速检疫需求,影响屠宰前及屠宰后的检疫工作效率和质量。

2.4 同步检疫不全面

屠宰场在生猪检疫过程中,要求开展同步检疫工作,同步检疫指的是对屠宰的同一头猪的头部、蹄部、内脏以及胴体等进行统一的编号检疫,逐一检查后由官方兽医复检,最终做出正确的检疫判定。同步检疫工作对人员数量有一定的要求,全过程需8 ~10 人完成,但是由于人员有限,导致无法很好地落实同步检疫工作,或者同步检疫开展得不全面,流于形式,无法很好地保障同步检疫工作成效。

2.5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生猪屠宰前、屠宰后检疫全过程,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包括:产地检疫人员、驻场兽医等,其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极大地影响着生猪屠宰检疫结果。某些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如:个别产地检疫人员工作缺乏严谨性,进厂把关不严,随意出证。又如:个别驻场兽医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薄弱,在实际检查中敷衍了事,无法准确有效地判定生猪、胴体健康状况[3]。

3 屠宰场生猪检疫工作完善对策

3.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

屠宰场生猪检疫,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一道必不可缺的工作。尤其是在各类疫病高发的背景下,屠宰场更要意识到生猪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屠宰场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屠宰场对生猪检疫工作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做好屠宰检疫工作。政府部门在宣传工作中,可通过发放宣传册、创建相应的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确保屠宰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开展屠宰检疫,并提醒民众禁止购买未经检疫的肉品。还要引导民众积极地参与到检疫监督工作中,及时发现并举报售卖未经检疫肉品的摊贩、超市等,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监管氛围,督促屠宰场严格落实生猪检疫工作,实现对肉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障。

3.2 严格把控生猪进场关

针对入场的生猪,屠宰场检疫人员应严把进场关,屠宰前6 小时进行检疫申报,在经屠宰场官方兽医受理并确认检疫合格的情况下再进行屠宰工作。屠宰场应完善生猪入场制度,开具生猪检疫票证,针对检疫中所发现的耳标不全、检疫证明涂改、违规调运的生猪,则禁止入场。除此之外,屠宰场兽医要结合生猪入场记录做好对当天待宰生猪数量的核对工作,严格审查检疫票证,保证其完备性。应随即抽取生猪样本,检验其健康状况、瘦肉精残留情况,检疫合格后由官方兽医开具《准宰通知书》,如检疫不规范,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病猪,则应对当事人予以严肃处理。

3.3 提高检疫人员专业水平

为保证屠宰场生猪检疫工作效率和质量,要重视专业化检疫队伍的组建,满足屠宰场生猪检疫工作需求。首先,应加强对屠宰检疫人员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提升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法律意识,端正工作态度,高效完成屠宰检疫工作。其次,应定期做好对外交流学习工作,学习更加先进的生猪屠宰检疫知识和技术,为后续屠宰检疫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利的基础。最后,要加强人才引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丰富经验的屠宰检疫人员,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稳定检疫工作队伍,促进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效率的提升[4]。

3.4 更新检疫器材、设备和技术

针对当前检疫设备不完善、检疫设备技术落后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起来,增加资金方面的投入,积极配置完善的检疫设施设备,创新应用新型生猪检疫技术,改变当前利用一把刀、一把钩进行生猪检疫的现状,促进生猪屠宰检疫实力的提高。要重点完善快速检疫设备,如非洲猪瘟检测设备、瘦肉精快速检测试剂盒等,使得检疫技术具备更高的含金量,进而科学、高效、准确判定生猪及猪胴体健康状况,同时也为后续的无害化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满足新时期屠宰场生猪检疫工作需求。

3.5 严格落实同步检疫工作

同步检疫是屠宰场生猪检疫环节的一道重要工序,屠宰场应严格落实同步检疫工作,提升生猪检疫工作质量。屠宰场检疫人员每日应提前到屠宰加工车间做好准备工作,和屠宰人员同步完成检疫工作,规范同步检疫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同步检疫过程认真检查每一个部位,重点做好对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的摘除工作及肉品检验工作,防止因漏检、错检造成疫病传播。针对同步检疫合格的,可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针对同步检疫不合格的,如:脾脏肿大、出血、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上报,并出具《无害化处理通知单》,严格按照规程实施无害化处理,避免“问题”肉品流入市场,杜绝疫病的传播扩散[5]。

3.6 完善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制度

屠宰场生猪检疫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之上的,因此屠宰场应高度重视对屠宰检疫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结合生猪检疫工作特点、需求,构建科学可行的屠宰检疫管理制度,明确屠宰检疫工作内容、流程、要点,保证检疫工作全过程规范进行。要落实责任机制,将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提高检疫人员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屠宰前后的检疫工作。此外,要制定并落实监督协调制度,确保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屠宰场生猪检疫及监管工作成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针对当前该项工作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明确屠宰场生猪检疫流程和要点,规范检疫程序,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并销毁“问题”肉品,防止其流入市场,避免疫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猜你喜欢
屠宰场屠宰检疫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东莞2018年减少11家生猪定点屠宰场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工艺在某屠宰场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四川绵阳将依法关停237家生猪屠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