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器乐学科“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2023-09-19 10:15孙倩茹
戏剧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器乐

孙倩茹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在社会普及度提高和多样化需求推动下,各类艺术院校和综合类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专业快速发展。相关高校探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民族器乐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专业课程教育中开掘双创教育资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赋予了新的活力。本文以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题,在对专业艺术学校及综合类高校相关民族器乐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民族器乐专业“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提出理论思考。

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推进高校民族器乐“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长期以来对各类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传统、机制、方法的深入分析研究,弘扬优良传统,创新内容形式,在传授民族器乐专业知识技能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受长期以来民族器乐学习以师带徒、技艺至上的传承方式影响,有关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传统模式和主要理念有悖于“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理念。

(一)教学理念滞后,传承模式固化

大部分艺术院校及综合类高校所实施的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是对于传统艺技传承模式的基本延续,一般限于单一的器乐演奏技能传授,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设定囿于艺术团体的器乐演奏,不能从多样化就业发展角度创新教学思维,拓展教育视野,优化培养方案,以至于器乐专业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和产业创新对于人才的需求。传统器乐教学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重在完成技术课程目标,容易忽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社会实践感知和就业发展需求,学生的知识获取、技能培训常处于被动甚至消极状态,缺乏主动进取热情。而且由于民族器乐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强,在专注于器乐演奏技能的严格训练时,容易忽略对信息科学、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认知不足,难以发挥“专创融合”教育资源优势,导致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适应期较长,发展路径狭窄,创新创业较难。

(二)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教学内容缺少创新

我国艺术院校器乐教学长期以来基本延续借鉴苏联教学体系——“师徒制”教学模式。这种以单课为主的器乐教学模式易滋生学习依赖性。教学内容(乐曲、技法)的完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示范和学生的课上练习,学生对许多课下可以自主解决的初级问题,出于依赖性需要通过多节课时才能完成,导致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下。部分传统器乐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具有创新价值的专业教材、理论教材和辅助教材,从课程体系设计源头制约着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学习普遍缺少合奏、协奏、重奏、伴奏技能培训和相关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专业课老师”“如何具备全面演奏素养”等课程预设更为欠缺,致使学生在毕业时只会演奏几首乐曲,参与乐团考核时也只会独奏而不会伴奏、合奏。

(三)理论教学层面知识短缺,实践教学创新不足

由于注重器乐专业技能培训,对学生在理论知识、学科动态、学术交流、理论拓展等方面引导和培训不够。学生缺乏扎实学习、广泛涉猎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意识和创新学风,理论知识薄弱,论文写作功夫疏浅,申报学术课题无从下手。对于“音乐教育”方向的器乐学生,缺少教育课程及教学环节设置,学生毕业后走上教育岗位时,只会基本的演奏示范而缺乏全面的讲授经验,就业创新能力培育滞后于现实需求。部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团队精神及协作意识薄弱,显现出“专创融合”深度不够的教育短板。另外,艺术类院校“专创融合”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资源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改革成就的共享交流未能形成气候。

(四)学生认知不足,思维固化局限

部分艺术类学生从高中被迫性学习的氛围中走入大学校园,不会自主学习,不会规划学业,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更缺少职业规划,在“师徒制”教学模式影响下专业认知、创新意识不强,容易陷入得过且过、消极躺平的学习状态中。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认为创新创业与己无关,或仅从形式上完成“双创”课程任务,其自身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则与社会需求脱节。

(五)疫情期常态化的线上器乐教学模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不误学业、不耽课时,各地高校普遍采取的器乐课线上教学模式是以期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问题的不得已应时之举。线上器乐教学存在器乐演奏音质音效失实、师生交流受阻、效率低下等问题,是不得已的盲目适从办法。线上教学既会影响学生专业学科动态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术拓展学习,尤其对以技术训练、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难以有效实施。以扬琴教学为例,线上教学无法开展重奏、合奏以及伴奏等课程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加大,多种艺术实践教学难以拓展,致使毕业生走入社会时,即使具备一定的学术理论及演奏技能,但因缺少伴奏、重奏、合奏的实践经验,不能胜任乐团专业需求,而且团队精神及协作意识薄弱,就业创业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推进民族器乐专业“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是弘扬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面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变革,这一发展态势高度契合高校民族器乐“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艺术类民族器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以“专创融合”思维对专业课程进行再造升级并赋能专业课程,使专业课程更具时代性、时效性、社会性和引导性,这成为高等院校艺术类民族器乐专业教学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一)树立OBE教育理念,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创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OBE)”的教学体系,要研究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理念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民族器乐专业的教学方案,探索专业技术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升。针对民族器乐演奏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依照“音乐学”与“音乐表演”培养特点,就如何体现“学生中心”教育理念、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等进行研究,探究适合民族器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专创融合”式专业教育培养模式,搭建OBE教育理念下民族器乐教育“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创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

建立“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课程资源交流、运用平台,创新网络化资源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多元一体的专业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线上学习硬知识、线下锻炼软实力,培育和形成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堂一体化教学——多渠道专业展示——多元化延伸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注重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课堂教学与实践过程对接,创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书育人模式。对于民族器乐专业的“双创融合”教学,还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器乐专业社会需求,将课程设置为“演奏技能”“理论研究”“教学能力”“创新思维”等内容单元,各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又互为递进,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追求“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实效。

(三)重构专业学科教学内容

一是合理规划教材,优选教辅资源。科学配套器乐演奏课程、专业主课、选修器乐课程教材和辅佐教材体系,根据“专创融合”教学要求尝试编写实用教材,利用互联网搜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资源(文献资料、学术期刊、音像资料等),创新完善教材体系。二是强化学生的理论研习。采用“主题教学”引导民族器乐学生捕捉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多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拓宽知识层面,提高理论学习研究能力。倡导“作为文化的器乐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主性,实现“不需要教而自致其知”,自奋其能,因需而学,因趣而学,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养成“终身学习”理念,提升理论运用实践能力,为创新创业打牢理论知识基础。三是拓展学生的实践体验。通过丰富创新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实践、专业创业对接,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探索“院团融合”教学模式,开展艺术交流,互学互鉴,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学以致用。四是尝试大四学生辅教模式。即将毕业的学生体验教学的所有环节,从听课、备课、示范、讲授开始,逐步积攒自主授课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自己找路”到“学会走路”再到“自主走路”。

(四)推行教学方式的转换

运用“翻转课堂”、手机APP、实践项目等教学方式,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向”翻转课堂方式。该模式既适合线下教学的质量提升,也适用于疫情突发等特殊情况下的线上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受太大影响。“翻转课堂”在教育教学层面上是一个新概念,意义在于采用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革新方法在于:一是翻转课堂重新调整教学内外的时间设定,将课程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线下课堂的宝贵时间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乐曲演奏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状况并进行有效引导,共同研究解决专业技术领域遇到的困难以及其他问题,从而获得对器乐学习的深层次理解与思考。二是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初级乐曲知识,将这些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掌握的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查阅、独自解决来完成。三是将传授、接受、复习、巩固式教学过程变为引导、探索、传授、吸收、发散、创新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掌握有效的方法逻辑,培养学者型专业技术人才。“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教师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动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思维贯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促使其发散思维、主动探索,高效掌握知识重难点,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教学关系。

(五)创新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如何应对疫情的常态化发展是对提高艺术类教学质量的重要挑战。民族器乐专业的“专创融合”教育应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传统器乐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多元一体化,建立专业教学平台,构建“提前自主学习——课堂一体化教学——专业展示——延伸学习”的现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提供多元学习资料,将优秀演奏视频、文本资料和相关资源整合于网络课程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公开网络课程资源,构建民族器乐专业课资源交流共享平台,还可将学生演奏成果定期上传平台,使学生方便自检、对比、交流,激发其学习动力及创新欲望。第三,创新疫情常态化下学生的知识获得方式,形成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交融共生的新格局。

综上所述,由于民族器乐教学中的“演奏”和“教学”是属性不同的两个专业学科,作为器乐专业的“音乐学”毕业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并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创业谋生,需要从学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传授做好顶层设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改革,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专创融合”为导向,深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发掘和充实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从教学理念更新入手推进“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以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全面赋能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优秀人才培育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器乐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