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高中语文微专题教学点的策略

2023-09-19 07:55李艳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点课标学科

李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毫无疑问,语文课程要注重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很多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试图以更丰富多元、高效的形式落实2017年版课标的理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学科育人的目的。

过去,我们多以单篇精读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传统的单篇教学以其讲解的精、深获得老师们的青睐。但是当下,社会信息量巨大,单纯的单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要单篇、群文双重兼顾,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兼顾?微专题教学应运而生。褚树荣在《基于教材,对接课标:高中语文微专题开发》一文中指出:“所谓微专题教学,是在学习任务群框架中,选择核心的语言知识、关键的语文能力、基本的审美方法、典型的文学现象、多元的文化话题等要素,提炼成小而精的教学点,然后围绕这些教学点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培育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体验、文化理解四种核心素养。”它是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的教学方式。该如何提炼微专题教学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个人阅读体验,提炼微专题教学点

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阅读者。连中国在“‘聚焦课堂,提升素养——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教学研讨会”上说:“阅读是人与文字的相遇。”在这一相遇中,阅读具有唤醒的能力,能助读者达到目力不及之美。如何提炼微专题的教学点呢?要以广泛、深度的阅读与思考为前提,需要重视个人阅读体验。一方面要阅读纲领性文件,比如“2017年版课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三年的统编版教材,同时还要读相关的研究专著及核心期刊等,要以高中三年的视野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打开自己的视野,让自己提炼微专题成为可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者更是如此,在广泛、深度的阅读中还需要认真思考。其次,教师要细读文本,尊重并唤醒自身的阅读体验,将真实阅读中的困惑与疑难融入思考,因为同为读者,教师的困惑也可能是学生思考的瓶颈。当然,仅凭自身阅读的经验去揣度学生,会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此时,还需要融入学情,拓展群文进行阅读,结合文本、学情,筛选学生该读之课外作品,博采众长,获益受启,指导教学。

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学中,笔者在大单元整合的理念下进行微专题教学,从文本中提炼出小而精的教学点。比如魏晋诗歌中曹操与陶渊明的两首诗的教学,笔者以对比阅读的形式设置了这样一个微专题:《两种生命状态的并美交辉——〈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为什么会提炼出这一微专题呢?其实是在反复诵读两首诗歌,研读“2017年版课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上册),查阅魏晋文化及知网上关于两首诗歌的大量学术论文后的综合思考。在大量的读、思之后,曹操与陶渊明不同的诗风、不同的人生追求及生命状态凸显出来,笔者强烈地感受到,这是魏晋文人的自觉,是魏晋文人的觉醒,这两种生命状态均令人敬佩。

曹操《短歌行》中饱含了志士恨日短、慷慨思有为的昂扬奋发的美好精神,这是有志之士的宣言和抱负,不管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进行了归由自述,表现了“性本爱丘山”的夙愿,但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没有淡忘世事。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当二者无法调和时,他不忘初心,选择退而隐居,躬耕田园,坚守本性,保持本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这就是陶渊明的魅力所在。正如苏轼所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在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像曹操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辉煌,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也有很多高洁之士如陶渊明一般蔑视权贵,追求自我本真,坚守初心,这两种人生状态总在历史长河中并美交辉,照耀后人。因为有了自己宝贵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便迫不及待地想将其分享给学生,从而设计了这一微专题教学。实践证明,此微专题的教学中,因有充分的阅读与思考,带给学生的是进入文本后与古人神交的审美愉悦。

二、析文本核心价值,提炼微专题教学点

微专题的教学点必须要反映文本的核心价值。这就需要教师调动文本解读能力,考验的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和综合素养。

以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围绕“自然情怀”这一人文主题,结合文本在单元中承载的教学任务及其自身的核心价值,笔者设置了以下微专题:微专题一:《景与情的共奏——〈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群文阅读》,带领学生从情景关系去进行文本细读,读出文字勾勒的美景,读出字里行间微妙的美好情愫,体悟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美好。微专题二:《〈我与地坛〉——自然天地与生命哲思》,这是单篇精读,从史铁生的文本中读出自然天地,读出他的生命思考。微专题三:《自然山水,安放心灵——〈赤壁赋〉〈登泰山记〉群文阅读》,这是在文言文单篇精读的基础上的微专题教学,探究苏轼与姚鼐在自然山水中如何疗愈自身并获得生命的突围与华丽转身。以上微专题的提炼是依托于文本不同的核心价值,即此文出类拔萃的价值点。

再如,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在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兼顾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如下微专题:《看理想社会,探生存姿态——〈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微专题阅读》是在进行三篇文章单篇教學后,抓住三篇文章的核心价值提炼专题,设置核心任务;《读经典,学说理——〈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微专题阅读》是赏析孟子及烛之武的说理艺术并化为己用,为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准备;《英雄的性格与命运的关系——〈鸿门宴〉群文联读》设计了《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的部分节选及后人对项羽、刘邦评论性文字及诗歌的群文阅读,重在探究项羽与刘邦的人物形象,因为《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是其突出的核心价值。

三、依标出发培育素养,提炼微专题教学点

“2017年版课标”内涵丰富,作为语文课程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将核心素养分解成12个课程目标,每个目标下有具体的实践内容。它指出语文课程内容包含18个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对应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所以微专题教学点的提炼并不是随意而为,而应“依标”。

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为例,课标对此任务群的学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并指出要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这些处处可见课标对发展逻辑能力,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提升思維品质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微专题设计时应特别关注。其中课标要求把握作者观点、态度、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要学会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能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这些目标是逐级而上、自成梯度的。关于这一任务群,在必修教材中有三个单元,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应自成梯度。以此三个单元的写作专题为例,结合单元学习任务,笔者将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专题设计为《有针对性地发表议论——跟着毛泽东学写议论文》,依标出发,旨在结合《反对党八股》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要有针对性。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笔者将写作专题设计为《从想清楚到写清楚——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自己观点》,主要以“烛之武”的说辞为例,引导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观点的路径。在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的写作教学中,笔者设计的专题是《从〈六国论〉看苏洵如何论证》,从《六国论》这一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史论中挖掘出语文素养培育的落脚点,学习苏洵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指导说话与写作。

在新课标、新教材全面铺开的背景下,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以“大单元统筹,微专题施教”的理念开展微专题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模式。微专题以其“微”“精”“深”“广”有机地将课标、学习任务群、单元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整合起来,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让课堂明丽、阳光而柔软,带来师生的共同成长。不可否认,微专题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却是值得尝试并坚持的。提炼微专题教学点是微专题教学的首要一步,教师应重视捕捉个人阅读体验,深入探究文本核心价值,依标出发,以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综合课标、教材、学情等的需要去提炼微专题教学点。当然,提炼微专题教学点的路径远不止以上三条,在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学情进行变化与丰富,为学科育人服务。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教学点课标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超学科”来啦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