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问题的思考

2023-09-19 07:55王佳雨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美食家栀子花汪曾祺

王佳雨

这是一节八年级语文的常规课,课题是《昆明的雨》,该课主要围绕课文中作者汪曾祺呈现的三个“家”对《昆明的雨》涉及的景、人、物展开讲解,教学主体部分按教学设计顺利进行。

讲到《昆明的雨》“美食家”部分,我按教学设计引导着学生先对文中汪曾祺先生表现的“美食家”这一部分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我请学生找出“作者笔下描绘了哪些美食?”,课程进行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昂,不一会儿就找出了青头菌、杨梅、牛肉等一系列美食,我引导着学生对部分写美食的句子进行解读,就在我把“美食家”部分讲解完成准备对汪曾祺笔下作家身份进行分析解读时,一名学生突然举手,我以为他对“美食家”部分没有听懂,毕竟在他提问前我询问过学生:“对于该部分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名学生发出了她的疑問:“老师,关于美食部分,云南有很多花都能吃呀!那文中作者笔下提到拿去卖的栀子花能不能也像青头菌这些一样用来做菜吃呢?”该名学生提出这一疑问后,本来教室里还有同学在窃窃私语、翻书的沙沙声,但该同学的问题一抛出后全班同学立刻鸦雀无声,都在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仿佛他们也很想知道栀子花究竟能不能吃。在停顿数秒后,我立刻坚定地回答道:“栀子花一般常用来泡水,能不能像玫瑰花一样用来做菜,等我下来查到后再告诉大家。”可能是对于我没有正面回答提问学生栀子花能不能做菜吃,提问的同学略显失望地低头沉默,刚才活跃的气氛立马宛如一潭死水,教学继续进入到下一环节对汪曾祺笔下“作家”进行探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和学生都敏锐地感受到以上一幕的尴尬,面对“栀子花能不能吃?”,老师的回答是“下来查到后再告诉大家”,这样的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利于课堂的推进?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在课堂中“主人翁”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课堂突发问题也时有存在。每位执教教师面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方法都各有不同,尤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发问题,如果遇到自己知识盲区的部分,很多教师要么就是选择回避,要么用其他问题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要么就是像我的回答一样明确告知学生自己不清楚,下来查到后会再与学生探讨。但如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与教师之间的信息差在逐步缩小。面对课堂突发问题教师处理的方法、回答的方式也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这样浅显的回答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面对突发问题要怎么处理才妥当?

一、原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突发问题,教师经常浅显的回答甚至是不回答,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知识甚至是生活常识不清楚;二是过于依赖教学设计,学生未按预设回答后与教师预期不符,教师面对学生的突发提问无法及时做出令学生满意的回应。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处于八年级开始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度高,开始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作出“栀子花一般常用来泡水,能不能像玫瑰花一样用来做菜,等我下来查到后再告诉大家”这一回答,一定程度上从功用入手回答学生,与课程接轨,但从深层次来看,这一回答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策略

第一,教师核心素养层面。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语文教师身处在一线课堂,不能只关注自己学科的知识,而应该要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审美艺术,合理将其所见所闻转化为知识并储存,以应对信息时代下学生知识量激增与教师的信息差越来越小的情况,从而避免总是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知而教师不知的情况。

第二,教师课前准备层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课要充分,课堂预设不能过于单一。备课充分是一堂课能不能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对自己即将讲授的知识作出课堂预设,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要尽可能地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预设,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备课过程中下足功夫,才能在课堂出现突发问题时从容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

第三,学情层面。教师要了解学情,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突然发问预示着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在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更是要作出适当的引导,如果引导不好容易使学生的自信心逐渐磨灭。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再作出简单粗暴的回答“我不会”而对学生进行敷衍了事。

1. 巧用学生智慧

当学生课堂的突发问题涉及自己的知识盲区时,可以适当地询问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不太了解,有同学能帮帮老师吗?”学生正是求知欲强的时期且知识量也在扩充,信息化时代有些知识学生是比老师要更了解的。巧用学生智慧既解决了教师不知道的尴尬,又利用学生智慧回答了同伴的疑惑,训练了学生表达的能力。学生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求知欲。

2. 延时回答

对于课堂中的一些突发问题并不是要当堂立马解决,也可以根据问题的轻重采取“延时回答”。如果所有问题教师都一视同仁采取立马回答的策略,那面对自己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领域,以及与课堂无关的问题,那势必会对课程教学进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面对课堂中的一些突发问题,根据问题情况,对课程推进没有影响时可以采取“延时回答”策略,既在课后解决了学生疑惑,又顺利推进了课程进度。

通过上述认识能使我们后期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突发问题时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课堂上出现“栀子花能不能吃?”这一突发问题时,较好的做法是否可以——

首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肯定的回答。要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能将所学与生活中的事情联系起来。其次,学生提出的“栀子花能不能吃?”这一问题对于后面即将推进的教学活动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这一问题对于教学重难点而言只是作为知识扩充的一个存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是否可以采取“延时回答”策略,比如说在学生提出“栀子花能不能吃?”这一疑问后,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将这一问题转化为一堂课关于古诗词中提到“哪些花可食用”的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出延时满足。既引导学生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使学生对有关花的古诗词进行了积累。

以上解决策略并非唯一的解决办法,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不是敷衍地回答学生,教师若能继续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进行考虑问题,教师给出的回答能够利于学生后期的思考、能继续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都是好的解决办法。

三、思考

《昆明的雨》让我们领略到汪曾祺先生笔下人性的淳朴,但“栀子花能不能吃?”这一问题的提出则让我们对教师如何应对突发问题产生了思考——

第一,要直面课堂突发问题。课堂突发问题的产生证明学生在课堂中仍在学习,进行思考,因此面对课堂突发问题,虽然对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但如果逃避突发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

第二,要善于举一反三,将其运用到后期课堂教学。教师在应对突发问题时要善于研究,学会举一反三,面对一类问题的出现在妥当处理之后能将处理方法应用到其他同类问题中。

第三,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能力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培养出来的,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做好教学工作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多学习、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老师确立教服务于学的教学理念,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应付自如”。因此,我们应积极应对课堂突发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教学、学生的发展一定能得到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美食家栀子花汪曾祺
栀子花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A taste of Jiangnan
栀子花开
美食家忽必烈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看不见的美食家
栀子花开
大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