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热奄包对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患者血糖及皮肤耐受的影响※

2023-09-19 12:44
河北中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蒲黄皮下脂肪病程

徐 敏 杭 燕 王 钤

(1.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内分泌肾病科,江苏 海安 226600;2.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护理部,江苏 海安 226600)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注射胰岛素,而导致皮下脂肪增生问题逐渐突显,皮下脂肪增生具体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增厚,质地硬,形成“橡皮样”或呈瘢痕样改变[1-3]。研究发现,皮下脂肪增生的发生率较高,达到38%~59%[4-5],而胰岛素平均使用时间越长,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病程12年的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高达79%,其发生原因与胰岛素自我注射规范性有关,也与患者年龄、病程、针头长度、注射次数及胰岛素种类密切相关[6-10]。皮下脂肪增生导致多种问题如胰岛素吸收减少,日注射剂量增加,血糖波动大,低血糖风险增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增加医疗负担[11-13]。中医学认为,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生是由于药毒内侵,局部经络受损阻滞,气血瘀阻,痰瘀内结所致[14]。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我们应用蒲黄热奄包热敷治疗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35例,并与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均为江苏省海安市中医院内分泌肾病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50~74岁,平均(62.57±10.74)岁;2型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10.23±5.88)年;皮下脂肪增生病程1~3年,平均(1.98±0.85)年。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50~70岁,平均(59.00±7.64)岁;2型糖尿病病程4~18年,平均(11.02±6.16)年;皮下脂肪增生病程1~4年,平均(2.12±1.03)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15]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胰岛素注射相关皮下脂肪增生防治中国专家共识》[16]中皮下脂肪增生的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年龄18~80岁,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间>1年,胰岛素每日注射次数≥2次;经B超显示有皮下脂肪增生,直径≥1 cm且个数为1~2个;自愿参加本研究,对研究方案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 伴有各种严重并发症者;精神异常、神志不清者;局部皮肤破损,存在感觉障碍、急性软组织损伤者;妊娠者;严重皮肤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常规干预:评估注射部位有无皮下脂肪增生;增生局部情况及注射技术的评估,根据评估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1.3.1 对照组 予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将50 g硫酸镁粉溶于100 mL温水中(水温38~43 ℃),将4层纱布浸湿后敷于皮下脂肪增生处,纱布宜大于增生部位,用塑料薄膜遮盖,保持温度和湿度,5 min更换1次,持续湿敷20 min,每日2次。

1.3.2 治疗组 予蒲黄热奄包热敷。①制作:蒲黄热奄包由生蒲黄30 g、艾绒25 g、粗盐(直径约0.5 mm)350 g组成。自制20 cm×17 cm双层棉布袋,为减少蒲黄粉漏出,内层选用工艺紧密的双精梳全棉布,将蒲黄平铺于内,外层选用透气性好的纯棉胚布,再将艾绒、粗盐依次平铺于蒲黄外层。②热敷温度试验[17-18]:热敷温度一般为50~60 ℃,最佳热疗温度40 ℃,老年人不宜超过50 ℃,患者皮肤耐受性差,温度不宜过高。经多次试验,将蒲黄热奄包平放于微波炉(额定功率1180 W)中,分别用高、中、低火加热,最终发现中火加热1 min温度达50 ℃,10 min后降至44 ℃,20 min后降至40 ℃,温度保持在40~50 ℃为适宜温度。③操作方法:将蒲黄热奄包平放于微波炉中中火加热1 min取出,用温度计测试包外温度,确认为50 ℃。让患者以舒适卧位暴露该增生部位方便治疗,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将蒲黄热奄包敷于皮下脂肪增生处,为保证药效发挥,使患者舒适,将蒲黄面紧帖皮肤,盖好棉被,保持温度。如患者活动,可辅以腹带固定。每次热敷20 min,每日2次。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14天。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2组治疗第1、7、14天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全部使用患者血清样本,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ABOSPECT 008 AS型,日本日立)进行检测,方法为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法,试剂盒由日本和光纯药株式会社提供。②观察2组治疗后皮肤耐受情况。好:皮肤无不良反应;一般:皮肤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差: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给药[19]。

2 结果

2.1 2组治疗第1、7、14天FPG比较 治疗第7、14天治疗组FPG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见表1。

表1 2组治疗第1、7、14天FPG比较

2.2 2组治疗第1、7、14天2 hPG比较 治疗第7、14天治疗组2 hPG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第1、7、14天2 hPG比较

2.3 2组治疗后皮肤耐受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皮肤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皮肤耐受情况比较 (%)

3 讨论

胰岛素的使用对糖尿病管理有重要作用,其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15,20],由于长期注射胰岛素或不规范注射等原因引发的皮下脂肪增生问题也逐渐增多[21]。皮下脂肪增生的危害有胰岛素吸收障碍,引起血糖不稳定,加重患者症状[22]。宋小波等[3]学者研究报道,皮下脂肪增生患者平均每人每日增加11 U的胰岛素剂量。皮下脂肪增生目前仍需对症处理,提高注射技术,患处部位停止注射胰岛素后,增生的皮下组织可缓慢消退[4]。有学者认为,改善皮下脂肪增生可通过中医中药和理疗来发挥作用,但受限于临床经验缺乏,最佳循证证据较少[23-24]。

中医学认为,治疗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皮下脂肪增生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冶则。蒲黄有化瘀活血、止血不留瘀功效,《本草正义》载蒲黄“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痛”[25]。艾叶可应用历史悠久,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黄主要成分是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有改善抗凋亡、血液微循环及保护细胞结构作用[26-27]。艾叶可抗氧化,抗菌,保肝利胆,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止血,降血糖和免疫调节等[28-29]。粗盐甘、咸、无毒,属于冰石,具有辛温、散寒、镇痛、消炎、导热、保温等作用[30]。中药热奄包是通过传统中药外治,能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热敷疗法使肌肤受热,扩张毛细血管,加速患处血液循环,达到减轻疼痛及活血化瘀作用[31]。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第7、14天治疗组患者FPG、2 hPG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说明蒲黄热奄包热敷能有效控制皮下脂肪增生导致的血糖不稳定,降低FPG、2 hPG。治疗组治疗后皮肤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比较,蒲黄热奄包热敷能有效减轻皮肤刺激,治疗组患者接受程度更高。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皮肤不耐受情况。

综上所述,蒲黄热奄包热敷治疗胰岛素注射致皮下脂肪增生,优于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提高胰岛素吸收效果,改善血糖水平,对患者皮肤刺激性小,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猜你喜欢
蒲黄皮下脂肪病程
五灵脂蒲黄散止胃痛
基于PACS探讨皮下脂肪含量与脂肪肝的相关性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for shallow water in curvilinear coordinate grid*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患者皮下脂肪厚度与丙泊酚麻醉应用剂量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