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言文教学探索

2023-09-24 13:01宁海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

宁海明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其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意义,从选择合适内容、选择恰当阅读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拓展与延伸等方面展开教学,以凸显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36-0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展开文言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的使命担当,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促进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文言文的字词理解、积累背诵,还要从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言文教学要義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大多是一些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教师要注重挖掘文言文中优秀的文化因素,并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教学生学会学习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中有不少跟读书学习相关的课文。如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文言文都与勤学、读书有关,弘扬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其中,《囊萤夜读》表现了车胤刻苦好学的精神品质,《铁杵成针》阐明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则是从读书的态度与方法等方面给人以启示。如第一则《论语》中“敏儿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学习方法及态度等方面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则选自《童蒙须知》,从如何读书等方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能够从古人读书的精神与方法中汲取力量,从而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读书,这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生学会做人

培养学生健康、优秀的品格,教学生学会做人,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任务。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中有不少赞扬人的优秀品质的文章,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司马光》中遇到事情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善于观察、思考并做出正确推断的王戎;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中风趣幽默、机智应对他人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诸小儿”中的一员,这些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学习这些课文对学生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何不跟风、学会理性思考以及机智幽默地应答他人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这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生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不能仅靠教师的思想教育,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通过宋人想不劳而获等待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结果却一无所获的事例,劝诫人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学弈》一文,主要通过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事情来告诉学生,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可见,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可以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指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文言文教学内容有许多,教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核心导向,从文言文的内容、编者意图以及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以使文言文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关注文本语言,从语言中汲取精髓

关注语言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通过文言文阅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文言文字词的大致意思,积累文言文的优秀语段。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中第三则文言文,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选文内容从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三方面告诉人们,要想在读书方面有所成就,这三者缺一不可。教学这则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先从语言方面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再从理解层面引领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最后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内化语言、传承文化。这样就为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关注文本主旨,自觉传承文化

品读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由浅层走向深层。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大都是以故事性为主,且语言比较简单,教师可通过补白或者想象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想象伯牙与子期这一对知音相处的画面,他们在见面时会说些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进行品读,引导学生感受句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仿照着“善哉乎……”“巍巍乎……”的句式进行仿写,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韵味;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对知音文化的认知。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品味、感悟文言文,使学生对好朋友间如何相处、如何珍惜友情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对我国的知音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关注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言文语言表达简约而且准确。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救出孩子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王戎为什么能够得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样的判断,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在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及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中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以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引发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阅读与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文言文的内涵与价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三、指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枯燥、机械、老套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充分诵读、想象、讲述的基础上,真正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诵读为主

文言文语言凝练、晦涩难懂,读起来有着别样的韵味,这也是文言文独有的特色。文言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教师依据课文特点采取范读、领读、跟读等形式引领学生诵读文言文,注重对学生朗读节奏、重音、韵律的指导,能使学生逐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出文言文声断气连之感。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教师范读、学生听,然后学生再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这篇课文中难读的句子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教师先从读准字音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读好“衔”“堙”两个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给句子画出停顿和节奏;最后让学生把文言文抑扬顿挫、声断气连的韵味读出来。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中,学生仿佛化身为古人,摇頭晃脑地吟诵着,感受到了诵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展开想象

文言文语言凝练,有许多留白之处特别适合学生想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留白处展开想象,让学生想一想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语言、动作、态度、行为等,并把其补充完整,可以丰富文言文的内容,让故事显得更加完整具体。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一文中,李太白与老媪的对话较简单,明显有留白,体现了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就留白处想象补白,以丰富文本内容,能使学生对李太白发奋读书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孔君平对杨氏之子说“此乃君家果”时脸上的表情、神态是怎样的,或者想象一下杨氏之子对孔君平说“未闻孔雀是君家禽”的内心想法与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学生在补白中还原了文本情境,课堂学习变得精彩纷呈。

(三)多样讲述

统编语文教材许多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提出了让学生讲述故事的要求。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适当改变讲的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的课后练习中提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一讲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以牧童的身份想一想:“有一天,你遇到了戴嵩,会如何把这件事讲给戴嵩听?”也可以让学生以杜处士的身份把这件事讲给戴嵩听,还可以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把这件事讲给戴嵩听,并想象一下戴嵩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这样以教材为本,又超越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学习能力的提升,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指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言文教学要点

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只是口号,而应扎扎实实地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以凸显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一)协调好文言与文章的关系

文言文阅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指文言方面的阅读,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倒装句等,另一方面是指文章本身的阅读,主要是指言语理解、语言感知以及文言文所承载的文化形态和审美形态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把握好文言与文章的关系,以免顾此失彼。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时,教师既要从文言文阅读要求上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借助注释与插图了解故事内容,又要从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出发,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对寓言所蕴含的寓意进行挖掘。教师要把握好“文言”与“寓言”之间的一体两面,二者不可偏废。重“文言”轻“寓言”会让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对文本语言内容的了解上,很难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反之,重“寓言”轻“文言”则会让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陷入主观、随意的状态,导致出现“文言”“寓言”都流于形式的教学现象,严重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把握好文言文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文本本身,还要根据教学需要,搜集相关资料为学生的阅读助力。教师依据文本内容特点,适当补充拓展相关资料,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文言文教学实效。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孔子是谁?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太阳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到底如何呢?两小儿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这些问题都是这则文言文本身未涉及的,但它又是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的内容。教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就不能忽视学生阅读的真实需求,而要在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向学生补充一些关于孔子、关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以及太阳表面的温度等方面的资料。这样教学,一方面延伸了课堂内容,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契合学生的阅读认知需求;另一方面,在相关资料的补充中,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传承了古人探究科学的精神,把关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注重文言文阅读的适当拓展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中有不少成语或者俗语。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文言文本身,而应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文本内容的现实意义,了解这些成语或者俗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另外,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出来,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教学《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杨氏之子》等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古代聪明智慧的儿童的故事来阅读;教学《囊萤夜读》时,教师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故事读给学生听;教学《古人谈读书》时,教师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来阅读,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在课内与课外的阅读中,古人的优秀品格与精神文化对学生形成了无形的鞭策,促进了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和个人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要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轴心,结合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挖掘出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自觉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 束敏.以“趣”为引,提升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23):46-47.

[2] 金晓芳,张燕.游戏化教学视野下小学文言文教学应用模式的探索[J].小学教学设计,2021(25):8-11.

[3] 王卉.在涵泳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以小学文言文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1(25):66-67.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提升方法探究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