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河

2023-09-26 03:11乐祥涛
吐鲁番 2023年1期
关键词:油香油坊鲜鱼

乐祥涛

腊八粥

星期六的上午,陪妻逛超市,本想只买些荣盛达公司生产的有机酱油和有机黄豆酱的,却无意间又走到八宝粥柜前。妻说,快过“腊八”了,我们买些八宝粥的配料,回去自己做腊八粥吧!妻这么一说,竟让我一下又想起母亲做的腊八粥来。

我们小的时候,那时乡下特别穷,除了每年的年饭外,让人刻骨铭心的就是那顿腊八粥餐了。可以说,那顿腊八粥餐既是果腹的,也是解馋的,更是一次喷香的记忆。

其实那餐腊八粥来之不易,那是母亲一年精心准备的结果。

记得那年春天,母亲收工回家,带来几株黄豆苗。母亲说,这是队里间伐丢弃的,我拾了回来。随之,就把它们栽在院墙一角,并告诉我们要好好看守,将来我们可做好吃的。

黄豆苗在我们家得到了重点保护,特别是我们这些孩子,都快成了护豆使者。在我们精心浇水、施肥的呵护和期待下,那些豆苗慢慢成活、长高、变大。最终,有几株开花结果了。这样,母亲就有了黄豆的储备。

在收集绿豆、小米之类的谷物时,母亲可谓费尽周折。虽然,每样辅料只需要那么一丁点,但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一切物质都归公,自留的东西少得可怜,那种难度就可想而知。

然而,母亲获取花生的经历,我是亲眼目睹的。队里收完花生的地头,经常可以看到母亲的身影。有时母亲还会带上我,趁起早贪黑再沿地边刨上一番,那样总能刨出点遗失在土中的花生。

到了“腊八”这天,母亲把储藏已久的原料找出来,浸泡、洗净。后又把准备过年吃的腊肉割下一小块,切成肉丁,爆香,再配些佐料备用。

母亲在做腊八粥时,非常讲究。她说,关键是要炒香黄豆,黄豆炒香了,腊八粥才会好吃。因为黄豆很难熟,也不容易香,所以母亲常常是采取半蒸半炒的办法。先是蒸,蒸到快熟的时候,滴上两滴酒去去腥味,增添些香气。然后,用小火慢炒,且不停地翻动,让黄豆受火均匀。那样,不仅不会炒糊,还能使黄豆既酥又香。待到黄豆全熟时,再用熟盐水喷在上面。这时,黄豆的制作才算完成。

炒花生米的过程有如黄豆,只是时间的把握上有所不同。

烧绿豆的过程就简单多了,那就是用水煮,直到把绿豆煮开花为止……

通常队里会在“腊八”前开坊榨油的。当腊月初七那天,母亲拎着我们全家一年共分得的二斤四两香油回来时,我们姊妹几个一定会围住母亲好好地闻一闻那种香油。

香油是作为过年炸丸子用的,只有“腊八”这天母亲才会破例拿香油打一下锅底,随后开始制作腊八粥。

做饭也有技巧,等米煮沸了,就必须撤下火来,泊去米汤,接着放上红枣、腊肉等配料,放完后盖上锅盖用小火慢慢地蒸饭。

饭熟以后,打开锅盖把制作好的黄豆、花生米和葱姜等配料散放锅里。这个时候母亲会手拿一双筷子在米饭当中打上几个气眼,之后盖上锅盖蒸一会儿就好了。

等待的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焦急的、漫长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那黄豆特有的香味慢慢地从锅里飘散出来,由淡到浓,再由伙房到四周。

我们吃腊八粥的时候,母亲总是坐在那里看着。看我们争先恐后地抢、看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看够了就高兴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那不是一顿普通的大餐,而是母亲一年来倾注爱心的一次释放。那年月随你怎么想,都想不出巧克力和麦当劳的滋味,母亲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让我们有了一个不饥的童年。

如今超市里什么粥都有,但是,怎么吃都吃不出那种味来。究其原因,我想,除去如今有丰富的物资可以让我们饱享口福外,更主要的还是,那餐豆香的腊八粥里,凝聚着浓浓的母爱。

油香与筒鲜鱼

对于我而言,年的记忆,是由油香打开的。

我的童年,正赶上清贫岁月,别说是吃上一次肉或鱼,就连闻到油香,都是件难得的事。往往,只有在过年前,才有这个福气。所以,我对油香有特别深的记忆。

记得当年,油香来源是油坊。油坊坐落在生产队队部,地处全村中心地带。队部前头的建筑,是队里办公场所、米面机房和库房。后面的建筑,是全村最重要的财产——油坊了。油坊占了五间屋面积,入内,左侧是圆圆的石碾盘和石碾槽,中间是两个炒锅,右侧是用大方木制作的油榨。油榨前是用一根铁链吊着的油夯,榨油声就是用油夯撞击油榨里的闩子发出来的。

时近隆冬,地里大部分农活做完后,队长挑选几个懂榨油且有力气者住进油坊,蒸料、碾籽、制饼、榨油。这些程序完成后,香气就在全村飘散开了。榨油一般夜间进行,一是不耽误农活,再是避免小孩等入内。

冬季入夜,我每晚都是枕着母亲的纳鞋底声入睡的。我看到母亲点一根灯芯,纳着总也纳不完的鞋底,听着有节奏的“咚、咚、咚”榨油声。遇上雪花飘舞时,那清静的夜晚里,榨油声如摇篮曲般亲切。间或飘出的淡淡油香,让人有甜滋滋的感觉,带我走进香喷喷的梦境。

村里飘出油香之后,年也就快来了,我们小孩,总感觉闻到油香气,也就闻到年的味道了。

到了腊月二十八,该是分油的时候,家家户户拿着坛坛罐罐走进油坊,排成长队,等待分油。会计按每人四两早早列出人头名单,从下午一直分到晚上。母亲提着二斤四两香油回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了。全家人很高兴,围着香油闻个没够。我久久不忍离去,母亲在油罐边用手蘸蘸边上遗留的香油,把手指放到我嘴里,我咂咂嘴,觉得有一股香气和一丝唾液很快滑进肚里。每到这时,妹妹们总是用妒忌的眼光看着我。

接下来,母亲要做的事,就是炸年货。她把备好的东西都炸个遍,炸绿豆丸子、萝卜丸子、红薯丸子等,还会炸少量肉和鱼。炸丸子的过程,亦是流香的过程,让孩子们欢喜的同时,也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母亲舍不得把油全用完,她会留一些,为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年午饭。

在那样的年代,能变着法让我们吃饱,是件不容易的事。母亲有很好的厨艺,她的拿手好菜是美味的筒鲜鱼。

年前半个月左右,母亲拿出空坛洗净,将过年队里分得的几条鱼,按计划所需制作。她把鲜鱼刮鳞去内脏,洗净沥干后切成块状,拌入食盐及作料装进毛竹筒,密封置于阴凉处,到春节时就可食了。

年午饭上,我们会吃到两道筒鲜鱼,既有尝鲜之意,也有年年有鱼(余)的寓意。

两道筒鲜鱼一是清炖,方法是把筒鲜鱼洗净,用热香油将辣椒、姜煎出香味,再将鱼入锅内炕至表面微黄。倒入清水烧至水开,放入白菜等作为烩菜,炖到水开即可。二是红烧。先将鱼用温水清洗,入锅用香油煎至六成熟,爆炒后撒些小香葱出锅。吃着这些菜,我有满满的幸福感。

年午饭剩下的鱼汤,母亲也不会倒掉,她剔除鱼刺,让它在低温下自然形成“鱼冻子”,犹如果冻一般。母亲还会放进碾碎的熟花生米。大年初一早上,喝着热粥,吃着香气凝结的“鱼冻子”,那才叫一个美。

现如今说实话,啥好吃的东西都吃过了,但我就是吃不到像筒鲜鱼那样的美食,也再闻不到那样扑鼻的油香了。我想,那里面缺少的,该是浓浓的母爱,以及油香里的年味吧。

猜你喜欢
油香油坊鲜鱼
小猫咪
第一次炒鲜鱼的收获
驴磨油坊
远去的老油坊
老油坊
香飘四海的回族美食
回族的传统美食—油香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