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2023-09-27 08:23王红星
活力 2023年4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活动

王红星

(山东省菏泽市工人文化宫,菏泽 274000)

近年来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精神需求日益见长,极大突出了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摸清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及群众内心的需求,了解当下工作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做出强化或调整,融合新技术、新手段和新内容推动基层文化工作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一、群众文化工作特点

群众文化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素质,以多元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眼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来看,其呈现出以下三点显著特征。

一是群众性。毫无疑问,群众文化工作是围绕基层群众开展的,参与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文化活动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也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形式更是群众普遍认可的,从以上多个方面来看,群众文化工作具有明显的群众性。按年龄进行划分,群众文化工作面对的群体有儿童、青壮年和老年;按职业进行划分,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参与者包括农民、工人、商人、学生、教师等。可见,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有极强个体差异性的,每个群体都有不同的生活观念和文化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文化工作难度,要求文化工作者统筹兼顾,如此方能真正凸显群众文化工作的群众性。

二是开放性。群众文化工作既然要迎合群众,就需要从群众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融合先进的思想潮流和艺术潮流,为基层群众提供开放的活动内容,要注意活动的创新。同时,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群众文化工作要基于传统经典传播文化,开发更有影响力、传播效应更强的工作路径,让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良性发展筑牢基础。

三是通俗性。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是基层群众,从某种程度上讲,群众文化属于一种“俗”文化,离不开群众的凡俗生活,所以这项工作一定要是通俗的、大众的、普及化的。在内容和活动主题的选择上,要尽可能地接地气,如此更易于基层群众理解和接受,带来一种亲和力和亲近感,使群众文化工作获得理想的成效。活动方式也要尽可能地通俗,与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不单做形式意义上的建设,而是要切实地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当作工作目标,带给群众更多可供娱乐的活动项目,既要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也要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以优秀的思想和文化引导基层群众,全面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中基层群众的参与度。

二、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在财政投入、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都强化了支持,极大促进了基层文化工作的长进,这一点从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首先,各地区的群众文化场所更多、更新,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通过对比得知,从前的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能够给群众提供的活动场所比较单一,且场地内的很多设备设施都已经老化、破损,不仅影响了部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的参与热情。但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基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建设予以极高的重视,并遵循标准化、体系化和均等化的原则投入规划和生产,陆续有新的、各方面也更完善的文化乐园得到使用,给当地人提供了开阔美好的文娱活动环境。其次,如今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网络的覆盖面更广,活动平台和载体多元化,一方面方便了基层文化工作者,另一方面适应了群众的需求。最近几年,各地文化部门在构建活动平台时强调网络化、常态化和特色化的建设,希望以此调动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故逐渐形成了网络化的格局。以安徽合肥市为例,基于地域文化差异,长丰县开展了村居文艺汇演活动;瑶海区过了一次热闹又十分接地气的“邻居节”;肥西县借助地理优势,举办了一次紫蓬山庙会;包河区组织全区的男女老少,在周末晚上承办了广场舞大赛……经此,群众文化工作不单单是一项基层工作,还成了一种特色的文化品牌,发挥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持下,基层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容忽视,要争取尽快突破眼前的重重困境,最大限度地展现基层文化工作的成效和价值。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硬件建设有余,机制建设不足。如今,不少地区斥巨资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如小礼堂、大小型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工程,以及室内外各类用具用品的配备。可以说,活动条件已经算得上精致优越,可供基层群众自由选择,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功能完善、装修精美的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究其根本,县城和乡镇地区的知识青年大多在大城市就业,常住人口普遍为老人、妇女和小孩,由于知识水平不高,没有迫切的文化需求,所以很少有人前往参加基层文化工作者组织的各类讲座活动,图书阅览室、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室也大多荒废,唯一能引起群众兴趣的也就只有晚间的广场舞。根据这一现象,要求各地政府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深入群众,考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有针对性地建设活动场地和安排设施,同时巩固使用机制、管理机制建设,确保基层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第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文艺骨干支持,但眼下相关方面的人才比较缺失,文化专干的素质水平提升空间较大,继而阻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进步,降低了活动成效。首先,不少文化干部的观念守旧,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开拓精神不足,在新形势下,只靠观望和等待是远远不能让基层文化工作取得优异成果的,长时间未能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只会逐渐拖垮前进的步伐。其次,在开展基层文化讲堂的过程中,教师、文艺工作者等门类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活动的开展显然缺少人才支持。

第三,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各地区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一线城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有声有色地进行着,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更是花样百出,也能第一时间将新的思想文化传达给群众。而在乡村,尤其是一些偏远山村地区,由于物质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所以也没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常常是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全面触及的区域。从另一角度来说,传播媒介对基层文化活动的影响效应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以往活动中采用的传播媒介普遍存在单调性和滞后性,故其发挥的真正作用也经常受到地域限制,无法达到长期、广泛传播的效果,这对于一些拥有独特文化内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来说,无疑阻断了文化传承的路径。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研究能拓宽基层文化活动影响力和宣传力的媒介方式,改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促进我国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和进步。

三、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研究

(一)加大群众文化投入,打造优质文化产品

新形势下,给基层群众提供优秀的现代文化产品,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的使命,要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具体落实阶段,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对建设群众文化给予足够的财力支持,盘活基层文化活动;同时,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是群众,所以一定要精准把控群众的需求,收集采纳群众的意见,不做无意义建设,要让基层文化建设更对群众的胃口,让基层文化工作更接地气。在这方面,要求基层文化工作者树立问题意识,聚焦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发展广场舞、摄影、大合唱、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此外,应该深入挖掘和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除了向群众传达新时代党的方针和政策,也应该做好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搜集和传承工作,整理归档,组织不同地区的文化团体之间展开文化艺术交流,共同研究广受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二)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素质水平,增强群众文化事业生命力

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基层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其对群众而言能起到文化熏陶、陶冶情操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效果,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中缓解群众身心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基层文化工作能展现多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工作者有多高的水平和多硬的素质,故务必要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加强队伍内的文艺骨干建设,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具备以下几项关键素质和能力。

第一,较高的专业素养。群众文化活动要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所以内容十分丰富,活动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通过缤纷迭起的文娱活动可以提高群众的参与感,让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精彩起来。所以,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耐心并且有技巧地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向基层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第二,优秀的组织能力和辅导能力。要想让基层群众积极配合文化活动的开展,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得民心”,要能够科学地组织和实施文化活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给群众提供辅助支持,从而带给群众更加满意舒心的文化活动体验。如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文艺工作者应该带领群众从网络上学习文化知识,让多元的文化信息在群众内部之间流传,引起群众广泛讨论;要鼓励群众积极报名参加本地组织的书法大赛、围棋比赛等文娱活动,在观摩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实践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让群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获得提升。

第三,良好的艺术素养。上文提到了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中文艺骨干数量不多的问题,若工作人员的艺术素养不足,那么必定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开展成效,造成工作职能低下。所以,文艺工作者应该对舞蹈、美术、曲艺、书法、摄影,以及传统文化、现代文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所涉猎,以便在组织文化活动时能够对各领域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总而言之,“人”是巩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促进基层文化事业进步的关键,未来要加大知识型人才和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除了吸纳社会上的新型人才,也应该从乡土入手,挖掘和培养长期扎根基层的人才,包括那些具有不小影响力的民间艺术传承人、业余诗人、网络作家等,让队伍内的艺术骨干逐渐丰富起来,使队伍日渐完善。同时,“人”要和基层文化事业共同进步,对此应建立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既要做好当下文艺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工作,也要督促和引导他们发起内部交流学习,将视频、新媒体等网络交流平台利用起来,不断提高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为国家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和生命力。

(三)基于新媒体背景,拓宽基层文化工作影响力

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要实现创新和突破,就要依托新技术和新手段,而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基层文化工作创新提供了重要路径,有助于基层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提升,通过新媒体平台向群众及时传达新思想、新政策和优秀的文化内容,以此加快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速度。比如,如今用户群体较多的抖音、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都是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有利渠道,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以上平台给基层群众推广文化教育内容,加快文化信息传递速度,由此获得更加理想的工作成效。于群众而言,这种学习和参与方式也是极其便捷和个性化的,一来群众可针对性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二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十分强大,工作人员可根据群众提出的建议和反馈对宣传方案做及时调整,由此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文化学习和交流当中。此外,要将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与新媒体结合起来,从前常规的文化活动主要有书画展、广场舞等,在时间、地点上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对上班族很不友好,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在媒体平台发起文化知识竞赛和艺术展出,群众将自己拿得出手的技艺上传到新媒体平台,吸引广大网友前来观看和挑战。相对于常规活动形式,其更有利于营造一种全民参与的氛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活动成本,传播效应更是远胜从前,达到了创新目标。

结 语

为响应当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要进一步巩固基层文化工作,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成效,满足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以促进国民文化素质的稳步提升。对此,要立足实际,研究新思路和新策略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我国基层文化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