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抛光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菌斑再形成的危险因素

2023-09-27 07:16杨春山杨春江张岳乔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牙结石基台菌斑

杨春山 刘 颖 樊 哲 郑 佳 许 楠 孟 琪 徐 巍 杨春江 张岳乔 曹 宁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体材料的日益更新,种植牙以其牢固、舒适,在某些方面比传统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1]。然而,由于人体口腔微生物环境十分复杂,因此种植体在植入口腔后一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则较难控制[2,3],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则会造成种植体失败[4]。通常,种植体周围炎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医治策略,主要包括打磨抛光、超声、药物、喷砂、激光、手术等治疗措施[5,6]。打磨抛光技术是一种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一般采用金刚砂车针对种植体表面抛光,可有效清除种植体表面菌斑、促进种植体周围炎愈合[7]。但也有研究人员指出,打磨抛光技术难以完全去除种植体表面菌斑,且较硬的金属车针会造成种植体表面涂层及螺纹形态的破坏并导致种植体表面更易堆积细菌[8,9]。为了探究种植体周围炎经种植体打磨抛光治疗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结合已报道资料和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总结和研究,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打磨抛光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愈后和治疗效果维护提供合理临床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行牙种植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且经种植体打磨抛光技术治疗的128 例患者(共128 颗种植体,每位患者对应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种植体周围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74 例,女性54 例,年龄24~71 岁,平均年龄(51.36±16.49)岁。根据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菌斑再形成与否,将患者分为形成菌斑组和未形成菌斑组。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2]025 号),且所有患者均被告知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涉及的患者均为在我院口腔科进行牙种植(种植体为瑞士ITI)且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并符合且仅接受种植体打磨抛光治疗的患者。同时,查阅病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9 个月内能够自主做到口腔清理和定期口腔环境复查(即有定期回访记录)。排除标准:有定期回访记录,但经打磨抛光治疗后仍出现感染且无法控制或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已全部或部分丧失但仍能支撑种植体正常发挥功能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无定期回访记录或是登记信息不完整的患者。此外,患有痛风、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性免疫疾病、代谢相关疾病、恶性肿瘤等患者,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均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

3. 评价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由相同的两名操作熟练的医生进行打磨抛光治疗(采用金刚砂车针与鱼雷型阿肯色石车针组合,去除污染的种植体表面涂层及螺纹直至种植体表面光滑),且按照医嘱进行常规口腔清理(洗必泰漱口液和软毛牙刷联合清理口腔),并在治疗后6~9 个月内进行菌斑聚集情况检查。为了研究经打磨抛光治疗后种植体上菌斑再次形成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也对研究对象的以下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包括:①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龋齿、牙结石、磨牙症、牙周病史、治疗后饮茶史、治疗后吸烟史、治疗后饮酒史;②治疗后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③治疗信息:种植体的种植位置、种植体直径、种植体基台的连接方式。

通过探针轻刮和涂布菌斑显示剂判断两种方法,同时结合改良版菌斑指数[10](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来评价种植体表面菌斑形成水平,0分:探针轻刮及涂布菌斑显示剂打磨抛光治疗后的种植体表面显示无菌斑;1 分:探针轻刮打磨抛光治疗后的种植体表面发现存在菌斑;2 分:无需探针轻刮,肉眼即可见到打磨抛光治疗后的种植体表面存在菌斑;3 分:肉眼可见打磨抛光治疗后的种植体表面存在细菌软垢。其中,评分>1 则认为经打磨抛光治疗后的种植体再次形成菌斑。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首先对数据集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此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经打磨抛光技术治疗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种植体菌斑再形成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预测其临床价值。

结果

1. 单因素分析

对本研究涉及的128颗种植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且经打磨抛光治疗的种植体进行菌斑再聚集情况检查,根据复查结果将其分为形成菌斑组和未形成菌斑组。其中,形成菌斑组41 颗种植体,未形成菌斑组87颗种植体,即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率为32.03%。

将128 颗种植体(即128 例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是否再形成进行比较,表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是否龋齿、牙结石、牙周病史、治疗后饮茶史、治疗后吸烟史、种植体种植位置、种植体直径大小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磨牙症、治疗后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骨质疏松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影响种植体菌斑再形成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菌斑再形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将上述所有因素纳入,行多因素Logistic 分析。表2 结果显示,存在牙结石、牙周病史、治疗后吸烟史、种植体种植位置、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均为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龋齿、治疗后饮茶史、种植体直径仅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有关,但并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表2 影响种植体菌斑再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菌斑再形成预测模型的构建

将上述所有因素纳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共筛选出牙结石、牙周病史、治疗后吸烟史、种植体种植位置不易清洁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为外连接,共5 个变量,具体结果见表3。菌斑再形成预测模型构建方程为y=-10.59+2.93×牙结石+1.83×牙周病史+2.21×治疗后吸烟史+2.65×种植体种植位置+2.04×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

表3 逐步回归法筛选影响菌斑形成的因素

牙结石、牙周病史、治疗后吸烟史、种植体种植位置是否易清洁和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五个独立危险因素对应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5,0.708,0.721,0.668 和0.719。而根据五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概率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886~0.976),其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菌斑再形成危险因素的ROC曲线

讨论

众所周知,为了促进种植体与骨结合,种植体的表面一般较为粗糙,而这种粗糙的表面暴露于口腔内则极易导致菌斑生物膜形成,进而发展为种植体周围炎[11],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种植体松动或脱落。有研究[7]表明,种植体表面打磨抛光技术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良好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该技术难以彻底清除种植体表面菌斑,受多种因素影响,易造成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炎的复发[9,12]。因此,研究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的危险因素,可为保护种植体健康、有效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复发、提高种植体修复成功率等提供临床维护建议,具有重要的临床辅助指导意义。

本研究通过归纳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BMI、龋齿、牙结石、磨牙症、牙周病史、治疗后饮茶史、治疗后吸烟史、治疗后饮酒史),治疗后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和治疗信息(种植体种植位置、种植体直径、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分析它们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率为32.03%,牙结石、牙周病史、治疗后吸烟史、种植体种植位置不易清洁、种植体基台连接方式为外连接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表3)。

患者本身牙周炎症的存在及治疗情况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3]。有研究表明,牙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供血不足,使其周围血液循环变差,从而易于细菌感染,造成种植体表面菌斑形成[14]。同时,致病菌也会从有炎症的牙周袋中不断转移至种植体表面,进而加剧种植体表面菌斑的形成,因此牙周病史是种植体周围炎治愈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表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牙结石量与牙周炎呈明显的正相关,其表面覆盖大量菌斑也会不断转移至种植体表面,加剧种植体表面菌斑的形成,因此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腔内牙结石的存在同样是种植体周围炎治愈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表1)。吸烟是另一个种植体周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口内微生物多样性复杂,具有丰富的病源区,不但会加剧有害菌群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也会促进炎症的发生,极大提高了种植体周围炎复发的概率[15]。

种植体种植位置和与基台的连接方式也会影响治疗后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形成。种植体位于易于清洁的位置,则保证了治疗后种植体周围环境的卫生,不易于病原菌再次聚集。此外,目前普遍认为采用内连接的种植体在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比外连接的种植体具有更少的种植体颈部周围骨吸收[16],换而言之,采用内连接方式的种植体可有效降低细菌在种植体表面的粘附水平,从而减少种植体周围炎复发的概率。

除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外,种植体直径大小、龋齿、治疗后饮茶史也与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表面菌斑再形成有关。一般而言,小直径种植体打磨抛光后其力学性能会显著降低,而大直径种植体则无明显改变[17]。目前暂无研究表明种植体力学强度与其表面菌斑形成存在明确相关性,但本研究结果发现种植体力学强度的改变与种植体表面的菌斑再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具体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而龋齿和治疗后饮茶史则与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相关。

综上所述,做好口腔清洁工作,积极治疗牙周炎,控制吸烟,以及选择适当打磨抛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具体操作都可以有效预防种植体表面菌斑的再次形成,进而维护种植体周围炎的长期治疗效果。虽然本研究总结和确定了多方面术后菌斑再形成的危险因素,但由于样本量局限,因此仅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临床治疗和护理参考。

猜你喜欢
牙结石基台菌斑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这4 个谣言,是不是你不肯洗牙的原因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牙结石的防治小常识!
种植固定修复中基台机械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种植修复基台的选择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牙结石考古与古代人类食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