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经典探秘之女妖怪的隐喻
——玉兔精形象之探析

2023-09-28 06:02田一诺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
关键词:蟾蜍玉兔唐僧

⊙田一诺[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明代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有很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妖精形象,不包括后人经手加工的,仅出现在《西游记》原著中的女妖精有如下这些:

1.第十八回:福陵山云栈洞中猪八戒的前妻卵二姐

2.第二十七回:白虎岭白骨洞中白骨夫人

3.第三十四回:压龙山压龙洞中九尾老狐狸

4.第四十三回:黑水河收鼍洁中的泾河龙母

5.第四十八回:通天河水鼋之第中斑衣鳜婆

6.第五十五回:毒敌山琵琶洞中蝎子精

7.第五十九回:翠云山芭蕉洞中罗刹女

8.第六十回:积雷山摩云洞中玉面狐狸

9.第六十二回:乱石山碧波潭中万圣公主和看塔龙婆

10.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木仙庵中丹桂、腊梅和杏仙

11.第七十一回:麒麟山獬豸洞中玉面狐狸春娇

12.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中七个蜘蛛精

13.第七十八回:比丘国柳林坡清华洞中白面狐狸

14.第八十回:陷空山无底洞中金鼻白毛老鼠精

15.第九十五回:天竺国毛颖山中玉兔精

吴承恩在描写这些女妖精形象时有详有略,这种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使得读者对一些女妖精印象深刻,而对另一些女妖精印象则比较模糊。

本篇的主角是吴承恩原著 《西游记》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中出现的女妖精——玉兔精,也是 《西游记》总共一百回的章回体小说中最后一个女妖精。她出现在师徒四人将要取经得胜的前夕,茫茫取经之路也即将走向终点。吴承恩在这一章中也用极大的手笔将“玉兔精”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西游记》中的“玉兔精”

(一)下界原因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为了报嫦娥的一掌之仇下凡成妖,她私自偷开玉关金锁,假扮公主抛绣球,想要招亲唐僧,并欲采阳补阴而得道成仙。“抛绣球”“招亲”是我国古典戏曲与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桥段。“玉兔精”下凡人间可化身为公主,由此可见其相貌、才艺均不凡,体现了我国古人对“神”与“妖”以及天庭的美好幻想——神仙的宠物在人间亦是公主。“玉兔精”长年累月在嫦娥身边,自然而然存在一种“女神光环”。

(二)法术

玉兔精手使一根名叫捣药杵的短棍,善于变化,而这“捣药杵”脱胎于神话传说中“玉兔捣药”的故事,这一点在下文还会有所论述。“捣药”时的“捣药杵”在人间却变成了作恶的工具,可见“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三)作恶

玉兔精在人间作恶,她扮成假公主,得知唐僧取经要途经天竺国时,便想招圣僧为丈夫,盗取元阳真气,以便其得道修仙。玉兔精本是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之时所见的“故人”,与悟空“叙旧”时的“弼马温”三字又惹恼了悟空,招来了悟空的痛骂。这也使得读者对前文的故事有了一定的重温,体现了一种“轮回”“宿命”之感。“故人”的兵戈相向更具有传奇色彩,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四)结局

太阴星君与嫦娥仙子及时赶到并且替玉兔精求情,救了她的性命,将其带回天宫。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常有的桥段,也是使故事环环相扣的一种艺术化情节安排。同时玉兔精因有人保护,才得以留住性命,重返天庭。对比《西游记》中其他没有人保护的妖精,如白骨精被一棍子打死,而玉兔精虽然作恶多端,但是结局相对不错。此种情节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也体现了作者的隐喻与强烈的讽刺:妖界、神界尚且如此,人间自然不言而喻。此时月里嫦娥下凡又与八戒相见,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又一对“故人”得以重逢,使得读者对前文的故事进行了再次回顾。

二、追根溯源:玉兔形象之演变

(一)玉兔精原型神话来源

月亮与兔子的神话故事最早可溯源至屈原的《楚辞·天问》,其中有言:“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东汉王逸对其做出了注解:“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洪兴祖《考异》:“菟,一作兔。”

“儒者言月中兔。夫月,水也。兔在水中无不死者。夫兔,月气也。”玉兔之形象与月密切相关,而在我国古代神话中,玉兔往往是作为月宫之主嫦娥的宠物而出现,常常被视作嫦娥与月亮的附属品。“玉兔”又为“月兔”,这种观点深入人心。①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太平御览》卷四引《春秋孔演图》曰:“蟾蜍,月精也”,玉兔本来就在天宫,嫦娥奔月后,嫦娥变蟾蜍,玉兔变嫦娥。在这个神话传说中,玉兔与蟾蜍的形象又密切相关。蟾蜍也叫作蛤蟆,外形奇丑无比,人们对其避之不及,常常用“癞蛤蟆”来比喻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讨人喜欢的人物。可是为什么蟾蜍能与洁白的玉兔与皎洁的月亮产生如此密切的关联呢?袁珂先生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借用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如是言:“闻一多先生在《天问释天》中的《月中蟾蜍与兔》一节中进行了语音学方面的考究,认为蟾蜍的‘蜍’字和兔子的‘兔’字音相近,蟾蜍在后世更迭中被误记成了‘蟾兔’,所以逐渐产生了蟾蜍和月兔两个意象。”②闻一多先生从语音学的角度阐述了将玉兔与蟾蜍两个外貌毫不相干的意象联系起来的原因,角度新颖且发人深思,使得这种转变更易于理解。

另外,民间对于玉兔之形象来源还有一个与吴刚有关的传说。传说一只兔子自己跃入火中烧熟,来供给化身为讨饭老人的神仙,神仙深受感动,将它送至月宫,成了玉兔。所以在这个故事中,玉兔又是奉献精神的化身,亦是一种勇敢无私的美好象征,寄托了民间的美好向往。

“玉兔捣药”是道教典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的故事。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而所捣之药,即为蛤蟆丸,也就是长生不老药,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嫦娥正是偷吃了长生不老药而上天,这在我国古代的古籍中有不少的记载。如战国时的《归藏》载:“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嫦娥食长生不老药而奔月,与人间分离;玉兔在月宫捣长生不老之药,此处亦是一种宿命,同时也表达了古人对于“长生”的向往。在《西游记》中关于玉兔章节的叙述,就串联起了三个“长生不老”的故事:嫦娥吃了“长生不老”之药而升天、玉兔在月宫捣的药是“长生不老药”、唐僧肉具有“长生不老”的神奇功效。汉魏乐府《董桃行》有诗云:“采取仙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即仙。”晋朝的傅玄《拟天问》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月中何有,白兔捣药。”③玉兔捣药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在民间“兔儿爷”的形象中,玉兔出现时仍然“左手拖臼,右手持杵”,而这“臼”和“杵”即为捣药之工具。同时“杵”也为玉兔精作恶时的工具,此处亦体现出一种沿袭与传承,似乎一切都有迹可循,这也是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

(二)玉兔精洞穴来源

《西游记》原著中对玉兔精所居洞穴有这样的描写:“毛颖山中共有三处洞穴。”这亦是我国古代“狡兔三窟”寓言故事的引用。《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④这是冯谖为孟尝君提出的建议,而此处却将“狡兔三窟”这个故事运用得明白如话。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这里突出了化身为妖的玉兔之狡猾。此处对玉兔精之洞穴的描写,也是有原型的。

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玉兔的形象与月亮、嫦娥的形象相辅相成,而玉兔也是“奉献”“智慧”的象征。在《西游记》之前,“月兔”“玉兔”均为美好的化身,为什么到了《西游记》中,玉兔却成了狡猾而具有“淫性”的妖精,在人间作恶多端?究竟是什么让“天上的神”变成了“人间的妖”?“美好”与“邪恶”的冲突,也使得这个故事的隐喻性更加强烈。

三、文化内涵:玉兔形象之隐喻

玉兔在月宫中捣长生不老之药,可自己却不能食得此药,仍需下界盗取唐僧的真阳而升仙。《西游记》中“玉兔精”的形象,也蕴含了很多的隐喻意义。

(一)警醒男性不要沉迷女色

《西游记》中的玉兔精通过盗取唐僧的元阳而“采阳补阴”,与之前神话中的美好形象大相径庭,此处的玉兔是被性别化了的、妖魔化了的女性神。就如西方神话中的海妖塞壬用甜美的歌声诱惑来往的船员,经受不住诱惑的船员都被她所食;而美杜莎用眼神将男性变成石像。玉兔精、塞壬、美杜莎三者都是人兽合体的女妖,但是玉兔精可以完全幻化为人形,而塞壬和美杜莎仍是半兽半人的怪物,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但是,三者形象却又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她们惩罚的是那些经受不住诱惑的人,能够抵御诱惑的人才可以逃过她们的“美人关”,例如唐僧与奥德修斯。所以那些经受不住诱惑而沦陷的人们,他们堕落与腐化难道仅仅归因于那些“诱惑”太过“迷人”吗?

(二)儒家正统礼教所批判的“淫”和“恶”,以及对节制欲望的赞扬

玉兔精利用美色诱人上钩,在师徒四人到来之前,已有很多人难以经受诱惑落入圈套,但是唐僧却经受住了诱惑,没有被玉兔精盗取真阳。这里也是对唐僧所代表的修身养德、节制欲望品质的一种赞美与褒扬,体现了唐僧身上一定的“主角光环”。唐僧是虔诚的出家人,深受佛法教化,因而可以断除“情欲”,洁身自好,拒绝来自美色的诱惑。悟空是从石头中出生的石猴,是天地、自然中孕育而出的精灵与生命,不是肉体凡夫,也没有对母性的眷恋和对美色的贪婪,故也可以抵制住诱惑。但是八戒不同,他做天蓬元帅之时,就有经不住美色诱惑的“前科”,调戏了嫦娥仙子,受惩罚错投猪胎,成了猪形,下界到凡间后虽一心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屡有抱怨,但也算忠心耿耿,但与“六根清净”的悟空相比,他确实始终难以抵抗种种诱惑。“八戒”之名虽有“戒淫”之意,但是他却“戒”的始终不够彻底,“色欲”“情欲”自始至终都难以戒除。八戒的形象也是这世上千千万万抵挡不住诱惑人们的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世上还是会有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欲望的诱惑。八戒之形象与唐僧、悟空的对比,使得师徒几个人的个性更加突出,“人格”也更为鲜明。

(三)父权社会对女性神的丑化

玉兔精本在嫦娥仙子身边,也算是“半个神仙”,却因嫦娥的一掌之仇而下界为妖,使人间更多生灵蒙受苦难,这是对女性神形象加以“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模式化的丑化。而玉兔精下界后仍需盗取男性的真阳,从这个角度说,她始终都没有摆脱“附属品”的身份与地位,只是她所附属的对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由天宫的嫦娥变为了人间的男子,这是身为“月兔”“仙兔”“玉兔”的她走向世俗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父权社会中对女性神的一种堕落、妖化、丑化的表达与形容。玉兔的形象也令人唏嘘,仿佛她只有在逃出天界之后以及师徒四人到来之前才是独立的个体。

(四)母性生殖崇拜

神话传说中并没有关于玉兔性别的记载,但是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却将其设置成了“女性”。玉兔精的原型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来自上古神话传说,而上古神话传说的来源又是民间的兔子。民间的兔子生殖能力极强,这或许也展现了一种母性生殖崇拜情结。玉兔精害唐僧是为了盗取唐僧的“元阳”,正如悟空骂她:“破他的真阳,遂你的淫性”,玉兔并不是同其他妖怪一样想要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而是通过盗取元阳以实现其长生不老的目的。

我国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女妖精不乏这样的特征与目的,如在古典神魔小说《升仙传》中,即便是修炼成精的妖怪,也免不了借助男性力量以求实现升仙的目的。青鱼精、李姣花、李赛花、九尾狐狸等妖精,皆试图引诱济小塘、徼承光、苗庆等人,只为吸取他们的真阳,以达到长生不老之境。⑤师徒四人到来之际,玉兔精一心要与唐僧结为连理,并且大胆对其求爱,在历经之前那么多苦难之后,唐僧终于不负众望地经受住了最后一个女妖精的考验,体现了民间兔子的旺盛生殖能力与母性生殖崇拜,但是也令人唏嘘不已——自始至终她都是附属品般的存在——在天界如此,到人间亦然。此处的母性生殖崇拜,也在“妖精”与“人”“神”“佛”“魔”的冲突中得到了歪曲化与扭曲化的表达。

四、结语

《西游记》“玉兔精”的形象并非吴承恩的原创,其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沿袭。而作者赋予“玉兔精”形象的隐喻内涵,也可以反映彼时的社会文化与人们的思想意识,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潮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宋〕 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78引《风俗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35页。

②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③〔清〕严可均:《全晋文》卷四六,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69页。

④ 高诱:《宋本战国策》,鲍彪校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页。

⑤ 杨艳丽: 《〈升仙传〉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74页。

猜你喜欢
蟾蜍玉兔唐僧
玉兔寻回行动
唐僧师徒再就业
蟾蜍是谁?
我的“唐僧”表弟
远行的蟾蜍 外一篇
蟾蜍记
蟾蜍记.上
惹人喜爱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
玉兔卖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