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角下乡村旅游精英与地方文化活化

2023-09-29 09:40程瑞菁那梦帆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辽南石河精英

程瑞菁 那梦帆

[内容提要]乡村振兴离不开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活化发展,村民生活空间向旅游空间转化是实现文化活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大连市金普新区石河村具有一批乡村旅游精英,依托乡村自然与文化景观进行旅游开发,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以石河村为例,通过分析旅游精英在乡村文化生产、传播及消费中的带动作用,探索乡村文化活化路径。

引言

在旅游空间生产过程中,承载当地文化元素、地方特色、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被选择性地挖掘出来,供游客进行感知和体验。通过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并促进地方文化传播。近年来,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乏因地方文化缺失导致的乡村旅游同质性严重,乡村地方文化传承出现了“断代”。就旅游的本质而言,乡村旅游发展应具有独特地方文化的旅游项目,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大连市金普新区石河村多年前还是个平凡落后的满族村,近年来,该村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生态旅游相结合,通过辽南文化空间生产、传播与消费,在当地乡村旅游精英的带动下,现已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本文通过对石河村乡村旅游的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乡村旅游精英在地方文化空间生产、传播与消费中的带动作用,探究乡村文化活化的路径,为我国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一 从乡村旅游精英到文化活化的再认识

旅游精英指的是某地区在旅游发展方面具有才能、有影响的精英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推动了当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助力地方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精英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路人。乡村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文化活化的重要依托。乡村旅游精英的高度参与,既能推进地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增强村民的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例如,恩施土家女儿城在民俗文化空间的重塑过程中,在原有的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对女儿城整体进行了重新地布局编排。各个街道名称对应各自的功能,同时在街道上会重现土家族的日常语言,此外,还建立了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日常生活场景,如编草鞋、烙豆皮等,建立的“土家民俗博物馆”也起到了重现土家历史与特色的作用。通过这些多重个体空间的塑造,形成了日常化、完整化、真实化的土家民俗文化空间,并使民俗文化得到不断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文化的延续。在构建民俗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播。游客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会经由在场体验推进民俗文化的再生产。

乡村旅游是地方文化活化的一种实践形式,在村民的认同与参与之下,乡村旅游与文化活化相互成就。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精英在文化传承、社区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旅游地居民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旅游社区诞生了新的社区能人,他们依靠旅游发展走上富裕之路,也激发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二 石河村传统文化街区调查研究

根据笔者多次的实地调研,石河村当地已有的文化空间包括民族团结教育展览馆,辽南皮影演出场所,陶艺、茶艺、古琴体验馆,象征满族文化的五坊——酒坊、磨坊、豆腐坊、油坊、粉坊。石河村有多个省级非遗项目,例如百年老字号益昌凝糕点、辽南皮影戏以及多个大连市非遗项目,如孙俪云剪纸工作室、陶艺大师赵永峰陶艺工作室、“孙一刀”木剑工作室等,这些非遗项目成为石河村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旅游精英参与地方文化活化

石河村民族团结教育展览馆主要是生产与传播满族文化的空间,是地方文化的表征空间。该展览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现已成为辽宁地区重要的研学基地。在辽南文化微观空间生产中,乡村旅游精英将自身在日常生活空间习得的地方知识与文化经验,通过讲解、交流等空间互动形式传播给研学学生。

陶艺、茶艺、古琴体验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其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在旅游开发与符号消费的背景下,当地旅游精英邀请到各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使得陶艺、茶艺、古琴在本地人手中被赋予更多的地方文化符号与意义。石河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通过空间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吸引游客,传承人与游客充分进行互动交流,提高游客参与程度和参与兴趣。在游客体验非遗文化过程中,一方面非遗传承人通过权威性话语完成知识的传递,将地方文化传播给游客;另一方面,游客也参与到非遗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陶艺、茶艺和古琴体验成为游客情感的载体,将地方文化赋予旅游的意义(体验差异、求新求知、怀旧乡愁等),为游客带来愉悦的旅游体验,通过挖掘利用地方文化符号,让游客成为活化当地旅游路径的一分子。

(二)游客体验和消费促进地方文化再生产

在符号文化消费的时代,游客重视的不仅是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还有消费空间与消费仪式所赋予游客的情感体验。作为文化传承人的石河村旅游精英,通过酒、豆浆等旅游纪念品的现场制作、加工、展示,赋予其地方文化内涵。游客在此驻足停留时间较长,会对比大米、高粱、玉米酒的口感,也会通过观赏、交谈、拍照、品尝、购买等体验形式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再生产中,旅游纪念品成为游客与乡村之间的以“物”为媒介的关系纽带。主客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游客的亲身参与,从而承载了游客的体验与情感。

(三)地方文化符号的景观化呈现

地方文化符号的生产与建构不仅能呈现当地独特风情,满足游客凝视需求,还能充分发挥景观对地方旅游形象的传播作用。通过笔者访谈得知,具有丰富辽南文化符号的生活用品和民俗器物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满族五坊的文化空间中,出现铁犁、铡刀、磨盘等民俗器物及橱柜、炕桌等生活用品,充分展示了辽南地区民俗风情,在满足游客游览体验需求的基础上彰显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石河村将地方生活与情感需求紧密相连,充分发掘便于实景展现和易于游客理解的地方文化元素。在石河村,当地通过辽南皮影演出进行文化空间生产与传播。当地辽南皮影文化传承人通过声景营造的演绎空间,使游客情融当地发生的故事中,充分浸润于辽南文化符号中。村里表演辽南皮影戏的是六七位大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将近60岁,平均年龄也有50岁。

三 石河村乡村文化活化发展路径分析

(一)转化村民角色,精英引领发展

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采摘、民宿、非遗展示等多种旅游业态使得当地四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从事文旅产业经营活动。当地呈现农业生产空间与旅游消费空间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大量村民依然保持原有日常生活状态,乡村文化本真性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一些村民角色由“农业生产者”转化为“文旅产业经营者”,甚至成为乡村旅游精英,通过自身努力以及乡村振兴补助、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等政策支持,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二)深化研学旅游,形象定位恰当

石河村东沟五坊是地方文化有形的物质文化载体,“石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览馆”中的展品是展览馆负责人带着工作人员跑遍了东北三省找来的,每一件展品都是满族文化符号,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沧桑的故事。展览馆成为游客和当地村民追忆历史、寄托情感的场所,在文化活化的过程中以研学旅游的形式,通过当地旅游精英的讲解、展示,唤醒大量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

(三)强化特色景观,传播乡情乡愁

石河村将地方生活空间渗入旅游空间中,在文化活化的过程中,开发和体现先人生产生活的智慧,设计游客能有效参与的环节。例如,在辽南皮影演出中,当地旅游精英选择的生产和传播该文化的形式并非是简单的解说,而是邀请游客参与表演,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与游客进行交流,游客在寻求地方文化本真性和旅游差异性中获得情感愉悦。

四 基于符号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文化活化对策

根据对石河村现有文化空间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的分析,可看出部分文化空间所选择的生产与传播方式值得继续保持,还有一部分则需要改善和调整。

(一)提升景观呈现的生动性

根据观察到的体验项目,如陶艺、茶艺等,通过游客的反应来看,沉浸式的旅游消费作为文化传播方式较受游客的青睐,所以该传播方式值得继续保留。但该类体验项目虽然都是非遗文化的传承,本身与石河村所处的辽南文化关系却不大。所以,如果旅游精英能够改善部分效果不甚理想的非遗文化生产,投入更多的精力,将东沟五坊的文化与当地特色的辽南文化相融合,使该景区拥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基础作为景区长久发展的基石。例如,古琴体验馆本身作为一个音乐文化空间,可以将生产的文化由古琴转为辽南鼓乐或民歌,徐景国关于《辽南鼓乐在民族吹管乐教学的应用》一文中提到,辽南鼓乐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同时也非常容易融入音乐教学之中,这样的特性使得辽南鼓乐适合作为石河村当地旅游的文化生产方向;此外,刘微在《论辽南民歌的地域文化特色》中提及,辽南民歌不仅融合了萨满文化特色,同时还凸显了辽南文化的地域特征,是非常值得传承的文化,同时也易于传播,所以也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精英研究的方向。利用已有的文化空间,进行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需要石河村的旅游精英寻找新的文化传承人加入当地现有旅游精英的行列,参与文化生产。

(二)注重市场价值的激励与推动

文化活化的本质离不开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乡村旅游发展也需顺应市场规律传播地方传统文化,拓展其市场收益。石河村传统文化活化发展需要当地旅游精英审视地方文化内核,挖掘乡村文化基因,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呈现。当问及什么样的游客更愿意购买满族五坊的旅游纪念品,当地村党支部书记总结道:“到这里的游客基本都会选择购买几件小商品,从五元钱的豆浆到几十、上百元的酒。”但村领导也认识到,由于外包装较为“简陋”,导致传播方式基本只能以来到当地的游客进行消费,而无法通过新媒体取得较好的文化传播效果,五坊所生产的消费品在外包装方面亟待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本义就是通过购买值得回忆的东西以示纪念,购买旅游纪念品是对特定旅游的“后记忆、后纪念”形式。在具体旅游纪念品开发过程中,当地可将实用性的生活用品和民俗器物通过文化生产,赋予其地方文化符号,进而延伸至具有精神性、艺术性的旅游纪念品。这些生活用品和民俗器物在脱离原本使用情境后,也能顺利融入游客的日常生活。

(三)优化旅游精英对地方文化的生产与传播

石河村需进一步探索当地旅游精英对辽南皮影文化的生产及传播方式,辽南皮影从地方空间文化延伸至旅游消费符号时,需要更多的“地方性元素”来支撑。因此,如何通过地方性建构,凸显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完成符号消费实践的核心。地方文化活化的过程需要接受市场收益和社会效应的双重检验,前者考量的是旅游文化景观的商品化,后者关注于文化活化过程的艺术化。对于部分游客反映的故事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当地辽南皮影文化传承人,可以在保留已有成功的皮影表演的基础上,对表演的呈现方式重新进行编排,丰富皮影表演的故事结构和剧情线索,以其他拥有较为复杂情节故事为基础的皮影演出为借鉴,丰富辽南皮影文化的生产。其次,还要进一步挖掘不同类型游客的体验价值需求,在皮影演出节目宣传单上可具体标明演出内容等,增加辽南文化的展示厚度,使不同类型的游客都能有更优质的文化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五 结语

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充分利用、活化乡村现有资源实现经济发展是其中一条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对石河村的现状分析和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为其他具备传统文化传播的乡村提供了文化活化路径,也为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参考。加强对乡村旅游精英的培养,让了解本地文化空间的村民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地方文化的生产方式和内容,同时还要加强消费者在文化空间中的参与度,不断创造新的消费空间,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猜你喜欢
辽南石河精英
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转轮改造水力稳定性研究与实践
它们都是“精英”
大连辽南船厂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辽南汉墓考古的新成果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辽南地区水稻育苗管理要点
蒲石河电站#1机组定子绕组安装工艺浅析
蒲石河发电电动机定子铁心拉紧螺杆结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