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潍坊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2023-09-29 09:40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胶东潍坊市文旅

孙 卿

[内容提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旅游业发展受限。只有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尽快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才能在改善旅游产业停滞不前的现状的同时,推动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以潍坊市为例,探究潍坊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明确其价值,并对文旅融合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对潍坊市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引言

旅游行业经过发展衍生出的文化旅游形式始终存在。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成立,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也于2018年11月份成立。在旅游发展论坛上,文旅部明确宜融则融的工作思路,为我国十三五文化旅游融合与发展的理念及机制夯实了基础。通过此次研究潍坊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策略,能为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 潍坊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在旅游活动中融入文化演艺活动,能够使游客的体验感更强。在旅游产品中融入文化公益产品,能够使其不足之处得以弥补。同时,应实现以旅彰文,通过组织旅游活动这一方法促进文化业态的进步,转化旅游空间的文化发展,明确文化主题并形成特定的主题,确保文化产品能够在某些领域的营销得以实现。

在旅游时,为使地方居民以及游客的文化游乐感、文化需求以及体验感得以提升,通过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人们的旅游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保护、传承区域文化,树立文化形象,通过文旅互动与其他区域乃至国际社会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坚持政治站位,做到高度负责、开拓进取,创新性地开展“双十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创建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十大文化旅游景区”,充分做到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融合。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应该遵循以旅彰文、宜融则融的原则,确保文化及旅游产业能够充分地融合。在所管辖的区域内大力帮扶重点景区、旅游企业以及文化企业所开展的服务和活动。通过“双十工程”创新文化旅游平台,对文旅融合样板进行全新的设计,以此方式推动潍坊市文旅产业的融合进步和发展。对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得知,2019年潍坊市文旅产业游客接待量8240.11万人次,增长8.6%,旅游总收入917.61亿元,增长12.3%。由此得知,“双十工程”的发展促进了文旅产业的融合。

想要保障新动能产业的发展,载体的选择是先决条件。想要使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得到全面落实,就应融合、再造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事业,充分地整合有关资源,打破传统发展期间文旅的相互约束及限制,形成全新的发展载体。

二 潍坊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在旅游产业发展期间,文化是基调与灵魂,而对于文化事业来说,旅游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是载体和先决条件,文旅产业的融合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动能转换。

文化旅游产业的动能发展能够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天地,正因如此,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对生态保护、产业扶贫、乡村文化振兴等计划和战略的推行与落实产生推动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在多个场域发挥价值。

(一)契合文化和产业的振兴

文化振兴作为产业振兴的发展要素,能够聚焦乡村的文化特点,对文化惠民产业与铸魂产业的对接产生积极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报道统计得知,潍坊青州市农民画作的年创作量超过50万幅,交易额超过2.5亿元。农民画家保持中等创作水平年均收入则超过2万元。

乡村文化旅游已经从传统的吃住游单一型的体验发生转变,其生活场景、地方特点以及美学内涵逐渐向乡村休闲旅游复合型发展。遍布在各个区域的乡村文化元素,例如民宿、生产生活示范区、乡村景观区、休闲农庄以及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已经发展为增加游客体验感的主要载体。乡村文创公社产业的源头是各区域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结合互联网技术,创新创意,从而形成文化遗存发展、技艺传承的社区重塑,使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使游客有更好的体验,并且,能够对乡村建设以及地方经济水平的提升产生非常积极影响。

(二)高度契合文旅产业与生态振兴

生态及文化振兴场域具有极高的黏性,生态振兴需要以文化支撑和物质环境作为先决条件。想要实现文化振兴,需要将生态治理与修复作为先决条件,二者在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上相辅相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使原本的绿水青山更加有内涵,使其价值得以提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只有对现代农业生态与农耕文化传统相互契合,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理念中的天人合一,对草、湖、林、水、山系统的发展产生推动力,建设适合居住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事业的进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分析实践情况,乡村生态振兴期间,“七改”的落实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自从2014年3月份开始,乡村地区的居住环境落实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形成一体化格局,并且在省内拥有一支人数高达24.96万人保洁队伍,能够保障乡村地区的环境建设。在实践操作上,文化与生态振兴实现价值契合,塑造适合居住的文化氛围,将其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转变为产业优势。

三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一)重塑发展平台,立足胶东半岛发展文旅融合

潍坊市想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分析胶东市场的发展现状,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打造出新型产业。胶东五市在全省文旅产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旅游建设发展经验以及文化底蕴基础十分丰富。除此之外,在政策扶持供给、旅游品牌建设、旅游资源、交通布局以及地理位置上,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文旅融合有先天之利。潍坊市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对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具有关数据报道得知:2019年,胶东五市接待游客的数量超过3.87亿人次,总消费额超过5150.5亿元,与2018年相比,数据分别增长9.3%、11.4%。从十三五起,胶东五市以40%的游客接待数量贡献出50%的旅游收入。山东政府于2020年1月14日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举措为胶东五市的共同发展打响战鼓、吹响号角。日照、青岛、威海、潍坊、烟台的总面积3.62万平方千米,人口量超过3177.43万,区域生产值超过29995.87亿元。统计宜居竞争力排名,胶东城市群排名第二,统计持续竞争力排名,胶东城市群排名第三,统计宜商竞争力排名,胶东城市群排名第四,综合经济竞争排名第五,胶东五市的各区位相邻,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均属于沿海城市,自然景观十分相似,适合共同创建文化品牌。故而,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先导,成立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在突破行政界线的基础上,在建设旅游项目、旅游基础、培育旅游产品、市场营销以及对外交流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合作。胶东五市应合力举办旅游节会活动,开辟出黄金海岸游、胶东七日游等经典文化旅游路线,大力发展胶东半岛滨海休闲度假等文化旅游综合市场。

(二)聚焦创新创意,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培育文旅融合品牌

欢乐海国际游船码头是一项与国际海洋体育赛事相匹配的项目,其主要业务是以体育、休闲、比赛来吸引游客,2021年正式开业。潍坊市文化旅游融合的品牌宣传要坚决依靠新创意和新技术来发展新的商业模式。青州八喜旅游网借助“智慧旅游”“OTO”电商平台,将潍坊市的特产一“网”打通,并将其放在了八喜网上,以网络主播的线上直播为载体,为胶东等地销售了数以万计的文化旅游产品。潍坊市的旅游IP品牌和文化IP品牌推出了云旅游。在此同时,中国寿光21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通过5G通信技术以及VR技术创新营销战略,在短短的40天中,通过线上及线下联合举办展览的方式,总浏览量超过5亿人次,交易额超过6.1亿元,在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中品牌占据热点榜。昌邑市华晨纺织有限公司组建了科创工坊,把传统的丝纺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灵心彩绸”“青云染”等系列产品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近五百万元。

潍坊市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挖掘的文化资源。例如,状元文化、寒亭嫦娥登月、孟姜女哭长城等IP有待开发;在市场上很少见到全真教文化产品、鱼盐、齐文化以及东夷文化。可以说,潍坊市的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程度,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一方面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另一方面是市场急需的文化旅游产品,而创意技术则是两者之间的纽带。潍坊市当前的重点是将全国最好的创意人才聚集在一起,创建一个文化旅游大工程,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红高粱》为依托,以“红”字为载体,以“康养”为依托,打造山东省一流的“康养小镇”、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潍坊市文旅产业应该跟随时代发展脚步,进行实践创新,充分地挖掘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所具备的内涵,充分展示品牌魅力、潍坊市文化资源及产业活力。举例来说,雪松恐龙探险王国这一项目利用诸城所具备的恐龙化石资源作为依托,创新打造“龙龙游乐场”“深海龙堡”等主题游乐场,以声、光、电、VR等科技手段,打造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科普教育”“研学游”;潍水田园综合体可充分结合休闲观光、健康产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青州九龙峪的田园综合体面积超过一万多亩,做到了三产结合,将传统农家乐发展为休闲旅游区域,体现出了农庄所具备的特色,游客能够放慢生活节奏。如何结合文旅产业重构产品结构成为行业的主要研究问题,也是日后潍坊市文旅产业融合需要探讨的内容。

(三)营造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制度生态

深化机制的创新和改革,使文旅融合发展有所保障,促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构建,使文化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提高对文化事业产业关系融合渗透的重视程度,确保人才发展战略得以实施,使人才培养结构得以优化,并创新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方法。创建集旅游文化为一体的高技能及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人才要素。与此同时,制定能够对文旅融合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财政政策,创建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旅发展需求相符合的财政投入机制。在文旅事业发展过程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使转移支付机制得以完善,提高对落后地区及革命老区的重视程度,为重点文旅项目的创建提供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纳入文旅发展项目,扩大旅游产业发展的用地供给,并且优先安排具备公益性特点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所需用地。优化整合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公共文化设施以及旅游设施,选择一些将国家资源作为依托所创建的重点景点、景区及文化馆、博物馆有关的管理机制得以实施,将其所具备的旅游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文旅融合产生推动作用。

四 结语

推行落实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打破以往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的体系限制,全面开放文化及旅游产业的资源要素,加强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创建力度,使两大产业服务实现共享,确保旅游文化产业能够协同创新发展,以文促旅能够在旅游产品中融入文化底蕴,使旅游地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加强文化品牌的内涵,将其塑造为旅游品牌,也能使旅游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得以增加。本文特探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猜你喜欢
胶东潍坊市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胶东面塑——花饽饽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