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分析的北海涠洲岛旅游翻译策略

2023-09-29 09:40张荣格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北海语料景点

张荣格

[内容提要]北海涠洲岛旅游翻译的质量主要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基本规范问题,二是中国文化传递问题。这两大问题不仅影响了北海的旅游城市形象,也阻碍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推进。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剖析语料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旅游特色进行实证研究,宏观探索涠洲岛旅游翻译应遵照跨文化交际意识原则、照顾文化差异性与信息性原则和保护海洋民俗文化特色原则,以期“翻译好区域景点”,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引言

珠城北海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海上门户,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北海以海洋旅游文化为特色的定位是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2021年北海旅游消费占北海全年GDP总量约为44.3%,研究北海旅游翻译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为北海市王牌旅游景点的涠洲岛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观、旖旎的自然海岛风光,每年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慕名而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跨境旅游衍生的旅游翻译服务业质量令人担忧,尤其是北海涠洲岛的旅游宣传册、公示语的翻译规范化和旅游外宣使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均未达到。因此,在分析北海涠洲岛旅游翻译语料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阐释北海涠洲岛旅游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研究北海涠洲岛旅游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 存在问题阐释

一个地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可直接体现该区域的整体文明程度,衡量一个区域的旅游业竞争力高低,国际化是最重要的一把标尺。在对收集到的201条景点名称和45处具体的景点介绍中,从基本标准层次来看,涠洲岛景点翻译存在的第一个突出问题便是规范化。在这些归纳整理好的语料中发现许多不应该出现的基本规范问题。此外,把翻译放在人类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去进行考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翻译绝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简单转换,它涉及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文字积淀的文化价值、文本所置身的文化土壤、文本转换所涉及的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从更高标准层次来看,涠洲岛旅游景点缺乏基本翻译指导原则和照顾地域特色的特殊翻译原则,具体来说,无法成功展示民族身份与文化内涵是涠洲岛旅游景点翻译的第二大问题,这两大问题是影响涠洲岛旅游翻译质量的两大突出问题。

(一)涠洲岛旅游翻译的规范化问题

1 书写格式混乱,拼写错误

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景点名称存在多种书写格式,原始语料分别有“catholic cathedral”(天主教堂)、“Multicolored Beach”(五彩滩)、“Xieyang island”(斜阳岛)、zhu zi Ridge(猪仔岭)、“Pirate Cave”(海盗洞穴)等等,且不论这些翻译是否达到“信”的翻译原则,光就书写格式:单词首字母要不要大写、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还是其中一些大写、要不要空格这些基本问题令人对涠洲岛旅游翻译的基本质量感到十分忧心。

在尽可能搜集的200多处语料中,其中不乏书写错误,如“Surrounding Lsland View Road”(环岛风景路)和“The Love of Weizhou lstland”(情定涠洲)的“island”就出现了两处错误,还有“Tangweng Pplatformr”(汤翁台)的 platform、“Crate”(火山口)、“Dragon Palace Expioration”(龙宫探险)的exploration等诸如此类的书写错误多达十余处,无不体现规范当地旅游翻译的工作迫在眉睫。

2 规范化问题之翻译随意

调研发现,随意择取词语对景点进行翻译的现象也常有发生,对于“天主教堂”的翻译有Catholic Cathedral、the Catholic Church、Catholic Church 这些表达,指代同一处景点随意择取“教堂”的翻译“Church”和“Cathedral”,不难看出译者认为“Church”和“Cathedral”是没有区别的,实际并非如此。并且对于加不加定冠词也比较随心所欲。而在翻译“圣堂景区”时又采用音译翻译手法“Shengtang Resrort”,实际上圣堂景区就是天主教堂,如此不加思考、机械对照英文单词的表面含义进行语言转换会让外国游客疑惑是不是有几处景点?同一处景点理应采用统一翻译名称,以免误导游客,旅游资料的翻译要力求标准和统一,防止造成误解。

综上问题,反映北海涠洲岛旅游翻译的基本规范尚未达到,要解决类似书写格式、拼写错误、景点名称不统一的问题并非难事,只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旅游翻译的质量关乎城市人文素养与跨境旅游服务体验感的重要性,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二)涠洲岛旅游翻译的中国文化传递问题

1 伪“直译”

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由于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造成许多翻译只能做到形式上的一致,而内涵却相距甚远,形成了伪“直译”。

举个例子,中西方对红色的理解迥然不同,中国人很喜欢红色,认为它代表着喜庆和好运,而在西方红色更多代表着愤怒和攻击性以及其他的消极含义,比如赤字“red figure”、沾满鲜血的手“red hands”、空袭警报“red alert”等等。而从涠洲岛景区收集的语料来看,一些代表红色文化的旅游景区翻译已经丧失传播文化“话语权”。如岛上南湾鳄鱼山景区的著名景点之一“红色广场”,其翻译为“red square”,红色江山翻译为“Red Country”,红色旅游区翻译成“Red Tourist Area”。中国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独有的先进特色文化,显然这种伪“直译”的翻译方式只做到了文字形式对应而非内涵意义对应。

2 误用意译

在研究涠洲岛旅游翻译语料时,还有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景点因错误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导致丰富的人文内涵缺失。在鳄鱼山的一处景点“百兽闹海”翻译为“A hundred of Animals Playing in the Sea”,乍一听,游客肯定认为有100只动物在海水中嬉戏,译名似乎蛮有趣,但细究起来却存在问题,“百兽闹海”其实是一处海蚀地貌,由玄武质沉凝岩和火山角砾岩构成,经风化、潮流及海浪的冲蚀形成众多奇特的造型。因此,“百兽”指的是海中众多独特形状的岩石集聚,而非有真正的动物,更没有一百只,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喜欢用“百”来形容多,是一种虚指而非实指,比如“百鸟朝凤”“百闻不如一见”“长命百岁”等,因此,“A Hundred of Animals Playing in the Sea”既没有遵照事实,也没有顾及文化“走出去”。此外,如此长的翻译名称更像是在释义,作为景点名称过于臃肿。

类似的还有岛内景区“滴水丹屏”的翻译“Drippy Curtain”,翻译采用所谓的意译方法简单处理“丹屏”为“Curtain”,不仅达不到让游客感受文化意蕴的目的,还会让人不知所云。“滴水丹屏”是岩石海岸因长期受到海浪冲蚀伴随着崩塌作用形成的一道巨崖,巨崖岩层上的水珠常年向下滴落,取名“滴水”,巨大的岩石崖大面积裸露着,多呈红黄的岩层,所以称“丹屏”。用简单一个“Curtain”意译“丹屏”不仅不准确,更完全感受不到中文的魅力,游客或许还会误认为要去观赏窗帘。

3 缺失民俗色彩的音译

众所周知,北海的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最早生活在这片海域以打鱼为生的“疍家人”是北海海洋民俗文化的起始点,而语言文化“白话”是彰显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涠洲岛当然也不例外。

位于北海市南澫渔村的冠头岭山脚下的景点“三婆庙”,翻译为“Sanpo Temple”。这种全部使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专名的方法没有错,但就文化交际层面而言,“三婆”的翻译忽视了民族文化差异性,没有反映地方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每年的农历初一和十五,渔船出海或者返航,岛上渔民无不以鸡鸭鱼肉和珠宝敬拜三婆,祈祷出海平安、风调雨顺和满载而归。因此,以“白话”方式发音的“三婆”更能体现地方民俗特色,直接以普通话发音音译“三婆”实际上没有对陆地文化与海洋“疍家文化”的区分,因为语言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那么语言从诞生之初,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相关文化的印迹和色彩。

类似缺失民俗色彩的翻译还有对“龙母”音译的“Long Mu”,和以上提到的“三婆”差不多,祭祀“龙母”也是北海“疍家人”重要民俗文化之一,疍民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这一天盛装来到庙会祈福,像这样极具海洋特色的民间习俗用普通话音译“Long Mu”令其黯然失色,这样的音译无法传递北海海洋民俗特色文化内涵。

二 旅游翻译策略

(一)遵照跨文化交际意识原则

旅游是领略别样风情文明最直接的方式,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文化差异较大,旅游翻译应当遵照跨文化交际意识原则,减少两种文化碰撞时产生的强烈互斥。涠洲岛鳄鱼山的旅游景点“红色广场”的翻译“Red Square”是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典型表现,红色文化岂能用西方人眼中负面含义较多的“Red”来表示?这与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大相径庭,从跨文化交际意识维度,结合意译的方法,红色广场应翻译为“Revolution Square”,那么红色江山应该翻译成“Socialist Country”、红色旅游区应为“CPC Heritage Tourism Area”,以此类推,类似的红色基因可翻译为“Revolutionary Legacy”。在进行旅游翻译时必须充分发挥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保证顺利有效的沟通,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

(二)照顾文化差异性与信息性原则

旅游翻译语料归纳研究时,可发现对于景点的翻译大多避“音译”不及,生怕过于异化的翻译策略外国游客无法理解,于是便有了与颜色没有什么关系的五彩滩的翻译“Multicolored Beach”,关于外国人是否能够较好地接受拼音翻译的答案是肯定的,前人开展的实证研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能够理解的是,旅游翻译是具有功利性的,因此在翻译时希望通过归化的策略来迎合游客的语言思维是无可厚非的,但采取这种直译的翻译方法应该是基于尊重客观事实为前提的,否则只会弄巧成拙。所以把五彩滩翻译为“Wucai Beach”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归纳分析时,可发现对于四字格的景点名称更是如此,翻译不仅没有保留文化差异,更丢失了旅游翻译应该具备的信息指示功能。如前面提到的“百兽闹海”译为“A Hundred of Animals Playing in the Sea”,这样的翻译既过分追求“归化”导致误译,还会让人疑惑这是什么性质的景点。因此,“百兽闹海”可英译为“Baishou Naohai Rocks”,同理,“滴水丹屏”可译为“Dishui Danping Cliff”,即采用全名译音+通名译意(或增补通名)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既能避免误译,也同时兼顾文化差异性和信息性原则。

(三)保护海洋民俗文化特色原则

绵延的海岸线孕育了北海丰富而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尤其是与祭祀海神相关的文化可谓是对外宣传的特色,涠洲岛的旅游翻译理应遵循保护海洋民俗文化特色的原则。上文中提到的“三婆庙”的翻译为“Sanpo Temple”不能很好地体现区域身份辨识度,从传播涠洲岛民俗文化翻译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发音的“Sanpo”没有粤语发音的“Sampo”具有文化标识度,因此翻译成“Sampo Temple”更能体现民俗文化价值,类似代表涠洲海洋民俗文化象征的“龙母”可翻译为“Lungmo”、观音可翻译为“Kwum-Yum”等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旅游的魅力从来不仅仅是景色的观赏价值,独有的地方人文特色更能震撼人心。在翻译涠洲岛景点时,聚焦彰显海洋民俗特色,才能让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底蕴。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北海涠洲岛旅游景点进行翻译时,尤其是景点名称进行翻译时,不管是采用常用直译、意译、音译还是相结合的方式,都应当尽可能原汁原味地把中华文化特色展现出来。

当然,中华文化意蕴深厚、层次丰富且独具特色,想要通过几个简单的英语词汇传达出来并非容易的事情,所以不应当把这个重任全盘交给一个景点名称,事实上,人们往往是从具体的景点介绍里领略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北海语料景点
北海北、南海南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