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在红色旅游景区中的有效应用

2023-09-29 09:40赵婷婷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参观者红色旅游景区

舒 莉 赵婷婷

[内容提要]从景区规划出发,在传统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强调游客的感知,以场景共情、意境共享、价值共生等为基本方向,寻求沉浸式体验的规划方法,营造一种旅游综合体。红色旅游景区与其他旅游景区相比有明确的区别,游客通过旅游景区获得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并落实爱国教育及培养革命精神的要求。在沉浸式设计中,必须体现出互动性、引导性等特点,使游客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

引言

在旅游景区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后,游客可以通过场景共情,获得旅游的参与感、愉悦感、满足感。凸显红色旅游景区良好的品牌意识以及信誉度,强调红色旅游景区中红色文化的传达和渗透。

一 红色旅游景区设计沉浸式体验的优势

红色旅游景区设计沉浸式体验,将引导参观者完成全方面的互动,体验红色景区的魅力,了解红色景区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传统的红色旅游景区设计凸显景色,而沉浸式体验则由“景”转变为“人”。从宏观角度出发,考虑参观者与景区之间的关联,强化参观者的感官,使参观者获得美好回忆以及体验。通过体验景观的基础,了解红色景观的精神文化记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对于新生代的爱国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红色旅游景区,结合沉浸式设计,将观光、浏览、休闲等进行连接,使红色景观更能够凸显历史事迹以及革命精神。现有的红色景区设计需要避免浅层次的规划,为确保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历史所带来的深刻含义,可将红色历史融入景观沉浸式设计,增强旅客的参与感、互动感、体验感,使参观者深刻理解相关的革命精神,自觉传承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

二 红色旅游景区设计沉浸式体验的要素

(一)市场导向要素

在红色旅游景区设计沉浸式体验,首先要考虑市场导向要素。基于目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变化以及规律,结合游客的实际需要,例如利用中小学研学旅游的契机,打造红色旅游研学的沉浸式课堂,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历史,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最优体验。结合红色旅游要素,有效凸显体验及资源之间的结合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度,从而提高景区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导向原则需要正确、合法,凡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均不能规划在市场导向内。

(二)真实性要素

在设计沉浸式体验中,需要注意真实性原则。通过塑造互动性的旅游活动,凸显真实场景以及人物关系,形成高质量的体验标准。例如,某些红色景区导游或讲解员,通过诙谐、幽默的方法向游客讲述我国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结合自身理解,促使旅游者自觉吸收红色文化。此外,对于青少年,在革命老区,结合“我是小小红军”等旅游体验活动,帮助青少年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凸显游客体验时,要强调事物的真实性,保障游客体验才有利于游客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积极认知。通过回溯历史,在真实体验环境背景中了解红色旅游的内涵。打造与景区主题吻合的背景,增强游客的真实感,融入旅游角色,创造真实氛围。

(三)差异性要素

通过差异性要素,力求独特,做到与其他景区有标识性的区别,为游客带来新鲜的旅游感悟。通过沉浸式的个性化需求,红色旅游景区能够持续不断对游客提供精神引领。凸显红色旅游景区内的革命遗迹,这些革命遗迹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内涵,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对游客进行渗透。因此,沉浸式体验可以有效增加游客与红色文化景观之间的沟通以及融合,是塑造游客体验的一个有效办法。游客以参观者角度阅读红色文化,品味红色精髓,了解红色革命内涵。在红色旅游景区设计体验上,沉浸式体验需要保证各要素之间能够协调共存,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注意包括工作人员的举止、环境设置以及接待设施等每一个细节,避免损害游客对景区的体验感。工作人员的讲解及导游服装风格等,都需要达到和谐性,与红色景区主题背景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凸显沉浸式体验的优势。

三 红色旅游景区设计沉浸式体验的路径

(一)凸显感官沉浸式体验

在红色旅游景区设计上,凸显感官沉浸式体验。在对旅游景区认知的过程中,通过刺激游客的生理感官,使游客能够实现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了解外部刺激,产生认知观及情感。结合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原则,例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点进行引导。

其中,在视觉上,打造冲击力。游客通过视觉对红色景观进行观察,因此景观的颜色、尺寸、形状等要素设计,可以引导游客达到情绪上的变化,使游客自觉接受视觉刺激。例如,对烈士群雕,可以凸显烈士的造型、神态等。当游客进行参观时,将了解烈士在当时背景下的人物感情,使参观者能够牢记、吸收,展开探索之旅。

在听觉上,人脑对刺激的绝大部分反应来自听觉。当声音到达耳部后,便会在游客大脑中产生声音标准,使游客更好地实现探索。吸引游客前去体验,达成沉浸式设计要素。此种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与听觉融合,还更富有立体感以及层次感。在红色旅游景区规划中,利用自然声音,结合空间位置,发挥感官作用,实现视觉延伸及补充。将人工环境和实景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打造与环境、意境相契合的空间,扩大旅游者体验层次以及感悟范围。

在触觉中,触觉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沉浸式体验的设计上,通过旅游景观的触摸形式,使游客获得最直观的动态感受。游客通过触觉的感官信息,在听觉基础上形成深度记忆,比如在红色旅游景区中重走革命之路,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了解革命历史。还可以通过触摸纪念碑的浮雕,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而嗅觉虽然没有一个具体形态,但在红色旅游景区沉浸式体验的设计上也非常重要。嗅觉与听觉、视觉相比,可以更好地保障旅游者建立更加直观、敏捷的关系点。在红色旅游景区设计上,嗅觉可以以植物为标准,用植物独特的气味吸引游客。如雪松散发的香气能使参观者感受到庄重的氛围,引发心理变化。嗅觉与味觉的关系密不可分,嗅觉系统所得到的信息可以转换成味觉,比如特色食物。在红色旅游景区设计上,可通过虚拟性来实现对红色精神的回味,如选择野菜、窝头等“红军饭”,邀请游客品尝,让游客感悟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胜利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二)融合主题设计特点

在红色景区的设计上,结合景区设计的特点,精炼主题。通过探索景区灵魂,完成景区景物的分析浏览,给游客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景区的主题要与景区资源相一致,为游客带来真实、高质量的体验。而在伟人故里的红色景区,则可以根据伟人的生平事迹进行主题提炼。

不同的红色景区有不同的旅游资源,如在伟人故里采用展墙陈列,真人讲解配合模型交互、地图交互、自动漫游、时事热点等一系列交互方式,供参观者体验。在沉浸式体验的打造上,通过鲜活的人物以及富有参与性的活动主题,使游客真实体验到了伟人的足迹。

与一般休闲旅游不同,红色旅游景区在设置旅游活动时,必须保证旅游活动有鲜明的政治特点,并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引导。游客通过接触新奇的事物,在特定时空中感知红色文化并获得愉快的记忆。在旅游体验上不断创新,从而吸引更多游客。例如,在旅游纪念碑的设计方面,以蓟盘山烈士陵园为例。纪念碑上刻八个大字“光荣烈士,永垂不朽”,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运用了行书书法字体。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在建设此类历史陵园及纪念碑的过程中,主张通过言简意赅的形式,凸显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着重表现革命烈士在参与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乐观精神。纪念碑字数虽少,但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先烈们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与革命精神。参观者在进入蓟盘山烈士陵园之后,可以感受到非常浓烈的“悲怆”气息,这与蓟盘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密切相关,高耸的蓟盘山烈士陵园纪念碑正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当年的革命奋斗历程,诉说着每一位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这不仅仅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红色景区内部的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与传统类型的旅游景区相比,红色景区旅游资源在挖掘与文化宣传的过程中,需要烘托庄严、肃穆的文化气氛,还需要通过简易的表达形式帮助每一位参观者快速了解红色景区的独特资源。蓟盘山烈士陵园旁边的宣誓广场,占地面积大约140平方米,广场以宣誓墙为主要背景,在宣誓墙的左侧设立党旗,下方设立石雕,篆刻宣誓词,右侧设置浮雕墙,表现出人民群众与革命战士之间鱼水深情。

(三)消除负面影响,创新设计旅游纪念品

消除负面影响,让游客在景区内不产生负面情绪。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加深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认知。例如,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游客了解到红色旅游景区并非常规的参观,更是一项结合游客实践活动的优质体验。

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中,通过相应配套的旅游设施实现参观、展示。了解此阶段的设计要素,景区讲解员要对景区有深度了解并具备灵活有效的讲解技巧,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要求。同时,对景区游客进行回访,深入了解景区中存在的会导致游客满意度降低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改善,并重点宣传风景优美、服务优良、能为游客提供更高满意度的地方。

比如,说到旅游体验,旅游纪念品必不可少。大多数游客通过拍照或购买纪念品来维持他们的旅行体验。纪念品不仅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更是旅行体验的集合。旅游纪念品首先要体现地区特色,游客在选择纪念品时,一定要能体会到极大的曾经身临其境的满足感,结合引人入胜的体验元素,从而产生完美的旅游体验。二是邀请参观者参与,比如可以邀请游客制作旅游纪念杯,以泥坯的形式,塑形、着色、烧制,使旅游纪念品具有独特的个人智慧和新奇感。此外,游客还可以参与使用当地原材料的小纪念品制作,融合游客的文化创意和个性特质,既可以承载旅行的一部分意义,又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动手的乐趣。

(四)结合沉浸式体验凸显游客旅游情感

沉浸式体验的融合度和设计感能够凸显旅游情感,例如在沉浸式体验中,通过隐喻、象征等,使游客见景生情。例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时,游客可以结合导游发放的“残缺”日历,将日期停留在1931年9月18日,借以表达深刻的情感。结合所能接触的常规物体,以残缺造型展示一段历史,令游客刻骨铭心。此外,9·18纪念碑以及导游所发放的残缺日历均能凸显出某种隐喻,实现沉浸式体验的效果。游客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全方面地融到设计思维中,从而打造更加真实且有多样性的体验,凸显象征含义。红色旅游景区在象征设计上凸显沉浸式体验的优点,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比如通过纪念碑、雕刻等,给予游客直接的视觉刺激,产生积极的心理回应,进而自发地表达对革命先辈的赞美及尊敬,将游客的革命情感推至最高潮。

沉浸式体验也可与水体、建筑相结合。在水体设计方面,可分为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两部分。水体的状态不同,所呈现的空间体验也明显不同。静止的水体会给游客带来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可以更好地衬托周围的景观,并扩大感知空间。充满活力的水体则可以营造出一种动态的氛围,给参与者带来比较强烈的情绪刺激。对空间环境的记忆和印象,有助于游客深刻感知并理解红色景区的精髓。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馆中采用动态水与时间相结合的“12秒记忆”设计,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意味着30万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每隔12秒就有一人殒命。每一位遇难者的遭遇,都是中国人心中的泪点,也凝为一座座永恒。凡是到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游客,都被名为“12秒”的装置叩击过灵魂。这种表达方式,能使游客瞬间融入场景之中,更深入了解革命历史背景。

另外,建筑在景区中处于空间的主体位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景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因此,在设计红色旅游产品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沉浸感的要求,建筑方面通常会选择纪念墙、景观柱等,因为这些建筑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塑造红色情感氛围,使参观者的情感得到升华。参观者对结构的视觉和触觉感知将是个体认知风格转变为群体认知风格的重要媒介。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游客的旅游体验非常重要,打造沉浸式体验不仅能够从本质上使游客的情绪感悟达到与红色旅游景区核心精神的共鸣,同时,还可以强化游客的即时感情,凸显个性化特征。每位游客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均不相同,在沉浸式设计体验时,必须考虑这种差异性。通过游客与外部之间的连接,了解游客的心理水准,并有针对性地调节游客的心理结构,从而实现在景区内获得沉浸式体验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参观者红色旅游景区
最美的蝌蚪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脑洞大开
某景区留念
数说InnoTran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