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9-29 09:40钱冶澄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钱冶澄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经济水平日益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与以往相比也实现了“质”的突破,生态旅游成为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为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自然保护区也将生态旅游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不过,就生态旅游开展情况来看,其对保护区内生态资源造成了一定影响,使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发展失衡,致使公众对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愈发关注。本文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发展。新时期公众对旅游业愈发关注,在节假日等时间段通常选择外出旅游愉悦身心,促使部分区域旅游业实现了“质”的突破,带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过,随着旅游业的推进,有些行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远来看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保障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对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根据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予以规范,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为自然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一 概述

(一)自然保护区资源

关于自然保护区资源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划定的保护区内,所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属于保护区的资源,包括人文景观和各类动植物等要素。新时期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按照保护区内各项资源要素自身发展规律对保护区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在自然保护区各类资源可承受范围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突出自然保护区自身特色,提升其自身经济价值。

(二)生态旅游

关于生态旅游,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概念,主要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愈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应运而生。

尽管现阶段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不过目前公众对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也有自身的理解,简单来讲就是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予以良好的保护,防止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探索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既可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又能推动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 生态旅游管理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目前,国家自然保护区种类多种多样,既涵盖了科研型保护区,又包含了自然资源管理区和国家公园等类型的区域。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对自然保护区内各类生态资源予以保护,突出其自身生态效益,应当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予以规范,最大限度地保障自然保护区内的各项原始生态资源。

生态旅游理念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对于生态旅游产业来讲,其开展的基础便是生态资源,因此为了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长久发展,应当对生态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推进,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手段,通过提升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推动自然保护区各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旅游类型,其在当前城市化建设程度不断加深以及社会繁荣程度日渐提升的情况下,更符合现代人的旅游与休闲需求。因此,其在未来将成为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对此,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对于不断优化生态旅游经营与发展模式,创新生态旅游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态旅游管理也有助于帮助旅游业更好地满足现代人享受生活的需求,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营造温馨、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说,生态旅游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工作,更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生态旅游真正得以回归“生态”的基本条件。

三 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管理制度不健全

公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旅游业突破了传统发展方式,生态旅游成为新时期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就现阶段生态旅游发展情况来看,并未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制约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宏观层面的指导。随着生态旅游的推进,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制度,对生态旅游各项工作予以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致使相关部门生态旅游管理的开展缺乏方向性,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结合相关规定予以推进,致使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难以把握合理的尺度,进而引发管理层面诸多问题;

其次,现阶段针对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制度,多半注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进行管理,致使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不具备可行性。

(二)忽视保护区管理与规划

随着生态旅游工作的推进,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成为新时期旅游业的工作重点之一。倘若对保护区内的生态资源无休止地进行开发,极易带来不良影响,致使生态旅游工作的推进受到束缚,长远来看不利于实现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生态旅游工作推进以来,部分监管部门缺乏对保护区内生态资源的整体研究与规划,不能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套相对全面的管理制度,导致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缓慢。不仅如此,保护区对公众缺乏监管,致使保护区内相关生态资源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管理质量。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系统支持和人才不足

现阶段生态旅游工作的推进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生态旅游工作的高效开展,应当建设一套完备的系统对管理工作予以支撑。

目前,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未经过深入调研之前,便贸然对保护区内的生态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致使生态资源被破坏;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局限于当前发展阶段的规划设计,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系统规划,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进而影响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除此之外,人才资源的不足,也是导致生态旅游管理质量较低的因素之一,长远来看,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资源盲目开发,管理混乱

目前,部分自然保护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获取,致使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过于盲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无法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自然保护区内随意建设旅游景点,加之相关部门管理滞后,导致自然保护区生态的协调性和原始性遭到破坏。虽然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工作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盲目开发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四 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总体实施规划

与其他工作相比,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更具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控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良后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监管力度,通过完善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规划,对各项工作予以规范,最大限度地保障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符合预期目标。不仅如此,还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规范游客行为。

具体来说,景区可以在游客进入游玩区域之前向其发放宣传单,促使游客了解保护区内各项资源特点,在游玩过程中提升对各类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同时,景区也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类资源开展保护,例如对野生植被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野生物种资源不被破坏,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科学技术的使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行各业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质的突破。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应当充分结合新时期各项科学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促使生态旅游管理与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目标保持同频。

科学技术与旅游业不能有效对接,究其原因,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缺乏重视。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与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应当加强景区管理人员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比如利用科学技术突破传统纸质门票的束缚,组织游客使用手机等终端设备购买电子门票,一方面,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方便;利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能够对景区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把控,比如依托监控技术,景区管理人员可以对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各项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可以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游客的破坏行为予以制止,最大限度地保障景区生态资源的完好。

(三)促进生态恢复保护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资源遭到了一定的损坏,从这一角度出发,相关部门应当提升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采取各项措施推动保护区生态恢复,利用美化环境和恢复原有植被以及景观改造等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由于各区域生态资源被破坏的情况存在差异,所以需要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完善。同时,为了对保护区各类生态资源予以保护,相关部门也可以结合景区实际情况明确游览人数和开放时间以及进一步规范游客游览行为,实现对保护区各类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

(四)制定生态旅游长期发展规划

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保障生态旅游管理工作质量,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根据区域生态旅游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各类现有的生态资源数量,建设长期发展规划。

一方面,有利于生态旅游工作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进行推进,对各类行为予以规范,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生态旅游长期发展规划,能够提升各类工作开展的方向性,在长期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制定短期发展方案,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各类生态资源的完好,突出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的旅游价值。

(五)培养和引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近年来,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对传统旅游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这个角度出发,传统旅游业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时期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因此应当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团队,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通常来讲,短时间的教育培训难以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不利于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景区应当对从业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学习相关的各类科学技术,提升景区从业人员对旅游科技的掌握能力,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另外,景区也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景区可以为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打造一支年轻的专业队伍,推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逐渐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推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质量与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此,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