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3-09-29 09:40
当代旅游 2023年1期
关键词:康养生态旅游融合

乔 凤

[内容提要]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实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推动乡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契合了现代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和目标。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投入资金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这也严重阻碍了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其融合效果更难以展现。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角度,对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策略进行全方位探索,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能推动我国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能助力乡村经济实现高效发展。而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经济发展的计划及目标,让当前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需求相契合,就必须进一步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的业态形式,加大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投入力度,在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源动力。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策略,也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乡村大健康产业及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我国地域广博、资源丰富,部分乡村与森林公园、湿地、湖泊等天然资源景观相邻。在这些区域,乡村经济的发展便对这些天然的景观及环境进行了合理应用,如某乡村周边构建了森林养生基地和相关养生度假区,还根据地域特色推出了太极养生、温泉疗养以及文化养生馆,甚至推出了相应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仅与当下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相契合,同时也能修养旅游者的身心,刺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以河南省鄢陵县的花木和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为例,该地区就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打造了集养老服务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该区域的“全域康养”策略也为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的夯实提供了助力。

总而言之,我国已开始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两者的融合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其发展模式也在不断丰富,其中还涉及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市场的交融,而二者融合所带来的功能叠加和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也需引起各行业关注。但从整体角度出发,当下大健康产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尚未深入,产业之间的联动力度不足,联动方式也相对单一,产业之间的整体融合度仍有待提升。就目前形势来看,在乡村大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要素的融入和体现不够明显,而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健康养生元素的纳入也有待优化。两大产业的融合仍处于初始起步探索阶段,融合后的产业定位也有待明确。

二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中的具体问题

(一)相关政策可操作性不强,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当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已具有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与其相关的各项政策也接连出台,这说明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另外,不少地方政府在借助政策优势的基础上,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这些出台的政策整体可操作性却并不强,相关政策的出台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相应的发展指导,也规范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标准,但其并未制定相对应的实施方案,也无法对相应企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引导。

与此同时,康养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以及推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推进也是依托于完善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并未针对生态康养旅游业设置相对应的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的缺乏导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康养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速度过于缓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康养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

(二)企业整合及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落实生态康养旅游项目,是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又隶属于中高端旅游产品行业,在该项目发展过程中,如仅仅依靠当地村民的力量,其发展速度往往过于缓慢。因此,当地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及支持作用,在积极参与生态康养旅游产品的研发创新和生产过程中,相关旅游企业也需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高度融合,为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助力。

与此同时,相关企业的整合创新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到生态康养旅游项目的发展状态以及产业融合的水平,若企业整合创新能力较强,产业融合的步调将得到有效推动,更多创新型旅游产品的研发生产也将更为便利。但若企业自身整合、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间的高效融合便会面临制约和阻碍。简而言之,企业是否具备优秀的创新及整合能力,也直接决定着产业融入新产品的具体质量。但目前,我国同时具备优秀整合创新能力的相关企业并不多,这也为生态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三)专业人才素质不高

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也将对产业的融合深度产生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推动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过程中,也需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仍有待加强。致力于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拥有较为全面的旅游管理知识,同时也需充分掌握健康养生方面的知识内容。

首先,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并未形成优势结合,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仍有待完善,学校和企业之间也未达成高效沟通和对接,以至于院校设置的相应课程和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相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仍有待加强。

其次,部分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仅将目光聚焦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不重视,开展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较少。在此基础上,学生逐渐成了理论知识方面的巨人,但实践能力却有待提升。最后,在人才引进和招聘方面,乡村生态旅游行业及大健康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足,以至于行业人才储备不丰富,人才资源的分配也有待优化。

(四)大健康产业品牌优势不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柱,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和近年来全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乡村区域仍未形成中高端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所推出的旅游产品以及健康旅游服务也有待完善。部分区域的乡村旅游均由村民自发组织,这也导致旅游产业的发展过于散漫,旅游线路以及整个旅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更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品牌和龙头企业,旅游精品的缺乏也导致区域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失去特色。再加上各乡镇未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及创新,以至于其发展速度过于缓慢,产业发展的优势无法凸显。

在发展乡村健康旅游,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和大健康产业融合过程中,不仅要高度关注游客的体验,同时也要注意品牌的构建。相关旅游企业更需立足于康旅融合的切入点和游客需求,在构建优势性康养旅游品牌的同时,展现区域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特色。

三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健康旅游发展规划

为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高效融合发展,当地政府必须充分明确自身职能,发挥自身在产业融合中的主导和支持作用,对乡村健康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完善。

首先,必须充分落实国家以及省市对于乡村振兴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大产业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度。

其次,需对本区域内的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产业结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当地生态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更相宜的政策措施,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招商引资、税收优惠以及土地规划工作提供更多便利。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需云集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由政府部门为主导,各部门协同合作,社会各机构积极参与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相关部门需要立足于生态文明角度,对区域内的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评估,在遵循低碳、健康、环保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落实并统筹规划,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彰显地方特色,并针对区域的不同特征打造更具个性化的旅游品牌,向市场推出更具针对性和更为独特的旅游产品,为产业的长效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最后,必须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的力度,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将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支柱型产业行列。并聚焦于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营销以及品牌构建等角度,对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在此过程中,还需根据区域的资源特征以及区位条件,在综合分析市场需求的同时,落实行业发展的监督监管。

(二)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增加经济成本投入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生态健康旅游景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有待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旅游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也较为常见。而在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过程中,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必须增加乡村旅游产业以及大健康产业的经济成本投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将国家财政投入优先应用于乡村健康旅游景点的建设,在此过程中必须对投资规模进行合理调整,对投资结构进行充分优化,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扶持力量。

(三)加大人才培养,为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增添人才动力

在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育高度重视。相关人才培养机构应充分认知自身的职能,发挥自身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具针对性的专业人才。

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助力,此类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以及康养理论知识,同时还需具备相应的管理运营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全方位分析当下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各大高校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培养。

此外,高校还必须加大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正确认知,从而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而相关人才培养机构也需根据学生特性,制定更为科学的分层培养战略计划。普通高校应将目光聚焦于康养旅游专业知识人才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及高职院校则可加大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四)精准定位康养融合落脚点,打造旅游精品

在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康旅产业融合点进行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特色产品,进一步丰富游客的康养旅游体验,为其提供各类优质的旅游服务。

与此同时,相关单位还需对乡村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势整合,构建森林生态及养生旅游为一体的营销板块,形成更全面、完善的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乡村区域特定资源进行全面开发挖掘,进而培育出更具乡村特色及品质的康养旅游产品,让游客及消费者在乡村生态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都拥有最佳的服务体验,充分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及大健康产业融合的协调性,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特色产品的知名度、认可度及美誉度,创建乡村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及标志名片。

最后,相关单位还可利用新媒体等方式,丰富乡村生态康养旅游路线及产品的营销宣传,加大产品路线推广力度,并借助事件营销、互动营销以及情感营销等方式,让消费者对乡村康养旅游品牌形成更充分的了解及更深入的认知。

四 结语

加大乡村生态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高效融合,不仅与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相契合,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应立足于我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促进各利益主体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为产业融合提供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完善乡村健康旅游发展规划,协同相关旅游企业完成乡村生态康养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加大特色康养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及生产,加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深度。

猜你喜欢
康养生态旅游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