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老年人补钙

2023-09-30 09:20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善金
保健医苑 2023年9期
关键词:含钙缺钙补钙

◎ 文/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善金

王阿姨今年68 岁,平素身体保养不错,每天都会出去买菜、散步、晒太阳。三天前,王阿姨早上起床时不小心扭到了腰,出现了持续的腰痛,刚开始以为养养就好,但是疼痛症状并没有缓解,翻身、坐立的时候反而疼得更厉害。家里人赶紧带着王阿姨来到脊柱外科专家门诊,经过详细问诊及查体,医生初步推测王阿姨得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及腰椎的磁共振检查,后续的检查结果证实了上述诊断。王阿姨听到这个结果有点意外:“医生,我看网上说这个毛病只有缺钙的人才会得,我每天都要出去散步晒太阳,还经常吃钙片,为什么还会骨质疏松,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吃钙片呢?”针对王阿姨的疑问,医生详细地科普了钙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钙是什么

从科学的角度讲,钙是一种金属元素,符号Ca。对于人体来说,钙是必需的元素,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牙齿中,骨骼可以说是钙的储存库,只有极少部分钙存在于肌肉、神经及体液中。健康成年人体内钙含量约1~1.3 千克,占体重的1.5%~2.0%。

钙对人体极为重要,作用可谓“神通广大”。身体的每一次活动需要神经、肌肉的正常反应,而钙能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心脏的每次跳动需要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也需要钙来调节;受伤后血液凝固也有钙的参与;对于骨骼,钙就像建房子所需的“砖石”,是骨骼生长的基本元素,其含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因此,钙被称为“生命元素”也不为过,今天我们主要谈谈骨头中的钙。

天天吃钙片为什么还会缺钙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看看钙是怎么跑到骨头中的。简单来说,就是“摄入-吸收-入血-成骨”。

钙从食物到骨骼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吸收转化过程,才能参与骨骼的“建设”。人体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消化和吸收,当然钙也不例外。我们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后,食物会先进入胃,在胃酸的作用下,食物中含钙的化合物(如碳酸钙和磷酸钙)转变为肠道容易吸收的离子形式,然后进入十二指肠,大部分钙将在十二指肠被吸收进入血液,最终通过骨骼这一加工厂将血液中循环的钙吸收。

如果按这个流程,是不是增加摄入量就不会缺钙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体摄入的钙并不能被肠道完全吸收,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逐渐减退,钙吸收效率变低。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光吃不补”了。

因此,增大钙摄入量的同时怎么提高肠道对钙的吸收极为重要,这里就不得不提钙的好伴侣维生素D 了。维生素D 可以有效促进肠道钙的吸收,还能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但普通的维生素D 只有通过肾脏的进一步处理变为活性维生素D 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D 缺乏会导致食物中摄入的钙停留在肠道中,难以吸收。

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维生素D,两者是骨骼健康的基础补充剂。

缺钙一定会骨质疏松吗

缺钙和骨质疏松存在直接关系,钙缺乏是公认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骨骼的建设离不开钙。但是,骨质疏松的发生不全是缺钙导致的。

某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骨质疏松,此外,活动较少、失重(如宇航员)等也会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这主要是由于肌肉对骨骼的刺激作用减少,导致骨吸收增加引起的,与缺钙关系较小。但对于大部分老年人,钙的缺乏、钙吸收能力减弱仍然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因素。

要怎么补钙,补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说明中建议:中国居民中青年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800毫克,50 岁以上中老年人群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0~1200 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 毫克。补钙首先考虑膳食摄入,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再给予钙剂补充。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计算每天补进去多少钙?哪些食物含钙比较多?会不会补过头?

含钙食物众多,我国食物成分表将含钙食物大致可分为10 多类,其中含钙较为丰富的有奶及奶制品、海产品、肉类、蔬菜及豆制品等,这些日常饮食中含钙量丰富且容易获得,但是很难去精确计算到底吃了多少。另外,要想钙很好地被吸收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如钙的分子形式、胃肠道酸碱程度、钙和其他元素的比值以及维生素D 的含量,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吸收率,由此可见想精确计算每天吸收了多少钙几乎不可能。与其每天计算补钙够不够,不如合理安排好好吃饭。

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毫克,因此需额外补充元素钙500~600 毫克/天,同时合理搭配维生素D 促进钙的吸收,就能达到很好的补钙效果。此外,喝咖啡、可乐等会影响钙吸收,要改掉这些习惯。

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会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然对于有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患者,应避免补充钙剂。但大多数人正常饮食以及服用钙片是安全的,不用担心“补过头”的问题。

补钙是不是意味着不会骨质疏松了

老年人由于钙吸收能力下降以及钙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受外伤往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保持骨量健康很重要。骨质疏松患者大多都知晓要长期补钙,但补钙不等于抗骨质疏松,钙只是骨骼健康的基础补充剂。

人的一生中,骨头都在不断地新旧更替,人体中破骨细胞分解吞噬“旧骨头”,成骨细胞不断生成“新骨头”。打个比方:房子旧了重新装修,破骨细胞就是“拆迁工”,成骨细胞就是“建筑工”,当“拆”多了或“建”少了,骨骼这栋房子也就“松”了。钙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砖瓦”,对于老年人,往往“拆”得越来越多,即使是拼命去补充“砖瓦”,但最终还是“拆”得更多,这也是很多人天天补钙为什么还会骨质疏松的原因。

因此,阻止“拆迁工加班”,减少骨骼分解骨量丢失,或者使“建筑工”不断干活来堵住缺口才能有效延缓骨质疏松,这个过程就是抗骨质疏松治疗。故抗骨质疏松药物大致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双重作用药物等。有效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可见,补钙不等于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治骨质疏松不能光靠补,多管齐下才是关键。

总之,补钙要趁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越早补钙越早受益。骨质疏松患者光补钙往往不够,还需要生活方式干预、搭配维生素D 以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多措并举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含钙缺钙补钙
仔畜性别人为可控制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新疆高钙煤混烧对灰中含钙矿物熔融特性影响
一个信号告诉准妈妈是否缺钙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过量损害健康
补钙的学问
含钙高温锰系磷化膜性能的研究
肉吃多了容易缺钙
200例缺钙患儿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