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影响观察

2023-10-10 07:41李琳琳张冬梅陈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循证肢体神经功能

李琳琳 张冬梅 陈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463000)

1.神经内二科

2.神经内三科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多为血管、血压动力学、血液成分异常等造成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会增加ACI 风险。ACI 无法完全治愈,发病后应尽早选取最佳治疗方案和有效护理手段,尽可能恢复患者神经和运动功能[1]。目前常规护理虽能一定程度提高患者对ACI 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但由于常规护理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患者预后效果仍不理想。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是伴随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将科研结论、患者需求及长期临床经验相结合,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因患者个体化差异、护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导致护理策略选取不当进而影响康复效果[2]。本研究将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ACI 患者中,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2022 年10 月期间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 例ACI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ACI 诊断标准[3]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2)急性发作病程在24 h 内;(3)ACI 首次发作。排除标准:(1)合并脑出血或存在出血倾向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性感染疾病等;(3)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法沟通者;(4)合并恶性肿瘤。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0-02-KY00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时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遵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告知患者治疗方式和目的,强调治疗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给予针对性康复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小组:由1 名神经内科医生、1 名护士长、4 名专科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均经循证理论和策略优化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护士长协调组内成员完成文献检索、评价和整合。(2)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实施。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其病情、受教育程度等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病理和生理知识、治疗方案、护理方式、配合治疗重要性、预后情况等,向每位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每月举办2 次30 min 左右的知识讲座,邀请预后较好的患者分享自身经验,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以提高康复信心。②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基本病情告知其可能达到的预后效果,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通过转移注意力、暗示等方式疏解患者情绪,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告知家属陪伴的重要性。③生活指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定期给予翻身、叩背、按摩等护理,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每日进行下肢抬高和体位更换,每次15 min,3 次/d;后期完成头部旋转、叩齿等面部康复护理,指导患者独立穿衣、饮水、四肢活动、站立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体力控制在15~20 min 内,2 次/d,以患者未出现疲惫感为宜。患者康复锻炼期间需至少一名家属陪护。④延续性护理。出院前,责任护士需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ACI 并发症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待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群、电话、定期复查等进行延续性护理,针对康复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其日常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

1.3 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入院时)和干预2 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1)神经功能。护理人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评价患者神经功能。NIHSS 对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方面进行评判,分数越高,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2)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5]评价肢体运动功能。FMA 主要包括肢体运动(上肢、下肢)、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和疼痛5 个维度进行评分,其中运动功能模块共100 分(上肢66分、下肢34 分),分数越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 量表)[6](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量表共10 个条目,按照“完全依赖”-“独立”分别计分,最高分100 分,总分<20 分表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需要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将采用SPA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别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的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的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58)参照组(n=58)ADL 评分50.86±7.85 63.12±6.45*#51.03±7.72 58.96±7.24*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NIHSS 评分12.24±2.42 7.95±1.61*#12.18±2.50 9.04±2.03*FMA 评分41.25±8.92 65.03±8.14*#40.73±9.11 59.82±8.63*

3 讨 论

ACI 患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多在起病数小时或1~2 天内达到高峰,患者经抢救后仍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因此,对ACI 患者进行急性期对症处理后,还需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促进康复。但既往对ACI 患者多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实行各项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和严谨性,导致患者预后较差。

循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长期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最佳证据作为临床护理依据,以保证护理方案在临床的适用性和合理性[8]。本研究将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ACI 患者中,结果显示,干预2 个月后两组NIHS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两组FMA评分、ADL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说明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可促进ACI 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原因: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以科学可信的国内外临床研究为依据,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个性化病情差异,通过提出问题-文献检索-文献评价-整合证据-专家咨询等一系列循证手段,寻找最佳证据,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有效规避常规护理干预存在的经验性弊端,使护理工作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基于以上循证依据开展科学完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和延续性护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早期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技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另外,本研究在循证依据支持下实施策略优化护理,医护人员可对ACI 患者进行多方位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可提高其对ACI 相关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及时性,有利于降低ACI 患者在诊疗过程出现的意外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ACI 患者实施循证支持下策略优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且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