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

2023-10-10 07:41卓燕容叶大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总分

卓燕容 叶大庆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510180)

脑卒中为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或脑出血疾病,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1]。中青年首发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发病人群的66%,并伴有不同程度和种类的损害。病耻感是指个体或群体因患病而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身心及自我管理均产生不利影响。若发展为残疾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其病耻感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心理弹性是机体面对挫折或不适时能保持适应性的能力,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有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有正向影响,心理弹性对病耻感有负向作用[2]。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病耻感三者间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病耻感间的可能的中介作用,为减轻该类患者病耻感提供理论支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64 岁;②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③本人或亲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精神疾病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②存在沟通障碍,无法正常理解问卷及作答者。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21 年4月至2023 年4 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的中青年卒中患者中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22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 例,女89 例;平均年龄(48.35±15.46)岁;文化:小学及以下24 例,初中31 例,高中或中专73 例,专科及以上90 例;婚姻:未婚19 例,已婚199 例,离异或丧偶2 例;居住情况:独居13 例,与子女同住18 例,夫妻同住168 例,与配偶及子女同住21 例;工作:在职182 例,退休或无业38 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 元18 例,3000-4999元32 例,5000-7999 元161 例,≥8000 元9 例;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公费21 例,医保188 例,自费11 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相应科室抽调6 名护士组建课题组,统一培训。在调查前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方法和过程,在征得其知情同意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问卷进行解释,由患者、家属或研究人员填写。全部问卷采取现场发放和收回,对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核实后,方可收回问卷。研究工具:(1)一般资料: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居住、工作、收入,医疗给付及待遇等情况。(2)社会支持度测定表(SSRS)[3]:对病人进行社会支持度评估。量表总分≤22 为低分,分为客观支持度、主观支持度、社会支持度三个维度10 个条目;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度越高。该量表中每一目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9-0.94,可信度较好。(3)心理弹性量表(cdrisc)[4]:中文版由肖楠等翻译修订而成,收录了由坚韧、力量、乐观三个维度构成的25 个条目。采用Likert5 级计分法,计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具有更好的心理弹性。(4)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SSS)该 量 表 由 朱 姆 等[5]编 制,总 量 表Cronbachα 系 数0.916,Cronbach 各个维度α 系数0.771-0.864,量表重测信度0.924;重测各维度信度0.735-0.886。包括躯体障碍、社会交往、受歧视经历、自我感受四个维度,共16 个条目。使用Likert5 等级记分法,测量表的分数越高,表示病耻感水平越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 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占95.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社会支持力、心理弹性、病耻感等关联性用Pearson 分析;用检验中介效应的程序进行社会支持与病耻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社会支持度、心理弹性和病耻感总分和各个维度的分值 (1)社会支持总分:(38.87±3.78)分,3 个维度中主观支持(21.57±3.37)分、客观支持(10.37±1.38)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6.93±1.11)分;(2)心理弹性总分:(56.56±19.27)分,3 个维度中坚韧(30.62±10.45)分、自强(17.15±6.28)分、乐观(8.79±3.35)分;(3)病耻感总分:(64.45±4.60)分,4 个维度中躯体障碍(15.70±1.94)分、社会交往(13.37±1.38)分、受歧视经历(16.42±2.73)分和自我感受(18.95±3.57)分。

2.2 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及病耻感相关性 社会支持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病耻感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详见表1。

表1 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及病耻感相关性(r 值)

2.3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 具体分析步骤如下:第1 步,以病耻感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X)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Y=-0.168X+70.98(c=-0.168,P<0.001);故可进行第2 步,以心理弹性(M)为因变量,以社会支持(X)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M=1.896X-9.344(a=1.896,P<0.001);第3 步,以 病 耻 感(Y)为因变量,心理弹性(M)及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Y=-0.154X-0.060M+69.95(b=-0.060,P<0.001;d=-0.154,P=0.031)。可见a、b、c、d 都有统计学意义,故为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所占比例为1.896×(-0.060)÷(-0.168)=67.70%。见图1 和表2。

图1 中介效应分析示意图

表2 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病耻感间的中介效应

3 讨 论

3.1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行有针对性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总分为(64.45±4.60)分,与王洁等[6]的研究结果相近。却较高于储昊旻[7]研究结果,其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分别为社区患者和住院患者,所处环境不同所致。患者存在病耻感提示患者自身以及大众对脑卒中存在不当认知,医护人员应加大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氛围;社会支持总分为(38.87±3.78)分,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度仍有提高的空间。“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较低提示形成健全的支持性环境的必要性,即当患者需要面对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不适时,家人和朋友可以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让其感受到关爱和理解。当面对治疗不理想时,医疗机构和社区组织可以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动员为患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提高对支持的利用度;心理弹性总分为(56.56±19.27)分,较其他研究者低,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对象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有关,或许较老年脑卒中患者会更加焦虑、抑郁,对生活或自己缺乏信心,提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有待提高。学习正向的应对方式、与他人交流和参加正念培训都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能力,但目前针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弹性干预措施较少,因此有必要引进心理辅导团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3.2 应重视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有效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病耻感呈负相关,与尤燕清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病耻感越弱,提示提高心理弹性在应对逆境时有积极作用;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提示社会支持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其原因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有关。而社会支持与病耻感呈负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高,病耻感越弱,其原因为社会支持越高,其身心均可获得更好满足,有助于抵抗疾病带来的病耻感。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病耻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7.70%,提示心理弹性在病耻感与社会支持间起到缓冲作用。说明提高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力度的重要性,一方面可通过加强家庭、朋友、同事等对其关怀,另一方面要注重患者主观感受,包括被尊重感,被体谅等,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重视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有效干预。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耻感,也可以通过影响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其病耻感水平,提示临床工作者要关注这类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重视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的保护作用,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如叙事护理、团体训练等,提高其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弹性水平,从而降低其病耻感。这项研究仍需通过多中心的探索,确保后结果的可信和可靠。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总分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