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联合术中保温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低体温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3-10-10 07:41梁晨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缝隙创伤性

梁晨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手术室(450000)

骨折是运动系统常见损伤,创伤性骨折是由于各种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中断,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骨折[1]。骨折术后由于手术暴露躯体时间长、药物注射等而易发生低体温现象。低体温会延缓伤口愈合,引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则会出现多器官衰竭[2]。此外,术后的应激反应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虽然适当的应激有助于身体机能的适应和调节,但持续性应激反应会产生多种病理现象,因此减缓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如今普通的护理模式不太能够满足其需求,而无缝隙护理模式相比于普通护理模式较为新颖,它强调“手术安全”和“以人为本”,在细致、系统的护理工作中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更符合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期待[3]。本研究探讨的无缝隙护理联合术中保温对患者低体温和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的术中护理和减轻患者并发症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80 例,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22-74 岁,平均年龄(42.84±3.2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经X 线确诊为创伤性骨折[4];②年龄>18 岁;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术中发热;②精神疾病;③有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高血压、器官功能衰竭等基础疾;④有手术禁忌证、合并严重感染。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1022)。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护理及保温护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使用棉被覆盖患者减少其暴露面积等;观察组实行无缝隙的护理模式并联合术中保温:(1)成立创伤性骨折专科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专科护士担任组员,邀请护理专家进行培训,护士长进行培训考核,明确各项职责。(2)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实护理措施:选择个性化手术方式、准备手术物品、患者信息核查、配合医生进行手术、跟进患者术后情况等。(3)术前护理:进行术前访视,并完成相关工作。(4)术中护理:确认患者信息及手术物品,掌握术中所需护理操作,给予正确舒适的手术体位的摆放,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做好保温护理,根据情况调节手术室温度,做好术中保温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麻醉时间,判断患者是否有麻醉耐受、过敏或其他危险情况,如有状况应及时处理。若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则进行复温,使人体温度维持在36℃以上[5]。(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转运患者的过程中,给患者盖上电热毯,避免患者体温降低,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交接,如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以抬高双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使用气压治疗仪,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踝泵运动。

1.3 观察指标评价 (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分别测定患者手术术前(T1)、手后30 min(T2)、手后1 h(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中心温度并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现象。我们常将患者术中温度低于36.0℃定义为低体温。(2)采集患者术前术后24 h 空腹静脉血5 ml,用离心机分离血清,一般以3500 r/min 离心10 min,再用酶联免疫分析仪(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械注准20202220022),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肾上腺素(AD)、C 反应蛋白(CR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和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和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和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低体温12(30.00)*23(56.00)n 体温(℃)40 40 T1 36.98±1.03 37.05±1.01 T2 36.85±0.87 36.48±1.12 T3 36.52±0.74*35.28±0.53 T4 36.76±0.77*35.42±1.13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的激素水平相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的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的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AD(pmol/L)术前62.17±6.13 62.54±6.63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63.56±13.31*180.65±15.10 40 40术后149.23±7.92*180.01±10.77 CRP(mg/L)术前7.55±2.11 7.48±1.55术后46.32±5.29*84.56±7.02 NE(pmol/L)术前122.07±8.54 121.98±8.43

3 讨 论

体温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前提。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性体温低于36.0℃的现象。短时间低体温对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组织器官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但凝血功能紊乱、麻醉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术后切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都是低体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6]。因此,减少低体温的发生,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体温均比术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的体温又比之对照组有所升高,所以术中保温对低体温的预防会更有效。

应激反应是机体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特征,受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在生活中,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帮助机体对外界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但过强的应激和过长时间的应激反应却会造成机体代谢能力和内环境的紊乱,因此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预后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中,常用AD、CRP、NE 等激素水平来表现患者应激反应[7]。两组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激素水平的比较(P>0.05),但术后应激反应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缝隙护理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满意度,减轻术中由患者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同时低体温也会增加患者身体的应激反应,术中保温不仅减少了低体温的发生,也有效降低了低体温所带来的后遗症包括身体的应激反应[8]。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联合术中保温可以有效降低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低体温和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缝隙创伤性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雨的缝隙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