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三性”

2023-10-15 13:36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黄德发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游戏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黄德发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因为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布置的作业往往内容机械、量较大。这样便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压力,进而造成某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丧失兴趣。目前的教育提倡“减负增效”,教师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完成作业的优化与设计工作。

一、凸显“双基”性——作业减负之“根本”

目前,部分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大,导致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和包袱。因此,教师在设计“双基”巩固型作业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实现作业减负的重中之重。

(一)紧扣“双基”目标,设计巩固型作业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也必须确保这一基础性特征的体现,要让学生在作业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结束“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设计了以下作业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长方形、正方形都有____条边,这两个形状的图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角。

(2)长方形的____相等,而正方形的____相等。

(3)你是怎么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呢?

设计此类作业体现了注重基础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并且明晰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一作业的内容并没有较大的难度,却可以逐步深入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展开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数学学科的神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紧扣“双基”目标,设计针对型作业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然而在做练习或者考试的过程中却时常出现各种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作业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后加强和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结束“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之后,布置了以下课堂作业:

(1)列竖式计算这些算式的答案;

(2)请你为这些算式划分类别。

学生需要首先完成这部分的练习题,并列出竖式。结束这些练习后,学生要为其划分类别,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别。

这项作业中囊括四种种类不一的计算题,其种类分别是不退位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在做这些题目时,学生在细致深入地分析后,一般情况下会产生此种差异化的回答:其一,将加减法作为分类根据,即23+13=36、43+18=61、39+55=94 归为一类,76-14=62、52-29=23、47-29=18 归为一类;其二,将退位、进位作为分类的根据。在学生计算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谈一谈针对种类不一的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的事项。通过此类作业的训练,学生可以娴熟地计算100 以内的加减法,还可以归纳出易错点。

二、凸显趣味性——作业减负之“关键”

如今,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并不高。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深感学业压力大,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兴趣,通常情况下都会应付了事,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比较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设置作业,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会感到写作业如同玩游戏一般充满乐趣,便能够顺理成章地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紧扣学生喜好,设计游戏化作业

游戏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把游戏和数学作业联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愉悦感,进而独立自主地做好数学作业。

例如,一位教师在结束“乘法口诀”教学内容后,便在课后与学生共同进行“对口令”的游戏。这一游戏操作起来极为方便,学生能够时刻和自己的同伴游戏。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选择和自己的父母共同游戏。此种学习方式明显强于机械记忆,并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采用游戏的形式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上学习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领略到数学学科的风采;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和同伴之间更好地交流,培养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二)紧扣学生认知,设计情境化作业

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专注于当下的学习,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情境式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通过持续开展的数学学习,又可以继续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学生继续学习,从而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例如,一位教师在结束“100 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后,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情境式作业。教师在作业单上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商品,并且在这些商品下分别标出了价格,接下来让学生计算:(1)假设你有15 元,你能购买哪些商品?(2)你想买什么商品,买这些商品一共需要花多少钱?

布置此种和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迅速地进入布置的作业情境之中,在这一情境内更好地体会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价值。

三、凸显自主性——作业减负之“推手”

每个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方面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传统的数学作业较少关注学生个体的真实状况,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学,导致学优生无法吃饱,而学困生不能完全消化。如果要使每个人都能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更好发展,教师务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到作业在难度上的层级划分,也要关注到作业量的划分。

(一)基于学生差异,让作业难度梯度化

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留教材中的基础题目;针对基础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布置难度稍大的题目。如教材中的思考题,练习册内标有星号的题目等,秉持着确保基础的前提下寻求发展的基础原则,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基础、变式练习和发展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情自主选择喜爱的作业。

例如,一位教师在结束“最小公倍数”教学后,设计了下列练习:

A 基本题:求如下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 和10、8 和9、3 和45、12 和18?(这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基础作业)

B 变式题:将一包饼干平均分给8 个人或6 个人,都可以恰好分完,这包饼干最少有多少块?(这是针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提高练习)

C 发展题: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是150,并且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5,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这是针对有一定能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题目训练。这样不但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

(二)基于学生能力,让作业数量弹性化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经验都有所差异,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状况和发展规划的差异性为其安排作业量。针对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独立研究新知识;针对学习不够仔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不强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为其加大作业量。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触类旁通。

尽管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所变化,然而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却有一些待处理的问题。例如,教师指出,设计和评改差异化的作业,则必不可少地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耗费更多的时间,如果所有的课时都采用此种设计和批改方法可能会让教师过度劳累。如何才可以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呢?怎样才可以防止分层设计使学生产生“我差、他优”的错误心理呢?通过何种方式让分层更合理呢?如果学生自主选择的层次与教师内心定下的层次有所差别,又应当如何协调呢?笔者希望通过未来的行动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在“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让作业体现出“双基”性、趣味性及自主性的特征,唯有如此,才可以体现出作业真正的作用与功能,进而为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助力。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游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作业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