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探索

2023-10-16 13:17赵惠玲赵亚蕾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声乐戏曲民族

赵惠玲,赵亚蕾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戏曲发展陷入了困境,传承和发扬戏曲文化是时代的需求。高校对于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民族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与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融入戏曲文化,从而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

一、民族声乐教学原则和要素

经过几代优秀声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民族声乐吸收戏曲、民歌、曲艺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了大量的民族声乐人才。民族声乐作为融唱歌和舞台表演为一体的艺术,具有自身的特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其特性,第一,民族性。民族声乐是历史的传承,其在发展过程中从民间大量吸取养料,把民间特有声乐进行专业转化,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风格。民族语言也对民族声乐表演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语言搭配不同的风格,使民族声乐作品更加生动形象。第二,艺术性。民族声乐表演具有艺术性,这与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的二次创作有非常大的联系,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艺术性,就需要学生大量欣赏各种不同的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加对作品的了解和认知,扩宽自身的知识面,实现文化的积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第三,科学性。民族声乐表演具有科学性,演唱者需要具有演唱和表演能力。随着艺术的发展,民族声乐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融入更多的科学性元素,确保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演绎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民族声乐表演是包含了语言艺术以及肢体艺术的表演,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以下要素。第一,重视眼法的表现力。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众可以从表演者的眼神中感受到情感的变化,演奏者的眼神必须随着作品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充分发挥眼法的作用,通过眼神实现与观众的交流,让眼神为自己的表演增光添彩。第二,重视面部表情。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要能够充分反映作品的感情,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如果演唱者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没有投入真情实感,面部表情僵硬,就很难与观众之间建立交流,严重影响声乐表演的感染力,严重的还会引起观众的不满。第三,重视形体表演。民族声乐是语言和肢体结合的艺术,形体表演能够很好地辅助表演者传递感情,更好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感情,建立起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使艺术作品更加形象化、情趣化。第四,重视表演手势。在民族声乐表演中,手势作为无声的表演,不能够随心所欲,要做到恰到好处,与眼神、形体、面部表情相配合,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感情,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第五,注重表演动作依据。表演者要根据人物性格、年龄、身份等分析人物的特征,在实际学习和练习中更多地揣摩人物特征,把握人物形象,把角色演活。高职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一定要融入该要素,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民族声乐人才。

二、把戏曲文化融入民族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在创作优秀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融入了戏曲文化,这种融入不仅能帮助演员抒发感情,还能更好地实现角色的塑造,对于剧情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一)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音乐发展趋向多元化,每个国家的音乐创作者都在寻找合适的定位,从而不断突破自我,而民族性才是音乐背后的支点,因此可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中国民族声乐在这样的历史发展机遇下要不断借鉴吸收戏曲文化的精华,完善自身。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要充分融入戏曲文化,加深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从而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帮助自己完善技能,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新课改要求下,高职民族声乐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感悟力。要重视打开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扎根戏曲文化,发现值得借鉴的元素,提升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质量。

(二)发扬传统文化

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共通之处。我国戏曲文化非常丰富,但学习者与传承者越来越少,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一定要重视把戏曲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传承我国优秀的戏曲文化,还会给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我国民族声乐资源非常丰富,高职院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戏曲文化,实现更好的创新和发展,促进高校民族声乐的快速发展。

三、戏曲文化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民族声乐与我国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不管是在演唱方法还是在表演的风格等方面,戏曲文化都对民族声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民族声乐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从戏曲文化中吸收营养,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创新。首先,重视气息的运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运用一直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古人曾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更加说明了气息运用对于学习民族声乐的重要。在戏曲表演中,演员很讲究用丹田之气,运用丹田之气能够确保声音更加沉稳有力。戏曲演员在表演时会用顿音、颤音等技巧进行强调的转换,从而更好地表现不同戏曲的感情色彩和地域风格。民族声乐在演奏时与戏曲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大量优秀戏曲的熏陶,还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具有代表性的唱段,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表演中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其次,重视咬字行腔。在戏曲表演中,咬字、吐字的技法非常重要,戏曲的音韵之美体现在字上,音乐家们经过实践得出了字正腔圆的评判标准,因此,演唱必须做到依字行腔。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发声要腔圆、字正,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师要把戏曲表演中的咬字和吐字技巧以灵活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依字行腔的技巧。最后,舞台表演。民族声乐表演包含语言艺术以及肢体艺术,要想避免学生出现表情呆板、姿态别扭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充分吸收和借鉴戏曲舞台表演的优势,让学生的表演更加生动灵活。戏曲表演讲究“四功五法”,演员在实际表演时要将身段、手势、眼神、表情融入到表演中,结合舞蹈、杂技等艺术展现出潇洒、灵动的美感。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把戏曲中的“四功五法”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提升对表演的认知。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的表演更加生动传神。

四、戏曲文化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路径探索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刻板地模仿,而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其灵魂。目前,很多高校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戏曲文化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点的梳理和简单的学唱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现时代,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在发扬和传承戏曲文化时需要在前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创作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作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一定要正确看待戏曲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实现两者的高效融合,在继承戏曲文化传统的同时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融入戏曲文化。还要重视在融入戏曲文化的同时做好民族文化的弘扬,促进不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当地戏曲文化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势。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究戏曲文化,不断挖掘优秀的戏曲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聘请专业戏曲人才

教材对实际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戏曲文化在民族声乐中的推广。目前,很多高职民族声乐教材中都没有戏曲内容,对于戏曲与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非常不利。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聘请戏曲专业人才,把有针对性的朗朗上口的戏曲选段、对唱、小组唱等优秀选段编写进教材,通过选择多种类型并且含有戏曲元素的优秀作品,加深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策略的可实施性。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教师非常缺乏,目前,民族声乐教师以声乐专业为主,缺乏戏曲理论知识以及表演实践,因此,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中需要聘请戏曲方面的专业人才,采用讲座、课题研究等不同的方式,让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有关戏曲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正确认知戏曲与民族声乐表演的关系,从语言艺术和形体艺术等方面对戏曲文化进行传承。

(三)改革教学模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以及戏曲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因各种原因使戏曲院团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很多年轻人对戏曲存在错误的认知,导致高校民族声乐的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了解非常少。新时代互联网上有各种新媒体,各种APP 软件和网络课堂,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戏曲,感受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高职民族声乐教师一定要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把更多的优秀戏曲作品展示给学生,给予学生专业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学习吸收戏曲文化的精髓。高职院校还要积极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平台,邀请戏曲方面的专家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和戏曲专业老师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戏曲的距离,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戏曲文化。

五、小结

综上所述,戏曲文化在高职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民族声乐专业相关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发掘戏曲文化对民族声乐的影响,然后通过转变教学理念、聘请专业戏曲人才、加强与地方戏曲传承人的交流、改革教学模式等措施,实现戏曲文化与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合,更好地传承戏曲文化的精髓,促进民族声乐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声乐戏曲民族
我们的民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多元民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