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曲《贵妃醉酒》中戏曲元素的探究

2023-10-16 13:17阚若瑾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贵妃醉酒杨贵妃唱词

阚若瑾

(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一、《贵妃醉酒》歌曲概述

由王晓岭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的《贵妃醉酒》是典型带有戏曲元素的民族声乐作品。王晓岭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的著名词作家;王祖皆、张卓娅夫妇二人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他们合作了众多民族歌剧和民族歌曲,对民族音乐研究深入透彻。歌曲《贵妃醉酒》主要借鉴了梅派《贵妃醉酒》中的戏曲元素,并将中国京剧中的念白、唱词、唱腔和表演身段与歌曲巧妙融合在一起,使歌曲《贵妃醉酒》在保留传统京剧特色的基础上,又兼备了创作型民族歌曲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是极具戏曲风格的代表性民族声乐作品。

京剧《贵妃醉酒》是“梅派”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梅兰芳不仅是中国京剧著名“四大名旦”之一,也是“梅派”京剧的创始人。梅兰芳的表演别具一格,他在演出时突破了传统的旦角,开创了“梅派”,创造性地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这是属于梅兰芳的独门艺术。“梅派艺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以生为主”的舞台形式,推动京剧进入“生旦并重”的时代。作品《贵妃醉酒》讲述了唐玄宗命杨贵妃在百花亭设宴,翌日,杨贵妃来到百花亭等待,却被告知皇上出尔反尔,要去宠幸别的妃嫔,杨贵妃心生妒忌,伤心哀怨,便开始了“贵妃醉酒”。梅兰芳以其优雅的身姿,以“梅派”浑厚婉约的唱法,将《贵妃醉酒》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了千古绝唱。

民族歌曲《贵妃醉酒》借鉴了京剧《贵妃醉酒》的戏曲元素,歌曲在故事内容、念白、唱词、唱腔和表演身段上对京剧《贵妃醉酒》均有借鉴和运用。不同的是,京剧《贵妃醉酒》更侧重于讲解整个故事,对醉酒的原因、醉酒后的情节以及人物间的对话都有所描述;而民族歌曲《贵妃醉酒》则更重视描绘杨贵妃醉酒的过程,描绘杨贵妃从微醺到沉醉这一循序渐进的醉酒过程,结合其内心回忆与感情变化,表达出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哀怨和心中的痛苦与无奈。

二、民族歌曲《贵妃醉酒》对戏曲元素的运用

该板块将从歌曲的念白、唱词、唱腔以及表演身段四个方面对歌曲《贵妃醉酒》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展开探究论述。

(一)“念白”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念白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一种特殊音调,是将语言的戏剧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一种表现手法,分为京白、韵白、数板念白等。念白在许多京剧作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京剧《凤还巢》①中程浦唤出雪娥,命她暗中偷觑穆公子,雪娥的念白:“适才奉了爹爹之命,前来偷觑穆郎……”等等。念白与人们在生活中的交谈类似,多为人物之间的对话,常以音流的形式出现,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唱词”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由于语言是人们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歌唱中,“唱词”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在歌唱中我们还必须重视歌曲“唱词”的咬字吐字,注意字正腔圆,更好地去完成作品的演唱。

1.“唱词”内容的借鉴运用

民族歌曲《贵妃醉酒》的唱词采用了古代七言诗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杨贵妃醉酒后的故事情节以及她的内心独白。

例如歌曲中“金炉香冷空②罗帷”借鉴了京剧中的“清清冷落在广寒宫”,以嫦娥自比,“下九重、离月宫、独自清冷”这些都表达了杨贵妃独自一人等待唐玄宗的孤独伤感之情。歌曲中“百花亭前,月低垂”借鉴了京剧中“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环境,渲染气氛;歌曲中“只在梦中回味”和“今宵梦回”借鉴运用了京剧中的“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杨玉环今宵如梦里”表现出杨贵妃深知那些美好和幸福早已是过往,但依旧沉浸于过去,不愿走出。歌曲中“羡只羡鸳鸯戏水成双对”和“就与你比翼飞”分别借鉴了京剧中“玉石桥斜倚把栏杆靠,鸳鸯来戏水”和“雁儿飞,雁儿并飞腾”杨贵妃看到鸳鸯戏水,大雁比翼向南飞,想到连鸳鸯和大雁都是出双入对,而自己却在孤独等待,不禁触景生情,表达了内心的羡慕和伤感之情。

2.咬字吐字技巧的运用

中国表演艺术注重语言的咬字吐字,讲究发音的“字正腔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戏曲等艺术精华,因此对演唱时“字”的要求极高,并与京剧的咬字吐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京剧唱法的一大特点是咬字清晰,所以戏剧演员在演唱时要做到咬字清晰、准确。又因为我国汉字声韵结构分为声母和韵母两大部分,其中,声母即“字头”,韵母是“字腹”和“字尾”,因此在表演歌曲《贵妃醉酒》时,“唱词”的发音分为“字头、字腹、字尾”。在歌曲中,“醉”字的反复使用,能表达人物的状态和情感,因此“醉”字的处理也是演绎该歌曲的核心。演唱者在多次演唱“醉”这个字时,借鉴了京剧中的“喷口”和“拖腔”,以“z”为“字头”,上下牙接触,舌尖抵住下门牙,通过小腹保持发力,均匀呼吸,从而形成“喷口”。“z”之后是“字腹”,引出韵母音“ui”,紧接着运用拖音形成“字尾”,运用“拖腔”加强歌曲节奏,更能体现出歌曲的戏曲风格。对歌曲咬字吐字的细致处理,使其与整体人物形象相符,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三)“唱腔”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唱腔在戏曲中尤为重要,也成为了民族声乐作品中主要借鉴戏曲作品的方面,该板块将从歌曲的唱腔角度论述歌曲中戏曲元素的运用。

例8 (根据2014年北京高考试题改编)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1FeCl2溶液,记录如表1。(a、b、c代表电压值)

1.润腔的运用

“润腔”是中国传统京剧的重要唱腔之一,是中国民间音乐创作、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灵活演绎歌曲腔调的一种创新概括。“润腔”借助“以情润色,润而生味”来表现作品独特的音乐魅力和风格特征。“润腔”多以装饰音(倚音)的形式出现,装饰音(倚音)一般是轻快、圆滑的,且对音准的要求极高。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一要注意其长短,过于冗长则显笨拙,过于简短则失去韵味;二要注意高音的准确度,不能出现音偏高或偏低的情况,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在歌曲《贵妃醉酒》中,第一部分重复两段歌词,最后的“醉”字采用了前倚音,且呈下滑趋势,要遵循装饰音(倚音)“轻、快、准”的演唱原则,结合演唱者的个人理解进行诠释。通过“润腔”来表达作品情绪,通过对比来调节节奏和力度,使作品的连贯性得到充分体现,层次性更明显,呈现出亲切、优雅的特点,带给听众更加清晰、流畅的听觉感知,表现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

“润腔”也常在由京剧改编的歌曲中出现,例如歌曲《粉墨春秋》中,后半部分歌词引出歌曲主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歌词中“的”“事”“流”的演唱技巧均借鉴了京剧“润腔”的演唱技巧,在演唱时要特别留意倚音的发音特点,掌握好换气口,以便更好地诠释歌曲的主题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装饰音(倚音)增加了歌曲的灵活性,使作品更富魅力。

2.拖腔的运用

“拖腔”是京戏中常见且极具表现力的一种表演形式,是在一段唱词结束后,旋律仍持续下去的部分。“拖腔”常在某一段唱段的高潮处出现,它的组成并不局限于一个单一音节的延伸,而是通过较为自由的延长音来烘托气氛,将角色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正是由于“拖腔”“自由、延长”的特点,演唱者在演绎“拖腔”部分时,要做到气沉丹田,歌唱前需口鼻张开深吸气,依靠腰部力量,使气息流畅、均匀、灵活地变化,运用科学的发音方法来演唱。

在歌曲《贵妃醉酒》中,一个“醉”字“拖腔”长达13 拍,不仅是单独音的延长,其间还要控制高音与倚音之间的转换与对比,这些都要依靠强大的气息支撑。从整部作品中可以看出,“醉”字多以“喷口”和“拖腔”为主,以“z”为开头,舌尖与下齿相接触,嘴巴呈现出一个“0”形,通过传递气息,形成“喷口”,随后加入拖音,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使演唱者的咬字更加清晰。

3.剁板唱腔的运用

京剧板式唱腔有快板、慢板、散板、跺板、流水等,其中垛板常出现在老旦的唱段中,一般不单独使用,例如京剧《钓金龟》中的唱段《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皆因是我的儿年小,娘在中年,我怕的是百年之后……”运用了剁板唱腔,该唱腔讲究一字一音、歌词对应,不仅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还能加强角色语气,有一定的强调作用。

在歌曲《贵妃醉酒》的音乐情绪发展至高潮后,在第59 小节的开头,主旋律突然进入中音区,节拍转变成了连续的四小节三拍,表达了杨贵妃内心久久不能平复的情绪,唱词“待等那,青丝白,红颜退”紧接着旋律回到原速,唱词“千姿百媚,比不过人间真情贵”烘托了悲哀和凄凉的气氛,表达了杨贵妃对人间真情的向往。这部分是全曲最深入人心的部分,音乐、声调、情感的反差最大,在演唱“待等那,青丝白,红颜退”时,借鉴了京剧的跺板唱法,速度由慢渐快,运用急促有力的喷口抓住每个字的字头,同时情绪更加激动,一字一音一一对应,将杨贵妃的内心独白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表演身段在民族歌曲《贵妃醉酒》中的运用

京剧汇集了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不但要唱,还要表演。演绎民族声乐作品也需要将演唱和表演相结合,但歌曲的演唱没有舞蹈动作,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多以肢体动作和眼神传递情绪。

(一)肢体动作的借鉴运用

表演者可以在肢体动作上借鉴京剧,如京剧中的“卧鱼嗅花”“衔杯饮酒”,二者均为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经典动作。虽然在歌曲的表演中无法做到这种大幅度的动作,但依旧可以通过一些小幅度表演进行表现,例如开头和中间的伴奏部分,可以借鉴京剧中梅兰芳醉酒站不稳,晃动身体的动作来体现表演者“醉”的状态;又例如唱词“霓裳羽衣舞难随”可以借鉴京剧中甩水袖的动作,演唱过程中右手比作“兰花指”,甩起手腕在半空中画一个“圆弧”的形状,表现杨贵妃微醺状态下的舞姿;再例如唱词“且饮了这一杯”和“又饮了这一杯”,可以借鉴“衔杯饮酒”的动作,但不需要像梅兰芳先生一样弯腰转身用嘴衔杯,可以用“兰花指”做举起酒杯饮酒的动作,表现杨贵妃一杯接一杯饮酒的状态。

(二)眼神的借鉴运用

在歌唱时,演唱者通过眼神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眼神向观众传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演唱者可以通过眼神表现微醺醉酒时应表现的慵懒、悲伤的眼神;沉醉时应表现出“迷离”的眼神;歌曲进入快板处应表现出“只羡鸳鸯不羡仙”惆怅的眼神;以及最后意识到所有荣华富贵都不及人间真情贵的半梦半醒的坚定眼神等。例如歌曲唱词“羡只羡鸳鸯戏水成双对”,可以通过眉毛微皱,做出羡慕的眼神;再例如唱词“叹只叹梨花带雨相思泪”,可以用手做出抹眼泪的动作,眼中闪烁泪水,做出悲伤的眼神。通过眼神的变化,与观众交流,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展现作品的丰富古典魅力。

四、结语

民族歌曲《贵妃醉酒》是将国粹京剧的戏曲元素和现代声乐作品创作手法相结合的典型作品,歌曲保持了传统京剧的特色,体现了民族声乐作品的多元化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该歌曲在念白、唱词、唱腔以及表演身段上都对京剧《贵妃醉酒》有所借鉴,只有在充分了解歌曲戏曲元素的文化基础之上,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演唱好这部作品。

注释:

①京剧《凤还巢》是梅派代表剧目之一,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又名《丑配》。

②罗帷释义为丝制帷幔,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的代表作《风赋》中的:“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贵妃醉酒》歌词中有所体现。

猜你喜欢
贵妃醉酒杨贵妃唱词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Splendid New World in Straw Paintings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贵妃醉酒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出处
贵妃醉酒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梦回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