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风格与表演手段研究

2023-10-16 13:17朱雪瑞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艺术表演水袖秦腔

朱雪瑞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秦腔是一门在民间音乐基础上融合说唱艺术形成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借鉴与吸收了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程式化表演风格,也借助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的艺术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色[1]。为了充分展现出独特的秦腔艺术风格,必须对秦腔艺术有深刻认知,尤其是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表演手段与技法,将秦腔艺术的风格与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秦腔表演人员要加强表演手段的学习与训练,深刻认识秦腔艺术的风格特色。

一、秦腔艺术的基本风格特征

(一)语言风格特征

秦腔艺术采用的语言主要是陕北等区域的本土方言,并且其还充分参考吸收了我国传统古典诗词当中的语言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成就了秦腔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秦腔艺术涉及的本土语言主要包括泾阳、三原与高陵等地区的方言。无论是秦腔的唱段还是秦腔的对白,其内容都是秦人对内在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性与直率性。在文字方面,秦腔语言表现出自然性和朴实性等特征,在语言发音方面有干净利落、慷慨激昂等特色[2]。从宏观视角来看,秦腔语言同传统剧种的语言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其个性化特征和艺术风格方面,其可以将秦人固有的精神风貌与气质进行很好的表达与呈现,如《铡美案》这一作品涉及的“陈世美被包公斥责”这一戏剧片段中的秦腔唱腔语言展现了区别于京剧、川剧与越剧等传统戏剧的独特语言风格,充分表达了嫉恶如仇的正义精神,语言表现出直率明了、刚劲尖利等特色。这些都同本地区人民的豪迈、豪放等精神品质有非常强的联系。此外,秦腔语言非常接地气,具有朴实的特征,尤其是同普通大众的生活联系紧密,甚至部分语言会采取对白语言的表达方式推动秦腔表演活动的进程。简言之,秦腔语言艺术风格表现为采用通俗的秦音语言,并且会套用日常方言中的用词对秦人特有的内在情感与思想进行有效表达及呈现。

(二)音乐风格特征

秦腔艺术涉及多样化的音乐表演形式及路径,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弦乐。作为秦腔音乐的一种主要构成形式,弦乐涵盖月琴、胡琴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尤其是胡琴,其是决定秦腔艺术风格与音乐特色的一种乐器,其音色具有高亢、洪亮等特征,可以使受众产生苍劲、浑厚的感觉。二弦子是秦腔演奏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其在实际演奏中主要呈现为震耳的尖细状态,而月琴与二胡等乐器在秦腔艺术表演中呈现出绵邈的音调特色,可以使演奏出的音乐表现出痛楚、婉转与凄凉等众多情感风格。其二,唢呐、大号等吹奏类或打奏类乐器也可以使秦腔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如唢呐可以使秦腔音乐具有喜悦的情感氛围,大号则可以使秦腔音乐表现出激愤、悲痛等情感,其主要以高亢音进行表现;锣鼓等类型的打击乐器则可以表现豪迈、雄浑等情感特征。其三,堂鼓、干鼓等类型的乐器也是展现秦腔音乐雄浑、粗犷等音乐风格及特色的重要乐器,如干鼓在整个演奏中可以发出尖而高的音调,并且具有清脆而响亮的音色,配合锣钹、暴鼓以及堂鼓等这些乐器可以呈现粗犷的声音[3]。

(三)唱腔风格特征

秦腔唱腔的风格特征主要体现为两大部分,即“板路”和“彩腔”,并且,这两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欢音和苦音。其中,苦音腔可以对秦腔独特艺术风格进行有效展现,具体表现在深沉、哀婉以及激昂慷慨等方面,一般主要用于对悲怆、怀念以及凄哀等主题的风格进行表达;欢音腔则主要用于对有力、欢乐、明快以及刚健等特征进行表达,表达兴奋、开心、高兴的主题情感。可以说,秦腔唱腔是一种对秦腔的艺术风格特色进行展现的方式,具体唱腔发音期间侧重满口腔,并利用丹田进行发音,气流则需要借助腹部的收缩来发出,然后经由喉头部位配合口腔共鸣的作用一同进行发音。在实际的秦腔艺术表演实践中,演员一般会采用高昂的声音风格。此外,在行腔运调实践中,秦腔同其他种类的地方戏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如秦腔唱腔一般采用直上的高音方式进行呈现,但是,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会表现为突然下沉的变化过程,这样自由进行声音升降的唱腔运用方式可以使整首曲目作品的唱腔表现出活泼、激越等非常显著的特色。运用这种类型及形式的唱腔可以很好地表达悲苦之情,如在《烙碗记》这一秦腔作品当中,演唱者就有效运用了独特的秦腔唱腔方式对其激越、豪迈等艺术风格或者艺术特色进行了有效表达,这是一种基本的秦腔艺术风格。

(四)表演风格特征

秦腔艺术的诞生充分参考了传统戏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共性程式化艺术特征,并且,整个秦腔表演展现出个性化艺术特色及风格,有效呈现了秦地所独有的高亢、洒脱等艺术风格。秦腔艺术表演实践中会涉及一些动作幅度比较大的肢体动作,同时,其关于硬线条或者粗线条的勾勒内容比较多,而软线条或者细线条等方面的内容比较少。这样的秦腔表演艺术特征不仅体现在净角方面,在生角中也有所体现。无论是须生、小生还是老生等,在表演期间都会要求表演者在举手投足上高度把控好表演的强度与硬度,尤其是要注意保持肢体动作的连贯性,尤其是要尽量做到一气呵成。与此同时,秦腔艺术表演实践中也会涉及吹胡子、抖架子、瞪眼以及甩水袖等表演绝技,这些表演技巧都有非常强的张力。旦角的表演过程所展现出来的表演特色及特征之一是“柔中见刚”,如《游西湖》这一秦腔作品当中的“李慧娘”角色,或者《窦娥冤》这一经典秦腔作品当中的“窦娥”角色,演员在登台表演这些角色时要坚定不移地呈现“刚烈有度”这一基本的艺术风格特征。

二、秦腔艺术的常用表演手段

(一)翎子表演手段

翎子在我国传统戏曲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某些身怀武艺的人物所穿戴头盔上的一种装饰品,装饰对象通常为武将角色,长度维持在五尺或者六尺左右。通过运用翎子,可以对舞台表演人物的内在思想情感进行有效表达,进而对整个秦腔表演过程进行美化和丰富[4]。比如,《黄鹤楼》这一剧目作品中张新华饰演的“吕布”角色在装扮上为了凸显人物的英气与勇猛风格,专门在头上佩戴了翎子。翎子的运用实际上涉及多种多样的技巧与方法,可以概括为颤、抖、拉、摆、竖、噙、按、绕。以“颤翎子”技法为例,其主要是保持双翎子维持向前倾伸的状态,并且要时刻维持颤动状态,如《芦花荡》中的周瑜在表现自己“气急败坏”的心理的过程中专门采用了“颤翎子”这一表演技法。上述这些翎子的使用技法及难度等都有所不同,都可以推动表演剧情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应的表演人员除了要有表演造诣外,也要掌握翎子在舞台表演实践中的常用技巧与方法,并做到灵活应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表演的角色以及特定的剧情。

(二)口条表演手段

“口条”实际上就是指假胡须或者胡子,并且常常带有一定的夸张性特点。“口条”是秦腔艺术表演中某些男性人物角色扮演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造型之一,可以配合角色舞台肢体动作表演方法与技巧的有效运用对人物艺术特征进行刻画,以及对表演进行美化等。与此同时,秦腔表演中不同的角色涉及各不相同的胡须或撮子等形式,其颜色与样式等都有所不同[5]。比如,净角的胡须涵盖了虬髯或王八须,有白紫黑、黑色、白色等不同类型。由于秦腔舞台表演中涉及的口条样式、长短以及疏密等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实际表演中会采用不同的表演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其中的须生角色在秦腔艺术表演中占有较大比重,涉及丰富的“口条”表演手段,如捋、甩、撩、摆、挑、推等。整个舞台表演实践中要重点强化相关训练,以积累丰富的“口条”表演方法。对上述十六种表演方法与手段进行恰当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保障最终的表演实效。比如,对“捋”这一表演技法而言,根据捋胡须动作的不同,其可以被划为“满捋式”与“半捋式”两种表演技法。其中,后者在演奏中主要遵从从上向下的顺序将胡须捋到一般部位,该种捋胡须的动作可以更好地引发受众共鸣,使他们遵从由上而下的顺序对三髻须或唇前须进行处理。但是,整个操作中需要有相应的操作者来维持双手手心向上这种操作状态,并用食指和中指夹着唇前须,之后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做出捋胡须的动作,其间,捋胡须动作要保证手指经过须稍。

(三)梢子表演手段

所谓“梢子”,主要是指假发。秦腔表演中人物造型如果没有佩戴头巾或者帽盔,那么,净角或者老生多会采用“蓬头”这种发型。其中,丑角会直接采用光头,武生或者不同类型的小生则会选择扎梢子。其中,旦角在表演中一般会采用“大头”,即在头部右方相应地隔离出一撮头发构成“发绺”来表明其头发梳理的工整性,避免出现杂乱不整的情况。在实际的秦腔表演过程中,常常可以借助“发绺”的运用对表演者的内在思想情感及情绪等进行有效表达。如果要对披头散发的状态进行表现,一般可以直接解开相应的“大头”部位处设置的发纂,将发垫去掉,应用梢子完成表演。梢子的使用技法主要可以概括为甩、旋、盘和抡等,不同方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四)水袖表演手段

传统戏曲表演涉及众多种类的服装及道具,如道袍、官衣、蟒袍等,并且,它们都会在袖口部位设置一段长度的白绸,这就是所谓的“水袖”。古人所说的“长袖善舞”中的“袖”指的就是水袖,是可以用来进行舞蹈表演的辅助道具,如果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增加秦腔表演者表演形象的美感,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其内在的思想情感。但是,要达到这一效果,秦腔表演者要认真表演和训练,积累丰富的有关水袖表演的技巧、经验。丑角、小生等不同行当的表演都会涉及水袖技法的运用,且彼此之间的应用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旦角,在运用水袖进行舞台表演方面的效果最佳,使用量也最大。水袖的运用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出袖、回袖与舞袖这三个核心部分,结合具体表演需求可以进一步细分成冲、抖、翻、抛、掸和绕几种不同的技法,表演者可以借助丰富多样的水袖技法提高秦腔表演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秦腔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唱腔、表演和音乐几个方面。在秦腔艺术表演过程中,必须在巩固基础秦腔艺术理论基础上,侧重条子、梢子、水袖和翎子等这些关键表演手段的综合学习与训练,这样才可不断提升秦腔艺术表演水平。

猜你喜欢
艺术表演水袖秦腔
Jiao Ayi| 《娇阿依》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演出监督在艺术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街场黄梅戏的艺术表演风格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曾凤飞:水袖轻拂的《远·近》恭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