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编创的初探
——以“翻山铰子”为例

2023-10-16 13:17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表演性课间操民间舞蹈

赵 迈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一、“翻山铰子”融入中小学民间健身舞的重要性

民间健身舞蹈是一种反映了民族生产生活方式与性格特征的特色文化活动,它创造性地开拓思维,把广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舞蹈与健身操动作二合为一。“翻山铰子”是一种流传在四川巴中地区平昌县的民间舞蹈,是一种一边挥舞一边击打铰子的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有所不同,翻山铰子具有明显的地区传承特性,而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以小规模师徒传承模式为主,并非大范围传承。现如今,传统课间操过于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促进学校课间操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我们应该对传统健身舞进行创新,从而使特色课间操在学校得到推广。

(一)有利于学校课间特色健身舞的推广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响应国家“阳光体育”的号召,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的跑步、广播体操等课间活动已不能满足中小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多元化的课间舞来增强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翻山铰子”已经从原生态舞蹈发展成受人们喜爱的集体舞蹈,并且形式多样,如果能将它有效融入到中小学课间舞中,不仅可以推广民间舞蹈,弘扬并传承民族文化,还能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吸引学生参加课间舞活动,促进课间舞活动的开展。

(二)有利于丰富学校课间特色健身舞推广的内容

中小学生课间操都以规定的广播体操的形式来演绎,大都形式单一,没有创新性,并且没有因地制宜,每个学校的健身操内容都差不多,长此以往,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并且也凸显不了学校特色。老一套的练习模式已逐步被淘汰,特色课间操在中小学逐步盛行。“翻山铰子”特色课间舞主要体现在它的舞蹈风格、道具的使用、队形的变化等方面,其中,将道具运用到课间舞中丰富了舞蹈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翻山铰子”融入到中小学生课间舞中不但可以让多数学生认识到校园集体舞的作用,改变对课间舞不积极的态度,还可以丰富课间活动的风格、内容、组织形式,并起到锻炼的效果。

二、“翻山铰子”与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的相容性

课间操是中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放松身心的方式,一般会在上午课间进行。课间操舞不同于其他舞蹈,其要求具有简单均衡的节奏,动作方面需要以简单重复为主,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性。因此,在民间健身舞的编创中,必须以这些性质为基础。“翻山铰子”是一种保留传统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特点,它的舞蹈动作具有重复性,动态具有对称性,节奏具有均衡性。从民间健身舞编创特点和“翻山铰子”的风格特征来看,这两者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容性的。

(一)“翻山铰子”的风格特征

1.“翻山铰子”的历史进程。“翻山铰子”起源于原达县地区平昌县(今属巴中市)七涧岩,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流行于平昌和相邻的营山县部分地区,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扩展到邻近的渠县、通江、南江、巴中等地。在清朝同治年间,出现了将带子系在钹子两端,将其甩起后进行前、后、左、右以及胯下的击打并伴有相应的节奏的表演形式。到了解放初期,其被用于嫁娶以及祝寿等活动中。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翻山铰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其突破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出现了高台铰子,舞蹈动作与表演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另一方面,伴奏音乐不再以单一的铰子为演奏乐器,增加了唢呐、锣鼓等乐器,这些乐器共同融合在演奏中。翻山铰子在表演时呈现出深情而欢快的旋律,充满着四川地区巴人的乡土气息。表演队伍一般由五个人组成,一人负责表演,二人使用唢呐进行伴奏,一人负责大鼓,还有一人负责小锣鼓。翻山铰子在表演的时候不仅是舞蹈和乐曲的表演,表演的艺人还会进行说唱,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翻山铰子已经成为民间比较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在一些节日、嫁娶等活动中,其已经成为主要的节目形式。

2.“翻山铰子”的舞蹈特点。“翻山铰子”在动作方面以循环往复为主,舞者需要不断地做出击打铰子的动作,击打的动作一直处于重复状态,与背景音乐和节奏相配合,形成循环往复的动律。翻山铰子的动作虽然复杂,与击打乐器的动作连接在一起,但无论是平地铰子还是高台铰子,大都只有打、擦、翻、转四种方式,这也是翻山铰子动作重复性的体现;“翻山铰子”的动态具有对称性。舞者在打叉的过程中,位置空间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多以左右左、前后上下的动势形成对比。比如腰部的左右侧弯、扭转,上身的前俯、后仰,肩部的前后摇摆以及和头部的来回转动;“翻山铰子”在表演的时候,无论动作怎样变化,也无论延续多久,其节奏始终是均衡的,总为中速、均匀和平稳。一场表演常常都是20-30 分钟,铰子的敲击也始终和着2/4 节拍。

(二)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的特征

1.动作的规律性。动作的规律性是中小学课间舞的重要特征。中小学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其身心尚未成熟,所以,在课间操的编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这个特点。舞蹈动作具有规律性,既能够使中小学生快速融入到动作中,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目的。从目前已经实施的课间操情况来看,舞蹈动作基本都具备动作的规律性,这也印证了在编创课间操时采用规律的动作来应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正确性。

2.动作的对称性。编排动作中常常采用对称性原则,流行在中小学校园中的课间操的主要作用是放松学生的身心,由于参与的学生比较多,所以,在现行的健身操中,有往左倒侧腰就有往右倒侧腰,上身前俯必有后仰,脚步前进必有后退。这也利用了人的惯性思维,方便学生记忆,不会给中小学生带来负担,起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动作的表演性。民间健身舞具有很强的表演性,作为一种大型团体舞蹈形式,在很多地区它是一项专门的表演项目,有不同的等级与难度。不仅如此,民间健身舞作为一种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与凝聚力的舞蹈,还设有专门的比赛。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民间健身舞具有表演性,而且这种表演性需要以简单、明快的动作表现,突出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展现出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的精神面貌,体现出他们热情洋溢的一面。

(三)翻山铰子与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的融合

从上述“翻山铰子”的风格特征和中小学民间健身舞的特征来看,可以选取“翻山铰子”动作的重复性、体态的对称性和表演性等这些方面的元素,将其运用到中小学民间健身舞中。动作上采用重复性原则,降低动作难度,运用“翻山铰子”相关元素,让学生在舞蹈中体验民间舞蹈的传统特色;两者在体态上都具有对称性,在编创“翻山铰子”民间健身舞时,可以配合上身的前俯后仰进行打叉,配合肩部的前后摇摆以及和头部的来回转动进行运动,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锻炼,也让舞蹈有对称的美感;民间健身舞具有很强的表演性,“翻山铰子”作为民间舞蹈,其表演性是不言而喻的,一个舞蹈作品如果缺乏表演性就会缺乏感染力,缺少真情实感,无法使观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所以,我们在融合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让学生善于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降低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以“翻山铰子”为特色的健身舞编创要领

“翻山铰子”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本身的特点与中小学课间操有很多相容之处。所以,选取其中的舞蹈元素应用到中小学民间健身舞之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翻山铰子”是一种音乐与舞蹈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所以,在中小学民间健身舞的创编过程中,需要对舞蹈元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做到因人而异,注重科学性原则,避免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与此同时,也要有创新性,因为创新是发展的关键,用创新性民间特色课间舞代替传统课间操会让学生充满兴趣,进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一)动作的编排

对“翻山铰子”的动作素材进行选择时可以保留“翻山铰子”中重复的动作元素以及对称性的动作元素。这种重复性的动作可以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对称性有利于锻炼中小学生的头脑,促进其智力的发育。在动作的编排上,需要以保证锻炼效果为主要目标,把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中小学民间健身舞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动作的编排上,需要使动作具有较强的健身效果。“翻山铰子”中击打铰子的动作可以改变成拍手的动作,转身的动作可以改变成跳跃的动作。这样对“翻山铰子”中的动作进行改编,可以让其成为一种身体各个部位共同参与的民间健身舞。

注重动作的科学性:在舞蹈开始前,应该设计有一些必要的准备动作,进行热身。在主要动作中,应该注意动作的幅度,既不要过于激烈,也不能没有锻炼效果,保证学生有精力参与接下来的文化学习。

(二)音乐的选择

音乐和节奏是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的灵魂,对于音乐的选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音乐不仅需要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与动作相配合,尽量保证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增加学生对民间健身舞的热爱。音乐的选取应该与翻山铰子的动作尽量具有一致性或者同步性。“翻山铰子”在节奏方面要以均衡的节奏为主,无论是什么样的动作,“翻山铰子”动作的节奏都要以中速为主,所以,在音乐的选择上,应该以节奏平稳的音乐为主,并且要选择突出民间舞蹈特色的音乐。选取的音乐可以根据实施的实际情况定期更换,单一的舞蹈音乐容易让中小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参加民间健身舞的兴趣,所以,应该保持背景音乐的流动性与新鲜性。

(三)队形的变化

“翻山铰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和成熟的表演模式,其队形变化相对较多,但我们在改编中小学健身舞的时候要兼顾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数问题,队形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急于追求表演效果,适度变化队形能使健身舞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如由“满天星”变成几个“同心圆”,四排变双排等,运用这种变化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四、结语

“翻山铰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应该得到继承与发扬,其本身的特点与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将“翻山铰子”中的舞蹈元素融合到中小学民间健身舞之中既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创新中小学民间健身舞。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继续尝试深入研究“翻山铰子”,加大对将其与中小学生民间健身舞进行融合的途径的探讨,让民间舞蹈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

猜你喜欢
表演性课间操民间舞蹈
“疫”样课间操
“疫”样课间操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愉快的课间操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课间操
合唱表演性和审美性及其相互关系初探
“表演”观照下的仪式教育——以中国古代释奠礼的表演性因素分析为例
表演性健美操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