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须知道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知识

2023-10-16 14:58宋新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人健康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宋新(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乙型肝炎一度被誉为“中国第一疾病”。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国在各方的努力下解决了两亿多人感染乙肝的问题,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接种乙肝疫苗。

为什么要接种乙肝疫苗

及时、完整、规范地接种,是对抗乙肝病毒的最好武器。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 年,国家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对所有新生儿实行免费注射,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乙型肝炎疫苗是“人生的第一针”。

1.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

新生儿出生后28 天以内,是最需要保护的时期,也是乙肝免疫接种的重点人群。不管孩子的母亲有没有携带乙肝病毒,都要接种疫苗。

2.为何新生儿要在出生后24 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

在婴儿出生24 小时之内,医护人员会为婴儿注射乙肝疫苗。有些没有经验的家长会心疼宝宝,觉得宝宝那么小打疫苗会不会有风险。其实,目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可以得到充足保障,完全可以给新生儿接种,帮助他们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应对乙肝病毒的威胁。按照国家规定,在孩子出生之后24 小时内就应该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对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危害更大,他们一旦感染,转为慢性感染的风险达到90%,一旦变为慢性乙肝患者就几乎不可能治愈了。所以,乙肝疫苗实际上是要跟病毒赛跑,越早接种,给孩子的保护也就越充分。

3.乙肝疫苗接种的时间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 年版)》,乙肝疫苗一共需要打3 针,分别为出生后24 小时内,1 个月龄,6 个月龄,简称0、1、6。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接种,那么在随后的接种过程中,只需要对未完成剂次进行补种即可,并且第二剂次和第一剂次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8 天以上,第三剂次和第二剂次之间的间隔时间为60 天以上。

婴儿出生后如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如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目前国内已有两种HBV 疫苗,一种是重组酵母型HBV 疫苗,另一种是重组CHO 型HBV。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需要同时打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话,则应从对侧注射);如果是上臂三角肌发育不良,可选用股前外侧肌。

对于HBsAg 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怎样注射HBsAg 疫苗?

1.母亲为HBsAg(乙肝病毒外壳部分含表面抗原)阳性时所生的新生儿是HBV 感染的高危人群,若不采取免疫预防,新生儿在12 个月龄时可出现40%~50%的慢性HBV 感染,而HBsAg 与HBeAg(乙肝病毒e 抗原)同为阳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在12 月龄时发生慢性HBV 感染的概率为90%。

2.HBsAg 呈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应在12 小时之内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

3.对于HBsAg 呈阳性者,其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克者,亦须及早注射第一剂乙肝疫苗,并于1 月龄、2月龄、7 月龄后依序再注射3 剂次的乙肝疫苗。

4.HBsAg 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在出生后接种第1 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100 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5.对HBsAg 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在接种第3 剂乙肝疫苗1~2 个月后进行HBsAg 和抗-HBs 检测。如果HBsAg 阴性,抗-HBs<10mIU/ml,可以在0、1、6 个月的基础上继续接种3 剂乙肝疫苗。

6.HBsAg 阳性母亲生育的子女,应该定期进行HBsAg 检测,并及时补种HBV 疫苗,以提高对HBV 感染的抵抗力。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时应注意的问题乙肝疫苗能延迟接种吗?

新生儿第一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都要在出生后尽快接种,特别是对于母亲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第一剂乙肝疫苗应该在提供助产服务的产科接种单位进行接种,同时还要做好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工作;对于没有接种禁忌症的3 个月以内的儿童应及时接种。大多数疫苗接种是可以推迟,不可提前,但有5 种疫苗不建议推迟接种。第一,乙肝疫苗;第二,卡介苗;第三,麻腮风疫苗;第四,破伤风疫苗;第五,狂犬病疫苗。

能不能用免疫球蛋白替代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一种针对乙肝病毒的外源性抗体,可以中和血清中的乙肝病毒,它也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一种方式。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不可相互替代。乙肝疫苗的作用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乙肝免疫球蛋白相当于体液免疫的一种方式。体液免疫是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的目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让人体被动地接受这种抗体,使机体迅速获得免疫力,但是抗体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低。而细胞免疫是使细胞产生免疫记忆,即使体内没有抗体了,当再次接触抗原时,机体可以迅速启动细胞免疫,生成抗体。由于乙肝疫苗起效需要一定时间,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乙肝疫苗起效前对机体进行保护。

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如何?

按照接种流程,对新生儿进行3 针乙肝疫苗基础接种后,95%以上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均呈阳性,可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全程接种3 针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可维持30 年。所以,在普通人群中,在接种了乙肝疫苗后,不需要进行乙肝表面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但是,对于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以对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当乙肝表面抗体的水平低于10 mIU/ml 时,需要进行加强免疫。

注射乙肝疫苗不产生抗体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

1.不良反应

根据现有资料,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副作用不大,一般仅在接种部位出现轻微疼痛和肿胀,发红和硬结者约占10%;有低烧、食欲减退、皮疹或关节痛等全身反应者亦约占10%。令人放心的是,即使HBsAs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后,也未见任何较大副作用。

2.为何有些人注射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抗体?

大部分人在完成了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后都会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但是也有人在注射后会出现不产生抗体的现象,这就是无反应,低反应则为抗体<10 mIU/ml。

目前,对其产生无/低反应的原因还不清楚,但可能与如下原因有关。

(1)遗传。

遗传可通过特定的免疫机制影响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或抗体浓度低,与他们的白细胞抗原有一定的关系。

(2)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在受到病毒感染之后可以激活T 细胞,如果T 细胞数量减少或者功能下降,就会导致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减少,这就会造成对乙肝疫苗的无应答。

(3)乙肝病毒变异。

乙肝病毒在感染过程中有很大的概率会出现突变,突变后病毒的生物特性也会改变,从而导致乙肝病毒的抗原性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出现免疫逃避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就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应答效果。

(4)机体已发生隐匿性感染。

也有少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因为HBsAg 含量较低,目前的检测手段难以发现,这种隐性感染是因为他们的免疫耐受,所以不会对乙肝疫苗产生任何的免疫反应。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在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这是由于疫苗自身的特殊性引起的。异常反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局部反应,另一种是全身反应。

(1)局部反应:打完疫苗后,部分人群会在针孔周围产生短暂的炎症反应,部分人群会在接种区域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部分人群还会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的情况。以上症状通常在48~72 小时内消失。

(2)全身反应:一些人在注射某些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头晕、乏力、嗜睡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也有少数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一系列的反应一般也很短,大部分时间在24个小时之内就会消失。

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正常反应都会自行愈合,不需要特别治疗。但是在平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比如多喝开水、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出现继发性疾病等。如果出现严重的局部不适,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进行热敷,一天几次,每次10~15 分钟。

首次接种后无应答应该怎么处理

1.分析原因

第一,可能跟新生儿母亲患有病毒血症有关系。孕妇有高病毒血症和高HBsAg 滴度,怀孕期间不及时治疗,新生儿出生后有很大可能会感染乙肝病毒。

第二,可能与阴道生产、免疫缺陷和免疫逃避突变的发生相关。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时机、剂量等因素。

从理论上来说,在人体首次注射HBV 疫苗之后,能够产生HBV 表面抗体的人仅占30%,并且这些抗体的作用非常不稳定;在第二次接种之后,有90%的人会出现抗体;注射第三针后,抗体的阳性率可以达到96%,并且抗体的作用可以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正常情况下,需要打3 针乙肝疫苗才能有效地产生抗体。

2.增加接种剂次

对于低/无应答人群,再加用1 剂后可能会有15%~25%的人产生保护性抗体。这时可用20 微克的3 针基础免疫来判断是否产生抗体,若未产生抗体,可用60 微克的3 针基础免疫来判断,若依然不产生抗体,则无需继续免疫。

3.更换疫苗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 等3 种HBV,其中一种HBV 无/低应答时,可以改用其他。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选择一线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