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课程改革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2023-10-17 06:35张玉霞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张玉霞

(嘉峪关市和诚路小学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也正在源源不断的渗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更强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爱写作、会写作,从而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关于写作教学

1.1 什么是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文教学,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俗的讲,写作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写作文,即教师有意识的以某种方式介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并对学生的写作活动施加影响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认识能力,而且通过写作教学也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关于写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这表明写作教学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写作文,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自我、他人以及自然社会的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也就是说,写作教学绝不仅是单纯的技巧训练,而是一种集知识、智慧、思想乃至人生体验诸方面综合因素于一体的教育活动。从写作教学的目的来讲,写作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

1.2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堪忧。写作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习作教学普遍呈现出“写作过程机械化”、“作文评改单一化”、以及“写作目的功利化”的不良趋势。老师教作文和学生写作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考试。以考试为目的的教与学已经成了目前语文习作教学的主旋律。这种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习作的积极性,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几乎没有兴趣。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阅读而轻写作。在以“阅读为主体”的传统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长期处于附庸地位。由于写作教学“高耗低能”,见效慢,所以老师大多不太重视,作文教学极不正规,作文课大多成了课外作文。

再次,写作教学的目标设定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误区。在实际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拔高了写作目标,一味的追求主题的明确、表达的巧妙、构思的新颖、语言的优美等,这使得学生的写作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普遍呈现出肆意捏造、空洞乏味的缺点。完全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2]的总要求及总目标。

1.3 写作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的过程。同时,写作也是是学生乃至于我们每个人的极其重要的一种外化方式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写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写作教学可以通过系统的观察训练、构思训练、选材训练、谋篇训练、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有针对性的、集中的培养学生正确的表情达意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作文表达的是自己的见闻、思想,作文的这些内容都是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管是选取写作材料还是组织语言、用词造句,都离不开观察和思维。美国一位研究者在《写过过程实验室》中做过这样的判断:“写作要求分析与综合,写作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写作能发展勇气,还能帮助人们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和思考。”[3]

写作教学有利于巩固并提高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阅读课与写作课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写,学生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到自己需要读哪些东西,能更主动的去读,这使阅读的自觉性会在一定程度得到提高,使读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总之,写作对学生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训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思想认识,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当今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迅猛增长,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的现代社会,作文无疑成了学生乃至我们每个人极其重要的一种外化方式和综合能力的体现。

2.新课准下的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

2.1 新课程标准下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及要求

自2001 年7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写作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以人为本”“回归生活”“表达真情”“发展个性”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学生认识到“知识中心”“文体为本”“注重结果”“强调章法”“要求统一”等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和更新的。我认为,写作教学的首先任务是确定正确的、先进的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快乐作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感以及个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我们的教育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成绩,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味追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提高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写作活动是运用思维的语言行为过程和充满情感的言语行为过程的结合体。写作的兴趣、写作的热情,对写作行为的过程、思维活动的“动力性”起推动作用。事实证明,有了兴趣,写作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其次,作文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先有生活及其体验,然后才有文字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认为的那样,只有在生活经历充实的条件下,学生才能表达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感来。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力求让学生表达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最后,追求个性,自由表达。新课标中多次强调: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要求学生能够有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事实上,写作本质是“个人情意”的表达,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创作。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在评价建议中更是要求对有创意的表达予以鼓励。

2.2 新课程标准下的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

提到写作教学,很多老师都会觉得“难”,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许多老师不知道写作教学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一直以来都成了语文老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那写作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呢?

2.2.1 写作教学应交给学生写作的本领

“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本领,一篇好的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认知体验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调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们表现在自己的习作中。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有适当的提醒和点拨,并让他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再创造的乐趣。除此之外,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教学生如何去选材,在写某个题目或某种类型的文章时需要用到哪些修辞。只有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学生才能具备写作的本领,写出好的文章。

2.2.2 写作教学应教学生端正生活的态度

任何一篇习作都不可能离开材料的使用。一篇作文优秀与否与选材有着密切的联系,习作中的材料可以引经据典,可以是别人的前车之鉴,但更多的是小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优秀的学生往往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去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同样是“品味落花”,有的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是秋的气息,有的同学却感受到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哲理。如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带到写作中,那每个学生就都能写出非常好的文章。

总之,只有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教学,从而教学生写出好的作文。

3.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教学写道:“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这应该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那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会写作、写好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教学。

3.1 消除烦恼,唤起兴趣——让学生想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想在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功,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把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

首先,教师应站在“生命作文”的角度去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明白其实写作文并不是很难,写作其实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情以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人生的见解通过组织语言用笔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一种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反而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是对自己人生的精彩记录,是自己人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再现。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而是对自己生活经历以及人生体验的一个概括、总结。只有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学生才能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对人生的见解。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大都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当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抱着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可以是整篇文章、某个段落。就算只是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应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用委婉的话语指出不足。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自信心的树立大多来自鼓励,要想让学生在写作方面取得成功,教师必须时常对学生的作文加以鼓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爱护学生,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尊敬老师,愿意创作。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起学生对作文的自信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想写”,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写出好的习作。

3.2 积累创作之源——让学生有话写

任何一位文学家的成功都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写,写出有水平、有高度的作文,光靠语文课本上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写,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有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读物。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帮学生选择读物,确定阅读内容,为学生写作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宽松环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想,形成勤思考、善于分析的阅读习惯。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和周记、课外练笔以及笔记和摘记,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认识、人生的体验以及阅读中发现的经典片段、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用笔记录下来,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只有积累的多了,学生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有话可写。

3.3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写得好

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作文缺乏真实情感。《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得好,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教学:

首先,学生作文应该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自己能驾驭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情感真挚、内容充实的好作文。

其次,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边观察、边写作。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并非一定要在教室里讲授作文课,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某个场景之中,用文字进行素描。比如,教师可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公园、田野等,让学生一边观察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象,一边用口头描述一番,再用文字把自己眼前看到的、想到的记述下来。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会喜欢上写作,还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再次,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经验。有关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叶圣陶有这样的概括:“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5]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进行加工、润色的再现过程。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生活的积淀,没有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发现、每一点看似微不足道思考、每一点对人生及生活的感悟都可能成为最美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大至日月的交替、四季的变换、世间万物,小到上学路上的风景、一场雪、一阵雨、一个闪电、校园里一草一木的变化……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具有生命气息的个性作文,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文。

总之,写作教学作为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又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外化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只有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写作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它的目的。学生才能真正通过写作教学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