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语文共读有效性研究

2023-10-17 06:35姚尚斌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整本书亲子书籍

姚尚斌

(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共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阅读方式,亲子共读是课内阅读的课外延伸,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做好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

1.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爱阅读,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基本阅读能力的养成:主要体现在正确、流利、感情读文,学会朗读和默读。字词句的训练;主要体现在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意思,借助课文精美的插图理解课文,常用标点符号表达效果及其经典文章阅读和优秀古诗文的阅读。从而获得阅读兴趣,体验阅读乐趣。

2.小学低段儿童具有的心理特征

小学低段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不完善,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其不稳定性特征。其思维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接触、理解停留在表现阶段,没有理性的分体,感性的对待。这种特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去开展各种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

鉴于以上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课标对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我们探索出如下的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策略:

3.当前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发现,就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筛选,其普遍性存在的问题体现在:首先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没有研读,没有掌握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拔高教学的难度,增加知识点,这样不符合低段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导致学生接受不了抽象的知识,慢慢的对语文学科产生畏惧感,久而久之,就厌学,甚至于逃学。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符合心理学规律。低段学生刚从幼儿园升上小学,低年级段起着过渡衔接的作用,如果在教学方式上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迫使孩子改变幼儿园时的学习方式,一段时间不会接受,从而使学习成效不甚显著。最后,教师的评价机械,缺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幼儿园时段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去做,即使不成功,也给予肯定性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而小学则重视结果性评价,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学会了技能就肯定,没有掌握,就否定,这样忽视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4.小学低段整本书阅读

教材的编排注重的是知识的体系化和技能的系统化,也就是编排是必须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尽可能的避免地域特征给学生获得知识产生障碍。这就要求编排的内容普遍化,但是局限于有限的数量。学生仅仅依靠于教材很难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因此除了课内阅读涉及到的拓展书目以外,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展阅读的种类,增加阅读的数量,积累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所以整本书的阅读意义重大,在小学阶段值得推广[2]。

4.1 低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如何有效的选取阅读书籍

阅读书籍的选择是阅读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书籍五花八门,多数所谓的经典类的阅读都是经过编者的重新加工,渗透了编者的思想。虽说大多数图书内容健康,但未免良莠不齐。甚至于有部分书籍内容不利益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选择图书至关重要。如何把握好低端阅读教学书籍的选择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低段学生包括三个年级,一年级选择图书以绘本为主。学生初步涉及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但是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阶段学习,一年级处于过渡阶段。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停留在幼儿园的看图听故事的阶段,让学生一下接触抽象的汉字,他们很难适应。而绘本通过插图+汉字的形式编排,巧妙的解决了一年级学生思维过渡的需求。二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而且对文字有了初步的接触,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技能。这个阶段书籍的选择简单的带拼音的童话故事类。到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基本上能脱离拼音进行阅读了,这个阶段的书籍选择不带拼音的童话故事或者简单的名著类了。其次,课外书籍的选择最好是课内阅读的补充或拓展。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让学生去阅读科普类的带拼音的阅读书籍;学了《企鹅寄冰》,就可以阅读《小狗的房子》等童话类的书籍。这样有了课内学习掌握的方法和技能,就能针对性的开展阅读。最后精选经典名著。经典名著的选择首选国内的四大名著,而四大名著首先从《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读起,当然是原著的改编版,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其次选择外国的儿童名著读物。这样从小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理想,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4.2 低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选择好了书籍,就要开展阅读,低段学生的读书和学习大多数是碎片化的知识,对整本书的阅读学生没有尝试过,有读过的,但大多数都阅读了一部分,对整本书如何阅读非常的盲目,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共读”的方式实施阅读教学,即师生共读或亲子共读,其中以师生共读为主,让学生在共读中掌握读书的方法[3]。

4.2.1 “共读”开启学生阅读的金钥匙

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积累的阅读知识不够丰富,构建的阅读技能不够广泛,所以学生对阅读比较陌生,特别是习惯了课本上碎片化的阅读,对长篇书籍的阅读充满了陌生感,再加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及其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鉴于此,低段语文整本书的阅读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引领中进行。当然老师要做好整本书的阅读计划,合理的分派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内容。在老师科学、合理的带动下,循序渐进的开展阅读,这样有助于控制阅读的数量,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喜欢生阅读,喜欢上读书[4]。

4.2.2 “共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低段语文阅读和高段语文阅读的区别在于,低段语文阅读主要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对内容的涉及,只是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所读书籍的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片段性的故事内容就可以了。对于好词好句的摘抄、积累,或对句子的赏析,是高段语文阅读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共读的时候不能肆意的拔高阅读的能力要求,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去引导。而对于老师来说,要在“引导”这个词语上下功夫。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书名,了解作者,阅读目录和内容简介。让学生初步对自己所读的书籍有所了解。然后设置简单的悬念,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产生兴趣,进而自觉的去开展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老师可以借助图书中的插图,让学生读图,读文字,这样双管齐下的阅读方式能有效的缓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坚持力不够的特点,让学生尽可能保持长时间的阅读。当然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反复的强调阅读的习惯,不能和同学说话,保持良好的坐姿等等。这样间间断断的训练,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最后要告诉学生爱护自己的图书,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卷起书角,阅读完了自己要收拾好自己的书籍等,让学生喜欢上图书,才能喜欢上阅读。当然教师还要做好阅读过程性评价,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所以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一点一点的客服毛病,一点一滴的养成阅读的习惯。

4.2.3 “共读”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共读除了师生之间的校内阅读以外,还有亲子共读,也可以说亲子阅读是师生共读的校外延续,旨在通过亲子共读,实现家长督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当然怎样开展亲子共读,教师要利用家长会的时间给家长普及共读的相关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家长配合学校完成阅读的任务,延续阅读的兴趣。当然亲子共读不能有过高的要求。让家长抽时间陪伴学生读书,也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5.低段语文教学需注意的事项

对教师的要求: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求教师要研读课标,熟读教材,明确低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然后在熟读教材的时候,能结合课标目标、理念,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情,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新编排教材的内容,选择趣味性强的活动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感悟语文知识的存在,从而学会学习,养成习惯。

对学校要求:低段语文教学要求学校要统筹规划,合理的安排上课的进度和检测的手段。如果把低阶段的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纳入一个检测的模式,就会导致低阶段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果,加速授课进度,增加授课容量,拔高授课内容,这样功利主义的教育有悖于课标要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在低阶段的学习中思想波动,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这样违背了课标,违背了教育规律,得不偿失。

总之,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要抓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课程标准,围绕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整本书亲子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