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2023-10-18 01:45李孝海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题目

李孝海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高新实验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6)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阅读能教给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不论是人文历史学科还是社会科学学科,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都需要从阅读入手,毫不讳言,阅读能力是开端,也是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才刚进入小学不久,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低下,尤其是有着独立学科术语和知识体系的数学方面,他们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相对不足。经调查发现,很多低年级学生不会做题或者做不好题并不是因为缺少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不行,相反,他们在解题第一步骤——读题环节就被“绊倒”在路上。故此,小学低年级数学除了掌握基本的学科内容,还必须注重自身读题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的必要性

在升入小学之前,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数学简单运算,在文字认读方面也有了一定积累,因此,表面上看孩子们学好5 以内或100 以内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图形的拼组变换等都不是什么难题。然而事实结果却出人意料并非如此。有时候即便是很浅显的数学题目都会让低年级的孩子困惑不解、频频做错,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听课效果差,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到位,有的是粗心、马虎,但是更多的是读题能力差、不理解题意。在低年级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师有必要去培养和提高学生读题能力,只有读懂题才能审题,只有审好题才能避免在解题时出现偏差。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解题答题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为学生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读题存在的问题

读题问题是低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对题中的隐含条件、陷阱进行有效辨别;另外,他们的读题习惯还没形成,不会从题中抓关键条件,读题不够细致,读题不完整且抓不到重点等,在读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缺乏读题意识:懒得看,不愿读

意识决定行动,低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读题方面存在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没有基本的读题意识。根据调查发现,很多低学段学生缺乏读题意识,读题时懒得看,不愿意费力阅读,经常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还没有来得及揣摩好题中给定的信息条件及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急急匆匆动手做题,有的人甚至连一个字都没读就投入到做题中去。对题意一知半解,不知全貌,在解题时必定错漏百出,难以得出正解。《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同样如此,长此以往,一次次做题一次次失败,没有成功体验,他们就会渐渐丧失学习热情。

(二)流于形式:想当然,粗心读

读题需要认真和专注,需要投入思考与理解,这对学生的专注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不懒惰,也愿意读题,但是却很流于形式,即便逐字逐句地读题,也只是象征性浏览一遍,入眼不入心、动手不动脑,并没有把题意理解透彻,读题时草草而过,形成想当然的坏习惯。例如,“另外”,有些学生就会想当然地理解成“先……后……”;又如100-56+44,有些学生直接把后面的“-56+44”当成“56+44”去计算,先算出一个数为“100”,然后100-100=0。类似这样的错误非常常见,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读题时读得粗心,审题时审得敷衍,在思维定式影响下忽视一些比较隐蔽的条件。

(三)不够全面:抓不住重点,不会读

一道数学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给出的已知条件,另一部分是等待解决的问题。整个做题过程本质上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并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利用中间环节搭桥,然后一步一步靠近最终答案。因此,读题必须读出题干里面的要点。但是,数学是一个图文结合的学科,这在练习题上也有所体现,尤其是学生有了一定识字量、搭建起初级的学科语言体系以后,数学教材就会大量编入图文结合的内容。然而,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有上述特征的题目有的会顾此失彼,在读题时要么只注意到文字内容忽视图形部分,要么看见图形部分看不见文字部分,导致做题时总是漏掉一些主要条件。

除此之外,我国自古追求“格物致知”和“学以致用”,基础数学更是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因此,很多题目都是借助一定情境、用多个条件展现出来的,这些条件有主有次,有先有后,需要学生去按照一定顺序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每当这时,总有一些低年级学生会感觉无处下手,没有办法提纲挈领。

以上情况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共性特征,即读题不全面,抓不住要点,换言之,就是不会读题,读不懂题。

三、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读题能力培养对策

读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而低年级学生在读题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与不足,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进行读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明确“为何读题”,让学生端正思想态度

1.语言通俗

众所周知,人的意识有能动性,在个人主观意识支配下,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行为,如“有志者事竟成”“得失在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均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培养数学读题能力前,教师首先必须开诚布公地讲解读题的重要性,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好好读题、读好题,从而端正思想态度。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利于他们理解题意。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对语言描述和理论概念等抽象事物理解能力不足,在向大家明确“为什么读题”时,应当尽量使用简单朴素、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学生理解。

2.兴趣引导

法国文坛巨擘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爱因斯坦也强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比较幼小,与年龄更大的孩子或者成人相比,他们没有自控力和自律意识,学习时总是容易坐不住凳子、开小差,因此,介绍数学读题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搞形式化宣讲,而是应该尽量丰富介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可以编写读题案例,用具体案例去展现成功读题以及错误读题的事例效果;可以搜集与读题审题有关的名人轶事,通过数学趣闻和数学史料等宣传成功的读题和审题是多么的重要;还可以选择一道题目,发动学生与教师一起集思广益,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叙述数学题,然后根据叙述方式写出不同的问题、结果和逻辑顺序。如此一来,数学学科的趣闻轶事、师生们的数学读题、叙述与成果就摇身一变,成为趣味横生、亲切自然的教学材料,于潜移默化中引导低年级学生慎重对待数学读题和审题环节,端正态度,认真学习。

(二)循序渐进,示范读题

数学读题问题一直困扰着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阅读量也不够多,他们的语言逻辑都处在初步形成阶段,这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磕磕绊绊、举步维艰,让教师家长很着急,但是欲速则不达,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在数学读题能力训练和培养方面不能急于求成、要求过高,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相反,低年级数学读题训练要从零起步,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示范阅读,如有必要还可以指导学生给生字词注上拼音、解释,甚至可以模仿语文课制作教字词卡片帮助大家重复认读。教师进行范读后,可以让朗读优秀的学生领读,带领大家熟悉题中的语言逻辑与结构形式。在最开始示范阅读环节,重点在于读“懂”。在这个过程中,不加字、不减字,完整、准确地读下来,掌握题中梗概即可。

示范阅读或者领读1~3 遍后,数学教师应该领着学生去斟字酌句地分析题中数学术语、介词短语、图形表格以及数学符号,明确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增加到”,“除以”和“被除以”,“先”和“再”等等,关系着题中数量关系和关键信息排列串联顺序,在读题分析与思考环节需要重点讲解。

随后,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释题意,没有任何限制,让大家自由发挥,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当被点到的学生对某一点或者某一环节无法表述,或者表述不到位、不清晰时,可以由教师进行点拨或者让其他同学去重新释义,最终把条件和问题、旧知识和新知识都“串联”在一起。这样一来,教师“扶”着读,学生就基本弄懂题目所表述的含义。

(三)尊重差异,分层指导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先天的思维智力条件与后天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进行分层的教学指导。早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中国最伟大思想家、“至圣”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宝”。

由于学前基础、家庭教育、个人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读题上也是因人而异,能力有大有小。如果读题锻炼方式完全一样,必然导致一种结果:读题能力强的人“吃不饱”,有待加强的人“吃不好”或者“消化不了”。因此,进行分层指导就能在学生数量多、教师精力有限和因材施教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所谓分层就是根据读题情况对低年级学生做动态分层:第一层是读题能力较强的学生,不必强加要求,可让他们自己读、自己练;第二层是能力一般的学生,适当点拨、辅导一下即可;第三层是读题能力差、严重影响数学学习和做题的同学,对于这一层学生,教师需要扶着“走”。

根据读题能力将学生分层只是落实分层对策的第一步,在日常习题设计上也必须有所体现。现举例如下:

童话故事书每本厚1 厘米,科普历史图书每本厚2 厘米,数学游戏丛书每本厚1 厘米。图书角书架总长度为45 厘米,怎样摆放才能把书架摆满?最多能摆放多少本书?(第一层)

图书角共有15 本图书,每本厚度2厘米。图书角书架45 厘米,请问能否把书架摆满?(第二层)

图书角共有15 本图书,每本厚度2 厘米。15 本书总厚度是多少厘米?(第三层)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数学题设计分成了三层,从第一层开始,题干长度和隐藏信息量层层递减,阅读理解难度依次降低。这种有梯度的题目设计瞄准的是班级里优、良、差三种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每一类学生都拥有了适合自己的训练题,其数学读题能力也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只是为题目设计分层提供一个依据,对于学生读什么题、做什么题,要放开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不能硬性规定谁应该做哪层题、不要做哪层题,教师只能从旁建议和引导。

(四)在做中学,解放双手

做与学的辩证关系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要点,人类教育历史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向前发展的。小学低年级是学校教育,也是不折不扣的儿童启蒙教育,完全可以把“教、学、做合一”的实用主义教学观念与“三个解放”联合起来一起应用。

1.手眼一致,边读边勾画

低年级学生的文字敏感性差,也没有速度能力,读题时遗字、漏字、看错字甚至看错行等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为了避免丢字、落字、看错行,应当教导学生读题时“手眼一致”。所谓“手眼一致”地读题,简单来说就是在读题过程中不只是用双眼看、嘴巴念,而是要在眼、口并用的基础上解放双手,将手指放在题目上逐字平移点读,眼睛读到哪里,手指就指到哪里。一道题要“手眼一致”地点读三遍以上,直到学生不再遗字、漏字、窜行为止。“手眼一致”式读题法能帮助学生有效避免读题时出现遗字、漏字、窜行现象,同时也杜绝了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读题障碍和理解偏差。

另外,可以边读题边勾画。前文讲过,数学题目如果给定多个条件信息,那么这些条件信息必然存在一种逻辑顺序,要读懂题目、解出答案必须抓住关键。然而,低学段学生年龄实在太小,记忆力有限,有些时候即便读到关键信息并且也意识到其关键性,但是读完整个题目转过头就会忘记。对此,数学教师不妨让学生拿起笔来,一边读题一边给读到的重要信息做标记,不同标记代表不同的重要级别。这样便能有效降低学生遗忘关键信息的可能性。

2.图文结合,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科目包罗万象、自成体系,它有自己的学科语言,也有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内在逻辑,纵观整个学科,数形结合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虽然只是入门环节,知识内容也并不是多么高深,但也是以数图结合的形式出现的。低年级学生以形思维为主,所以相比于文字,他们对图形,尤其是色彩分明的图形接受程度更高。因此,在读题练习中,笔者建议图文结合。低年级数学有很多看图式练习题,为了便于读题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弄懂题目。比如,10 只小青蛙,跳到2 片荷叶上,一片荷叶上面有4 只,另一片荷叶上面应该有几只?这道题看似简单,但是描述曲折、用字较多,读题能力差的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做到全面理解题意,这时候如果用笔画出题中情景,用“小青蛙”“荷叶”表示题中数量信息,题意就一目了然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数学、解数学要从弄懂题意做起,读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低年级的小学生受年龄、习惯和知识积累所限,普遍欠缺良好的读题能力。因此,为了提高读题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数学教师也需要抓好培养学生读题能力这一项工作。低学段的小学生年纪小,其身心发展特征与其他年龄段的青少年儿童迥然不同,所以数学学科的读题训练辅导要因材施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实际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读题训练与指导,循序渐进。同时,读题能力培养方案还要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样才能够“对症施药”。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在方法上要灵活变通,尽量丰富,努力帮助学生读懂题、上好课。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题目
心爱的读题猫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