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
——以开发区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为例

2023-10-18 01:45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双减单词初中英语

白 烽

(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贵州 安顺 561000)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课堂内作业设计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全新看法,并制定出能随堂开展的作业设计方案,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作业的有效性,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初中英语的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为探索方向,旨在提高开发区实验中学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一、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开展课堂内作业时,一定要注意作业内容的针对性,不能偏离课堂所讲,不能脱离教材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内作业的意义。特别是在学习完一个单词、一种语法之后,布置的课堂内作业一定要是对这一个单词和一种语法相关的练习,而不是让学生找不到方向、抓不住重点,随意学习。

(二)时效性原则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英语刚刚开始进行系统性学习,在这一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内作业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内作业内容,来保证课堂内作业的时效性。一方面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在随堂情况下得到及时的巩固,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趁热打铁”的学习状态下,能将知识学透、学懂。

(三)引导和自主同步原则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课堂作业的完成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拓展思路,开发智力,并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内作业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作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堂作业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巧借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保证课内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的兴趣是初中英语课内作业效率的基本保障,当学生满怀激情和好奇的情况下,才能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化,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设计的知识思路之中。所以,教师在布置英语课内作业时,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有效的作业手段或者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的英语学习模式过渡到初中的英语知识结构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在七年级的开始阶段,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课内作业形式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将很难适应以后的英语学习,会失去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内作业布置环节,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挥课内作业的激趣作用。

例如,在进行单词教学时,由于七年级的英语单词量在逐渐增加,学生的背单词的负担也会增加,所以利用好课堂上记忆单词的时间,提高背诵单词的效率,能有效实现减负增效。单词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枯燥、单调地死记硬背记忆单词的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并且不能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所以,在布置课堂单词记忆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将较难记忆的单词以及重点单词编排成微课,一个单词一个短小的微课。如单词because,可以利用拆分法进行记忆,可以拆分为be+ca+use(美国鹅),然后附上一张大白鹅的照片。这样的将英语单词拆分开再加上有趣的图形结合,并用微课呈现,让静态、单一的英语单词变成了动态化的、图文并茂的单词形式,比较符合当代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方向,让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这件事上找到了无限乐趣。这样的课内作业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兴趣,让课内作业高效。

(二)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课内作业的合作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就能讲天下的方式。这样的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是主角,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演独角戏,学生却成为了观众和配角,在课内作业完成过程中也是如此。这完全脱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初中英语课堂上,课内作业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引导者以及观察者的身份来总揽全局,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时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发挥课内作业布置的效果。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内作业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课内作业的合作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口语练习时,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口语情境,给学生布置小组预习类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语境需要自主分配角色,然后根据课本教材的要求,展开角色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当有的学生遇到不会读的单词或者句子时,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帮助;当有的同学在对话时发音不标准或者出现明显问题时,其他同学可以给予纠正;当有的同学碍于面子没有自信参与到小组对话练习时,其他同学可以给予其鼓励等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内作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内作业的合作性,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力,通过相互帮助来实现课内作业的高效化。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方式的课内英语作业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时刻观察小组合作的状态,观察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方便学生在课内作业合作探究中将遇到的问题全部解决,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提高课内作业的效率。

(三)点拨知识思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保证课内作业的开放性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知识往往被局限在了英语这一学科内,忽视了学科内容的整合。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练习听说读写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感悟、思维品质以及文化认同感等。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优势融合到英语学科之中,点拨学生的知识思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构建开放、创新的课内作业形式,教会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养成。跨学科式的英语课内作业形式并不是硬生生地把其他学科内容拼凑到英语课内作业中,而是需要根据课内作业的方式以及英语知识的特点和需要探寻出一条更能凸显学科认同感以及能让作业更有效的方法,在学生其他学科已知的情况下来辅助有效完成英语课内作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作业效率。

例如,在开展七年级英语阅读理解类的课内作业设计时,由于教材中给出的阅读理解文本知识囊括的方面比较丰富,有的涉及宗教信仰、文化内涵,有的联系到了地理位置差异、不同国家的人的行为和语言习惯差异等。在布置英语课内阅读理解类作业时,为了避免让学生陷入为了“读”而“做”的被动学习“怪圈”中,教师可以融合地理相关知识将英美等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作为课内预习作业,当学生对需要学习的阅读文本的写作背景熟悉的情况下再进行阅读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更有助于学生通过阅读打开创新思维,激发学生通过阅读再创作的欲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美育教育理念融合到英语课内作业设计之中,通过学生的审美思维来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当学生在做课内作业时,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英语时,在他们眼中呈现出来的由多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单词是那么和谐、美丽,读出来的英文是那么余音绕梁、美妙动听;当说英语、读英语时,思维总能沉浸在对语言的审美情趣之中。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建立了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审美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到对英语的学习之中,更能保证课内作业的有效开展。

(四)建构多元作业,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保证课内作业的层次性

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内作业形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化,这种差异是在课堂教学时不容忽视的且客观存在的。就像十根手指各有所长,一个班级上的学生也是一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各不相同,完成课内作业的效率也不相同。所以,当设计课内作业时,教师应该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设计理念为主,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课内作业,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根本上提升课内作业练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构建多元化初中英语课内作业布置时,教师可以按照两种三层的原则进行。“两种”就是将课内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种类。“三层”就是在设计课内作业时的三个层次:第一层作业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练习,要求全班学生同步完成,如对单词的认读、文本中重要词句的练习以及重要语法的掌握等;第二层作业主要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口语练习类作业、句型模仿类作业等,如口语对话练习、用单词造句等;第三层作业主要以拓展类作业为主,以选做的形式布置,这层次的作业主要针对班级上的优等生,他们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吸收、内化比较快,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可以通过第三层次的作业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如自主编写句子、自主做读后续写等。这种层次化的课内作业形式,可以照顾到班级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需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现课内作业的层次性。

(五)联系学生生活,将随堂作业生活化,保证课内作业的实践性

学习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本身就缺乏语言环境,又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化,使得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不利于学生的语感和思维的形成,所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化的场景,课内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所以,将初中英语课内作业生活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生活化语言氛围,来保证课内作业的实践性。

例如,在布置随堂英语作文写作作业时,对命题英语作文的写作在不脱离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运用英语,从生活中的点滴挖掘语言的魅力。如以健康为主题的命题作文随堂作业布置时,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入手,以“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to keep healthy”为开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些关于健康的建议,然后读给同学听。

又如,在开展实践性作业用英语打电话时,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即兴上台表演打电话的场景,将学生生活中用汉语打电话改成用英语打电话,再现生活场景,不仅给学生带来课堂作业的乐趣,而且让学生掌握了用英语打电话的技巧。当学完Food Festival教材描述食物的制作过程之后,让学生随堂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菜,并用英语说一说这道菜是怎么做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从生活化的课内作业中,发挥其实践性。

三、“双减”下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英语课内作业要能凸显出课内的特点,不能和课外作业相混淆,要和课外作业区别开来,要控制好课堂作业的难易程度,秉承少而精的设计理念,避免大量刷题,避免大篇幅地做阅读理解,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中针对某个知识点专门设计出短而精的随堂练习,起到既学既练的作用。作业的形式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呈现,都要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会基本运用而达成目标。口述这种课堂内作业形式相比传统的把练习内容全部放在课后去做的形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以实现“现学现卖,现学现用”的高效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习英语的热情,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设计英语课内作业时不能局限在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上,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产生的疑问、和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形成的课堂氛围等,选用合适的课内作业形式,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等各个技能有层次地巧妙地融合到课内作业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洞察力,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亮点,并能用合适的作业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检验。“双减”下的初中英语课内作业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摆脱传统书面作业的限制,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课内作业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课内时间的限制,课堂作业可以以教师口头提问、小组合作讨论以及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学习口语对话练习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形成对话角色,通过口头作业的方式进行练习,完成课内作业。同时,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小组合作完成需要配合和难度较大的英语课内作业,提升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在课堂内作业中学生自学的方式也比较普遍,因为学生自学是学生发挥自主作业价值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集中和敏捷,在这种情况下更利于学生进行自学能力提升,特别是做英语听力课内练习时,就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听来完成听力作业练习。

最后,课内作业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对课本文本的理解程度,不能偏离教材目标要求。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新”,过多依赖教辅上的练习,还有的教师几乎完全脱离了教材上的基本作业,过早、过多地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大量查阅网络资料,去完成各种不着边际、不贴近现实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与学生技能的支撑,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运用,也不符合“双减”的要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内作业时要以学生对课本教材文本的理解为基础,以巩固基础知识为根本目的,实现能力和水平的循序渐进提升。

四、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英语课内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等特点才能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教学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初中英语教师,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要用审时度势的眼光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巧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知识引导、建构多元化以及生活化的作业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发挥课内作业的最大效用,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双减单词初中英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单词连一连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看图填单词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