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以一节观摩课教学为例

2023-10-18 01:45沈丽佳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作息词汇

沈丽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主题意义为词汇的呈现、内化与运用提供意义支撑。词汇教学也只有融入一定的主题意义中,才能赋予其意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也强调:“英语课程教学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要以主题意义的探究统领教学内容和活动,指向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但目前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对主题意义的设计与思考,孤立地教授词汇,致使学生缺乏真实感,影响了词汇理解的准确度与运用的熟练度。教师在课堂上应坚持以主题意义引领,运用与文本主题相关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赋予词汇教学以实际意义,实现词汇教学从“碎片化”向“结构化”转变,加深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下面以一节观摩课为例进行分析。

一、合理分层设计问题,凸显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需要改变“抛出式”教学方式,而应根据学生主体地位引领他们自主探究主题意义。问题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涵分层设计问题,为学生词汇学习提供支持,并借助问题链凸显主题意义。

(一)梳理意义,凸显主题意义

以主题意义为统摄,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板块进行深度解读,能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板块之间相互割裂的现状,使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板块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梳理意义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视角,从课时教学、板块教学视野转向单元教学视野,从而更好地凸显词汇教学主题意义。

如围绕“Pedro's Amazing Timetable”教学主题,教材提供了与教学主题相匹配的素材,包括音频素材和图文素材,这就为整合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通过对主题意义进行梳理,词汇教学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导入环节,教师借助Part A Let's Talk 板块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语料:Mike与Pedro 谈话,询问他的作息时间。通过询问,Mike 感觉到Pedro 的作息显得不正常。语料中,“eat dinner”是新出现的一个词组。根据这一段语料,教师借助课件直观展现人物和地图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此时,教师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edro,Prince Imperial of Brazil's time in Spain and our time in China?

问题设计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不同的作息时间。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设计如下:

T: Zhang Peng has a new friend,Pedro. Pedro is from Spain. Pedro's school life in Spain is very very different from ours in China.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Let's watch a video and find them.

学生结合“Part A Let's Talk”教学板块的视频内容,然后参与课堂互动。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节奏板书“finish class”“eat lunch”“start class”等词组。学生则以文本角色的形式逐步进入文本语境,抓住教学主题,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调动。不仅词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而且也在梳理意义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概括和处理能力。

(二)分析意义,凸显主题意义

在把握主题意义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深度分析。于是教师根据主题意义分析需要,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针对性问题。通过分析性问题,引领词语教学走向深入,从浅层的词汇形式学习转向词汇意义建构,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

“Pedro's Amazing Timetable”当学生对Pedro 的作息时间形成整体性认识后,教师设计分析性问题,基于比较视角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作息时间和Pedro 的作息时间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两国不同的生活。

这样,学生在参与问题互动过程中,不仅主动与教师配合,而且积极地开动思维,主动分析词汇意义,从而在语篇环境下理解词语的意义,为学生运用词汇进行表达创造条件。

(三)自学交流,凸显主题意义

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主体地位,给他们创造自学交流的机会。在自学交流活动过程中,凸显词语教学主题。

在完成上述教学活动基础上,教师结合“Part A Let's Talk”板块设计一份表格,借助表格直观地呈现Pedro 的作息时间情况。学生借助作息时间表能够清楚地了解Pedro 的作息时间,并对西班牙和中国作息时间之间的区别形成直观认识,并且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Pedro 作息时间情况,并通过板书形式突出主题“Amazing Timetable”。

进而,借助问题“Then what about other parts? First,what does Pedro do every day?”引导学生探究其他方面的内容。内容依据教材词汇板块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则借助多媒体展示课件。如此设计,改变传统词汇教学孤立化现状,将词汇教学置于语篇之中,引领学生经历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学习过程。

(四)自由发问,凸显主题意义

提问是促使学生思考的一种有效手段,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应给学生创造自主发问的机会。教师应对学生自主发问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提供一个发问话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发问。同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围绕Pedro 的作息生活,王老师引导学生运用“When do you ...?”基本句型进行发问。通过发问,引导学生全面把握“Pedro's Amazing Life”的相关信息,让主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基于学生自由发问,引出话题:Now we know about Pedro's daily life. But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when he does these. Now let's ask Pedro.

由于话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发问过程中,学生借助本课学习的词汇自由地提出问题。不少学生也根据文本话题进行适度拓展,提出与文本话题相关的延展性问题。通过自由发问,不仅调动学生词汇学习积极性,而且给学生创造运用词汇进行表达的机会。

(五)逻辑推理,凸显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改变词汇教学样式,坚持以主题引领词汇学习。因此,词汇教学体现出显著逻辑性。教师应根据词汇教学的逻辑性特点,围绕主题设计推理性问题。借助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再借助学习的词汇表达推理结果。如任务二“Read and Tick or Cross”,教师设计这样的推理性问题,具体的师生互动设计如下:

T: What about this one? It's not mentioned in the book.Can you guess?

S1:Pedro goes to bed at 10:00.

T:Is it reasonable?

S2:No,it's too early.

T:How do you know that?

S2: Pedro eats dinner at 9:30 or 10:00.At 10:00,he is eating dinner.

T:So,...

S1:Pedro goes to bed at 11:00.

T:Can you guess?

S3: Pedro goes to bed at 11:30 because he will do homework after dinner,and then go to bed.

S4: Pedro goes to bed at 10:50.He is tired. He goes to bed after dinner.

借助主题意义的引领和推理性问题驱使,学生思维积极地开动起来。语言不仅富有个性,而且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学生思维获得较好的发展空间。

上述五类问题设计紧紧围绕主题意义,尊重学生认知特点,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入手,关注词汇的语篇意义,注重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从词汇的外在形式走向词汇的丰富内涵。

二、多维表达活动,深化主题意义

词汇教学中,主题意义要想得到有效的深化需要给学生创造充分体验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设计多维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词汇意义,熟练地运用词汇进行表达,形成相对完善的英语知识结构。

(一)自主表达,深化主题意义

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本节课涉及的词汇组织适当的自由表达活动。既给学生词汇搭建语用场景,又深化主题意义。

围绕主人公Pedro 的作息情况,教师给学生提供作息课件。表达主题是“Be Pedro—Introduce My Timetable in Spain”,学生围绕主题和提供的作息信息图课件,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词汇自主表达,要求做到有序、完整地呈现一日作息情况。自主表达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和联想表达。如对其他作息时间段的活动进行猜测,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表达机会,也拓展词汇教学空间。

(二)思辨表达,深化主题意义

思辨表达是提高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可以围绕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表达。思辨表达应选择合适的辩论点,既要贴近词汇教学主题,又应符合学生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辨表达积极性,能够达到深化主题意义的目的。

如围绕西班牙作息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西班牙作息时间和中国作息时间进行思辨活动。学生对两种作息方式进行比较,阐述自己的喜好,表达自己喜爱的原因。通过思辨表达活动,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各个思想观念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主题意义也得到有效的深化。同时,思辨活动也给学生词汇运用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词汇意义的认识。

(三)个性表达,深化主题意义

不同学习者由于认知水平、个性等存在的差异性,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不尽相同。教师应基于小学生个性生长需要,重视给学生创造个性化表达机会。通过个性化表达,让主题意义和学生个体体验、经历等有机结合起来,既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又在个性化表达中培养学生个性,让英语表达活动成为学生个性生长的重要平台。个性化表达应打破传统样式,摆脱单一化口头语言表达的形式,鼓励学生将有声语言和形态语言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单元主题“Pedro's Amazing Timetable”,在学生自由表达和思辨表达基础上,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认识获得了更深的了解,但与学生生活缺乏有机的关联,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渠道没有打通。此时,教师给学生又创造个性化表达机会。个性化表达以作息时间为主线,学生围绕不同时段的作息时间展开表达活动。表达过程中,学生需要体现文本作息时间和作息内容,又融入学生对不同国度作息时间、作息内容的理解。

通过个性化表达活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文本,而是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主题意义也从文本向学生生活延展。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烙上个性化特点,主题意义能够对学生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领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对不同国度下的文化、生活等形成高度的认同感,尊重并理解差异化的文化和生活。

(四)文化表达,深化主题意义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自然受地域文化影响,也形成独特的语用文化。教师应根据英语语用文化和文本涉及的不同文化,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表达活动。通过文化表达活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也深化主题意义认知。

在思辨活动过程中,教师围绕中国作息时间、西班牙作息时间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度挖掘,围绕两种不同作息时间形成的原因开展多维度表达活动,以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此时,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拓展,将更多地域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进行比较,引领学生客观、辩证地理解不同文化。

多维度表达活动紧扣词汇教学的语用属性,坚持主题意义为引领,让词汇表达获得直观的场景,词汇表达活动摆脱单调、枯燥的朗读,而成为有意义的语言建构活动,词汇不是某一个单词,而是形成一个有意义的词汇体系。

三、链接真实生活,升华主题意义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和词汇教学实际效果都需要以生活为落脚点。因此,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应自觉地链接学生真实生活,让主题意义获得升华机会。

(一)换位设计,升华主题意义

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从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换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份和文本角色设计学习活动。通过换位设计,给学生创造语用机会,也使主题意义得到进一步升华。

如,教师围绕中国学生和西班牙学生两种不同身份,设计换位学习活动。活动围绕两国不同作息时间和作息生活,将Pedro 转化为中国“学生”身份,为来中国学习的Pedro 设计作息时间表。这项换位设计有机结合学生生活,将词汇运用和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换位设计活动效能,教师从“what to do”和“at what time”两个节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词汇提示。这样不仅有助于升华主题意义,而且强化了词汇训练效果。

(二)真实表达,升华主题意义

真实表达是基于学生所在的语用环境给他们创造表达机会,让真实表达既促进词汇教学,又升华主题意义,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如在换位设计新作息时间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换位设计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如词汇规范性、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理念的健康度等。

通过真实表达,学生规范运用词汇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表达过程中将规范性和生动性融为一体。同时,又在设计作息生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追求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让学生主动享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词汇教学在链接生活中较好地升华主题意义,英语词汇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文本解读,而是指向学生生活实践。这样,从文本主题意义向生活意义升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三)实践活动,升华主题意义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词语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重视给学生创造运用词汇进行表达的机会,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升华主题意义,也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围绕“Pedro's Amazing Timetable”教学主题,教师对主题进行适当的扩展,开展“Amazing Timetable”英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Schedule of work and rest in different countries。这个环节,学生收集不同国家的作息信息,根据作息信息的特点,运用关键词汇进行概括。通过这个环节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国家的作息情况,也丰富学生词汇量;A sitcom about daily routines。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国家的作息作为素材,分小组开展情景剧表达活动。情景剧表演要求学生运用单元所学词汇。通过情景剧表演活动,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单元词汇,将词汇教学和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语

总之,只有将词汇融入逐层深化与升华的主题意义学习活动中,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词汇的有意识记,提高其词块意识和应用语言能力,加深对英语阅读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真正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基于主题意义的词汇教学需要强化语篇意识,将语篇主题和学生生活有机关联,并依托生活场景给学生创造词汇表达机会,让词汇教学在实践运用中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作息词汇
不 顺
爱心健康作息表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小P孩作息时间表”火了:每天学习18个小时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