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18 01:45张容娇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体育

张容娇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梁厝小学,福建 莆田 35116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第三点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当下单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教材、教法的应用模式。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有效的途径就是课程实施单元整体化,在“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下,围绕体育课程单元编排思路,开展单元主题教学,能更好地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此同时,游戏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对调适身心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小学体育课程游戏化是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儿童本位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导向,符合体育学科的基本特征。

民间游戏作为具有区域文化气息,广泛流传于民众生活中的活动形式,与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关联,其中部分游戏本身就是体育运动。将民间游戏与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相互融合渗透,能更好地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一、民间游戏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中的作用

民间游戏,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形式,其以儿童游戏为主,不仅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多数融合了身体的运动,具有体育性。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和区域特色的丰富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是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中,将民间游戏融入其中,能产生极好的效果,促进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拓展学习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资源。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创编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精选体现体育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课程资源是重要的体育学习资源,丰富、新颖、高质的体育课程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小学单元主题教学资源,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重要助力。民间游戏作为一种宝贵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极具地方与民族特色,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每一个主题都是围绕相关的体育知识、体能、专项技能的学习而开展的系统性学习。以水平三五年级《跑》这一单元主题教学为例,学生需要连续地学习和练习“50米快速跑”“400 米耐久跑”“4×50 米接力跑”与“障碍跑”,如何让“跑”不那么枯燥而是有趣,游戏的调节十分重要。围绕每一种跑设计对应的民间游戏,将学习、练习、游戏进行巧妙的衔接、融合,很好地丰富和充盈了体育课堂,让枯燥单一的单元主题学习变得丰富而多元。在“障碍跑”的学练中,设计“飞檐走壁”的民间游戏,以凳子、树干、栏杆、跨栏等作为障碍,进行穿越障碍跑步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躲避障碍跑步的乐趣。类似的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形式、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民间游戏对应,教师可以多搜集、整理、加工,让民间游戏走进小学体育课堂,丰富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二)吸引学生参与,提升学习乐趣

体育课堂是“劳其筋骨”的课堂,对学生的体力、意志力都有一定的考验,单一的课堂步骤、学习流程,枯燥的教学方法、训练方式会极大地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打击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效果的保证。民间游戏应用于单一主题教学,让熟悉或新鲜的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热情,真正打造出寓教于乐的小学体育课堂。民间游戏,既有广泛熟知、地域分布广泛的游戏形式,如“老鹰捉小鸡”“贴膏药”“捕鱼”“警察抓小偷”、打沙包、踢毽子等;又有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如莆田地区流传度较广的“踢铁路”“抓老虎(特务)”“抬棕轿”“舞草龙”等,不同的游戏形式,能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学生倍感亲切,游戏的积极性很高。把这些“接地气”的民间游戏引入单元主题教学,满足了小学生对体育游戏的需要,能发挥其良好的激趣价值。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率,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创新,这符合小学生的求新求变的学习心理。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过度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教、学、练三方面倾注了绝大部分乃至所有的时间,没有注重体育的劳逸结合,这让学生在单一的学习内容、枯燥的训练内容、疲倦的身体状态之下对体育学习与练习产生消极态度与行为,单元主题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游戏教学法在营造宽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同时将结合练习内容巧妙改编和设计游戏,能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可谓寓教于乐、一举两得。学生有了学习的干劲,也就保证了学习的效率,高效课堂就有了基础。民间游戏是一种贴近儿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游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其作为单元主题教学方法策略,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大丰富和创新。课程游戏化是对传统体育课程组织形式的一大变革,让体育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更加有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掌握也更容易。

总之,民间游戏十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其引入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中,能有效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手段,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二、民间游戏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中的实施

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体现了鲜明的主题性,这一方面能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化、深入化建构;另一方面也存在单一化、枯燥性等不足。如何在教学方法策略上来扬长避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游戏要贴近儿童的内心,贴近儿童的生活,民间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游戏形式,在这一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开展:

(一)导入民间游戏,引出单元学习内容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好的课堂的关键。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出示主题——讲授知识、技能——巩固练习的既定顺序,不直接告诉学生所学的内容,而是在课堂导入环节上引人入胜,设计与单元主题学习相关的游戏来为课堂“暖场”,既可以节省或缩短热身练习的时间,又可以激活学生的运动细胞,使之产生运动参与的欲望。通过民间游戏进行单元主题教学的课堂导入,拨动精彩课堂的第一“弦”,抓住学生的眼球。

如《障碍跑》这一单元主题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请几位学生帮忙在操场布置跨栏架、横杆(30cm 高)、红旗、软体梯形跳马,分别设置在相距10 米的场地,然后给学生介绍游戏规则:“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我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穿越火线”,挑战者需要在10 秒之内快速穿越这四个障碍,如果没有顺利穿越,或者绊倒这些障碍物,则挑战失败。谁敢上来挑战?”

学生对这一具有刺激性、挑战性的游戏很感兴趣,在挑战欲、好胜心的驱使之下,大家纷纷举手争取挑战“穿越火线”的游戏的机会,在短短三五分钟之内,体育课堂气氛就被点燃,高潮就来到。在几组学生体验这一民间游戏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引出本单元主题教学——《障碍跑》。不需要过多地讲解理论知识,有了直观的游戏体验,学生知道障碍跑就是采用合理的姿势安全、快速地通过各种障碍物的跑步形式。

(二)组织民间游戏,提升单元学习乐趣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寓教于乐是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愉悦的情绪有助于缓解和消除生理的疲倦感,趣味课堂的打造能让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游戏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用以丰富课堂、舒缓身心,能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学习内容的乐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在水平三《跳》这一单元主题教学中,主要涉及跨越式跳高、蹲踞式跳远,以技巧、力量的反复练习和打磨为主。整个教学单元都具有较高的练习强度,学生的专注力、参与度通常只能集中于一节课的前15~20 分钟的样子,到课堂下半段就呈现出明显的体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散漫等问题。此时,为了保证学习效率,不宜再继续进行教学与练习。教师中断教学,聚拢学生,席地而坐,进行七八分钟的游戏放松。

游戏一:“单腿跳追拍”。这是一个民间广泛流传的单腿跳游戏,游戏中划定游戏区域,被抓的人只能在划定区域中躲避追拍,而单腿跳者追捕躲避者,被拍到即为失败,而单腿跳者另一只脚着地或者最终没有拍到对方则算失败。追捕者与躲避者人数相同,而单腿跳追捕者每次只上一人追捕,躲避者全数在场。

游戏二:“疯狂的青蛙”。这是一个分组接力蛙跳游戏。每组人数相同,参与游戏者以蛙跳姿势从起点跳到终点,队友接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队伍获得胜利。

游戏三:“两人三足跳”。这是一个两人配合的跳跃游戏,两个学生的相邻腿绑在一起,形成“两人三足”,由起点跳到终点,游戏以两组及以上的小组竞赛为形式,最先完成跳跃的获得胜利。

这三个游戏短小精悍,对场地要求低,易于组织开展。其中,游戏一“单腿跳追拍”,对单腿跳者的速度、爆发力、平衡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对躲避者的灵敏度、速度也有较高考验,在“跳”的过程中发展体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在蹬腿过程中提升大腿肌肉的力量,在结合跳中提升跳的速度、节奏,实现跳的速度、力量的结合。游戏二“疯狂的青蛙”,则以蛙跳的方式开展竞速游戏,提高游戏者跳跃的频率、速度,对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都有较大挑战,其技术动作与蹲踞式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学生的跳跃能力培养十分有益。游戏三“两人三足跳”,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跳跃速度、力量,同时也要求同伴之间配合默契,有团队意识。

在体育课堂中适当地穿插游戏,将广为熟悉与流传,深受学生欢迎的民间游戏应用到单元主题学习课堂中,创设欢乐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舒缓疲劳的身心,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改良民间游戏,强化单元学习效果

民间游戏是民间儿童娱乐形式而非教学游戏,其侧重于游戏,而非立足于学习。因此要发挥好民间游戏的教学价值,就需要对其进行课堂教学化改造,使之不仅与单元教学的主题相关,而且与体育课堂的知识、技能发展契合,如此才能让民间游戏不流于形式,切实发挥其教学价值与意义。对于民间游戏,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而是要进行加工、设计、改编,使之更好地契合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是借助民间游戏其形,注入体育练习之神。如水平三《投掷》这一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为促使五、六年级学生掌握多种投掷实心球和投掷垒球的动作方法,能全身协调用力完成投掷动作,改进投掷技术,发展力量、灵敏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在民间游戏中,投掷类的游戏较多,如丢沙包、投壶、飞镖、“愤怒的小鸟”“炸碉堡”等,这些投掷类游戏虽然以“投掷”为主题,但是与教材、课堂中的以投掷技术、投掷力量、身体协调为培养目标的实心球和垒球投掷完全不是同一类投掷。那么教师仍然可以借助这些民间游戏的“外壳”,将教学目标、身体与动作发展融入游戏,通过改变材料、规则,来使这些民间游戏与教学内容与目标较好契合。如“炸碉堡”的民间游戏主要以重量较轻的雪球、泥团、沙包等物品为“炸药”,投掷到“敌人老巢”,来消灭“敌人”。那么在进行实心球、垒球的投掷游戏时,可以将“炸药”换成实心球、垒球,划定距离适当的区域为“敌人老巢”,同样以力量、精准投掷为形式进行投掷游戏。这样的改良更好地促进民间游戏与学习、练习内容的融合,让游戏真正具有教学价值。

二是围绕动作发展目标,设计民间游戏玩法。民间体育游戏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要坚持寓教于乐,以教为先,确保游戏对学生的动作发展有所助益。针对同样的游戏,结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发展目标设计新的玩法,也是提高民间游戏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水平三《技巧》中的“侧手翻”这一单元主题学习,民间游戏中关于翻转身体的游戏主要是团身滚地向前翻,结合侧手翻的动作发展目标设计侧手翻游戏,划定起点与终点,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一端侧手翻到终点,既可以个人竞速,又可以小组接力侧手翻竞速,以侧手翻的竞速比赛,蹬地、摆腿、撑地、展体,一气呵成,提升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与美观性。学习了这一游戏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家时间玩这一游戏,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又提升了侧手翻的技巧。

三、结语

游戏是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组织形式,是体育课程游戏化的开展需要。民间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其应用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小学体育单元主题教学实施过程中,巧妙地导入民间游戏、组织民间游戏、改良民间游戏,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兴趣度、参与度,提高单元学习的效率,更好达成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