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0-19 02:03包明齐杜俊平
中国市场 2023年30期
关键词:县市区县域内蒙古

包明齐,张 锐,杜俊平

(河套学院 经济管理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文章相比以往的文献,其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有文献大多研究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对内蒙古西部经济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研究少之又少。而文章从县域(区、县、旗)层面出发,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这是对现有文献研究的补充。第二,文章将内蒙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

现有的关于县域经济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县域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第二类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第三类是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研究等。

关于县域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县域经济的定义、特点、功能、理论来源、竞争力研究等。例如:夏文利、易德平认为(2010),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从空间维度来看,县域经济是县域经济区域为地理空间的,并且以县级政府和市场分别作为主导和导向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1)夏文利,易德平.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湖南农机,2010,37(2):66-68.冯德显认为,县域经济是指在县辖范围内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系统。(2)冯德显.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34-35.县域经济的特点方面,高焕喜、倪凰等人指出,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历史性、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复合性、整体性、层次性、农村性、行政性、易变性等特点。(3)高焕喜.县域经济有关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4):46-49.(4)倪凰.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1(7):166-168.倪凰还认为,县域经济的研究理论来源于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勒什的产业市场区位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赫希曼和威廉姆森的不平衡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而展开研究的。韩申山对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研究认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不仅包含经济方面的,而且包括社会、自然资源、文化、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教育等多方面,并且县域经济竞争力不仅指现实竞争力,还包括持续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5)韩申山.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J].新西部,2012,35(36):44-45.有些学者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我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评价指标的选择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扩展到资源、环境、民生等多领域指标。而且采用的评价方法也由单一的评价方法向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转化。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方面,王青云总结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义乌模式、农安模式、济源模式、晋城模式等。(6)王青云.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王曼等根据区位优势、主导产业、市场类型、所有制类型的不同概括了不同类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沿海型、沿边型、内陆型,或者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与服务业主导型,或者外向型经济主导与内向型经济主导,或者集体经济主导型、私营经济主导型与外资经济主导型等。(7)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研究方面,辜胜阻和李华认为强县的关键在于建立坚实的产业基础。并且要各县域根据县情,引导产业集中,选择好适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特色产业支撑。还有些学者认为,全国县域经济大体上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所以各县域应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还有些学者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应该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

2 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2.1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西部51个县域(旗县市区)(8)本文指的内蒙古西部县域主要包括7个盟市的51县域(旗县市区),即呼和浩特市(4区、4县、1旗)、乌兰察布市(1区、1市、4旗、5县)、包头市(6区、1县、2旗)、鄂尔多斯市(2区、7旗)、巴彦淖尔市(1区、2县、4旗)、乌海市(3区)、阿拉善盟(3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98.7亿元,同比增长20.6%;人均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116268.3元,比上年增长21.2%。工业企业生产总值实现6150.6亿元,同比增长4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58.2亿元,同比增长12.9%;居民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470.6元,同比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24.7亿元,同比增长6.6%。

2.2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县域经济态势稳中向好,发展动力增强。从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保持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

(2)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内蒙古西部县域地区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达到了43.6%。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内蒙古西部县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均有所下降,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下降显著。新能源发电量以及其占规模以上发电量的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内蒙古西部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县域GDP比重由2016年的36.6%提升至43.5%。

(3)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高。2021年内蒙古西部县域平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6%,比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8.4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47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46元,分别比上年平均增长7.7%和9.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 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数据以及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好成绩。但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深化推进,相当一部分旗县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新挑战。目前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三个主要不足。

3.1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的原始数据来看,内蒙古西部地区37个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有些旗县市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00亿元,而有些旗县市区的经济总量仅超20亿元。其中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的经济总量2020年分别达到751.9亿元、710.6亿元和702.2亿元,而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的经济总量仅为20.4亿元。准格尔旗的经济总量比阿拉善右旗的多36倍。如图1所示。

图1 2020年内蒙古西部37县市经济总量情况示意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差距比较显著。2020年伊金霍洛旗的人均GDP达到394292.5元,而商都县的人均GDP为18380.9元。伊金霍洛旗的人均GDP高于商都县21倍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内蒙古西部37旗县市区人均GDP情况

3.2 产业结构优化参差不齐

2020年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0.7∶49.2∶40.1,同全区一、二、三产业构成11.7∶39.6∶48.8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状况尚未改变。西部地区37个旗县市区的18旗县市区的产业结构均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形式,特别是乌拉特后旗、准格尔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和阿拉善左旗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超60%。15个旗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形式以外,18个旗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形式,还有4个旗县市区的产业结构为“三、一、二”形式(见表2)。显而易见,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参差不齐,亟须转型升级。

表2 2020年内蒙古西部37旗县市区产业结构情况

3.3 “一家独大”现象凸显,县域协调发展不足

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1)》中可以看出,“县域经济百强县”中内蒙古有2个,分别是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这两个旗均坐落于鄂尔多斯市。并且,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旗、乌审旗列为中国工业百强县。这显然表明,鄂尔多斯市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内蒙古西部甚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的“一家独大”地区。而37个旗县市区中还有9个旗县仍然为相对贫困县,由此可见,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县域协同发展不足。

4 加快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是实现内蒙古西部地区甚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提升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内蒙古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应精准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一,开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内蒙古自治区要坚定坚决、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整合县域资源要素,发挥各县域的优势,着力扩大开放层次,培育和鼓励生态环保新兴产业,推进特色产业群绿色化、生态化、现代化、循环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充分发挥市场和县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优化政府的职能功能,以服务创新理念为导向,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借助乡村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机遇,不断加大县域内部经济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扬长补短,推动县域各地区协调发展。

第三,积极促进县域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层次。根据各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时因地培育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新兴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大力推动重要农产品保护区,推动县域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着力优化县域产业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县域产业集聚水平和层次。

第四,培育以低碳环保、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加大县域产业现代化进程。内蒙古西部县域地区作为一个自然生态条件比较脆弱的地区,培育一组环保、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县域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培养与吸纳高端人才,充分利用县域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县域以本地区龙头企业为引领,借助“互联网+”等现代模式延长工业、农业产业链,构建现代化县域产业集群模式,使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国家共同富裕的基础,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统筹推进,这将为内蒙古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契机和发展活力。

猜你喜欢
县市区县域内蒙古
湖南遴选首批疏堵结合防溺水试点县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湖北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