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类专业“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

2023-10-20 14:23任林昌
教育观察 2023年25期
关键词:素质技能高职

任林昌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师课堂面授教学和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有机融合的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式。[1]《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团队式教学和“3+2”教学组织形式。[2]当前,高职院校强调培养技术技能强的劳动者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教学模式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本文以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将团队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内涵

高职“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组建综合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以校内外实用性课堂教学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超星平台和网络资源包,递进式拓展和延伸专业课程,强化技术技能训练,提升技能竞赛水平,将学生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培养按阶梯融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使其适应企业行业岗位能力需求,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该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二、指导思想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创新与专业融合、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就业,整体要求创新型人才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优秀的综合能力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3-4]根据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武威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技术技能精湛”“终身探索创新”“良好职业素养”的课程指导思想。[5-6]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主线,从学生的岗位职业需求出发,打破已有创新创业教育课堂空间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弥补学生在课内技术技能训练过程中的单调性,拓宽和丰富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课外自主提升专业技能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目标

为解决学生课内外自主提升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不高的问题,应构建高职机械类专业“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目标,即技术技能培养目标、创新素质能力目标、综合素质能力目标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目标

技术技能培养目标: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掌握至少两项与未来职业岗位活动相关的技术技能,如焊接、数控加工等,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技能证书。

创新素质能力目标:积极、主动、自觉持久地参与创新训练和科技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养成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良好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

综合素质能力目标:结合未来职业岗位,提高与未来职业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水平、沟通交际能力、人文素养、团队协同工作能力等素质。

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目标:结合岗位需求,培养较好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自主探索进取、充满职业自豪感的职业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个人拼搏进取和团队一致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模式的构建

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后,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实践操作,在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需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7-8]“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创新课堂教学实施模式”“改变课堂考核评价模式”四个维度为抓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出发点,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结合行业企业标准和高校教学标准,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等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开展互动式交流,转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探索自学—反思、自学—引导、问题—解决、活动—探究、情境—体验、学案—导学的教学实施模式。采用“双元+三维”课堂教学评价模式,遴选校内外综合素质高、能力水平强的人员担任教学团队成员。以“校内+校外”教学场所为主,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式学习形式,以实践性、科技趣味性强的情境项目为教学内容,采用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递进式拓展和延伸专业课程知识,强化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提升技能竞赛水平,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水平精湛的综合创新型技能人才。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

五、整合教学内容

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从创新创业课程目标出发,选取实用性强、吸引力强、科技性强、适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项目训练内容,以课件、微课、视频、动画、拓展资源包、案例和课后作业等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如表1所示。微课、视频和动画由一系列短小经典的教学视频组成,结合课件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使学生明确知识点内化的任务要求。拓展资源包旨在拓展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及交叉应用,包含对应知识点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案例和课后作业是学生课后知识巩固拓展和迁移的重要支持资源。

表1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六、教学模式的组织

(一)教学团队组建

根据校内外实训条件、企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社会市场需求,遴选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水平高、技术技能过硬、科研能力较强的校内教师和企业匠人,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能力高、团队协作能力强的教学团队。积极推行并实施“校内+校外”团队式混合教学模式,修订课程标准,开发逐级递进的网络学习资源包,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经验交流,整体推动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水平提升。

(二)课内组织形式

课内采用小组协作的教学组织形式。遴选与企业岗位类型接近的专业技能精湛的校内外教师,将企业岗位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小组,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发布任务。教师应及时分配小组任务,强化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应及时对小组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价,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外组织形式

课外采用“社团+实训基地+竞赛”的组织形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愿参与科技社团、创新团队,增强其创新能力和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训基地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并由学校教师、企业匠人全员全过程参与。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对于必须和自愿参与的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均实施课程考核加分。

七、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职业教育的总体特点,“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性,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自主性和引导性,具体如图3所示。围绕“50分钟主课堂”,结合在线课堂、企业课堂、行走课堂、创新课堂等拓展课堂实施教学。在线课堂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促进专业拓展学习和自主学习;企业课堂进行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行走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劳动锻炼、服务活动等;创新课堂主要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开发创新项目。课前,教师线上推送和发布新资源包,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完成新资源学习。针对线上课堂学习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基本理论,完成项目教学,解答疑难问题等。课中,教师布置小组任务,小组根据教师讲解、演示等过程,分析任务问题、探求解决方法、设计选择解决方案、展示评价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小组整合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小组在讨论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课后,教师发布拓展任务,根据学生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课后反思,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实施“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团队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应用于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共同协作、线上和线下资源有效运用,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索能力,巩固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创新素质能力和岗位能力水平。课堂的相互融通、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有利于建立师生互动、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效课堂。

八、教学模式的评价

高职“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双元+三维”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企业技术人员+校内教师”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围绕“能力+知识+素质”三个维度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素质提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

一方面,要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课堂表现情况、技术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状况、专业知识应用情况等。围绕十个要素制定课堂质量考核评价表:教学设计能否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教学内容能否体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教学过程是否以生产过程实施为基础;师生互动设计能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项目设计是否源于企业真实案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合适;教师是否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业设计能否体现拓展任务;教学资源能否体现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否体现差异化;考核评价是否体现“过程性+综合性”。针对课堂师生关系、评价主体关系、学生参与度、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课堂信息化应用五个环节评估课堂质量,即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学生在课上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精力集中情况如何等。另一方面,要兼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和学生课外竞赛表现,包括课外参与积极性、自主学习情况、课外科技创新作品状况、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完成课外拓展项目的情况等。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价结合阶段性评价的考核方式,结合学生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进行发展性评价,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探索的创新意识。

九、建立全方位课堂教学保障机制

为确保“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要建立“组织机构+制度保障+财政投入+教学环境”一体的教学保障机制,构建以“产业学院+双创园区+协同中心+学术社团”为补充的校内外、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虚拟仿真空间+校园文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全空间育人教学环境,为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基础。高职院校要建立“绩效+职称+奖励+推荐+示范+典型”的多维教学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高职“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行动意识。高职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指导思想和目标为导向,选取趣味性、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可行性强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以确保“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达到高职课堂师生协同互动、创新成长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素质技能高职
高级技能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