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4 11:14徐伟铭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仙台导图知识点

徐伟铭

思维导图是当前教师教学中使用率较高的辅助工具,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并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能够通过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文章的主旨,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优质的语文阅读课堂打造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需要由教师与学生合力完成。需要教师提前备好教材、备好学情,还需要以学生的高质量预习为基础。在以往的预习中,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读完之后都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存在哪些疑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预习阅读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只是在课本中简单勾画几笔,并没有做到认真的阅读与分析。思维导图在预习教学指导中的运用,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误区,搭建预习的支架,促使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抓住阅读重点,能够正确地找出并区分自己在预习阅读中学会的知识以及未懂的内容。

如在《藤野先生》一課的课前预习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抓不住预习重点,没有明确的预习思路,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是以“藤野先生”为核心词,沿着“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内容主旨”“未解答的问题”五个方向分化了一级分支,带领学生在预习中能够从这五个方向进行理解与分析。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仙台”的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许多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中并不能清晰地梳理出这段故事的框架,那么,教师可以继续从“在仙台”中分化出二级分支,二级分支主要包括“初到仙台”“相处交往”“弃医从文”“依依惜别”,要求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每一段故事的内容,并说一说这个事件表现出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提供了提示,以思维导图的多个分支与节点的布置,引发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思考与探索,能够起到加深学生预习理解程度、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学会有条理地梳理预习阅读中的信息,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听课效果。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有学生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才能保障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世界中,深入地感悟文本内容,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互动。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只能做到“眼到”“口到”,而缺乏“心”与“手”的参与,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一边认真地听讲,一边用心地思考,同时还能够在文本阅读中及时地做好笔记,梳理出关键的信息,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便于学生分析文本内涵,加深对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与情感的理解。

以《老王》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了老王生活中的几个片段,老王的一生是凄苦的,仅仅依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在“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已经不被人们所需要,这让老王原本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每天只能凑合着过日子。老王住在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他的眼睛不好,没有妻儿,一辈子孤苦伶仃,即便是这样困难的生活,也没有磨灭老王的善良。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有良心,乐于助人,懂得知恩图报。在文章中作者用质朴的文字、大量包含情感的词语,刻画出了老王的语言、动作、神态,描绘出了最具风采的一个“人”的形象,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寓意深刻。那么,在此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引领学生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确定中心主题。接下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主题进一步地搜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生字词查询、主要内容概括、情感表达等信息,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有价值的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每一件故事背后作者想要的思想或情感是什么,或者特定的事件突出了人物怎样的生活现象、优秀品质等等。一个小组成员在文章阅读、内容梳理之后,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其中以“老王”为中心主题,以“苦”“善”为一级分支,在对文章内容分析之后,发现老王的“苦”主要表现在“孤苦卑微”“生理缺陷”“谋生困难”三个方面,“善”则体现在了“老实厚道”“善良淳朴”“知恩图报”几个方面,如图一所示,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问:“具备优越条件的作者一家为什么会对社会底层的老王给予关心和爱护呢?具备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一样不轻视卑微者,还能够如他一样尊重、关心他人?”由此,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从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平等观念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丰富且复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做到牢固地掌握,若是在课下没有及时地复习这些知识点,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点记忆混乱,容易忘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阅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要让初中生在阅读学习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需要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脑海中已经建立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地补充与完善,借助思维导图绘制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的语言知识可视化,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归纳整理能力的提升,避免碎片化知识学习问题的发生。

思维导图在阅读复习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课后复习。在课后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引领学生对某一节课或某一篇课文中包含的知识点的复习,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中绘制的思维导图以及课中习得的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再次梳理,起到加深印象、促进再思考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或本篇文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单元复习。在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开始进入教师的视野,相较于单课教学,单元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地繁杂,知识梳理难度更大,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单元整体的复习,需要学生确定单元主题,找到每一篇文章的关联点,构建一个单元思维导图,对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体系,学会站在单元整体的视角积累知识、锻炼技能。

总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知识记忆持久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掌握有效的阅读复习方法,促进初中生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积极地探索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将思维导图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进而实现高效语文阅读课堂的构建。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袁庄镇先民初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仙台导图知识点
践行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仙台小学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三仙台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树标 《仙台》 190cmX290cm 纸本水墨
关于G20 的知识点